1、 ICS 65.020.40B 61备案号:黑龙江省地方标准DB23DB23/T 蒙古栎次生林经营技术规程2017-发布 2017-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T 2017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森林工业总局提出。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楠、李亚洲、吴瑶、刘奇、钟兆华、杜明广、张永刚、朱万才、肖锐、翁海龙、刘纪春、潘佳伟、赵立志、李梦、姜英顺。DB23/T 20170蒙古栎次生林经营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经营技术
2、的总则、培育指标、主要技术措施、经营模式、经营调查设计。本标准适用于蒙古栎次生林的经营与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6000-1999 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 15781-2015 森林抚育规程GB/T 15776-2006 造林技术规程LY/ 1494 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采伐更新调查设计规范DB23/T 763-2004 落叶松建筑材定向培育技术DB23/T 1444-2011 森林采伐更新技术规程3 总则统筹规划,分步实
3、施,有序推进;因地制宜,因林施策,科学经营;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人工措施为辅;通过经营使单层林变复层林、低质低效林变高产高效林。4 培育指标4.1 生长量指标 不同林龄蒙古栎次生林的生长指标见附表A。不同地位级蒙古栎次生林生长指标见附表B。4.2 “两率”指标当年株数成活率不低于85%,达不到要求应在次年春季进行补植,三年株数保存率不低于80%。5 主要技术措施5.1 立地等级划分立地因子及立地等级分类分别见附录C和附录D。DB23/T 201715.2 林分选择次生林中,蒙古栎组成占4成以上,优质干材较多,具有培育前途的蒙古栎次生林。5.3 抚育采伐5.3.1 透光抚育伐林分处于幼龄林后
4、期、中龄林前期时,依据GB/T 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按林木分级法采伐树干弯曲、多叉、偏冠、外伤、受害和生长衰弱的干扰树。5.3.2 生长抚育伐林分进入中龄林后,为培育目标树,依据GB/T 15781-2015森林抚育规程进行采伐,加速林木径生长与材积生长,生产大径材,缩短工艺成熟期,并有利于促进林木结实,为林分天然更新创造良好条件而进行的采伐。5.4 经营类型划分5.4.1 抚育经营型。郁闭度0.8以上的林分按照蒙古栎次生林经营密度表(表1)进行透光抚育伐。表 1 蒙古栎次生林经营密度表 株/hm 2立地等级平均胸径 cm 6 25502700 24002550 22002400
5、8 18602200 17201860 1580172010 15001580 14201500 1340142012 12601340 11801260 1100118014 10401100 9701040 90097016 840900 780840 72078018 670720 610670 55061020 500550 450500 4004505.4.2 封护经营型。郁闭度0.60.8林分,除进行必要的病虫鼠害防治外,停止其它经营活动,进行封育。5.4.3 补植经营型。郁闭度0.6以下林分,采用栽针保阔的方法补植人工大苗,树种以红皮云杉、红松等较耐荫树种为主。5.5 修枝按照D
6、B23/T 1444-2011中5.2执行。5.6 更新5.6.1 树种选择适地适树原则选择红松、云杉、水曲柳、胡桃楸等乡土树种。DB23/T 201725.6.2 苗木选择选用GB 6000-1999中表1 规定的级苗木。5.6.3 整地5.6.3.1 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5.6.3.2 穴状整地,规格:穴面直径为60 cm,底径为40 cm,深25 cm。5.6.4 更新密度不同郁闭度林分造林密度见下表(表2):表2 不同郁闭度林分造林密度表郁闭度 造林密度(株/hm 2)0.2 20000.20.3 15000.40.5 10005.7 栽植栽植按照DB23/T 763-2004
7、中5.6执行。5.8 幼林抚育幼林抚育按照GB/T 15776-2006中8.6.3执行。5.9 病虫鼠害防治5.9.1 防治原则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的防治方针,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根本出发点,以实现可持续控制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类施策”的原则,以营林措施为基础,综合运用生物、化学和物理防治方法,改善森林生态环境,提高森林自控能力。5.9.2 心材白腐。清除患病树木,搞好林内卫生。5.9.3 根朽病。及时清除腐朽的根渣、树桩、杂草,消灭传染源。5.9.4 栎实象。干部注射內吸型杀虫剂;收集早落橡实并烧掉。5.9.5 栗山天牛。幼虫期可采取插毒签熏
8、杀,成虫期可干部喷洒绿色威雷;伐除的虫害木采用熏蒸法处理。5.9.6 鼠害。捕鼠井,行距15 m20 m、间距5 m10 m、深度30 cm。DB23/T 201736 经营模式6.1 经营模式6.1.1 经营类型:抚育经营型6.1.2 地位级:、级6.1.3 经营措施经营措施包括:a) 透光抚育伐;b) 对生长较好的林木进行修枝;c) 天然更新,按照DB23/T 1444-2011中5.6.1.3执行;d) 林分中有较大林中空地或达不到天然更新标准的,需进行补植、补播;e) 更新层平均高生长至2 m3 m生长稳定时,分期伐除影响更新层生长的主林层林木;f) 病虫鼠害防治。6.2 经营模式6.
9、2.1 经营类型:封护经营型6.2.2 地位级:、级6.2.3 经营措施经营措施包括:a) 封育,生长季封山,休眠期进行割灌、修枝;b) 病虫鼠害防治。6.3 经营模式6.3.1 经营类型:抚育经营型。6.3.2 地位级:、级6.3.3 经营措施经营措施包括:a) 生长抚育伐;DB23/T 20174b) 对目的树种进行修枝;c) 人工更新;d) 幼林抚育;e) 幼树平均高生长至2 m3 m生长稳定时,分期伐除影响幼树生长的上层林木;f) 病虫鼠害防治。7 经营调查设计经营调查设计按 LY/T 1494 执行。DB23/T 20175附 录 A(规范性附录)蒙古栎次生林生长表年龄 胸径( cm
10、) 平均高(m) 优势高(m) 株数(株 /hm2)2 0 0.52 0.87 10371 4 0 1.04 1.76 9961 6 0.8 1.51 2.68 9188 8 1.4 1.93 3.44 8139 10 1.9 2.35 4.04 7357 12 2.2 2.76 4.49 6971 14 3.0 3.18 4.93 5951 16 3.3 3.60 5.38 5526 18 3.5 3.96 5.91 5307 20 3.8 4.33 6.46 5012 22 4.0 4.69 7.03 4814 24 4.4 5.05 7.54 4410 26 4.8 5.42 8.00
11、4137 28 5.0 5.75 8.40 3973 30 5.1 6.06 8.80 3842 32 5.3 6.37 9.20 3702 34 5.6 6.68 9.60 3508 36 5.9 6.98 10.10 3302 38 6.2 7.29 10.60 3118 40 6.4 7.60 11.10 2974 42 6.7 7.89 11.53 2781 44 7.0 8.17 11.91 2626 46 7.2 8.46 12.22 2505 48 7.4 8.74 12.52 2406 50 7.7 9.03 12.83 2303 52 7.9 9.31 13.14 2197
12、54 8.1 9.60 13.45 2096 56 8.4 9.78 13.71 1999 58 8.6 9.96 13.93 1907 60 8.9 10.15 14.16 1795 62 9.2 10.33 14.38 1701 64 9.9 10.51 14.60 1477 66 11.5 10.68 14.83 1055 68 12.7 10.85 15.07 830 DB23/T 20176附 录 B蒙古栎次生林地位级表胸径(cm) 树高(m)年龄地位级 地位级 地位级 地位级 地位级 地位级2 0 0 0 0.52 0.53 0.544 0 0 0 1.00 1.02 1.036
13、0.73 0.86 1.02 1.46 1.48 1.508 1.06 1.25 1.48 1.90 1.93 1.9610 1.41 1.65 1.95 2.33 2.36 2.4012 1.76 2.06 2.42 2.75 2.78 2.8214 2.11 2.47 2.90 3.15 3.19 3.2416 2.46 2.88 3.37 3.54 3.59 3.6418 2.81 3.28 3.84 3.92 3.97 4.0320 3.14 3.67 4.29 4.29 4.35 4.4022 3.47 4.06 4.73 4.65 4.71 4.7724 3.79 4.43 5.1
14、6 5.00 5.07 5.1326 4.10 4.78 5.58 5.35 5.41 5.4828 4.40 5.13 5.98 5.68 5.75 5.8230 4.69 5.46 6.36 6.00 6.08 6.1632 4.97 5.78 6.73 6.32 6.40 6.4834 5.24 6.09 7.09 6.63 6.71 6.8036 5.49 6.39 7.43 6.93 7.01 7.1038 5.73 6.67 7.75 7.23 7.31 7.4040 5.97 6.94 8.06 7.51 7.60 7.7042 6.19 7.19 8.36 7.79 7.89
15、7.9844 6.40 7.44 8.64 8.06 8.16 8.2646 6.61 7.67 8.91 8.33 8.43 8.5348 6.80 7.89 9.16 8.59 8.69 8.8050 6.98 8.10 9.41 8.84 8.95 9.0652 7.16 8.31 9.64 9.09 9.20 9.3154 7.32 8.50 9.86 9.33 9.44 9.5656 7.48 8.68 10.07 9.57 9.68 9.8058 7.63 8.85 10.27 9.80 9.92 10.0360 7.77 9.01 10.45 10.02 10.14 10.266
16、2 7.91 9.17 10.63 10.24 10.36 10.4964 8.04 9.32 10.80 10.46 10.58 10.7066 8.16 9.46 10.96 10.67 10.79 10.9268 8.27 9.59 11.12 10.87 11.00 11.13DB23/T 20177附 录 C立地因子表 坡 向 坡 度 坡 位 土壤层厚度 cm阳坡 10 下 30半阳坡 1020 中下 2030半阴坡 2030 中 1020阴坡 30 中上 10附 录 D立地等级分类表立地级 坡 向 坡 度 坡 位 土壤层厚度 cm 阳坡、半阳坡 20 下、中、中下 20 半阴坡 2030 中上 1020 阴坡 30 上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