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40.10B 40DB 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 23/T XXXXXXXX标准化奶牛场规划设计技术规范XXXX - XX -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 T 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畜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畜牧研究所、黑龙江省乳业发展中心、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省家畜遗传资源保护中心、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
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周景明、李平、黄新育、徐艳霞、朱赫、陈遇英、刘铁男、孟宪宝、马姗姗、李同豹、丁丽艳、韦春波、亓美玉、孟维珊、王锐。DB23/ T XXXXXXXX1标准化奶牛场规划设计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标准化规模奶牛场的场址选择、平面布局、场区道路、竖向设计和场区绿化。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或改扩建存栏成母牛100头以上的奶牛场。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J 39 村镇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15618
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NY/T 3881999 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3 场址选择3.1 区域环境选择地势高燥、背风向阳、地下水位较低的平坦地带;丘陵、山地应选择阳坡,坡度不大于20。土壤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且以沙壤土为宜。地质结构稳定,能够满足工程建筑要求。同时,考虑当地的气温、湿度、年降雨量、主导风向、风力等气象因素。地形开阔整齐,且宜为长方形或正方形。空气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881999中4.1的规定。3.2 周边环境当地或附近区域青贮和干草等饲料资源丰富。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交通便利。距居民点、交通要道1 000 m以上,周围1 500 m以内无化工厂、畜产品加工厂、畜禽交易
4、市场、其他畜禽养殖场、屠宰厂、垃圾及污水处理场所、兽医院等容易产生污染的企业和单位,且应位于居民区及公共建筑群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处。3.3 水源电力地下水源充足,水质良好,电力供给有保障。与已有输电线路(包括地上线路和地下电缆)的距离应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4 平面布局4.1 基本要求DB23/ T XXXXXXXX2场区分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生产区和隔离区等。各功能区按全年主导风向依次排列,距离不低于50 m,并用围栏或围墙隔开。场区周围设置围墙或防疫沟,与外界隔离。围墙与一般建筑物的距离不小于3.5 m,与牛舍的距离不小于6 m。场区大门宜采用自动伸缩门,设在场区主干道与场外道路连接
5、且位置相对较低处处,门宽6 m8 m。场区房舍建筑密度不宜高于20%,道路面积比例不宜高于25%。4.2 生活管理区生活管理区主要布置办公室、财务室、接待室、档案资料室、职工生活用房、人员和车辆消毒设施等。场区大门口应设置门卫室、消毒室和车辆消毒池,车辆消毒池长6 m8 m、深0.3 m。消毒室应安装喷雾消毒设施和紫外线消毒灯。4.3 辅助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包括饲料库、青贮窖、干草棚、车库和供水、供电、供热等设施。饲料库、青贮窖和干草棚应设在生产区附近地势较高、位置适中处,且相对集中,能够满足工艺流程需要。青贮窖宜为地上式,采用砖混或浇筑结构,高3 m4 m,长30 m60 m,出口处设置青贮汁
6、液排放沟。精料库的入料口设在辅助生产区内,出料口设在生产区内。饲料设施库存容积: 干 草 棚 可 按 280 kg/m3、 堆 高 4.5 m、 存 贮 13个 月 的 饲 喂 量 设 计 , 饲 料 库 可 按 700 kg/m2、 堆高2.5 m、存贮1 2个月的饲喂量设计,青贮窖可按650 kg/m3、堆高4 m、存贮13个月的饲喂量设计。干草棚与牛舍及其他建筑物的间距应大于50 m,且不在同一主导风向上。4.4 生产区4.4.1 总体布置生产区主要布置牛舍、挤奶厅、人工授精室、化验室等。入口处设人员消毒室、更衣室和车辆消毒池。泌乳牛舍应靠近挤奶厅,各牛舍之间要保持适当距离,布局整齐。各
7、牛舍出入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垫等设施设备。4.4.2 牛舍4.4.2.1 牛舍种类可分为泌乳牛舍、干乳牛舍、产房、03月龄犊牛舍、46月龄犊牛舍、育成牛舍和青年牛舍等。4.4.2.2 建筑结构地基深宜超过冻土层(150 cm180 cm)。墙体应有保温隔热功能,砖墙彩板围护结构应设1.2 m1.5 m高的地上砖混墙体做基础。门宜采用保温推拉门或双开门。窗宜采用有塑钢窗,采光系数不小于1/10。较大跨度的泌乳牛舍宜采用钟楼式或半钟楼式,其他牛舍宜采用双坡式。舍顶应坚固结实、防水防火、保温隔热,具有抵抗雨雪、强风等能力。通气孔设在舍顶,为牛舍面积的0.15%左右。4.4.2.3 舍内设施可采用金属材
8、质悬臂式隔栏牛栏,颈枷下部向牛床外侧倾斜510。牛床、饲槽宜采用高通道、低槽位的道槽合一式饲喂方式。牛床尺寸参见表1。牛床坡度11.5,牛槽端位置稍高,并铺置一定厚度的沙土、锯末或碎秸秆等垫料,也可使用橡胶垫层。可在牛床间设置钢管隔栏,长度为牛床的2/3。DB23/ T XXXXXXXX3表 1 牛床尺寸单位为米牛舍种类 牛床长 牛床宽泌乳牛舍 1.651.85 1.101.20产房 1.802.00 1.201.25青年牛舍 1.501.60 1.10育成牛舍 1.601.70 1.00犊牛舍 1.20 0.904.4.3 运动场4.4.3.1 面积运 动 场 长 度 应 与 牛 舍 长 度
9、 一 致 对 齐 为 宜 , 宽 度 可 根 据 养 殖 量 等 因 素 确 定 。 放 养 密 度 , 按 成 年 牛 ( 20 m2 25 m2) /头 、 育 成 牛 ( 15 m2 20 m2) /头 、 犊 牛 ( 5 m2 10 m2) /头 设 计 。4.4.3.2 地面运动场地面应平坦、中央高,向四周方向有一定的缓坡;或从靠近牛舍的一侧向外侧有一定的缓坡。地面可用三合土或沙土夯实铺置。4.4.3.3 划区运动场可按50100头的规模用围栏分成小的区域。应在运动场边设置饮水槽,按每头牛20 cm槽位配置一定数量的水槽。4.4.3.4 围栏运动场周围设有用钢管或水泥桩柱建造高1 m
10、1.2 m围栏,栏柱间隔2 m3 m。运动场四周应建有排水沟。4.4.3.5 遮阳棚运动场上可设置钢架结构遮阳棚。4.4.4 挤奶厅挤奶厅配置与奶牛存栏量相配套的挤奶机械和储奶罐等设备。待挤区通过挤奶通道与泌乳牛舍相连,宽度大于挤奶厅,可按每头牛占地6 m2、设备挤奶牛位的2倍设计。挤奶通道宽度为4 m左右。挤奶区、贮奶室墙面应进行防水处理,地面应进行防滑处理。4.5 配套设施4.5.1 供电设施电力负荷为民用建筑供电等级二级。自备电源的供电容量不低于全场电力总负荷的1/4。4.5.2 给、排水设施4.5.2.1 采用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系统。DB23/ T XXXXXXXX44.5.2
11、.2 场内应设有水源贮存设施和净化设施,供水能力按每 100 头存栏奶牛每日供水 30 t50 t 设计,且供给水质应符合 GB 5749 的规定。4.5.2.3 排水应实行雨污分流制,污水由地下暗道排放,雨、雪水设明沟排放。4.5.3 消防设施建筑设计应符合GBJ 39的规定。消防通道可利用场内道路,室内配置灭火器、砂子等灭火设备和材料。各项电器、水泵均采用接零保护。4.6 隔离区主要布置兽医室、隔离舍、病死牛处理及粪污储存与处理设施,且相互间保持一定距离。粪污等废弃物储存场所应有防渗漏、溢流和雨水进入等设施。5 场内道路5.1 场内道路宜与建筑物长轴平行或垂直布置,场区内净道和污道无交叉和
12、重合。道路与建筑物外墙最下部距离,若无出入口以 1.5 m 为宜,若有出入口以 3.0 m 为宜。5.2 场内道路宜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也可用平整石块或石砾铺置。净道宽 3.5 m6.0 m,路面横坡1.0%1.5%,纵坡 0.3%8.0%,转弯半径不小于 8 m;污道宽 2.0 m3.5 m,路面横坡 2.0%4.0%,纵坡 0.3%8.0%。6 竖向设计6.1 舍内地面标高应高于舍外地面标高 0.2 m0.4 m,并与场区道路标高相协调。场区道路设计标高应略高于场外路面标高。场区地面标高除应防止场地被淹外,还应与场外标高相协调。6.2 场区地形复杂或坡度较大时,应作台阶式布置,且能满足正常行车需要。6.3 道路两侧设置排水沟。7 场区绿化7.1 应种植适合当地生长,对人畜无害的花草树木,以改善牛场环境条件和局部小气候,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同时也能起到隔离作用为原则。7.2 各功能区可种植杨树、榆树等,并在其两侧种植灌木。场区道路两侧宜栽植塔柏、冬青等四季常青树种,并配置小叶女贞或黄洋成绿化带。在运动场的南、东、西三侧,应栽植 12 行枝叶开阔、生长势强、冬季落叶后枝条稀少的树种,如杨树,作为遮阳林。7.3 树木与建筑物外墙、围墙、道路边缘及排水明沟边缘的距离不低于 1 m。7.4 场区绿化率不宜低于 30%。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