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13.020.40Z 04 DB 23黑 龙 江 省 地 方 标 准DB 23/T XXXXXXXX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黑 龙 江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23/T 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的编写规则起草。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玉峰、谷学佳、孙阳、王开军、刘志发、陈磊、郭喜忠。DB23/T XXXXXXXX1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技术规范1 范
2、围本标准规定规定了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种子要求、本田整地、施肥、水分管理、秸秆还田等。本标准适用于稻田氮磷面源污染控制。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NY 525 有机肥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稻田氮磷面源污染在水稻生产过程中,未被水稻吸收的肥料中的氮磷或农田
3、土壤中本身存在的氮磷,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面源污染。4 产地环境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GB 15618的规定,农用灌溉用水水质符合GB 5084的规定,环境空气质量符合GB 3095的规定。5 稻田整地在无菌条件下,过筛、风干。如不能立即试验,应置于4保存。5.1 翻耕用铧式犁耕翻,可春翻也可秋翻。有机质含量多的稻田应以秋翻为主。翻地深度一般为15cm20cm,翻地时要掌握土壤适耕水分,一般在25%30%时进行。5.2 旋耕DB23/T XXXXXXXX2旋耕一次即起到松土、碎土、平地的作用,可代替翻、耙、耢等项作业,但旋耕耕深较浅,一般只有1
4、214cm,旋耕不宜连续超过三年。5.3 田块平整度翻耕好的田面要挖高填低,达到平整度要求,田面高差3cm以内。5.4 水整地在旱整地的基础上,于插秧前7d10d灌水泡田,水层不超过5cm。田面移高垫低。要求耙平、耙匀、耙透,达到地面高差不过寸,寸水不露泥。6 灌排水设施6.1 田间池埂池埂宽30cm40cm,以35cm为宜;池埂高度20cm30cm,以25cm左右为宜。不低于20cm,不高于30cm,池埂成梯形,压实筑平,池埂上杂草可收割但不应清除,固土防渗。每个田块应设可控排水口。6.2 排水沟渠不宜建设“三面光”沟渠,排水沟以土质为宜,也可用含孔穴的水泥硬质板建成,空穴用于植物(作物或草
5、)种植,应对稻田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内的功能植物进行定期收获。沟体内相隔一定距离构建减缓水速的小坝。7 施肥7.1 施肥原则科学合理确定肥料品种、施肥量和施肥方法。所用肥料应符合NY/T 496的要求。施肥应尽量采用分多次施肥、深施以及平衡施肥的方式。使用过的肥料包装,予以回收。7.2 施肥量实时因地按需施肥技术:耕种前监测土壤养分含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实现测土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特性,水稻整个生育期氮肥(N)用量不超过150kg/hm 2,磷肥用量不超过60kg/hm2。7.3 基肥40%氮肥、全部磷肥及60%钾肥作为基肥。随插秧机施入的基肥选择水稻专用肥,宜使用水稻专用缓释肥。7.4 追肥
6、基于作物实时长势实时诊断而追肥,做到实时追肥、补肥,该技术以作物的叶色或冠层反射光谱为诊断工具,借助叶绿素仪(SPAD仪)、便携式光谱仪或光谱传感器等对作物生长进行快速诊断,并对追肥氮用量进行决策。插秧后到分蘖前,追施30%的氮肥。使用施肥插秧一体化技术,无需追施蘖肥。DB23/T XXXXXXXX3拔节初期施入穗肥,追施20%的氮肥。抽穗前施入粒肥,追施10%的氮肥。不可在暴雨来临之前追肥,不能在温度过高时施肥。8 灌溉8.1 灌排原则采用节水灌溉、控制排水。稻田施肥后7d之内不应排水,建议15d以后排水。8.2 水层管理实行旱育秧,在水稻的分蘖期、灌浆期实施浅湿灌溉,操作要点如下:a) 浅
7、水勤灌促返青、分蘖,水层深度5mm30mm;b) 分孽后期及时晒田,当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80%时,排干田面积水,晒田7d10d,使耕层土壤含水量不低于田间持水量的65%;c) 拔节孕穗期间歇灌,每次灌水后水层深3cm,水层耗尽后3d4d再灌;d) 抽穗开花及乳熟期湿润灌溉,每次灌水水层深2cm、水层耗尽后3d4d再灌;e) 黄熟期自然落干,遇雨排水。8.3 控制排水控制排水时间,对于雨量大且持续时间长时,增加稻田水深度,水深距田埂面上小于5cm,适当排水,以不影响正常生产为宜;控制施肥后排水,减少施肥后7天内稻田排水量或推迟排水时间。控制插秧前排水,根据地势,地势低的田块先插秧,地势高的地块插秧排水可注入已插秧的低地势地块。_ DB23/T XXXXXXXX4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