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短歌行导学案年级:高一 编写肖涛英 审定:高一语文备课组 时间:2012-12班次: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曹操及其在诗歌发展中的作用。2、反复诵读,体会本诗的艺术特点,学会鉴赏诗歌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复习龟虽寿 、 观沧海 ,了解写作背景,完成课内重点字词的读音与词义的积累,鉴赏、品味诗句,进一步把握诗人的情感。与曹操的求贤令比较,了解诗歌与散文的区别,曹操的人才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求贤若渴的心情和诗歌的主旨,体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的宏伟气魄和慷慨悲凉的风格。【重点难点预测】把握诗人“忧 ”的内涵及求贤若渴的情感,了解用典的手法并理解文中用典的作用。
2、【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 ,先后击败吕布、袁术等豪强集团,又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一举消灭了强大的袁绍势力,统一了北方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与“ 孙刘联盟” 战于赤壁之下,想一统天下,结果大败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余岁,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但他并不灰心,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延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并写下了这首诗短歌行 ,可惜不久之后,曹操即被孙刘联军大败赤壁,然而这首不朽的乐府诗却被广为传唱。 曹操的选人方面也有精辟见解和独到眼光,可以概括为“唯才是举、不拘一格”。他曾经多次下令,公开向
3、天下求贤。他针对东汉选官的积弊,以无畏的胆略,把“德行”、“名节”、“门第”等迂腐无用的选才标准一扫而光,在建安 15 年春天发布的求贤令中,他指出:“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 公元 217 年,曹操已 63 岁,行将就木,但求贤之心愈切,在举贤勿拘品行令中更明确指出对那些“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曹操具体实践了他对人才的重视和爱惜,把人无完人,慎无苛求的思想,把才重一技、用其所长的思想,把只用人才、不用庸才的思想推向了顶峰,充分表现了超越他人的气魄和胆识。 2 作者简介:曹操是 时期杰出的 和诗人,其诗作继承了诗经的 传
4、统,他的作品内容主要是 ,渴望建功立业,风格 ,这种创作风格在文学史上被称为 。他的作品中有描写汉末战乱和人民苦难的 ;有用“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等优美词句描写大海博大胸怀的 ,有表现统一天下雄心壮志、渴慕贤才、充满积极进取精神的 ;有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来表现积极进取精神的 等3文学常识短歌行是曹操按旧题写的新辞。 短歌行是汉乐府曲调名,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 。长歌、短歌是指歌词音节的长短而言。【学习过程】导入 :曹操是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他曾经在三足鼎立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我们初中也学过他的诗歌观沧海 、
5、龟虽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他的诗有一个共同特点,大气磅礴、慷慨激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他的短歌行一、课前自学,基础过关(A 级)学点一:1. 给易读错的字注音:子衿( ) 呦呦( )鹿鸣 阡陌( ) 何时可掇( ) 契( )阔谈宴 绕树三匝( ) 吐哺( )2. 词义辨识(重点解释加点字):对酒当( )歌( )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 )日苦多。但( )为君故,沉吟至今。 越陌度阡,枉( )用相存。契阔( )谈宴,心念旧恩。 山不厌( )高。学点二: 二、诵读作品,整体感知(B 级)(一)朗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情感把握好节奏、声调、缓急等(二)翻译句子:青青
6、子衿,又有我心: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 级)学点三:1、从诗句“对酒当歌,慨当以慷”中,可以想象出诗人面对什么样的场面产生强烈忧思?常人面对此场面又是何种心情?2、按提示分别概括 9-16 句,17-24 句 ,25-32 句的内容9-16 句-贤才 17-24 句 -贤才 25-32 句 -贤才学点四:3 结合第 2 题 请概括诗人“忧”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仅仅是人生短暂吗?学点五:4用典是指在诗词中通过各种手法,或引用、或化用、或改用前人的成句、故事。请同学们在短歌行中找出相应用典诗句,说说在其作用。学点六:5 把本诗与曹操
7、的求贤令进行比较写法上有何不同?曹操 - 求贤令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曷尝不得贤人君子与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贤也,曾不出闾巷,岂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贤之急时也。“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变得而用之。 【诗文翻译】 自古以来开国和中兴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国家的呢?当他们得到人才的时候,往往不出里巷,这难道是偶尔侥幸碰到的吗?不!只是执政的人去认真访求罢了!当今天下还未平定,这是特别要访求人才的
8、最迫切的时刻。“孟公绰做赵、魏两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却不能胜任像滕、薛那样小国的大夫。”如果一定要所谓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齐桓公怎能称霸当世!现在天下难道没有身穿粗衣而怀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样在渭水边钓鱼的人吗?又难道没有像陈平那样蒙受“盗嫂受金”污名还未遇到魏无知的人吗?你们要帮助我发现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没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荐出来,让我们能够任用他们。 归园田居导学案班级_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了解陶渊明其人及诗文。2、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3、学习陶渊明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艺术手法。4、背诵诗歌。过程与方法:1、大声诵读诗歌,读准字
9、音。2、结合课下注解,疏通全诗,识记重要文言知识。3、围绕课文重点内容,独立思考,合作讨论,探究质疑。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重点难点预测】:1、抓住重点词句,分析诗歌的情感脉络。2、学习陶渊明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真挚的情感的艺术手法。【知识链接】:1、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今九江市人),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杰出的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被称为“平淡之宗”,是田园诗派的开创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
10、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2、写作背景:陶渊明出身于破落官僚家庭,后家道已衰落。 青年时期,他曾有“大济于苍生”的雄心壮志。 但是,他所生活的东晋时代,举贤不出士族,用法不及权贵,门阀制度极其严酷,使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陶渊明二十九岁,为谋出路,开始走上仕途。 曾三次辞职。四十一岁时,在亲友的劝说下,出任彭泽令。任职八十余天,传来了妹妹死于武昌的噩耗,这时,又正逢郡派督邮来县巡视,县吏告诉他“应束带见之”,渊明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小儿!”当天便解绶辞官回乡。他终于同黑暗官场彻底决裂,抛弃功名利禄,归隐田园。退隐之后,他曾躬耕陇亩,和父
11、老乡亲共话桑麻,诗人一直过着隐居田园的清苦生活。这段时期,是他创作的丰收期,写出了大量的田园诗,艺术上也日臻成熟,终至炉火纯青。晚年,他写出了著名的桃花源记并诗,阐明社会理想。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是没有君主,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食其力的社会。这虽然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但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农民的要求,也反衬了现实社会的黑暗。这首诗跟桃花源记一样,写于他辞官归隐之后,反映他清闲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他超俗不羁的品质和闲适愉悦的心境。 【学习过程】导入:同学们畅所欲言,什么是幸福。( 此时同学们会有很多的想法,很多的结论。教师总结。从而引入课题,探讨陶渊明的幸福生活)一、初读诗歌,基础过关学
12、点一: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羁( ) 暧( ) 墟( ) 树 荫( )荫庇( ) 大街小巷( ) 巷道( )学点三: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文中划线的字词。适: 韵: 羁鸟: 拙: 荫: 暧暧: 依依: 墟里: 自然: 二、再读诗歌,体会情感。(B 级) 三、合作探究、小组展示(C 级)(一)把握内容,体会情感。学点三:3、结合相关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回归田园?回归田园后诗人感觉如何?表现了诗人怎么样的人格倾向和精神追求?(二)赏析语段,学习写景手法。学点四 4、赏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思考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运用了哪些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三)延伸思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学点五:6、有人认为陶渊明的归隐是消极避世,不敢直面现实,不思进取的表现。有人认为他的归隐是对自我本性的皈依,他在感受自然万物和艰难的躬耕生活中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了新的意义。你如何看待陶渊明的归隐田园呢?请谈谈你的看法。学点六: 四、课堂小结五、当堂检测:背诵并默写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