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点击此处添加 ICS 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 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 XX/ XXXXXXXXX工业企业能源数据采集规范Norms for Industrial Energy Data Acquisition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报批稿)(本稿完成日期:2012.11)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山 东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XX/ XXXXXXXXXI目 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管理要求 25 技术要求 26 持续改进
2、5附录 A(资料性附录) 能源计量考核指标 .6DBXX/ XXXXXXXXXII前 言本标准按照 GB/T 1.12009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 1 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写。本标准附录 A 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能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潍坊市计量测试所、潍坊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国家城市能源计量中心(山东)、山东海化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海龙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姚生江、孙景斌、张炳真、曹立军、王忠霞、郑振勋、尹遵义、吴爱梅、王宗收、姚瑶、杨精林。DBXX/ XXXXXXXXXIII引 言能源数据管理是工业企业能源管理中十分
3、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能源数据采集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工业企业产品能耗定额控制和整体效益的提高。规范能源数据的采集是工业企业节能诊断、提高工业企业能源利用率、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数据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改进。DBXX/ XXXXXXXXX1工业企业能源数据采集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企业能源数据的管理要求、技术要求和改进。本标准适用于工业企业(以下简称企业)能源数据的采集和管理,其他用能单位可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
4、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GB/T 6422 用能设备能量测试导则GB/T 15316 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 15587 工业企业能源管理导则GB 17167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DB37/T 810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确认规范DB37/T 811 工业企业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系统采集技术规范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 能源计量采集系统 Energy measurement collection system指对能源计量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处理的信息管理系统。3.
5、2 测量系统 Measuring system组装起来以进行特定测量的全套测量仪器和其它设备。3.3 测量设备 Measuring equipment测量仪器、测量标准、参考物质、辅助设备以及进行测量所必须的资料的总称。3.4 能源计量 Energy measurement指在能源开采、转换和利用过程中,对用能单位各环节的能源介质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的行为。3.5 能源消费量 Energy consumption指各用能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消费的各种能源数量。3.6 DBXX/ XXXXXXXXX2能源原始记录 Energy original records
6、是基层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卡片、单据以及电子媒介等形式,对能源活动过程和成果所作的最初记载。3.7 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 Non-industrial production energy consumption指在工业企业能源消费中,除“工业生产能源消费”以外的能源消费,即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和工业企业附属的不从事工业生产活动的非独立核算单位消费的能源。3.8 能源计量率 Energy measurement detection rate企业经计量的各类能源总量与企业能源购入量的比率。4 管理要求4.1 组织管理4.1.1 企业应在内部设立能源数据主管部门和/或能源计量管理负责人,重点用能单位应至
7、少配备一名相关专业的计量人员从事能源数据管理工作。4.1.2 企业应当建立并执行能源数据管理制度,明确能源数据管理职责,确保能源数据真实准确。4.1.3 企业应对能源计量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计算方法见附录 A。4.1.4 企业应建立适当的能源计量采集系统,将采集到的水、电、气、蒸汽和煤、油、焦炭等能源的供应(生产)消耗情况随时统计、储存,以利于能源数据的分析和应用。4.1.5 企业应将生产和生活、厂内和厂外、外销和自用的能源数据分别采集管理。4.2 人力资源能源数据采集管理人员包括:能源计量管理人员,能源计量检定/校准人员,能源数据采集和分析人员,能源测量设备使用维护人员等。企业应确保以上人员具
8、备相应的能力和资格以履行自己的职责,并建立和保存能源计量人员的技术档案。重点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和能源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应定期接受能源计量专业知识培训。4.2.1 企业的能源计量管理人员应熟悉能源计量有关的法律法规,通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培训考核,持证上岗。4.2.2 能源计量检定/校准人员应熟练掌握所使用的计量技术规范,取得相应的检定/校准人员资格证。4.2.3 能源数据采集和分析人员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并且具有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统计学知识。4.2.4 能源测量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人员应熟悉相关能源测量设备的性能,具备对能源测量设备进行计量确认的能力,经培训后持证上岗。4.3 能源数据管理4
9、.3.1 企业应当保证能源数据与能源计量器具实际测量结果相符,不得伪造或者篡改能源数据。 4.3.2 企业应当将能源数据作为统计、调查、分析的基础,对各类能源消耗进行分类计量、统计。4.3.3 能源数据应如实采集,需要修正时要有修正依据和修正说明。能源数据由企业的能源数据主管部门和/或能源计量管理负责人负责管理,保证能源数据来源的真实性、采集的全面性和及时性、流转的可靠性。DBXX/ XXXXXXXXX35 技术要求5.1 能源数据采集的基本条件5.1.1 企业应具备能够真实反映本企业实际的能源计量器具量值溯源和传递框图,图中应明确规定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测量范围,量值应溯源到的上级计量
10、基(标)准。5.1.2 企业应建立本企业的能源计量网络图。能源计量网络图应能清楚标明能源计量器具的安装位置、准确度等级和能源数据的流向等内容。5.1.3 企业能源测量设备的准确度等级、量程、稳定性、分辨率等技术参数应与被测对象相匹配,企业进行能源测量设备自校准时,高一级的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与被校准能源测量设备的最大允许误差之比要控制在 1/31/10 之间。5.1.4 企业应确保在用的能源测量设备始终处于正常运行状态。5.1.5 能源测量设备使用人员应对所使用的能源计量器具预期用途、计量性能、限制、特殊要求等方面进行确认,确保配备和使用能源测量设备的适用性。5.1.6 进出用能单位的能源测
11、量设备检定周期应符合国家、行业、地方等技术规范要求。5.1.7 能源计量器具抽检合格率应达到 95%以上。5.1.8 能源计量器具和测量仪器受检率应达到 98%以上。5.1.9 在用能源计量标准器具合格率应达到 100%。5.1.10 能源计量器具安装使用前的首检合格率应达到 100%。5.2 能源数据采集要求5.2.1 企业通过能源计量采集管理系统采集到的数据,应能准确反映本企业的用能情况。将这些数据或这些数据的分析结果,作为本企业能源消费、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能源利用率、产品能耗限额、节能分析、能源目标、能源指标、节能考核指标的依据。5.2.2 企业应指定专人对检测点的测量设备、测量系统进
12、行确认,确保其符合 DB37/T810的要求。5.2.3 能源计量率应达到 100%。5.2.4 用于采集能源数据的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满足 GB 17167和各行业“能源计量器具配备”标准要求。5.2.5 用于采集能源数据的能源计量器具应当满足能源分类、分级、分项计量要求。5.2.6 用能设备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应满足 GB/T 6422、GB/T 15316 中关于“用能设备的能源监测”的要求。5.3 能源数据采集对象和范围5.3.1 能源数据的采集对象煤炭、原油、天然气、焦炭、煤气、电力、热力、成品油、液化石油气、生物质能和其它直接或者通过加工转换而取得有用能的各种资源。5.3.2 能源数
13、据的采集范围能源数据按照进出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等层次实行分类、分级采集,按级统计,确认采集到的能源数据真实有效后,进行数据分析,最终得到本企业能源消耗数据。应确认并采集以下能源数据:a) 企业在能源开采过程中使用的能源数据;b) 企业购入、贮存的能源数据;DBXX/ XXXXXXXXX4c) 企业加工转换过程中的的能源数据;d) 企业回收利用的能源数据;e) 非生产用能的能源数据;f) 出厂产品的能源数据;g) 国家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考核内容中涉及到的能源数据。5.4 能源数据采集方法5.4.1 自动采集自动采集是指企业根据需要建立能源数据控制中心,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能源数据
14、的网络化管理。自动采集应符合 DB37/T 811的规定并满足以下要求:a) 可根据需要调整采样速率;b) 具备扩充性能;c) 具备能源数据的分类、分项查询功能;d) 设置分级查询及管理的权限。5.4.2 人工采集人工采集是指能源数据采集人员将各个分散的能源计量监测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到能源消费量的采集方式。应满足以下要求:a) 实施采集计量数据应规定时间、规定路线;b) 采集人员对采集到的能源数据的真实性负责。5.5 能源数据采集过程5.5.1 企业应规定各级能源数据的采集范围、统一的采集时间和上报期限。5.5.2 企业应规定能源数据采集的线路(顺序),能源数据采集人员应按该
15、线路在能源计量监测点进行数据采集。5.5.3 能源计量人员在采集计量数据前,应检查能源计量器具、测量设备、测量系统运行状况,在所有测量设备正常运行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数据采集。 5.5.4 非生产用能计量数据应单独采集。5.5.5 采集过程形成的记录应予保存,以证明测量过程符合要求,记录内容包括:a) 采集过程的完整表述,包括测量人员、测量设备、测量环境等的详细信息;b) 有关计量检测数据;c) 根据计量检测数据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计算能源消费量;d) 应有采集、复核人员签字;e) 采集数据的日期。5.5.6 企业应制定应急预案,对采集能源数据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科学处置。5.5.7 能源计量
16、人员对能源数据采集过程中发生的任何异常情况都应如实记录,并及时报告企业负责人进行处置。5.6 能源数据采集记录5.6.1 能源数据记录应采用规范的表格式样,计量测试记录表格应便于数据的汇总与分析,应说明被测量与记录数据之间的转换方法或关系。企业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记录格式。5.6.2 能源数据应如实读取并准确记录,记录应包括读取量值的时间和人员。DBXX/ XXXXXXXXX55.6.3 能源数据采集记录应统一归档,保证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可靠性。5.6.4 自制、回收和综合利用的能源(如压缩空气、氧气、氢气和余热、废气的循环和利用等)数据,均应进行测量或测算并记录。5.6.5 数据采集
17、记录应填写清楚、准确,不得随意涂改,更改后的数据必须有更改人签字盖章。5.7 能源数据的核查5.7.1 企业应建立能源数据核查和分析制度。5.7.2 企业应对输入、输出的能源,以采集的能源数据为依据进行分类、分级、分项核查。5.7.3 企业应按 GB/T 15587对输入的能源进行计量,明确相应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计量和计算方法、记录内容和发现问题时报告、裁定的程序。5.7.4 企业应对能源数据进行监督管理,组织对能源计量管理指标进行考核,对能源数据进行不定期的核查,确保能源数据真实、准确。5.7.5 企业建立、保持、应用文件化的程序规范能源数据核查范围,能源流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能源数据进行核
18、查:a) 企业在开采能源过程中能源数据的定期(全面)核查;b) 企业工艺更新、技术改造后能源数据的核查;c) 用能设备更新、维修(大修、中修、局部修理)后能源数据的核查;d) 能源品种发生变化后的能源数据的核查;e) 产品能耗超过国家、行业、部门规定的限额时,应及时对能源数据核查;f) 非生产用能能源数据的核查;g) 其他用能数据的核查。5.8 能源数据统计报表5.8.1 企业各种综合能耗的统计计算应按照 GB/T 2589的要求进行。5.8.2 企业应制定能源计量统计报表制度,及时准确反映出各级各类能源数据,统计报表中的能源数据应能追溯至能源计量原始记录。5.8.3 重点用能单位可根据需要建
19、立能源数据中心,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能源数据的网络化管理,并按生产周期(班、日、周)及时更新能源数据,统计计算出其单位产品的各种主要能源消费量。6 持续改进6.1 企业应对采集后能源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6.2 在数据分析中发现能源计量检测活动的有效性或能源数据的准确性存在问题时,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情况和有效性进行跟踪验证。6.3 当评价后发现能源消耗量化管理目标、指标不能实现时,应及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审核,查明原因,采取改进措施。能源计量管理负责人应确保这些措施在规定时限内落实。6.4 企业应持续提高科学运用能源数据的能力,用以降低能耗。6.5 企业根据需要逐步实现由分散采集到
20、计算机采集的升级改造,采用信息化技术实现能源数据网络化管理。DBXX/ XXXXXXXXX6A A附 录 A(资料性附录)能源计量考核指标企业应对能源计量工作进行自行考核,评价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水平,评价能源计量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其考核指标用百分比表示。A.1.1 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按下式计算: 10%SPjNR式中: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PR能源计量器具实际的安装配备数量;sN能源计量器具理论需要量。jA.1.2 能源计量检测率按下式计算: 10%zpgQ式中:能源计量检测率,%;pQ企业能源统计计量管理的各类能量总量;z企业能源购入总量。gA.1.3 企业能源计量器具完好率按下式计算: 10%cwzNR式中:能源计量器具完好率,%;wR抽查合格能源计量器具的数;cNDBXX/ XXXXXXXXX7抽查能源计量器具的总数。zNA.1.4 能源计量标准器具周期检定合格率按下式计算: 10%hbjNR式中:能源计量标准器具周期检定合格率,%;bR能源计量标准器具周期检定合格数;hN能源计量标准器具周期检定基数。jA.1.5 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合格率按下式计算: 10%hjNR式中: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合格率,%;hR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合格数;N能源计量器具周期检定基数。j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