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高三一轮复习(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演讲辞对话与交流 教材篇目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我有一个梦想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单元目标1.积累识记本单元重要词语。2.掌握演讲辞的文体特征。3.学习演讲辞充满感情富有哲理的语言。4.了解选做题实用类文本的答题规范。重点难点目标 3、4课时安排 2 课时一、字音肄业 y 弭谤 m 造诣 y切磋 cu 瞭望 lio 镣铐 lio 商榷 qu 侈谈 ch 磐石 pn蜕变 tu 真谛 d 贻误 y估量 lin 诅咒 z 抨击 pn萌芽 mn 悼辞 do 诽谤 fi繁芜 w 给予 j 骇人听闻 hi卓有成效 zhu 应有尽有 yn 应运而生 yn量体
2、裁衣 lin 量入为出 lin 大难临头 nn难以启齿 nn 无济于事 j 济济一堂 j j棋高一着 zho 着手成春 zhu二、字形养虎 遗患 蜕化变质 沽名钓誉无与伦比别 具一格 贻笑大方 兑现诺言 姑息养奸荒谬绝伦心旷神 怡风雨如 晦 怙恶不悛相形见 绌前 倨后恭一叶障目买 椟还珠罢 黜百家循规蹈 矩 诲人不倦连篇累 牍穷兵 黩武三、近义词1摸索探索(1)他们在暴风雨的黑夜里摸索着前行。在工作中初步摸索出一些经验。(2)探索人生道路,探索自然界的奥秘。2遏止制止(1)洪流滚滚,不可遏止。(2)我做了一个手势,制止他再说下去。 3对于关于(1)对于:介词,指出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只有跟名词
3、组成偏正短语才能做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2)关于:介词,表关涉,引进某种形式的关系者,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短语作定语,后面要加“的” ;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做标题。4.息息相关一脉相连(1)加强对少年儿童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培养,与祖国未来的建设和发展息息相关,是着眼于未来的希望工程。(2)这也许就是同根同心、一脉相连的民族情吧。5.休戚相关休戚与共(1)在同一片蓝天下,鸟类与人类休戚相关,关爱鸟类就是善待人类自己。(2)环境无国界,干旱地区人们的生活境况和自然环境,与世界其他地区一体共存、休戚与共。四、熟语束之高阁:把东西捆起来,
4、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面。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责无旁贷:属于自己应尽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空头支票:因票面金额超过存款余额或透支限额而不能生效的支票。比喻不能或不 想实现的承诺。安之若素:对于危困境地或异常情况,一如平时,泰然处之。豁然开朗:形容由昏暗窄小而变为明亮宽敞。也比喻经过别人提醒或自己的学习探索,突然明白一个道理。豁然:宽敞的样子。浅尝辄止:稍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比喻不深入钻研。辄:就。 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漏出胳膊肘儿,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五、素材集成1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勗,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
5、。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辨,此所以必互相劝勉也。提示:小到一个班级,大到一个学校;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社区你既然身处其中,就注定了你和它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由这个材料可以联系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 “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等话题。2苟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已且为人轻侮,更何足以感人!提示:20 世纪 90 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年度报告中指出,进入 21 世纪的人类要带两本护照:一本是知识护照,一本是道德护照。在反映“道德”的写作范围里, “公德”最能见出人的道德素养和人格的高下,如公德心、公德意识、公德行为等。从道德的角度去
6、体验人生,观察社会,我们就会对诸如“马家爵事件” “基因歧视”“克隆技术” “代孕妈妈” “安乐死”等产生新的视点。3.我有一个梦想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酣畅淋 漓、激情飞扬地表达了对平等、自由、民主的梦寐以求的向往。他呼吁种族平等、人格尊严和兄弟般的情谊能早日到来!他呼吁自由与平等在美国的各个角落都能得到实现!提示:这则素材应用范围较广,应用时灵活处理表达方式,比如引述或引用作者名言。可以应用到与“平等” “梦想” “责任心” “民主” “重任”等相关的话题、命题或材料作文中,还可以引申,将话题范围扩大。同时要注意论述的角度与分寸。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考点解读】该考点考查学生的
7、分析综合能力,能力层级为 C。“分析文本的文体特征” ,要求考生能熟悉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章的文体特征,就本单元来讲,就是要理清演讲辞的特点,演讲是在公开场合、面向公众,口头公开发表自己意见主张的一种实用类文体。在把握这一考点时,应在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说理的方法,明确作者主要观点,抓住文章主旨,通过抓关键句段,对关键词句的信息筛选,把握文本的文体特征。“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 ,演讲要用有声语言来传达演讲者的思想感情,演讲要注意演讲的语言特点,注意将演讲者的观点、材料和感情结合起来,要分析作者说理的方法,要通过对文本句段的分析,把握文体的主要表现手法。在把握这
8、一考点时,要抓住作品的主旨,通过品味语言,来理解作品所反映的观点主张,通过具体词句来体会作品的感情。考点设题具备以下几个特点:设题紧紧依托文本主旨,具有明确的设问指向; 设题有一定的材料区间,往往从文章的关键句段提取问题;分析文本的主旨、作者的主张,靠对文本词句的信息的提取和内涵的把握。【考题例析】(2011 年高考北京卷)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25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9 题。祁连雪 千里河西走廊,在我身临其境之前,总以为那里是黄尘弥漫、阒寂荒凉的,显然是受了古诗的浸染, “千山空皓雪,万里尽黄沙”之类的诗句,已经在脑海里扎了根,这次实地一看,才了解到真相。原来,河西走廊竟是
9、甘肃最富庶的地区,这片铁马金戈的古战场,如今已被国家划定为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当你驻足武威、张掖,一定会为那里的依依杨柳、森森苇帐、富饶的粮田、丰硕的果园所构成的“江南秀色”所倾倒。 当然也不是说,整个河西走廊尽是良畴沃野,它的精华所在,只是石羊河流域的武威、永昌平原,黑河、弱水流域的张掖、酒泉平原,疏勒河流域的玉门、敦煌平原。这篇膏腴之地,是仰仗着祁连山的冰川雪水来维系其绿色生命体系的。祁连雪以其丰美、清冽的乳汁汇成了几十条大大小小的河流,灌溉着农田、牧场、果园、林带,哺育着河西走廊的子孙,一代又一代。 祁连山古称天山,西汉时匈奴人呼“天”为“祁连” ,故又名祁连山,一过乌鞘岭,那静绝人世、复
10、列天南的一脉峦叠峰,就投影在我们游骋的深眸里,映着淡青色的天光,雪岭的素洁的脊线蜿蜒起伏,一直延伸到天际,一块块咬缺了完整的晴空。面对着这雪擎穹宇、云幻古今的高山丽景,领略着空际琼瑶的素影清氛,顿觉凉生襟腋,情愫高洁,它使人的内心境界趋向于宁静、明朗、净化。大自然的魅力固然使人动情,但平心而论,祁连山确也沾了神话和历史的光。这里难以计数的神话传闻和层层叠叠的历史积淀,压低了祁连山、涂饰了祁连山,丰富了祁连山。在那云做梦的少年时代,一部穆天子传曾使我如醉如痴,晓夜神驰于荒山瀚海,景慕周天子驾入骏马巡行西北三万五千里,也想着要去西王母那里做客。当时把其中的故事都当成了信史。真正知道它“恍惚无征,夸
11、言寡实” ,是后来的事,但祁连山的吸引力并未因之稍减,反而益发强化了,四十余年的渴慕,近照终于得偿,其欢忭之情是难以形容的。旅途中我喜欢吧记忆中的有关故事与眼前的自然景观相叠合,车过山丹河(即古弱水)时,我想到了周穆王曾渡弱水会西王母于酒泉南山。 淮南子里也有后羿过弱水向西王母“请不死之药”的记载,神话传说汇集着一个民族关于远古的一切记忆,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思维、情感、体验以至行动的载体,深入的窥察一个民族以至人类史前的发展轨迹。 观山如读史,驰车河西走廊,眺望那笼罩南山的一派空濛,仿佛能谛听到自然、社会、历史的无声倾诉,一种源远流长的历史的激动和沉甸甸的时间感被呼唤出来,觉得有许多世事已经倏然
12、远逝,又有多少天涯过客正在匆匆走来,我们这些河西走廊的过客,与祁连雪玲朝夕相对,自然就把它当做了热门话题,有人形容它像一位仪表堂堂,银发飘洒的将军,俯视着苍茫的大地,守护着千里沃野;有人说祁连雪岭像一尊圣洁的神祗,壁立千寻,高悬天半,给人一种可望而不可及的隔膜感,可是在我的心目中,它却是恋人、挚友般亲切,千里长行,依依相伴、神之所游,意之所注,无往而不是灵山圣雪,目力虽穷而情脉不断,一种相通相化相亲相契的温情,使造化与心源合一,客观的自然景物与主观的生命情感交融互渗,一切形象都化作了象征世界。也许正是这种类似的情感使然,150 年前的秋日,林则徐充军西北路过河西走廊时,曾写下诗句:“天山万笏耸
13、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 ”甘、青路上,我也即兴赋诗,寄情于祁连雪:“依依只有祁连雪,千里相随照眼明.”(取材于王充阁的同名散文,有删改)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 分)A.文章旁征博引,大量引用神话传说,并触及了当下现实,把河西走廊的精华所在与江南相提并论。B.神话传闻和历史积淀“压低” 、 “涂饰”了祁连山,反映了历史带给祁连山以无法摆脱的沉重负担。C.河西走廊的过客对祁连山的形容之所以见仁见智,是因为雪岭常被一派空蒙笼罩,真相难以认清。 D 作者在游历河西走廊的同时,也以恋人、挚友般的心态去贴近祁连山,试图体验祁连山的“心史” 。E.本文即从空
14、间的视野描述祁连山特有的自然美景,也从时间的角度传达一种绵长凝重的历史感。【参考答案】BC17.作者在文章的开关和结尾均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分别说明其用意是什么。 (5 分)【参考答案】开头以古诗渲染作者从前的印象,在强烈的对比中反衬现实真相;起笔大气,在引起下文的同时,也透露出文章特有的书卷气。 结尾的引用既印证了前文自然景物与生命情感交融的关系,引发作者的诗句来收束文章,同时 又以林则徐寂寥无奈的心境映衬作者明朗向上的情绪。【解题思路】作用类题要注意从内容和写作手法两方面来回答。18.作者曾说: “雪”是祁连山的“文眼” ,其有重要的作用,请通读全文,谈谈文中“雪”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
15、方面。 (6分)【参考答案】雪是贯 彻全文的线索;雪化成水汇成了河流,哺育着河西走廊世世代代的子孙;雪赋予祁连山以壮丽景观;雪充当的是作者抒发思想感情和表达历史感悟的载体;雪作为生动鲜明的感性意象,使文章富于艺术感染力。【解题思路】先要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然后再把握文章的主旨和写作手法。19.文中说“观山如读史” ,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说说从“观山如读史”中获得的启示。 (不少于 200字) (10 分)【参考答案】第一问,祁连山为当地古往今来的历史提供了自然条件,历史文献中的积淀也赋予祁连山以丰厚的人文内涵,史中有山,山中有史;眼前的自然山景也触发作者的历史记忆,唤醒了作者的历史感。 第二问略【定点训练】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 13 题。 (1)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的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2)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