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考纲: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及 其主要思想,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三讲 宋明理学,学习要求: 1,了解列举宋明理学兴起的原因; 2,了解宋明理学的内容 (掌握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内涵); 3,理解宋明理学的影响。,材料一: 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思想占统治地位。儒生们专注于考据与训诂。同时,将现实一切政治的、人生的现象归结为天意。伴随(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不安,王朝更迭,“君臣等级观念”受到质疑。儒家不但不能解释,反而赤裸裸的恐吓人们。儒学出现危机。,一、理学产生的背景,背景一: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而逐渐出现危机,白马寺,太上老君,白马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时期,
2、是佛教传入我国后第一座由官府建造的寺院,历来被尊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中国第一古刹”之称。,东汉末年,民间流行的神仙方术与道家学说相结合,形成了道教。魏晋南北朝,道教成为为统治者服务的宗教。唐朝,皇帝奉老子为祖先,道教地位很高。,背景二:魏晋以来,佛教传入,道教形成,冲击了儒学,材料二,“三教”是指:儒教、佛教、道教。“三教合一”不是儒教、佛教、道教合为一体,而是一种相互吸纳、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唐宋时期,“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背景三:唐宋时期,“三教合一”, 弥漫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孔子,释迦牟尼,老子,三教图,一、理学产生的背景,2015海南单科北宋僧人
3、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 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A,(1)儒家思想日益僵化而逐渐出现危机已经无法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 (2)魏晋南北朝以来以来,出现儒、道、佛三教并立的局面。 (3) 唐宋时期,三教调和之风尤其兴盛,“三教合一”的潮流弥漫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4)为重兴儒学,一些儒学志士的思考和探索.,一、理学产生的背景,1.2014新课标全国卷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
4、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C,二、宋明理学,(一)理学的含义,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道、佛,儒(根本),(目的),它是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是宋明时期儒家思想的主流学派。,考点三宋明理学,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基本流派,1、理学的概念:,以“理”为中心的新的儒学体系;,2、理学的来源:,以儒学为主,吸收佛教、道教思想;,3、理学的流派:,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二、理学的概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
5、常名分的观念抽象化为“理”,从哲学的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4、理学的实质:,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朱熹朱文公文集,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理”的表现:,人身,人性;,宇宙,万物遵守的普遍规律;,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社会,儒家伦理道德;,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二程遗书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子语类,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
6、材料四: “天理人欲,不容并立”,“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 朱子语类,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存天理,灭人欲,郭巨埋儿,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格物致知 三纲五常,扇枕温衾黄香,东汉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恣蚊饱血吴猛,晋朝人。八岁时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
7、。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1、程朱理学:,(1)思想主张:,世界观:理是世界的本原;,方法论:“格物致知”(外在求理);,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2)历史地位:,南宋以后:官方哲学;,明朝初期:确立思想界统治地位;,元朝时期:科举考试教科书;,1.2014广东卷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
8、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A,2.(2013年福建高考16题)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在此,朱熹 A教诲后生弟子遵从“三纲五常” B告诫乡亲去恶从善以“慎思明辨” C灌输以农兴业思想以存“天理” D劝导百姓遵循一种“理性”的生活秩序,D,3.2014新课标全国卷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D,4.2014全国大纲卷 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9、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C,5.(2013年高考全国卷25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朱熹说过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语出自他的与陈师中书:“昔伊川先生尝论此事,以为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自世俗观之,诚为迂阔;然自知经识理之君子观之,当有以知其不可易也。”(朱文公集与陈师中书)“饿死事小,失节事
10、大”这本是程颐说过的话,这里朱熹又提起,于是就有人认为这是罪恶的朱熹提出的“反人类”的语言,因此朱熹就成了迫害中国妇女的罪魁祸首。于是就有众多的人骂朱熹,说他是封建卫道士,是吃人不吐骨头的刽子手。这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绝对不能理解为是朱熹针对妇女而提出的,朱熹的一整套理论学说可以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字代替他的思想宗旨,,可以说他的学说是做人的哲学,是教导人做一个杰出的人、高尚的人、了不起的人、伟大的人朱熹本人从没有针对妇女提出些什么具体要求,朱熹更没要求女性要比看待生命还重要的看待自己的贞操。这里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更主要的是针对知经识理之君提
11、出的,是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这指是一个男人的气节与骨气。“失节”重于 “饿死”“气节”重于 “生命”, 这涉及到一个人的人生关、生死关的问题,这是对男人的更高层次的精神要求。可以说朱熹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和与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经典儒家语言一样,都是针对知经识理的大男人提出来的。,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材料一: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 材料二: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 陆九渊集,世界观:心是万物的渊源;,1、程朱
12、理学:,(1)南宋陆九渊:,方法论:“发明本心”(内心反省);,三、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2、陆王心学:,材料三: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核心观:“致良知”,良知即心,即理;,1、程朱理学:,(2)明代王守仁:,方法论:“克服私欲,恢复良知”;,材料四:知是心的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 王文成公全书,不必“格物致知”,1.(2013广东文综14)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
13、子 B董仲舒 C朱熹 D陆九渊,D,赏花,朱熹、王守仁与友游园,时春风和煦,百花怒放。友问:为何百花如此美丽?朱熹说:“天生的。”王守仁说:“天生是天生的,但这是我看到了,百花才是美丽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之处?,异,同,“理”,“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都是儒学范畴,继承孔孟“仁”和“礼”,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思想实质,理学特点:是更具思辨性、经过哲学化的新儒学;,理学的形成,标志儒家思想的成熟;,以下材料对应理学还是心学?,材料一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北派首领神秀所作佛偈(佛教唱词):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
14、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材料二 唐代禅宗五祖弘忍的弟子、南派首领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理学,心学,如何正确评价宋明理学?,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 “人欲”对立起来,以天理遏制人欲, 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 欲求。理学将传统儒学先义后利发展 成为片面重义轻利观念。应该看到,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 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 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中国文化概论,四、宋明理学的影响,1、地位:,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15、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儒学的创新与发展,明初确立统治地位;,2、积极:,对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3、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制扼杀自然欲求;,4、认识:,批判、继承、改造,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你能举出例子来印证理学的影响吗?,仁者必然无私无畏、大智大勇、襟怀磊落、仁民爱物,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清林则徐,粉身碎骨寻常事 但愿牺牲报国家 清秋瑾,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 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 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
16、戴震,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为理学把脉,为民族选择,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从青春到坟墓的漫长守候,一个女人终身幽禁的明证。,三从四德“三从” 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 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女同胞,Im sorry,产生的背景,程朱理学,评价理学:,1. 佛、道传播,儒学危机。 2. 唐宋 “三教合一”潮流。 3. 唐宋儒学体系不断更新。,代表人物:,主要主张:,代表人物:,主要主张:,“理”是世界的本原,“格物致知”的方法,“存天理,灭人欲”,“发明本心”以求理,心是天地万物的渊源,“致良知”,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积极作用:塑造民族性格起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陆王心学,宋明理学,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