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颐和园,说课者:徐晓萍,说课流程,一、说教材,三、说教法与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设计,二、说学情,一、教材解析 颐和园是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组文的第二篇课文。它是一篇写景的游记,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展现了颐和园这座古老的皇家园林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之情。作为本组文的一篇承上启下的精读课文,它的编排意图是:一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美丽的景色,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感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引导学生积累语言,学习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来写的方法。它在本组文的读写训练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
2、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按游览顺序、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感受景色美和语言美,激发民族自豪感和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兴趣。,根据我对教材的理解以及本班学生的学习情况,我将本课的重难点定为:,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美丽景色。,难点:体会课文的写作方法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二、学情我们班的学生经过三年级的学习,形成了比较扎实的识字、阅读能力,能自主地预习课文和理解文意。他们求知欲强,对于美好的事物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乐于学习新内容,但生活经验有限,来自五湖四
3、海没有人去过北京的颐和园。,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法:预习法、朗读法、自主探究法,四、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四)研读课文、赏析“长廊”,(五)学法迁移,自学探究,(六)激发情感,拓展延伸,(七)布置作业,体现个性。,同学们,前面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北京有一座伟大的建筑长城,它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同样是在北京,有一个清代的皇家园林,那里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留恋忘返,它就是颐和园,今天,就让老师当一回导游,带领大家一起到园中游览吧。,(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二)检查生字预习情况长廊 柱子 建筑 宫殿 葱
4、郁 掩映 朱红 堤岸 雕刻 狮子佛香阁 金碧辉煌 神清气爽 隐隐约约 姿态不一 颐和园,(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知道的?2.快速浏览第25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带我们游览了哪些美景,画出相关的句子。,(四)研读课文、赏析“长廊” 学习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划一划:用横线划出描写长廊的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2)读一读:读读有关描写长廊的句子,想象描写的画面。 (3)想一想: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写?,(五)学法迁移,自学探究出示学习要求:运用学习长廊部分的方法,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景点(即课文35段),先自由学习课文,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六)激发情感,拓展延伸在研读完课文之后,为了激发学生情感我设置了“游客们,我们已经游览完颐和园,大家感觉怎样?”的问题,以游览结束时的恋恋不舍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并将其延伸到课外探究中国“世界遗产”的学习中。,(七)布置作业,体现个性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 1.背诵自己喜欢的文段。 2.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介绍我们的校园。 3.选取颐和园中一处景点,结合课文描写,展开想象,画一幅画。,七、板书设计此板书简明地将文章的写作顺序和景物特点展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理清文章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