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78712 上传时间:2018-11-25 格式:PPT 页数:228 大小:2.1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8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8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8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28页
(广东地区)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阅读 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七 说明文阅读,一、(2018广东,1214,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微塑料海洋中的新型污染物 李道季 最近,一篇关于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据说英国王室将禁用一次性 塑料吸管和塑料瓶。这一新闻再次引发了人们对海洋塑料污染问题的关注。 塑料垃圾是海洋不能承受之重。据统计,全球每年有1000万2000万吨的塑料垃圾进入海 洋,随着时间的流逝破碎成不计其数的微塑料存在于水体中,这些塑料垃圾能够存在数百年。 微塑料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如今,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落,从近 岸河口区域到大洋,从赤道海域到南北极,从海洋的表层到大洋的超深渊带,都有它的踪迹。根

2、 据来源,微塑料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初生微塑料,即微塑料粒,例如日化用品中含有的微塑料及 在运输过程中因泄露而进入环境的塑料微珠;另一类是次生微塑料,也就是体积较大的塑料垃 圾经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A组 2014-2018年广东中考题组,五年中考,海洋微塑料极易被生物当作饵料而误食。这是由于其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体积相当,而 且表面还可以附着微生物和其他海洋生物。在食物网的流动过程中,对生物产生物理和化学 上的危害。例如无法消化也不容易排出体外的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中长期累积,使生 物产生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因无法摄食而死亡;微塑料自身的化学毒性以及从环境

3、中吸 附的化学毒物,可能会对摄食的生物产生直接伤害,并且可能在食物链中的各个层级的生物体 内富集。 相对于漂浮的藻类和其他生物残骸等自然物质,微塑料的性质稳定,但是,微塑料也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因为在海洋环境中的微塑料就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小船,能搭载附着在表面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其中部分有害微藻和水产致病菌,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影响。 现在,荷兰、澳大利亚和美国都发明了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对塑料垃圾有很好的收集效 果,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包括收集的塑料垃圾如何进一步分类、利用等。此 外,如果没有政府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广工作也会困难重重。 面对现在海洋塑料污染

4、问题,我们从上到下都应该行动起来。让我们共同向海洋中的“新 型污染物”宣战!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4月13日;有删改),链接: 科学家已经在许多食品中发现了微塑料。有研究表明,平均每只海洋生物贻贝中含有1.8个微 塑料粒,每公斤食盐中含有110个,每瓶啤酒中甚至含有上百个。微塑料对人的危害要考虑剂 量。东海每立方米的海水中只含有几个甚至不到一个微塑料粒,虽然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 等进入人类食物链,但其对人类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未被科学证实。 (选自南方周末2018年5月17日;有删改) 1.下列对“微塑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微塑料是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体积与海

5、洋食物链底端的生物相当,能随着洋流流 动。 B.微塑料是塑料垃圾经过物理、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从而形成的塑料微珠,进入环境会产生 污染。 C.微塑料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体现在其加速了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造成了其他物种的入 侵。 D.人类食物链中的微塑料来源于水产品,其对人类的健康是否造成危害,还有待科学证实。,2.下列对选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选文先用新闻引出话题,接着介绍微塑料的来源、分布和分类,然后说明其危害及治理面临 的困难。 B.选文第段列举的数字,说明海洋塑料垃圾数量多,存留时间长,表明治理海洋塑料污染形势 严峻。 C.微塑料对海洋的污染表现在它能像小船一样

6、随洋流旅行,进入超深渊带,产生有害微藻和水 产致病菌。 D.塑料垃圾的再分类、循环利用和设备的运行管理、推广,是海洋塑料垃圾收集装置投入使 用后的新课题。 3.阅读下面材料,结合选文,分析可能导致海鸟死亡的几种原因。(4分) 英国南极科考队在距离极点1500米的南乔治亚岛考察时,在死亡的海鸟胃中发现了微塑料、 包装袋碎片等物。,一、 1.答案 A A.关键信息点:(1)选文第段“指粒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个体”;(2)选文第段 “与海洋食物链底端生物体积相当”;(3)选文第段“微塑料的分布区域已遍及地球各个角 落都有它的踪迹”。以上三个信息点与A项相符。B.由选文第段“另一类是次生微塑 料经物理、

7、化学及生物降解作用,碎片化后形成的微塑料”可知,并非“微塑料”,应该是 “次生微塑料”。C.选文第段“可能造成入侵物种及病原微生物的传播”,由此可知,是 “造成传播”并非“加速传播”。D.链接中“微塑料可以通过水产品等进入人类食物链” 与D项中“来源于水产品”不符,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2.答案 C A.考查行文思路。第段用“英国女王向塑料宣战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的新闻引出“海洋塑料污染”话题;然后第段介绍来源、分布、分类;第段说明海洋 微塑料的危害;第段提出了当今海洋塑料垃圾的治理困难。与题干相符。B.考查主要内容 理解。选文第段列了“1000万2000万吨”数据,说明了海洋塑料垃圾之多,

8、并且能存在数 百年,引起人们深思。与题肢相符。C.考查信息筛选能力。选文第段“能搭载附着在表面 的微生物随洋流旅行”,根据选文,微生物是附着在塑料垃圾表面,并不能产生微生物。D.考查,信息筛选能力。选文第段“问题的关键在于投入运行后的管理”“如何进一步分类、利 用”“没有政府的资金等方面的支持,推广工作也会困难重重”这些关键信息,与题肢相符。 3.答案 第一种:海鸟胃中的微塑料使其有饱腹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无法摄食而死。 第二种:微塑料的毒性、吸附的毒物,导致海鸟死亡。 第三种:海鸟食用了含有微塑料的海洋生物而死。 解析 选文第段介绍了塑料垃圾对海洋生物的危害。题干“海鸟”的死亡正是由塑料垃

9、圾造成的。那么在文段中筛选重要信息,加以分析便可。,二、(2017广州,1317,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书院、祠堂还是合族祠? 广州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建成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关于陈氏书院的性质和功能,人 们往往会简单地从字面上理解,认为它既是陈氏子弟读书的书院,又是他们供奉祖先的祠堂。 事实上,陈氏书院既没有传统书院的功能,也不同于明清时期在华南地区广泛存在的宗族祠堂, 它是清末广东各县陈氏宗族共同合资建造的合族祠。 那么,明清时期广州的合族祠与书院、祠堂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与联系呢? 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而清代广州城中众多的姓氏书院, 它

10、们有书院之名,而无书院之实。至于建造的目的,有材料提到:“书院与家塾设建,原为应试 居住及合族受屈讼事与输粮往来暂寓。”也就是说,以书院或家塾为名的合族祠的建立,是为 了让各地乡村的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打官司、缴纳赋税时暂时居住。合族祠在广州 城中出现并蓬勃发展,与明清时期华南地区宗族制度的成熟发展有着深刻的联系。 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普遍。在这种情况下,当广东各 地乡人需要在广州城中建立起他们的落脚点时,他们想到要建成宗祠的形式,就毫不奇怪了。,这些合族祠在建立时也是按照修祠堂、编族谱、置族产、举行标准化的祭祖仪式这一套整 合宗族的模式来操作的。 这些建于

11、清代广州城内外的祠堂建筑,从形式上看,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 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 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每一地方性宗族以 “房”的名义参与。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这样的同姓组织在士大夫的眼中并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规范。他们容易植党营私,蠹国害民, 官府因此屡有取缔合族祠的举措。加之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对当地的社会 治安造成不良影响,这更成为官府禁祠的直接原因。 自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因为“把持讼事,挟众抗官”,引发了一次又一次大

12、规模的禁祠行 动。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皇帝专门发布上谕,要求各地对行为失范的合族祠“一体严行禁 治,以维风化,以正人心”。广东随后就要求“无论州府县城内不准妄联姓氏创立祠宇”。又 据曲江侯书院图记记载:“乾隆三十七年,巡抚张彭祖以城内合族祠类多把持讼事、挟众 抗官,奏请一律禁毁。于是各姓宗祠皆改题书院,我祠之以书院名亦由于此,故祠制也。”因,此,清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 “大宗祠”的。 (选编于广州陈氏书院实录) 链接一 陈氏书院就是一处典型的宗祠建筑群,建筑呈方形平面展开,建筑面积超过6 400平方米,三路 主体建筑由南向北分别为

13、前门、中厅和后寝,形成“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门前留 有宽阔广场,过去曾树立着很多石制旗杆夹,旗杆夹上镌有中举族人的姓名及中举年代,昭示着 陈氏家族的荣耀。每路建筑各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座建筑。大小建筑之间墙体均 用活动隔扇。庆典之时,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外部封闭,内部开 放的建筑特点。 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雕、墙壁砖雕、门窗木雕、阶前 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 (选自刘小芳宗族中国的历史镜面,有删改),链接二 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开始营建的陈氏书院是如何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呢?聪慧的陈 氏族人首先邀请了

14、清末翰林院编修陈伯陶、总理各国事务大臣陈兰彬等著名陈氏士绅,组建 “倡建陈氏书院绅耆”,以正视听,大张旗鼓筹建陈氏书院。其次,精心选址,在当时广东最高 学府“广雅书院”旁择地筑祠。陈氏书院记中说:“于城西之简塾购得余地,宜命之曰 陈氏书院,意盖别有取也。何取尔?取其与广雅咫尺也。”这一选址等于是向世人宣告, 这是一处与“德”为邻,沐浴“广雅”人文之风的巍巍广厦,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族聚 会之所。最后,淡化宗祠的血缘关系和世系关系,如各支族牌位的摆放以提捐款项的多寡作为 前提。凡此种种,陈氏书院降低了“挟众抗官”的嫌疑,也找到了它得以创建和存在的依据。 (节选自百科知识2016年第一期) 1

15、.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书院本来是人们读书的地方,主要是为组织教育教学和准备科举考试提供服务的。 B.祠堂是人们供奉祖先牌位、举行天地祭祀的场所,明末清初在广东乡村普遍存在。 C.合族祠也是一种祠堂,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具有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集资兴建的。 D.精美的雕塑是陈氏书院的亮点。灰雕、砖雕、木雕、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2.下列对材料中“陈氏书院”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形成了“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抄”的格局。 B.当年建陈氏书院的主要目的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举提供暂时居住地。 C

16、.陈氏书院曾经因容留各地族人,祠内龙蛇混杂,扰乱治安,一度被禁止开展活动。 D.陈氏书院不取名为“大宗祠”是因为从乾隆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合族祠有别于普通的宗族祠堂,它往往有利于形成超越社区以至地域的同姓组织。 B.依托合族祠形成的同姓组织不符合正统的礼制,这就直接导致其被官府屡屡取缔。 C.由于朝廷严厉打击,为了求生存,合族祠纷纷改头换面,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 D.陈氏书院选址“广雅书院”旁,意在借助“广雅”的人文气息来弱化其宗族色彩。 4.第段引用了哪些材料?请简要概括,并分析其作用。(4分) 5

17、.陈氏书院又名陈家祠,如果让你在这两个名称中选择一个作为官方名称,你更认同哪一个?请 结合文本,再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由。(5分),二、 1.答案 B A.从原文第段“书院的建立,本来主要为讲学课试、应考科举提供场所”中可 以找到。B.由原文第段中的“明末清初,民间建造祠堂祭祀祖先的活动在珠江三角洲非常 普遍”可知,不是“广东乡村”。C.从原文第段“这种祠堂又与普通的宗族祠堂不同,最突 出的区别就是它是由数县或数十县同一姓氏的血缘群体合资捐建的”中可以找到。D.从链 接一最后一段“徜徉书院之中,最吸引眼球的莫过于精品雕塑。其中,屋顶灰雕、墙壁砖雕、 门窗木雕,阶前石雕都有着繁复细腻的图案”中可

18、以找到。 2.答案 D A.条件不完善,由链接一原文“隔扇拆除可使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可 知,选项中的“陈氏书院三堂两院的内外空间融为一体”错;强加因果,A项前后无因果关系。 B.过于绝对,由链接二可以看出,陈氏书院建造的目的并不只是为陈氏宗族子弟来广州应考科 举提供暂时居住地。C.偷换主语,由原文第段中的“合族祠内时常容留各地族人,龙蛇混杂, 对当地的社会治安造成不良影响”可知,不是陈氏书院。D.可从原文第段找依据。 3.答案 B A.由原文第段中的“他们通过共同在省城建立祠堂,形成了超越社区以至地域 的同姓组织”可知,A项正确。B.过于绝对,可从原文第段中找依据。C.由原文第段“清

19、,代广州城中的合族祠大多以某氏书院某氏书室某氏试馆为名,而鲜有题为大 宗祠的”及前文可知,C选项正确。D.可从链接二中找依据。 4.答案 引用了皇帝发布的谕令,广东发布的政策,曲江侯书院图记的记载,以及广东地区 对合族祠的各式命名。 作用:直接引用谕令和政策中的文字,可以使表达的语言含蓄典雅,简洁凝练。 为文中“各合族祠不以大宗祠为名,而以书院书室试馆为名,是因为乾隆 中期开始,合族祠被官府严令禁止创建”的观点提供确凿有力的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富有启 发性。 解析 回到第段中寻找表明关键信息的词语,明确有哪几件事。关键点有:“乾隆二十九年 (1764年)”“广东随后就要求”“又据曲江侯书院图

20、记记载”“因此”。在此基础上给 第段划分层次,一层一件事,提炼概括即可。作用方面,一是从语言方面分析,含蓄典雅;一是 从内容方面分析,使说明更具有说服力。 5.答案 (示例)我同意用“陈家祠”作为官方名称。 理由:陈家祠本身就是合族祠,具有祠堂的某些特点,用陈家祠命名,名正言顺。从形式上看,陈,家祠与在广东各地乡村中普遍存在的宗族祠堂一样,都是供奉祖先牌位,举行祖先祭祀的地方; 从现实中看,现在的广州地铁站,以及景点名称均以“陈家祠”命名,这个名字更加深入人心。 因此,我同意用“陈家祠”作为官方名称。 我同意用“陈氏书院”作为官方名称。 理由:陈氏书院是陈氏族人在“禁令”中顺利开工的,费尽陈氏

21、族人的心血。陈氏书院建造在 广雅书院旁,以“陈氏书院”为名,体现了它是一处与“德”为邻,沐浴广雅人文之风的地方; 陈氏书院它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宗族聚会之所,它淡化了宗祠的血缘关系和世系关系,找到 了陈氏书院得以创建和存在的依据;从现实看,以“陈氏书院”为名,体现了陈氏书院丰富的人 文底蕴,并且让游览者关注相关的历史和人文。因此,我同意用“陈氏书院”作为官方名称。 解析 先表态,同意选择哪一个,再根据文本的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作答。,三、(2016广州,1317,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互联网安全吗? 李 然 如今,人们越来越深地把自己的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我们已离不开网络,但是互联网

22、安全吗? 假如世界上所有的互联网都瘫痪了,会发生什么情况?早期的互联网使用者丹尼希里斯曾忧 心忡忡地呼吁人们充分考虑互联网崩溃的可能性和后果,“互联网变化之快让人难以想象,只 消一小时,一切都可能变得完全不同。”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 虑。 互联网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健壮” 其实想把整个互联网弄瘫痪并没那么简单。互联网的“结实”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高,这 和它本身的结构有关。互联网并不存在一个“总开关”,它的核心设施分布在全球各个国家 的重要节点。这些节点包括解析域名的根域名服务器,连接各大洲的海底电缆,还有储存、管 理和分发海量信息的超级数据中心。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是通

23、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 的。重要节点之间也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指挥运行的。比方说,全球共有13组504台根域名服,务器,遍布世界各国。这些服务器又互相支持,并行运转,即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 他服务器的支持下继续运转下去。最典型的例子是2002年10月发生的一场黑客攻击,当时瘫 痪了13组根域名服务器中的9组,但互联网并未因此彻底瘫痪。在攻击结束之后,网络迅速恢 复了正常。事件结束之后,全球各地的根域名服务器迅速加强了免疫措施。和十多年前相比, 今天的互联网对黑客来说更难攻破。 这种通过重要节点运转的网络被称作“无尺度网络”,它的结构其实和人类大脑或人际关系 的结构非常相似。美国印第安纳州

24、圣母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无尺度网络”中,除非将重 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即便大量地删除节点,网络的性能也不会受到影响。 用物理方法能彻底摧毁互联网吗 还真有可能。攻击计划的第一步是切断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海底电缆。这些电缆承担了95% 以上的网络传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不过,想要阻断全球信息传输,你必须把 目前正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砍断才行。 下一步,摧毁根域名服务器,如果你能跨越重重安保措施,将这些服务器摧毁的话,就等于给了 互联网“致命一击”。,最后,你要做的是攻击全球数据中心。首选的打击对象是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超级数据中心, 它们出故障会导致所属区域大片网络瘫痪。 如果你完

25、成了以上步骤,你已经让全球99%的互联网瘫痪了。不过,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 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说,不消耗规模惊人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 “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如果爆发了这样规模的全球战争,可能在互联网被彻底 摧毁之前,人类文明就已经崩溃了。在这种情况下,互联网消失后会怎样显然已经不是人们最 该担心的问题了。 (选自百科知识2015.2,有删改) 链接一: 我们有各种各样应对互联网瘫痪的备用方案。一种可行的方案是改变信息传递结构。网状 网络就是这样一种新技术。在这种网络中,每个设备都能利用蓝牙、电信通道等连接邻近的 节点,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组成独立的局域网,

26、也可通过其中一个节点与互联网相通。哪怕 真的断网,也不必恐慌,因为人类社会本身,就已经是个足以媲美互联网的超级网络。我们通过 互联网能够做的事,借助人际网络照样能够完成,只不过速度和效率要差得多了。 (摘自网络,有删改),链接二: 互联网上的内容会一直存在吗?互联网现有的机制,就是用新信息冲刷旧信息,将“新”的价 值放大,“老”的价值弱化。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英国的 学者悲观地认为,互联网上的“历史资料”会随着网站的关闭和内容的删除而消失,他们称之 为“21世纪的数字黑洞”。很多现在看来平常但却具有历史价值的片段,将会随着互联网的 变迁而消失得无影无踪。为此,英国数

27、个图书馆联手开展一项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互联网上 的内容保存下来。杂志、图书、文学、新闻、评论、学术论文等内容,都会被收集存底,以便 供历史研究使用。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三: “绵羊墙”是西方各种黑客大会或安全大会上经常出现的趣味活动。在体验区中,组织者设 置了专门的钓鱼Wi-Fi,你的手机如果接入此Wi-Fi,就会被人通过钓鱼页面盗取姓名、手机号 码等信息,这些信息会展示在“绵羊墙”上。此举旨在警示手机用户,不要随意登录陌生的Wi,-Fi,一旦登录,就可能被轻易盗取资料。因此,除了不断更新技术手段外,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 识,至关重要。 (摘自网络,有删改)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

28、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互联网发展变化速度之快让人难以想象,人们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忧心忡忡。 B.互联网的核心设施分布全球各国,网络服务大部分是由超级数据中心独立完成的。 C.互联网并非完全坚不可破,使用物理方法切断传输通信的海底电缆可彻底摧毁它。 D.有人认为互联网的变迁会让很多“历史资料”消失,造成“21世纪的数字黑洞”。 2.下列对材料中“无尺度网络”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支持“无尺度网络”运转的多个重要节点,它们并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控制的。 B.“无尺度网络”和人际关系在结构上类似,这种结构远比我们想象的“健壮”。 C.除非将“无尺度网络”中

29、的重要节点全部删除,否则不会对网络性能产生影响。 D.2002年10月黑客攻击的典型事例,是为了充分说明“无尺度网络”极其脆弱。,3.下面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我们依赖网络,越来越深地把生活构建在互联网上,需要提高个人网络安全意识。 B.人们要想用物理方法让互联网彻底瘫痪,在目前看来,只是在理论上具有可行性。 C.“历史资料保存计划”将取代“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系统,成为各国关注重点。 D.如果随意地使用手机登录陌生Wi-Fi,我们的姓名、手机号码等信息将可能被盗取。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这些电缆承担了95%以上的网络传

30、输,没有它们,各大洲会变成信息孤岛。 5.请分别概括以上材料中谈及的几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除此之外,还有什么网络安全问 题?你将如何应对?(5分),三、 1.答案 D A.原文:“赞成希里斯意见的人大都对互联网的脆弱性感到焦虑。”并非所有人 都担心互联网的脆弱性。B.原文:“日常的网络服务大部分是通过这些重要节点来运行的。 重要节点之间也不是由一台计算机来指挥运行的。比方说,全球共有13组504台根域名服务 器,遍布世界各国。这些服务器又互相支持,并行运转。”“这些重要节点”可从前文找到。 可见,网络服务大部分并不是由超级数据中心独立完成的。C.原文:“想要阻断全球信息传输, 你必须把目前正

31、在使用的285条电缆都砍断才行。下一步,摧毁根域名服务器攻击全球数 据中心鉴于互联网的超强修复能力,上述步骤最好同步完成。也就是说,不消耗规模惊人 的人力物力来发动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是不可能完成这个计划的。”所以,彻底摧毁互 联网仅靠砍断海底电缆是不够的。 2.答案 D 原文举该例子是为了说明“即便其中一台损坏,互联网也能在其他服务器的支持 下继续运转下去”。 3.答案 C 原文:互联网还没有建立“保存有价值的历史资料”的系统。选项将未然变为已 然。,4.答案 (示例)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各大洲”比喻为“孤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电缆 被切断后各大洲无法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状况。 解析 解

32、答本题,首先要明白词语本义,然后根据语境理解其实质含义。很明显,此处是比喻的 说法,结合比喻修辞的特点及语境分析效果即可。 5.答案 材料谈及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网络安全问题:互联网核心设施安全问题;互联网上的历 史资料保存问题;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示例1)除此之外,还有网页传递不健康信息这方面的安全问题;我将拒绝登录非法、低俗的网 站。 (示例2)除此之外,还有利用网络传递虚假信息,进行网络欺诈这方面的安全问题;我将努力辨 别信息真伪,不信谣、不传谣。 (示例3)除此之外,还有网络病毒造成计算机、手机软硬件受损这方面的安全问题;我将安装正 规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从原文筛

33、选信息,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后面两问是开放性试题,根据 文章内容并结合生活实际提出问题和应对措施即可。,思路分析 内容概括题,需要先给文段或者材料划分层次,注意标题、关键词等提示语。如根 据文章的标题“互联网安全吗?”可知,整篇文章就说了一件事互联网的安全问题;后面 的链接一是对网络安全的进一步补充介绍;链接二说了一个方面关于互联网上的历史资 料的保存问题;链接三说了个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如果能够把整个材料分成这么几块来分 析,就很容易概括。至于其他网络安全问题,根据自己对互联网的了解和生活实际作答即可。,四、(2015广州,1317,18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被

34、改变了? 晓 晖 人类的大脑是可塑的,当人类生活方式改变时,大脑也将会发生变化。当远古人类首次发现如 何使用工具时,人类的大脑就受到迅速而明显的影响。数字时代,我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 的变化。当我们每天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手机时,我们的大脑是否也被改变了?科学家认为, 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人类并不是天生就会阅读的。在正常情况下,理解和运用口头语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 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这些在我们浏览网站时是体会不到 的。虽然两种行为都被称为阅读,但对书籍的深阅读与在网页上为了获取信息而进行的阅读 是不一样的

35、,两者有着不同的阅读体验,并且培养出了不同的阅读技能。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 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 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 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 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的慢速、品味和思

36、考的阅读方式。 数字时代,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已经完全渗入到了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在信息时代长大的 “数字原住民”,因长时间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从而改变了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 更适应碎片化信息,也更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但结交线下朋友的能力却越来越弱。 (选自2015年百科知识,有删改) 链接一: 人们可以分成两个类别:数字原住民(出生于数字时代)和数字移民(出生在数字时代前,但现在 开始应用数字工具的人)。前者更依赖于用手指输入,而后者阅读他人表情的能力则更胜一筹。上网时,前者和后者的大脑受到的训练是不一样的,尤其在社交和学习能力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模式。科学家发现,互联网虽然影响着所有年

37、龄层的人群,但受影响最大的还是数字原住民。 (节选自加里斯莫尔网络化大脑:适应现代大脑的技术变革),链接二: “过去几年中,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脑,重塑中 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我的大脑正在变化,我目前的思考方式与过去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当我 阅读时,能最为强烈地感觉到这一点。全神贯注于一本书或一篇长文,曾经是易如反掌之事,我 的大脑能够抓住叙述的演进或论点的转折,我曾耗费数个小时徜徉在长长的诗行里。但如今 不再如此,往往阅读两三页后我的注意力就开始漂移了。我变得焦虑不安,开始寻找其他事情 来做。我感觉我一直在试图将自己任性的大脑拽回到书本,过去曾经甜美如

38、蜜的阅读已变成 一场战斗。” (节选自美国技术专家尼古拉斯卡尔网络也有黑暗一面) 链接三: 美国心理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说:“我们并非只被阅读的内容影响,我们也被阅读的方式所影 响。”网络所倡导的将“丰富”与“时效性”置于首位的新阅读方式,可能已经削弱了我们 进行深度阅读的能力。几百年前的印刷术,让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成为寻常之事,也让人们能,坐下来静心阅读,而在线阅读时,我们只不过就是个“信息解码器”而已。我们对文句的诠释, 深度阅读时形成的丰富精神联想,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弃我们而去。 (摘自网络,有删改) 链接四: 与我们平时在网上进行的浅阅读相反,深阅读是一种渐渐被忽视的阅读行为。深阅读的消失

39、 将不利于伴随着网络长大的后代的智力和情感发展,也会影响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 篇小说、史诗等文学类型的传承,这些作品只有经过阅读训练的人才能欣赏。近期研究已经 证明,深阅读是一种慢速的、沉浸式的、有着丰富的感官细节和复杂的情感、精神体会的阅 读,是一种独特的阅读体验,与单纯的认字型的阅读完全不一样。虽然严格说来,深阅读的载体 不一定非得是传统的纸质书,但印刷品的天然的限制对于深阅读体验却是十分有益的。比如, 纸质书上是没有超链接的,这样读者就少了一些干扰不用纠结是不是得点开链接,从而能 保持全身心地沉浸在书中的文字里。 (摘自网络,有删改),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40、) ( ) A.古人学会了使用工具,现代人学会了使用网络,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B.阅读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需要刻苦学习才行。 C.网络时代所倡导的新阅读方式,可能使人难以坐下来静心阅读长而深奥的作品。 D.网络上的超链接模式,是纸质书上没有的,它会对读者的深阅读产生一些干扰。 2.下列对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概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速度;数字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 B.传统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逻辑性;数字阅读的内容都非常具有跳跃性。 C.传统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深度;数字阅读让人关注内容的丰富和时效性。 D.

41、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交往能力增强;数字阅读使人的线下交往能力减弱。,3.数字时代,我们的大脑是如何被改变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网络科技的深度依赖,已经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并且改变了人类的大脑结构。 B.不断扫视、浏览、搜寻、点击阅读,使大脑过于关注丰富多样的信息而不能深入阅读。 C.长时间地使用拇指操控智能手机和上网,致使大脑形成神经通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 D.某些人或某些东西通过摆弄、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记忆,促使人们的大脑变化。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过去曾经甜美如蜜的阅读已变成一场战斗。 5.“链接四”中提到,深阅读的消失“会影响人

42、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长篇小说、史诗等 文学类型的传承”。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5分),四、 1.答案 B “它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不符合文意,参看第2段“理解和运用口头语 言的能力由人类基因决定的程序形成,而阅读能力的形成却需要每个人的刻苦练习”。 2.答案 C A.综合第3、4、5段可知,传统阅读可以锻炼人们的阅读耐性,数字阅读可以锻炼 人们的阅读速度。B.两个“都”的表述太绝对,在文中没有依据。D.“传统阅读使人的社会 交往能力增强”不符合文意,在文中没有依据。 3.答案 D 链接二说“我一直有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觉得某些人或某些东西正在摆弄我的大 脑,重塑中枢神经系统,重置

43、记忆”,此为尼古拉斯卡尔的自身感受。 4.答案 “甜美如蜜”形容阅读像吃蜂蜜一样,有着愉快、美好的感觉,形象地表现了传统阅 读方式曾经给我们带来的享受。“战斗”一词运用比喻修辞,把强迫自己不断走神的大脑拽 回到阅读的行为比作战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数字阅读方式对已习惯于传统阅读方式的大脑 的强烈冲击。 解析 回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对写作手法有一定的了解,并结合作者的情感态度和文章的具体 内容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句中“甜美如蜜”与“战斗”均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两种,阅读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因数字时代阅读不能全神贯注、不能深入而带来的焦躁不 安。这种写法利用反差对比强调回归传统阅读已变成一件

44、艰难的事情。 5.答案 长篇小说、史诗这些文学类型篇幅长,内容深刻,内在逻辑性强,需要我们以极大的耐 心进行深阅读。而在数字时代中,人们的大脑已经习惯了快速、跳跃、浏览的浅阅读,难以适 应慢速、品味、思考的深阅读。这会使越来越多的人放弃阅读长篇小说、史诗等文学作品, 这些文学类型的生存空间也将越来越小,最后必然会影响到它们的传承。 解析 答题时,既要概括材料的内容,又要结合选文,指出材料与选文的联系,把两者的关键点 概括出来。 审题技巧 注意两点:一是找到链接四中表达观点的句子,并对后面的论述进行了解;二是在前 文的材料中寻找与“深阅读”“浅阅读”相关的论述。,五、(2014广州,1317,1

45、8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鸟坛“大嘴大” 瘦 驼 随着里约大冒险在全球热播,作为重要配角的巨嘴鸟拉菲尔也好好地秀了一把。巨嘴鸟 的大名是鵎鵼,生活在南美洲。全世界现存的34种巨嘴鸟,绝大多数只生活在巴西。 因为大嘴带来的视觉效果,巨嘴鸟是最不容易被人认错的鸟。它们的嘴实在是太大了,长度几 乎占了身长的三分之一。不过,你不用担心这会给巨嘴鸟的飞行带来沉重的负担,它的嘴里面 是泡沫状的,非常轻,重量一般不会超过50克。 巨嘴鸟为什么会长这么大的嘴?这个问题困扰了科学家很多年。起先,只看到标本的鸟类学家 们曾认为,巨嘴鸟的大嘴是用来捉鱼的,就像鹈鹕那样。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巨嘴鸟的主要食物 是各

46、种果子,于是又猜测,或许拥有一张大嘴比较方便啄食长在树梢的果子。直到最近,科学家 们才揭开了巨嘴的秘密:原来它们生活在热带雨林,在高温炎热环境下,大嘴可帮助它们散热降 温。 吸引人们注意的,还有巨嘴鸟的脚。它有四根脚趾,两根朝前,两根朝后。这种脚型,啄木鸟也,有。实际上,巨嘴鸟就是啄木鸟的亲戚,它们与啄木鸟一样,也喜欢住在树洞里。不过,它们并 不自己凿洞,一些大型的巨嘴鸟喜欢住在树木腐烂形成的天然树洞里,而一些小型的巨嘴鸟则 不客气地借住到亲戚家里,去抢占啄木鸟辛苦开凿的洞穴。 巨嘴鸟是鸟类夫妻中的模范,大部分巨嘴鸟夫妻会厮守很多年,繁殖时,巨嘴鸟夫人会产下15 枚白色的卵,经过夫妻俩大约16

47、天的轮番孵化,小巨嘴鸟就会破壳而出。刚出壳的雏鸟非常虚 弱,全身连一根绒毛都没有,双眼紧闭。这个时候,雏鸟的嘴还很短,完全看不出以后会变成一 个大嘴巴。巨嘴鸟夫妇会喂刚孵出来的雏鸟吃小虫子,后来,水果逐渐成为小巨嘴鸟的主食。 与其他的鸟相比,小巨嘴鸟长得非常慢,有的种类过了满月身上还没有几根羽毛。 科学家们后来还发现,有些巨嘴鸟会齐心协力一起抚养雏鸟,即便这些雏鸟并不是它们的孩 子。科学家们估计,这些自愿出力的巨嘴鸟“保姆”可能是雏鸟的哥哥姐姐,也就是巨嘴鸟夫 妇上一次繁殖的后代。 经过两个月的悉心哺育,小家伙们终于可以离开巢穴了。这时候,它们除了嘴不够大、颜色不 够鲜艳外,基本上跟爸爸妈妈一

48、般模样。至于那张标志性的大嘴,至少需要一年才会完全长 成。离巢的幼鸟会跟爸爸妈妈共同生活一段时间。这些小家伙们玩心很重:它们会把大嘴扣,在一起互相推挤,谁先后退谁就输了,赢了的一方会再接受其他幼鸟的挑战。它们钟爱的另一 种游戏是抛果子。这些游戏,对小巨嘴鸟来说不只是为了玩乐,更重要的是能从中习得生存的 本领。那些从小就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小鸟,长大后更有可能成为头领。 目前,大部分种类的巨嘴鸟生活还算无忧无虑,但由于人们大量砍伐森林,导致某些巨嘴鸟的家 园遭到破坏,有一些已经陷入濒危状态。就像电影里说的,有些人喜欢把野生的鸟捉来做宠物, 这种捕捉甚至形成了交易链(据说,一只巨嘴鸟的身价已经高达10

49、万元),这就严重威胁到了巨 嘴鸟的生存。 巨嘴鸟的大嘴闻名天下,绝对是它们种族的“注册商标”。但是,大自然中还是存在着“东施 效颦”者,那就是犀鸟。犀鸟生活在亚洲和非洲,它不是巨嘴鸟的近亲,与巨嘴鸟的生活区域也 并不重叠,可是,它们也长着一张大嘴!只不过尺码相对巨嘴鸟来说小一些。犀鸟的生活习性 与巨嘴鸟相近,也以水果为主食,偶尔拿昆虫之类做配菜。这种没有亲缘关系却长得相像的现 象,科学家称之为“趋同进化”,也就是本来长得不像,由于生活环境近似,慢慢变成了相近的 模样。 我们该如何区分巨嘴鸟和犀鸟呢?第一方法当然是看“出生证”,巨嘴鸟只生活在南美洲,而,犀鸟只生活在亚洲和非洲;其次,请它们把脚伸

50、出来,两根脚趾朝前、两根朝后的是巨嘴鸟,三 根朝前、一根朝后的是犀鸟;最后一条是看“帽子”,犀鸟的头顶往往“戴”有一个“大头 盔”,而巨嘴鸟没有。 (选自科学松鼠会网站,有删改)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 A.巨嘴鸟自古以来生活在南美洲的巴西,巨型的嘴是它们的典型标志。 B.巨嘴鸟与啄木鸟脚型一致,不过巨嘴鸟不喜欢凿洞和居住在树洞里。 C.巨嘴鸟成年后,都会和它们的父母一起共同抚养刚出生的弟弟妹妹。 D.巨嘴鸟生存的威胁,主要来自于人类对森林的砍伐和对鸟类的捕捉。 2.对巨嘴鸟孕育成长过程的概述,准确的一项是(3分) ( ) A.经过巨嘴鸟妈妈16天的辛苦孵化,小巨嘴鸟就会破壳而出。 B.刚出生的雏鸟全靠父母喂食小虫子,后来逐渐全部吃水果。 C.雏鸟出生两个月就能离巢,但仍跟父母共同生活一段时间。 D.巨嘴鸟的大嘴,不到一年就可以长成,能够独立寻找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