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伊索寓言,潇河湾小学 肖珍香,寓言,是通过一个小故事,用比喻、拟 人等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字 作品,往往带有讽刺和劝诫的性质,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寓言家,曾经是一个奴隶。他机智幽默,聪颖过人。伊索寓言集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座丰碑。它的内容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题材相当广泛,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希腊的社会现实和风土人情,尤其集中反映了下层社会里奴隶的思想感情。伊索寓言集里的角色大都由动物担任。这些动物和人一样,会思考,能说话,从本质上说仍是人的化身,代表着当时社会上的各色人物。,自主探学:,读三则寓言故事,完成下列任务: 1.把生字词圈出来,并抄写一遍,读正确。 2.尝试用合适的方法理解下
2、列词语,先注明用什么方法,再写出他们的意思。白费劲 无能为力 闻声惊慌失措 圈套 3.反复读课文,要读准,读通,读顺。,l,to,p,(狐狸),(葡萄),(葡萄),(馋嘴),读读写写:,chn,sun,(酸味),hung,hung,gun,(慌张),(贯彻),(说谎),(粪便),读读写写:,fn,ji,(戒烟),狐狸 歌喉 葡萄,h l i,p tao,g hou,一贯 说谎 粪便,y gun,shu hung,fn bin,掺杂 察觉 圈套,chn z,ch ju,qun to,惊慌失措,戒心,jng hung sh cu,ji xn,大错特错,d cu t cu,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sun
3、,12、伊索寓言,词语解释:,白费劲:无能为力:闻声:惊慌失措:圈套:,白白浪费了力气。用不上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听到某些声音。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狐狸和葡萄,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3.“白费劲”说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时狐狸的神情吗?,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够葡萄,但是白费劲。,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2.狐狸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够葡萄?,葡萄架上,垂下几串成熟的葡萄。一只狐狸看到了,馋得直流口水。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去
4、够葡萄,但是白费劲。,狐狸感到无望了,只好转身离开。他边走边回过头来说:“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狐狸在“白费劲”、“无望”的情况下,仍然对葡萄恋恋不舍?,2、同学们吃过成熟的葡萄吗?是什么滋味?狐狸为什么说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2、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个人?,12、伊索寓言,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1、还记得“无能为力”是什么意 思吗?你怎么理解这段话?,虚荣,表里不一,、学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表里如一,12、伊索寓言,听着狐狸的话,你想到了生活中那些类似的话语?,不是我做不到,只是不高兴做。,那件事情
5、太简单,我懒得去做。,你写的作文被老师表扬有什么了不起的,我才不稀罕呢!,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说?怎么做?,牧童和狼,1.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什么故事?,读牧童和狼,了解内容。,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牧童总爱说谎骗人,后来他说了真话,却没有人相信他。,2. 说说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细读寓言,领会寓意。 默读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在“好几次”和“后来”发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们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现?,牧童 村民 狼没来 几次大叫 (说谎) 闻声赶来 (上当)不禁哈哈大笑(捉弄村民) 惊慌失措 (气愤) 狼来了 吓坏大叫 (真话) 没人
6、帮忙 (不相信),体会:牧童两次“大叫”时的不同情感,村民两次听到“大叫”的不同情感。,牧童是一个怎样的人?,牧童说谎的结果是什么?,欺骗、撒谎、不诚实、不老实。,自食其果,12、伊索寓言,1、 生活中你有经历过或见过听过类似的例子吗?我们今后应该怎么做? 2、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不诚实,经常说谎,自食其果,你们发现这两则寓言有什么共同之处呢?,1、故事中的人或物是生活中某些人物形象的代表; 2、最后一句都揭示这个寓言的寓意; 3、让人从简短生动的故事中明白道理。,蝉和狐狸,狐狸和乌鸦,讲故事,12、伊索寓言,乌鸦抢到一块肉,落在大树上。狐狸看见了,想得到那块肉,便站在树下,故意对乌鸦说:
7、论容貌你在鸟类中堪称首屈一指,你体态优美,举止庄重,羽色光鲜,天生就具备当鸟中之王的禀赋。要是你能发出声音,那称王就毫无疑问了。”大鸦想表明他能发出声音,便松开嘴边的肉,大叫起来。狐狸立即跑上去,抢到那块肉,说道:“喂,乌鸦,假如你有头脑,你做鸟类的王就没有问题了。”谄(chn)媚人的人很少是没有自私打算的,而倾听这种音乐的人则势必要付出代价。,蝉和狐狸,12、伊索寓言,认真读课文,想想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狐狸用骗乌鸦的方法骗蝉,但是蝉没有上当。,细读寓言,体会寓意。 想想狐狸和乌鸦和蝉和狐狸这两个故事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相似的是狐狸为了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都在说奉承
8、话。“故意”点出狐狸的假心假意,“赞叹”是为吃蝉而设下的“圈套”。不同之处是乌鸦上当了,而蝉没有上当。,使人上当受骗的计策,什么是圈套?,狐狸的圈套是什么?他怎样是是自己的圈套?,说奉承话。目的是“下来让我见识” 故意站在蝉的前面,赞叹:歌声美妙,天才的歌唱家 表示对蝉的尊重:四个“您”,想一想,狐狸把树叶当做蝉,猛地扑了过去。反映了狐狸的那些品性?,贪婪 迫不及待 凶恶,狐狸说了这么多花言巧语,但它的本意却是骗蝉下来,吃掉它。你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这个坏家伙吗?,狡诈 贪婪 心怀鬼胎 口蜜腹剑。,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
9、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读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蝉为什么没有上当?,蝉察觉其中有诈,就摘下一片树叶扔下来,狐狸以为是蝉,猛地扑了过去。蝉对狐狸说:“朋友,要是你以为我会下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自从看到你的粪便里掺杂着蝉的翅膀,我对你就怀有戒心了。”,你能用一些词形容一下这个蝉吗?,警惕性很高,不轻信,很机智,扔下一片树叶来试探,善于观察,发现狐狸的粪便里掺杂着同伴的翅膀。,吸取教训,被吃掉的蝉,2、读第五自然段,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说说自己对寓意的理解。,你从这个故事里学到了什么道理?,
10、善于观察、思考, 保持警觉,存有戒心,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是教育极为重要的一 部分。 英国哲学家罗素 善于吸取教训会使一个人迅速成长起来。 罗素,结构,三则寓言的共同点,内容,人物,先讲故事,再点明寓意,篇幅短小,语言简洁,浅显的小故事蕴含深刻的道理,大多数是拟人化的动物,课后拓展:,1填空。学了伊索寓言一课后,你最喜欢的角色 是( ),因为( ); 你最不喜欢的角色是( ),因为( )。2、按照寓言的特点编写一则寓言故事。3、阅读伊索寓言其他故事,同学之间交流。,2.把句子写完整 (1)看着那几串成熟的葡萄,狐狸馋得( ) (2)狼真的来了,牧童吓得( ) (3)秋天来了,天空蓝得( ) (4)家乡有一条小河,河水清得( ) (5)听了蝉的话,狐狸气得( ),拓展作业 1.选一两个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你喜欢的寓言故事读一读。 3、阅读伊索寓言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