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肿瘤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 及安全管理,郝 楠,主要内容,肿瘤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 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危害 化疗职业暴露防护化疗药物的静脉安全管理 化学治疗静脉的评估与选择 化学治疗给药的准备 化学药物静脉给药的顺序 化学治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肿瘤化疗药物的职业防护,化疗药物职业暴露的危害化疗职业暴露防护,基本概念,化疗:是指对病原微生物、寄生虫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采用化学药物治疗的方法,简称化疗。 细胞毒药物(CD):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品。主要特征:生殖系统毒性;致癌性;致畸胎或损伤生育;低剂量(对实验动物或治疗患者)时致系列器官的毒性表现。危险药品:是指能产生职业暴露危险或危害
2、的药品。-ASHP,化疗职业暴露的危害,污染证据 欧洲Sessink、加拿大和美国,6个癌症治疗中心研究:操作使用抗癌药物的医务人员尿液和排泄物中,环磷酰胺含量的检测Kopjar等, 2001; Baker 等, 1996指出:尽管报道过各种有关影响健康的证据,并且有很严格的药物处理操作指导,但抗癌药物对医务工作者健康的危害一直被认为是模糊的,也没有最后定论,化疗职业暴露的危害,Valanis等, 1999研究指出接触抗癌药物的人员,可能会对生育产生影响,因为这类药物会使胎儿畸形和诱发突变。在怀孕前会影响卵子和精子的成长,在怀孕期间也影响胎儿的发育。加拿大的Hirst等在7位正在稀释或给予细胞
3、毒药物的护士的尿液中检测出环磷酰胺的代谢物;,美国的Neal等在护士配制化疗药物区域,经过320小时的监控,检测出空气当中存在5-FU(0.12-82.6ng/m3),环磷酰胺(370ng/m3)80小时;Me-Devitt等在肿瘤病房和门诊患者治疗区的工作台面上检测出环磷酰胺。,化疗职业暴露的危害,化疗职业暴露的危害,其他一些作者研究了职业性接触细胞毒素类药物对生殖系统的影响。那些接触抗癌药物的护士出现月经周期紊乱。在孕期和孕前接触这类药物的女性有更高的自然早产和异位怀孕的比例。Hemminki 等研究者发现接触细胞毒素类药物的护士没有增加自然早产比例,但是却对后代的畸形产生影响。,细胞毒化
4、疗药物职业危害表现,职业暴露的护士和药房工作人员有更高的患癌风险孕期职业暴露导致的胎儿结构缺陷不良妊娠结局,包括停孕、流产或自然流产;不孕;早产和孕期职业暴露的护士,其子女学习障碍。医务工作人员在细胞毒性药物暴露后的染色体损伤急性症状例如脱发、腹痛、鼻痛、接触性皮炎、过敏性反应、皮肤损伤和眼睛损伤,化疗职业暴露的危害,急性影响风疹、过敏反应,恶心、呕吐、头痛、头昏、脱发慢性影响致癌、功能性障碍、病理性肥胖、月经周期紊乱、早产、异位怀孕、肝脏损伤,与生物治疗药物职业暴露 有关的潜在健康风险,关于生物制剂职业暴露的影响数据有限。 大多数生物制剂不影响DNA,不引起基因改变。 抗血管生成药物可能在孕
5、期对胎儿构成威胁(例如:Thalidomide沙利度胺Celgene Corporation,2005)。 有几种靶向药物达到NIOSH关于HDs定义的标准,需按照危险药品处理。包括 伊马替尼、索拉菲尼、达沙替尼、苏尼替尼、埃罗替尼和伏立诺他。 IFN由于其生殖毒性被归类为HDs(OSHA,1995)。 由于具有放射性同位素或毒素,共轭单克隆抗体被归类为HDs。,化疗护士接触细胞毒药物的主要途径,化疗护士接触细胞毒药物的主要途径 直接接触:皮肤或黏膜吸收(手、面部等暴露的皮肤);经针刺伤或锐器刺伤污染 呼吸道吸入:粉末或药滴 手口途径:经消化道进入污染的食物、饮料、烟草等,配置过程中产生药物的
6、气雾,与化疗药物存放、溶解、配制、给药方式等有关 配药时:打开安瓿,注入药剂时粉末散出; 注药时:加压过大,拔针时瓶内为正压药液喷出; 操作时:污染手或操作台; 给药时:药液漏到手上或污染工作服甚至地面; 患者化疗后排泄物污染:呕吐物、大小便等。,化疗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国内护士化疗防护现状调查,化疗药集中配置的医院只占4.8% 只有38% 的医院有化疗防护设施 (63家) 在使用防护设备的医院中, 只有13%的医院使用了符合防护要求的设备 (8家) 化疗操作中带手套的占81%, 而正确带手套符合防护要求的仅占9.6% (16 家) 62%的医院护士操作时没有穿隔离衣,调查单位: 国内167家
7、医院,化疗职业暴露防护中的薄弱环节,防护设备很多接触化疗药物的医院或科室没有生物安全柜;治疗室通风设备差;废弃物处理不当:暴露在空气中;使用生化安全柜进行化疗药物配制,在室内空气中或物体表面仍然存在可测量级别的化疗药物污染。(欧洲:Sessink等1992),化疗职业暴露防护中的薄弱环节,防护意识差洗手不及时或不彻底 不戴手套或不穿隔离衣,白大衣换洗时间过长 操作环节:配制、给药等环节受到污染 管理者不重视,未制订防护操作规程 年轻护士缺乏培训,如何防护?,防患于未然,化疗防护体系的构建,政府,操作者,医疗机构,化疗防护,建立化疗防护 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法规,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遵守化疗防护操
8、 作规程,加大对化疗防护设施的投入, 改善操作环境,制定医院化疗防护标准操作 规程、工作制度,加强化疗防护的教育和宣传,化疗职业暴露防护,化疗职业防护的两个基本原则工作人员尽量减少与抗癌药物的不必要接触;尽量减少抗癌药物污染环境。,个人防护用品要求,护目镜,一次性鞋套,一次性防渗透隔离衣,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一次性乳胶手套,药物配置的区域要求,集中配置。药物配置区禁止进食、喝水、嚼口香糖、化妆。张贴化疗药物意外接触污染处理流程。水池、生理盐水溶液。 存储药物区域张贴警告标签。 生物安全柜、排气装置。,集中配置,生物安全柜,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与维护,生物安全柜的使用与维护 专业人员定期更换高效滤过
9、器(3-6月一次)。 专业人员安装,每隔半年验证1次。 风机24小时持续运转。 柜内备塑料背面的垫子、防漏防刺容器。 操作者穿着防护装备。 操作前后用酒精擦拭台面、物体表面。 避免频繁的物流、人员流动。 定期进行消毒、清洗(每周1次)。 清洗、消毒操作流程,准备用物,消 毒,着防护装备,清 洗,处理废弃物,漂 洗,化疗职业暴露防护-防护基本要求,防护操作规程防水性防护衣、一次性口罩帽子、戴聚氯乙烯手套再加乳胶手套;操作台铺一次性防护垫,操作完毕后更换;打开安剖时轻敲将药粉降于瓶底,垫纱布后打开;溶解药物时,应将溶酶沿瓶璧缓缓注入瓶底,待药粉浸湿后再搅动;,化疗职业暴露防护-防护基本要求,瓶装药
10、物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插入双针头,保持瓶内稳定的压力;最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完成操作后用75%酒精擦拭操作柜内部;备药后一切废弃物应放入密闭袋中进行集中处理;操作后沐浴更衣;,化疗职业暴露防护-防护基本要求,给药采用密闭式静脉输液法,小壶加药时用纱布围住小壶后缓慢加药,避免漏出;操作完毕后用肥皂流动水彻底洗手;药液洒出后应用纱布吸附药液,粉剂洒出后应用湿纱布轻轻擦拭;不慎将药液溅到皮肤或眼睛应立即用肥皂水或盐水彻底冲洗;所有废弃物应高温焚烧;医院必须有污水处理装置。,人体排泄物的安全处理,细胞毒药物完全清除的时间根据个人和药物的不同而不同。对于大多数细胞毒药物来说,在服用后48h之内,其在尿中
11、的清除基本完成(范围1-6天);在服用后7天之内,其在粪便中的清除基本完成(范围5-7天)。需要注意安全的持续时间为48h。,应穿好工作服和戴好手套; 有可能发生有害液体溢出或溅出时,应使用眼罩; 手套被污染后应立即丢弃; 工作服被污染及时更换; 排泄不能自理的患者,应经常清洗皮肤,或使用保护性乳膏; 洗手间冲刷患者排泄物时至少冲2次,之前加盖。,人体排泄物的安全处理,初始干预 皮肤:移除任何可疑污染衣物,立即用肥皂、清水清洗皮肤。 眼睛:立即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 吸入:尽快离开暴露区域。 摄入:根据症状寻求紧急处理; 根据指引使用特异性药物干预。 报告 不论职工或患者发生暴
12、露都应及时向医院管理部门报告。,意外暴露后处理程序,总结,细胞毒药物的职业危害,如何防护,基本概念,接触主要途径,暴露的危险因素,职业危害表现,什么是化疗,什么是细胞毒药物,国内防护现状,防护体系的构建,化疗防护原则,化疗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要求,药物配制区域要求,备药、给药防护,排泄物的安全处理,化疗药外溢处理,化疗药物的静脉安全管理,化学治疗静脉的评估与选择 化学治疗给药的准备 化学药物静脉给药的顺序 化学治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化学治疗给药途径,给药方法 皮下肌肉注射 胸腹腔注药 口服给药 动脉治疗 膀胱灌注 局部涂抹 静脉注射 鞘内注射,化学治疗静脉的评估与选择,一、解剖与生理 静脉的组
13、织结构,静脉由毛细血管开始逐渐增厚汇合,管壁逐渐变厚,根据静脉管壁结构与大小分为大、中、小三级。静脉管壁结构变化较大,大致可分为内膜、 中膜和外膜 ,但三层 局限不清,与动脉相比,静脉管壁内平滑肌 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但结缔组织成分较多,静脉血管的作用,1.贮存功能(容量血管): 循环血量的 容纳在静脉中。 2.运输功能: 静脉大多与动脉伴行,输送全身血液返回心脏 ,按解剖位置分为深静脉和浅静脉(又称皮下静脉, 从体表能够观察或触摸到,临床上长作抽血、输血或静脉注射之用)。,上肢静脉,上肢浅静脉 头静脉 贵要静脉 肘正中静脉 分支静脉上肢深静脉 前臂的尺、桡静脉汇入肱静脉,向上汇入腋静脉。
14、,下肢静脉,下肢浅静脉: 大隐静脉 小隐静脉 浅静脉占回心血量的1015。下肢深静脉 深静脉占8590。,二、确认事项,(一)静脉的评估 给药前评估病程: 患者化疗药物使用的既往史、 对药物的反应史及过敏史。 既往化疗时静脉通路使用情况:外周静脉 /中心静脉 目前外周静脉情况:充盈 、弹性、粗 、通畅 、颜色最佳静脉的条件:有完整、弹性的皮肤支持。血管柔软、粗直,富有弹性,易于触及,充盈良好且不宜滑动。,(二)护理用具评估,如输液器(精密、避光),穿刺材料(中心静脉置管、留置针)。 静脉穿刺部位有无出现明显的损伤。 如(红、肿、疼痛及有无回血),尽快识别判断化疗药物是否渗出组织外,并采取措施以
15、防止发生组织坏死。,(三)给药前评估-健康史,首先对患者的健康、受教育状况有系统的了解。一般状况:如年龄、婚否、出生地、家族史、职业、身体情况、平时的体质状况、卡氏评分(KPS)。既往病史、既往治疗史、各项血检指标。 心脏、肝脏肾脏及呼吸功能状况。,(三)给药前评估,需要确认的事项 (1) 了解病人是否签署化学治疗知情同意书 了解病人血液检验结果 仔细核对医生的化疗处方 药品名称( 诺欣 - 顺铂 、里葆多 - 多柔比星脂质体)(奥正南 - 奥沙利铂、 泉铂 -奈达铂) 用药剂量 给药方法,(三)给药前评估,需要确认的事项 (2)了解使用药物的代谢途径、排泄途径和副作用 了解病人药物过敏史,是
16、否使用过生物制剂 准备药物外渗所需用物,患者化疗给药的静脉通道管理,目的: 提高化疗药物给药的安全性 减少并发症,静脉给药方法和途径,静脉推注 (很少用) 莫非氏滴管冲入 静脉滴注 持续数小时静脉滴注给药 输液泵数天的连续微剂量给药,静脉的选择,参加医生查房 让带教老师或专科护师参加医生查房, 在查房中把评估病人静脉的结果推荐给医生。 了解化疗方案 根据医生制定的化疗方案,制定出规范的静脉使用原则 ,选择静脉通路。 根据药物和给药方法选择最适合的静脉通路。,静脉穿刺,二十四小时内,抽血处不可打点滴;亦不可重复穿刺血管,以避免渗漏同一护理人员执行静脉穿刺时,不可尝试穿刺二次以上,应寻求其他护士帮
17、忙直接静脉注射时间长达23小时以上,需使用软针静脉留置针须依标准技术及透明胶膜固定,以利观察静脉穿刺需确定回血畅方能执行给药,可以选择的静脉,首选深静脉(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输液港等)。 手臂的大静脉:腕和肘之间的静脉(易固定、 粗、直)该处静脉表浅 ,有足够的软组织,以防止损伤神经和肌腱。 有上腔静脉压迫症选择下肢静脉。病人静脉选择原则以前臂大血管为佳,其次为手背之血管注射血管需轮流使用。给予发疱性化学药物时应避免腕关节附近及肘前窝区之血管;下肢因末梢循环差,亦须避免,不可选择的穿刺部位,手术区域侧肢体, 如乳房切除术、截肢等。二十四小时内有穿刺史的静脉及穿刺点以下的静脉。 肿瘤
18、(新生物)侵犯的部位。 肘窝或其它有潜在的肌腱或神经损伤可能的部位。 炎症、硬化、疤痕部位。 有上腔静脉压迫症不选择上肢静脉。,选择给予化疗药物的血管,若有下列情形,则不予考虑:细小而脆弱静脉、因腋部手术、静脉栓塞或其他病变致使血循欠佳,及曾发生药物外渗者或注 射部位曾接受放射治疗者,1.持续静脉给药应选择中心静脉,持续静脉给药的条件,就病人而言,需要 有可靠的中心静脉输液管道来完成持续给 药。 例如 :6-8氟尿嘧啶 (5FU) 连续滴注小时。持续氟尿嘧啶 (5FU) 44 小时或 72 小时 持续表阿霉素 44 小时滴注,2. 发泡剂和强刺激的药物选择中心静脉,药物 PH 值:正常值为 7
19、.357.45 家兔耳静脉试验 持续 6小时 PH 值为 4.5 100% 诱发严重外周静脉炎 5.9 50% 诱发中度静脉炎6.3 20% 诱发轻度静脉炎 6.5 增加输液时间 ,没有发生静脉炎,(1)发疱类药物,外渗后可引起皮肤及皮下组织发泡或坏死 如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长春瑞宾、长春地辛、柔红霉素、放射菌素D、丝裂霉素、光辉霉素、氮芥、,(2)刺激性,外渗后可引起灼伤后轻度炎症而无坏死的药物如:卡氮芥、氮烯咪胺、足叶乙甙、米托蒽 醌、鬼臼噻吩甙、卡铂、博莱霉素、异环磷酰胺、氟尿嘧啶、紫杉醇、吉西他滨、顺铂、环磷酰胺、多西紫杉醇,(3)非发疱类药物,无明显的发疱或刺激作用 如、阿糖
20、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替加氟、甲氨喋呤等。,3. 临床上使用的新药应选择中心静脉,紫杉醇PTX(紫素、泰素、安素泰)多西他赛(多西紫杉醇、泰索帝)在各类文献报道中都没有对外周静脉刺激的报道,但在临床使用中曾经有一例对外周静脉有刺激的病人 ,在使用多西他赛以后,手背、足背静脉红肿和皮肤溃烂现象,4. 其他药物可以选择静脉套管针,在不能选择中心静脉置管的情况下,可以 选择外周静脉留置针。 在选择静脉留置针时应该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在同一部位多次穿刺,要选择粗而且较直的静脉。 在注射化疗药物后,原则上不做保留,因为如果出现局部皮肤红肿,较难判断是留置针还是化疗药物引起的静脉炎。,5. 在静脉化
21、疗中不推荐使用钢针,静脉化疗使用钢针静脉穿刺,会给病人在生活上造成不方便,影响病人的活动,稍有活动很容易引起钢针刺破静脉,造成药物外渗。 如果确实没有条件使用中心静脉置管和外周静脉留置针,应该有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完成,尽量保证穿刺一次成功,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而且要选择粗而且较直 的静脉。,静脉给药技巧及流程,发疱性化学药物,不可以经由末梢血管以连续滴注方式给药。 起疱性化学药物,若需以连续滴注给予,建议以人工静脉导管装置给予。 发疱性化学药物静脉冲入时大都以二支空针法或经由静脉导管滴注来给予。,二支空针法,选择适当的血管 用生理盐水的10空针连接23G或25G之头皮针或及软针,以建
22、立静脉给药管路途径。 一次即注射至血管。 以10之生理盐水冲释静脉导管路径,评估回血是否快速与 一致?是否有渗漏?注射部位是否有红、肿、热、痛或回血之情形。 一旦注射部位确定固后依标准技术,则将生理盐水的空针换成装有起疱性化学药物的空针。 药物稀释依药品包装来执行。 缓慢注射药物,同时注射时须注意是否出现血管阻力。 每注射药物23,测回血一次。 每种药物之间隔,需以10生理食盐水冲洗,当全部药物注射完成后,再以10生理食盐水冲洗导管。,静脉给药的顺序,多种观点 A、先输入非刺激性和非发疱剂药物;如果都是刺激性和发疱剂药物,应该先输入稀释量较少的药物。两种药物之间要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体。 理
23、由:1、减少静脉多次穿刺的机会2、保证给药安全,静脉给药的顺序,B 先输入刺激性大、发疱剂的药物。再先输入非刺激性、刺激性小、非发疱剂的药物理由:因为治疗开始时静脉的结构稳定性好,药液渗出机会小,引起周围组织的不良刺激性也小。,静脉给药的顺序,用药顺序应该考虑以下几个问题1、周期特异性药物与非周期特异性药物相互影响,一般先用非特异性药物,后用特异性药物。如1 顺铂+诺维本:先用顺铂(细胞周期非特异性),后用诺维本(细胞周期特异性)。,静脉给药的顺序,如2 CTX+ADM+5-FU(CAF):CTX是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ADM阻碍DNA及RNA的合成,对S期最敏感,M期次之,G1期敏感性较差。
24、5-FU是以干扰DNA的合成而起作用,对S期细胞有作用。 所以此方案应该先用环磷酰胺,后用阿霉素和5-氟脲嘧啶。,静脉给药的顺序,2、遇到有顺序依赖的药物同时使用时,必须严格遵从用药顺序,确保药物的疗效。如1:先用紫杉醇后用铂剂。避免使用铂剂后肾清除率降低,加大紫杉醇毒性。如2:阿霉素或环磷酰胺+紫杉醇联合用药,先用阿霉素或环磷酰胺会增加紫杉醇的耐受性。,静脉给药的顺序,如3:先给长春新碱VCR后6小时再给博莱霉素BLM ,可明显提高BLM疗效。VCR能将细胞阻滞在M期,以用药后6-8小时最显著。如4:顺铂于清晨给药时的毒性最大,而阿霉素则晚间给药毒性最大,采用阿霉素、顺铂方案治疗肺癌时先给阿
25、霉素再给顺铂。,静脉给药的顺序,3、降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如:先用阿霉素后用紫杉醇。避免加大黏膜炎发生及ADM清除率降低而加大心脏毒性。避免严重骨髓毒性发生。如:伊立替康CPT-11+VP-16:要求CPT-11的使用先于VP-16, 若两者同时使用则表现为拮抗效应.,静脉给药的顺序,4、根据医生化疗处方的顺序给予化疗药物5、根据(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第13章.第2节之规定:先输注等渗或刺激性弱的药物,后输注高渗或刺激性强的药物。两种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冲洗管路。,静脉炎的预防与处理,静脉输入化疗药是主要治疗手段 外周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常会造成药物外渗 或外漏从而引起外周静脉
26、炎 影响对疾病的继续治疗,静脉炎 化疗药物外渗的判断 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分类 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及预防,级别临床标准 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INS),0 没有症状 1 输液部位发红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 3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可触摸到条索状的静脉 4 输液部位疼痛伴有发红和/或水肿,条索状物形成 ,可触摸的静脉条索状物长度大于1英寸,有浓液流出,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 机械性静脉炎 血栓性静脉炎 细菌性静脉炎,化疗药物外渗的判断,渗出外渗 渗出:是指由于输液管理疏忽造成的非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 织。 外渗:是指由于输液管理
27、疏忽造成腐蚀性的药物或溶液进入周围组织。,级别 临床表现,渗出: 0 没有症状 1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小于1 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2-3 皮肤发白,水肿范围最大处直径1-6英寸,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外渗: 4 皮肤发白,半透明状,水肿范围大于6英寸,皮肤发凉,轻到中度疼痛,可能有麻木感。皮肤紧绷,有渗出。皮肤变色,有瘀伤,肿胀。可凹性水肿,循环障碍,中度到重度疼痛,任何容量的血液制品、刺激性或腐蚀性的液体渗出,其他观点,1.外渗/外漏:时间与量的区别 2.外渗:不是输液时疏忽造成腐蚀性药物进入了周围组织而不能进入正常血管通路。 3.外渗:认为是,通透性增加,
28、造成外渗的可能。,化疗药物外渗的临床表现及分类,临床表现 1.输液中有肿胀及急性烧灼痛 2.外渗部位形成硬结,严重出现簇庖疹及水疱,溃疡或斑块,在溃疡或斑块下面可见组织坏死 3.溃疡、斑块部位最终出现坚硬的黑色焦痂 4.关节僵硬、活动受限,药物外渗的原因,药物外渗的原因 1.解剖因素:年老体弱患者血管硬化原因,血管脆性增大,管腔变小、血流减慢,造成局部药物浓度升高,发生外渗。 2.生理因素:静脉压升高时,如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或静脉回流受阻,以及手术后上肢水肿,如果注入患肢静脉,增加外渗的危险性。,药物外渗的原因,3.药物因素:局部组织损伤与药物浓度和药物外渗量及接触时间有关 4.静脉注射部位:
29、这是一种可以由医护人员控制的因素,应避免在关节处、神经和肌腱较多的部位注射。 5.放射线的损伤:经放射治疗过的区域,血管弹性、密度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用药后有时可能发生渗漏。 6 .医源性因素:少数护士缺乏注射化疗药物的经验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或没有采取适当的措施,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至关重要。,外渗追踪,发生时间及日期 注射装置及针头尺寸 注射部位 曾经穿刺次数及部位 药物种类 给药方式,病人主诉 注射部位外观 药物外渗大约量 当时护理措施 是否通知医师 追踪计划 护理人员签名,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药物外渗:可分为栓塞性静脉炎和局部组织坏死栓塞性静脉炎:注入化疗药所用的静脉局部疼痛、皮肤发红,
30、沿静脉走向皮肤色素沉着、脉管呈条索状变硬和导致静脉栓塞。,化疗药物外渗的处理,局部组织坏死: 当刺激性强的化疗药漏入或渗入皮下时,即可引起局部皮下组织的化学性炎症,表现为局部红肿、疼痛严重,可持续2-3周,未及时处理时,则可引起局部皮肤坏死、形成溃疡,需要数月才能愈合。,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1),1.立即停止输入,尽量回抽。 2.更换输液器,输入生理盐水。局部封闭(发泡类) 3.抬高患肢小时,局部冷敷或冰敷,时间为24小时左右。 4.外敷清热解毒药膏,例如:美宝软膏、海普林软膏和如意金黄散软膏。中医医院自制的紫色消肿膏外敷效果较好。,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2),局部封闭: 1. 局部封闭的常
31、用药物有:生理盐水5 -10ml、碳酸氢钠或硫代硫酸钠2ml、利多卡因2ml 、地塞米松1ml 2. 局部封闭的方法:用20ml注射器从穿刺点下1 - 2cm处作扇形皮下注射。 3. 注射范围直径大于10cm,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3),有局部皮肤破溃时不要涂任何膏剂,应该采用无菌换药的方法处理,清理创面后也可以用高渗盐水纱布湿敷,上面覆盖凡士林纱布。如果有严重的局部组织损伤或坏死,可以请外科会诊,清创处理。,药物外渗后的处理原则(4),植物碱类化疗药物外渗,局部不能冷敷。(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第13章.第2节之规定 植物碱类:长春花碱(VLB)、长春新碱(VCR)、长春地辛(VDS
32、)、长春瑞滨(NVB)、高三尖杉脂碱(HRT)、羟基喜树碱(HCPT)、拓扑替康(TPT)、伊立替康(CPT-11)新编药物学.第1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1.化疗前应该识别了解所输入药物的性质,对局部和静脉刺激程度。 2.用适量的液体稀释药液,避免浓度过高。 3.正确评估所选择的静脉和穿刺的部位。 4.在输入药物前要抽回血来证明静脉是否通畅,由另外一名护士确认被穿刺的静脉是否正常,正常后方可注药。,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5.给药过程中不断观察静脉情况,不断询问病人穿刺处有无疼痛和烧灼感,对于语言障碍、意识欠清患者重点关注。6.通过莫非氏滴管时不要给予压力,液面较底时用
33、一手捏住莫非氏滴管下方,一手给药,自然输入后重复上面操作。7对腋窝手术后上肢水肿的病人不选择患肢静脉给药。,预防药物外渗的有效措施,8 .有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的病人应该选择下肢静脉。9 .先输入非刺激性和非发疱剂药物;如果都是刺激性和发疱剂药物?应该先输入稀释量较少的药物。两种药物之间要给予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体。10.让患者了解药物外渗的症状,主动参与早期观察,对预防药物外渗有积极作用。,肿瘤专科护士职能,执行化疗给药有能力处理细胞毒性药物包括准备、储存、传送、给药和丢弃 评估病人的情况是否可以给药 能建立可靠的静脉通道 正确操作给药的途径(导管) 维护病人安全 观察药物外渗 预防和处理外渗 观察和处理副作用,祝白衣天使健康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