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状态 识别和治疗,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神经内科 郭蓉娟,WHO健康定义,“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 根据这些概念,产生健康分级: 第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第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包括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由的生活,并享受较新的科技成果。 第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包括能主动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压力,并过着为社会作贡献的生活方式。,我们面临的医学之现状,重局部 轻整体 重躯体 轻心
2、理 重医术 轻交流,医疗模式,整体医学观与系统思想,Brim,1975:microsystem-mesosystem-exosystem- macrosystem,现代认识:心与身,人与环境统一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Engel, 1977),知,知,情,意,人格,躯体,生态环境 社会环境,医疗行为,言语 表情 动作 特设情境,病人,知,健康人,知,情,意,人格,躯体,医师,疾病分类,现 状,精神障碍已成为世界的第四大疾患,在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社会负担最重的第一大疾病。 随着疾病谱的改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的、难治难愈的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 躯体疾
3、病与精神心理障碍共病普遍存在。 这两种心身疾病互为因果,互相影响,是导致病情难治难愈恶化加重的中药原因,两者的共病问题已成为最严重的健康问题之一,应引起全社会尤其是临床工作者的高度重视。,2020年中国疾病总负担排行榜,精神障碍 /自杀,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对世界14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医院进行的心理问题调查的数据显示 心理障碍平均估计患病率高达24。 其中抑郁障碍患病率居首位。 有研究表明综合医院患者中有抑郁情绪的349 ,焦虑与抑郁合并存在的l95 ,出现焦虑或抑郁情绪障碍症状者总计534,综合性医院各科心理障碍的发病率,心血管:40-50%;肿 瘤:44% 消化科:31.2%; 内分泌:
4、30% 神经科:25.3%; 外 科:22% 性病科:20%; 妇产科:12%* 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抑郁、焦虑。,心血管疾病与抑郁障碍共病率高,心血管疾病伴发抑郁障碍调查结果,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薛小临.双心医学.2008; 121-125.,马文林,胡大一.双心医学.2008;94-100.,心血管疾病与焦虑障碍共病率高,心血管疾病伴发焦虑障碍调查结果,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马文林,胡大一.双心医学.2008;94-100.,躯体疾病伴发抑郁症的患病率,一般人群 慢性疾病 住院病人 老年住院病人 癌症门诊病人 癌症住院病人 脑中风 急性心肌梗死 帕金
5、森病 高血压病,adapted from: WPA/PTD Educational Program on Depressive Disorders. Gavard JA, et al. Diabetes Care. bbbbb-1178.,住院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分布,89%的住院冠心病患者存在一定的焦虑或抑郁情绪;焦虑情绪发生率(86%)明显高于抑郁(56%);,抑郁可增加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率,抑郁症显著增加心梗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1,2,心梗后6个月和18个月的结果,校正后的相对危险度: 在6个月时=3.10;在18个月时=3.64,1991.8-1992.7. 222名心梗幸存患者,
6、随访第6月,第18月伴发抑郁症或不伴发 抑郁症的死亡率。,抑郁症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死亡率加重,6%,3%,20%,16.5%,0,5,10,15,20,25,6个月,18 个月,未合并抑郁,合并抑郁,冠心病死亡率,1. Depression and Heart Disease Review; Jiang et al,CNS Drugs, 2002; 2. Frasure-Smith N, et al. JAMA 1993;270:18191825. 3. Frasure-Smith,冠心病患者合并抑郁症后心血管病死率: 病死率平均增加 4.1倍 5 死亡率与抑郁严重程度成正比 6 当同时并存其
7、它风险因素(例如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 LVEF)时,轻微的抑郁症状(贝克抑郁量表评分10)也显著增加死亡率 7,抑郁(Depression)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危险程度与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类似4。,抑郁导致冠心病死亡率增加的机制,血小板凝集功能增强 心率变异性降低,心脏植物神经张力改变 对医嘱的依从性降低,拒绝改变生活方式,Nair, 1999; Nemeroff, 1993 Laghrissi-Thode F, et al. Biol Psychiatry 1997;42:290295 Stein, 2000; Gorman, 2000; Carney, 1995; OConnor,
8、 2000; Carney 2001 Ziegelstein, 2000; Carney, 1995),冠心病抑郁症 (n=21),无处不在的心身医学问题,此类患者多数情况下是在非精神科门诊或病房诊治。 抑郁症患者消耗医疗资源多2倍,费用多1倍,曾被送往急诊科的次数高出7倍。 有惊恐发作症状的患者,在急诊科看病的次数是其他人的10倍;他们当中有70%的人在得到正确的诊断之前,已经看过10个以上的医生。 伴有焦虑症状的哮喘患者,短期住院的次数比无焦虑者高3倍。 酒滥用或依赖者的总体医疗费用比其他人高2倍,但1/4 1/2 的患者在收治在急诊内科或外科时未被识别。,心理行为问题使费用增加,临床信息
9、复杂化,提高了诊断的难度,导致多余的检查; 治疗复杂化,常在实施躯体治疗方案时出现非预期的治疗后果,或由于合用精神药物而有副作用; 容易出现医患间交流、沟通困难,影响治疗关系和依从性。 这些因素直接导致日均费用增加、住院时间延长。,综合医院焦虑抑郁状态现状,焦虑抑郁情绪常与躯体疾病共病 单纯躯体疾病治疗对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无明显作用 焦虑抑郁情绪显著降低患者对疾病治疗结局的评价,心内科焦虑、抑郁的误诊和漏诊,国外非专科医师对精神障碍的识别率为1525 国内对1673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分析显示,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误诊、漏诊原因,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共有
10、症状增加诊断困难,心血管疾病相关症状,晕厥 血压高 心动过速,胸闷、胸痛 心悸、气短 呼吸困难,头痛、头晕 睡眠障碍 过度担心 悲观厌世,焦虑/抑郁障碍相关症状,吴文源.双心医学.2008;25-32.,刘梅颜.双心医学.2008;37-45.,第一次心脏病后10年内死亡率 社交孤僻者,第一次心脏病后10年内死亡率 社交活跃者,对晚期转移癌症患者的研究发现,积极投入到小组心理治疗活动中的患者,生存期要比不积极者长三倍; 对老年人生存年限研究:有宗教信仰并保持丰富社交活动者要显著长于不信教、无社交活动者;,情感活动与情感障碍,欣喜若狂,躁狂,正常,悲痛欲绝 恐惧担心,抑郁、焦虑,情绪的脑机制,情
11、绪是脑的机能。现代情绪生理学的研究表明,脑的许多部位在情绪诸成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下丘脑与情绪。许多种动机和情绪行为的中枢在下丘脑。如“摄食中枢”、“厌食中枢”和“饮水中枢”,都在下丘脑,且认为有支配愤怒和恐惧的中枢。大脑皮质和情绪。对情绪刺激的认知在大脑皮质的相应区域产生,然后将冲动传给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导致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井产生某种特殊类型的情绪行为;同时,对自己情绪状态的认知(感受)也就在大脑皮质中产生了。情绪识别和情绪表达在大脑皮质上可能有定位。,边缘系统和情绪。边缘系统包括边缘皮质(眶额区、扣带回、海马回和梨状区)以及与它们有联系的主要结构,如视前区、中隔、杏仁核和附近区域
12、,刺激边缘系统不同部位所引起的情绪反应是很复杂的。可以表现为愉快反应,也可以表现为愤怒反应;可以表现为血压升高或降低,呼吸加快或变慢,胃肠运动加强或减弱,瞳孔扩大或缩小等。用埋藏电极刺激边缘系统的某些部位(如中隔区和下丘脑)可产生“奖赏感觉”,动物有强烈的“自我刺激”行为;而刺激其他邻近部位时可产生“惩罚感觉”,动物有躲避行为。因此,边缘系统和下丘脑的这些部位被称为“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边缘系统中的杏仁核在调节情绪行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心理症状发病机制,性格特征 不良社会心理因素,边缘系统 网状结构 海马回,五羟色胺 去甲肾上腺素 多巴胺,焦虑、抑郁、强迫、恐惧,正常情况,焦虑、抑郁状
13、态,躯体症状发病机制,不良情绪,下丘脑、垂体 (神经体液,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内、外 分泌功能紊乱,多系统的躯体症状,抑郁症的概念,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心理症状三低,情绪低落-每天绝大部分时间或几乎每天都存在郁闷情绪 兴趣丧失- 丧失日常活动中的兴趣、快乐和幸福的感觉 意志行为减退、精力下降、极易疲劳,思维
14、迟缓 “三自”:自责、自罪、自杀 “三无” 无望 (hopeless) 无助 (helpless) 无用 (worthless),躯体症状,神经系统:头痛、头晕、 失眠、少有贪睡、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 心血管系统:心慌心悸、胸闷气短、胸痛。 消化系统:食欲下降、体重减轻、腹胀、腹泻或便秘,恶心或呕吐。少有贪食。 肌肉系统:全身有难以名状的不适感、慢性疼痛。 其他:尿频,阳萎,月经不调,脱发,瘙痒,Depressive Disorder,愁眉苦脸,唉声叹气,Depressive Disorder,烦! 烦! 烦!,总想哭,真痛苦,我不想活了,躯体化的概念(隐匿性抑郁),“以躯体的症状表现情
15、感的悲伤”,隐匿性抑郁,以心血管症状为主诉:很痛苦,反复就诊、检查、治疗效果不好。反复叙述病情,面色差,愁苦面,病历厚。神经科症状为主诉:头痛、头晕、颈痛、腰背痛、关节痛,泌尿胃肠道症状为主诉: 骨关节痛为主诉: 皮肤病症状为主诉: 外科症状为主诉:腹部不适难受,要求多次手术 各科症状为主诉:,焦虑指一种对尚未发生的事情,怀有一种忐忑不安的不愉快的情绪体验。,过度担心,核心症状,紧张,恐惧,心率增加,肌紧张,失眠,不安,胸闷,出汗,焦虑的定义,焦虑障碍,季建林. “焦虑障碍”的概念宜引入中国.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6(05):312,焦虑障碍诊断分类是将具有紧张、不安等核心焦虑症状为基础,
16、但临床表象看似各异的病人归为一类。,正常焦虑,有一定原因 可以理解 反应适度,无明确致焦虑因素 致焦虑因素和反应不相称 程度严重 持续时间过长,病理焦虑,抑郁与焦虑的症状重叠,Zajecka, Ross. J Clin Psychiatry 1995; 56 (Suppl 2): 1013,睡眠障碍 食欲改变 心血管/胃肠道不适 注意力障碍 易激惹 精力缺乏,抑郁心境 无用或自责感 自杀观念,DEPRESSION,过度焦虑 眩晕、颤抖等 出汗 口干 坐立不安 呼吸短促,ANXIETY,两个必问的问题,您的心情如何? 您睡眠如何?,焦虑/抑郁的识别诊断,除询问躯体疾病症状,着重筛查焦虑/抑郁的核
17、心症状:,诊断: 给予症状学或 综合征诊断 即:抑郁状态或 焦虑状态,神经系统伴抑郁焦虑障碍的诊断共识.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80-3.,目前主要抗抑郁药,第一代,新型抗抑郁药,MAOI,SSRIs,TCAs,SNRIs,NASSA,氟西汀 帕罗西汀 (赛乐特) 舍曲林 氟伏沙明 西酞普兰,文拉法辛 度洛西汀 米那普伦,米氮平,曲唑酮 噻奈普汀 瑞波西汀 安非他酮 神经肽类 等,其他,阿米替林 多塞平 氯米帕明,第二代,四环类,马普替林,ASRI,艾司西酞普兰,SSRI:选择性5-HT再摄取抑制剂 ASRI:特异性5-HT再摄取抑制剂。同时结合基本位点和异构位点,对异构位点的高亲
18、和性,加强了其对基本位点的结合,高效的阻断5-HT转运蛋白。,SSRIs的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头疼、失眠、皮疹和性功能障碍,抗胆碱能不良反应和心血管不良反应比TCAs轻 神经系统:头疼,头晕,焦虑,紧张,失眠,乏力,困倦,口干,多汗,震颤,痉挛发作,兴奋,转为狂躁发作 胃肠道:常见恶心,呕吐,厌食,腹泻,便秘 过敏反应:皮疹 性功能障碍:阳痿,射精延缓,性感缺失 其它:罕见的有低钠血症,白细胞减少,抗抑郁药物治疗期的自杀风险,2004年3月,美国FDA向医师和患者提出警告,称10种新型抗抑郁药(安非他酮、西酞普兰、氟西汀、帕罗西汀等)可增加自杀危险 虽然一项荟萃分析证实,接受
19、新型抗抑郁药治疗的青少年发生自杀行为的危险增加,但至今尚无证据支持接受同样治疗的成人也有类似危险,抗抑郁药物治疗策略,急性期(8-12周),维持期(6-8月),首次 发作的全病程治疗(1-2年),巩固期(4-6月),中医心理治疗,言语疏导法:灵枢师传篇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情志相胜法: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外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内经指出:金克木,怒伤肝,悲胜怒;木克土,思伤脾,怒胜思;土克水,恐伤肾,思胜恐;水克火,喜伤心,恐胜喜;火克金,悲伤肺,喜胜悲。,喜胜悲病例,清代有一位巡抚大人患“精神抑郁症”,终日悲
20、伤欲哭,愁眉不展,闷闷不乐,几经治疗终不见效,病情却一天天重。经人举荐,一位有经验并通晓“心理治疗”的老中医前往诊治。老中医望闻问切后对巡抚大人说:“恭喜大人,您有喜了。”巡抚听了捧腹大笑,心想真是个糊涂医生,怎么不分男女,我一个大男人怎么会有喜呢?以后每想起此事不禁暗自发笑,久而久之抑郁症竟好了。一年之后,老中医又与巡抚大人相遇,道出了真情:“君昔日所患之病是郁则气结,乃心病,心病还需心药治,如果心情愉快,笑口常开,气结通达,不药而愈。你的病就是在一次次开怀大笑中不药而愈的。”巡抚大人这才恍然大悟,连忙道谢。,传说战国时期齐闵王思虑过度而患忧郁症,请名医文挚来诊治。文挚详细诊断后对太子说:“用激怒的方法可治好齐王的病,只是我激怒了齐王,他肯定要把我杀死的。”太子说:“只要能治好父王的病,我和母后一定保证你的生命安全。”文挚推辞不过只得应允。当即与齐王约好看病的时间,结果第一次文挚没有来,又约第二次,二次没来又约第三次,第三次同样失约。齐王见文挚连续三次失约非常恼怒,痛骂不止。过了几天文挚突然来了,连礼也不施,鞋也不脱,就上到齐王的床上问疾看病,并用粗野话激怒齐王,齐王实在忍耐不住了,便起身大骂文挚,一怒一骂,郁闷全泻,齐王的忧郁症也好了。,怒胜思病例,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