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75360 上传时间:2018-11-24 格式:PPT 页数:199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9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9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9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9页
(山东专用)2019年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试题部分)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九 说明文阅读,A组 2018年山东中考题组 一、(2018枣庄,1417)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1分) 蝙蝠鼠中仙 秦自民 蝙蝠的样子有点像老鼠:尖嘴、细牙、小眼,还有一对能竖立的耳朵,而且也跟老鼠一样喜欢 夜晚活动。也许是由于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喜老自嘲中有“蝙蝠鼠中仙”这样的诗句,蝙 蝠也被称为鼠仙。 古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唐代诗人孟浩然写道:“虫之属最可厌莫如蝙蝠,而今织 绣、图画皆用之,以福同音也。”可见,由于蝙蝠的“蝠”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使得人 们对蝙蝠青睐有加,建筑物、装饰品、家具、服装、瓷器、玉器、书画上经常有蝙蝠图案,尤 以门窗上雕刻五只蝙蝠最为常见,寓

2、意“五福临门”。 不过,很多人不喜欢蝙蝠,可能是受到一些传说的影响。明朝学者冯梦龙在笑府中编了 一个故事:凤凰寿,百鸟朝贺。唯蝙蝠不至。凤责之曰:“汝居吾下,何如此倨傲?”蝙蝠曰:“吾,五年中考,有足,属兽,贺汝何用?”一日麒麟生诞,蝙蝠亦不至。麒亦责之。蝙蝠曰:“吾有翼,能飞,属禽, 何为贺欤?”继而,凤凰与麒麟相会,语及蝙蝠之事,相与慨叹曰:“今世风恶薄,偏生此等不禽不 兽之徒,实无奈他何!”这个故事嘲讽了那些卑鄙无耻、没有立场的人。 在西方,蝙蝠是吸血鬼的化身,传说罪恶的灵魂能转世成吸血蝙蝠继续作恶。这些故事的流 传给蝙蝠带来了邪恶的坏名声。而事实上,蝙蝠家族中也确实有吸血蝙蝠存在,如分

3、布在美洲 热带地区的普通吸血蝠、白翼吸血蝠和毛腿吸血蝠。 人们把蝙蝠和吸血鬼联系起来,可能与蝙蝠是夜行性动物有关。白居易在洞中蝙蝠中 说蝙蝠“黑洞深藏避网罗”。蝙蝠白天隐藏起来,既有利于安全,也有利于安静地歇息、降低 体温和代谢速度,这样既可以延年益寿,又可以养精蓄锐,到了夜晚可以精力充沛地外出觅食。 南宋诗人范成大在高楼曲中有“岁暮天涯客,黄昏蝙蝠飞”的诗句。的确,蝙蝠很善于 在漆黑的夜晚捕食蚊、蝇、飞蛾等昆虫。捕食昆虫既满足了蝙蝠的口腹之需,也帮了人类的 忙,因为这些昆虫大多数是有害的。事实上,蝙蝠是世界上最好的害虫杀手之一。 蝙蝠之所以对害虫有那么大的威力,部分的原因是即使在漆黑的环境中

4、它也能“看见”猎 物。但是,蝙蝠的视力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长处,他的看家本领是回声定位能力。,正如人眼能根据从物体反射回来的光波分辨物体的形状、大小和颜色一样,蝙蝠的耳朵能 根据从物体反射回的超声波分辨物体的方位、距离、大小和性质。这种通过对回声的频率 强弱以及发出与收到回声的时间间隔等进行分析来探测目标的方式就是回声定位。蝙蝠喉 部通过声带震动而定向发射超声波,这种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到的,但对蝙蝠很重要。如果被 堵塞耳朵,即使在明亮的环境中,蝙蝠也会像醉汉一样乱撞;如果只蒙住双眼,蝙蝠的行动却不 “盲目”,依靠回声定位蝙蝠能准确地发现目标、确定飞行方向,甚至1分钟内可连续捕捉到1 0余只飞行中的

5、昆虫。 鉴于蝙蝠的出色表现和非凡本领,荷兰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得主廷伯根认为:“不论以 何种标准而言,听觉冠军都该属于蝙蝠。”正因为如此,蝙蝠也成了仿生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 。蝙蝠虽没有真正的翅膀,却有功能绝 不亚于翅膀的翼手,蝙蝠家族因此得名“翼手目”。蝙蝠有一系列适应于飞行生活的结构特 点。前肢为构造极其轻巧的翼手,这种翼手宽大灵活,操控性极佳,可以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产 生升力。因此,蝙蝠在空中急转弯的本领远胜于鸟类。此外,蝙蝠胸、肩部的强大肌肉集中在 躯干部,胸骨具有和鸟类一样的龙骨突起,锁骨也很发达。这样的构造使蝙蝠飞起来更加灵巧 自如。,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领,使蝙蝠具有高

6、超的捕食能力。大多数蝙蝠以昆虫为食,也 有一些蝙蝠的喜好与众不同。世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它们的猎食目标竟然是水中 的鱼。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它能利用超声波探测到猎物,强大的飞行能力能保证它轻 盈地掠过水面,而修长的脚趾和锋利的爪子,使其能轻而易举地抓到浅水中浮游的光滑的小 鱼。得益于漫画中的超级英雄“蝙蝠侠”,蝙蝠的形象在今天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的确,蝙蝠不 是老鼠,蝙蝠是像神仙一样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是鼠中仙。 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1.简析选文段引用诗文和传说的作用。(3分) 2.下列诗文对蝙蝠特点的描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 ) A.曹植蝙蝠

7、赋:“行不由足,飞不假翼。不容毛群,斥逐羽族。” B.葛洪抱朴子:“千岁蝙蝠,色如白雪。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 C.清人蒋世铨费生天彭画赠百泉:“世人爱吉祥,画师工颂祷。谐声而取譬,隐语戛戛 造。” D.范成大蝙蝠:“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 3.选文第 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4.在行文过程中,选文特别注重内容的衔接过渡,结构的严谨契合。请仿照文中三处画线句子, 在第 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3分),一、 1.答案 点题,引出说明对象;为文章增添文学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古 今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 解

8、析 段在文章开头部分,引用的诗文和传说都和蝙蝠有关,所以可以起到引出本文说 明对象蝙蝠的作用。这同时又是引资料的方法,引用诗文可以增加语言的文学性;引用传说则 可以增加趣味性,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用的内容都是围绕第段的第一句话“古今 中外,人们对蝙蝠毁誉参半”来写的,充分说明了这句话。 2.答案 B A.这句话的意思是“走不用脚,飞不借助翅膀。不属于有毛的兽群,也被鸟 类所逐”,这与第段所说的蝙蝠特点一致。B.这句话的意思是“千年的蝙蝠,颜色像白雪一 样。得到它然后阴干碾成粉末服用,可以使人长寿。”这写的是蝙蝠的药用价值,在文章 中没有提及。C.这句话所表达的意思是“世人喜欢吉祥,画师工

9、于表现称颂祈祷的内容。因 为谐音而取其譬喻,隐藏的意思造出来”,这与第段所表达的意思一致。D.这句话的意思是 “蝙蝠在黄昏急急地飞,飞来飞去定是因为非常饥饿。除了聚集蚊子来填充口腹,生你还有何 用呢?”与第段的意思一致。,3.答案 举例子、打比方。列举了兔唇蝠的例子,具体、生动地说明了“有一些蝙蝠的喜好 与众不同”,进一步说明“蝙蝠具有高超的捕食能力”,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 从“兔唇蝠就是这样一位渔夫”可以判断出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而这句话同时又将 “兔唇蝠”比作“渔夫”,所以也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这是为了说明本段的第一句话“世 界上有一种蝙蝠具有罕见、奇特而又令人惊诧的饮食习惯”而举例

10、,更是为了说明第 段的 内容。结合举例子、打比方的作用和其要说明的内容,组织语言作答即可。 4.答案 (示例)蝙蝠不仅有强大的回声定位能力,而且是唯一一类演化出了真正飞翔能力的哺 乳动物。 解析 第段主要写蝙蝠飞行方面的特点,从本段内容可以看出,蝙蝠具有一系列适应飞行生 活的结构特点,而这个特点在第 段中的第一句话进行了总结:独特的飞行能力和回声定位本 领。结合这样的内容,写出具有过渡作用的句子即可。,二、(2018烟台,1618)阅读文章,回答问题。(8分) 那些将小水珠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 说起莲,古今中外赞美之辞最负盛名的大概就数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这句话不仅极具文

11、学价值,同时,还提及了一种科学现象,那就是荷叶所具有的自清洁效 应。这一效应最早发现于荷叶表面,因此也得名为“荷叶效应”。 荷叶表面对水非常憎恶,在物理化学中,这一特性被称为“超疏水性”。水落荷叶,水滴会被 弹开,散落四周,即使是极小的水珠,未被弹开的,也都是些圆滚滚的小球,不会趴下变扁,更不可 能铺展开来化为水膜;也正由于此,荷叶表面既不染淤泥,又不易沾惹灰尘浮尘总被雨打风 吹去。 这种神奇的现象,来源于荷叶表面的特殊结构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蜡质乳 突。荷叶表面每一个上皮细胞都会长出一个乳突,这些乳突仅有几个微米大,比我们的头发丝 还细。再放大看,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毛

12、,这些多级分形的微纳结构会吸附 空气,当水珠滴在荷叶上面的时候,由于强大的表面张力,水会被这层气膜托起来而无法接触其 本身。同时,这些结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从我们生活中的经验来看,苹果、葡萄表面有层白蒙,蒙的生物蜡,在清洗水果的时候常会感觉到打滑,这便是蜡质的“功劳”。蜡质本身就是疏水 的,源于其本身的组成非极性有机分子与极性的水分子极性相异,故难以亲和。 荷塘里,就在莲的旁边,还生活着一群不怎么起眼的小虫子,它们叫水黾,也有人管它们叫水 蚊子、水蜘蛛等等。它们能漂浮在水面,能在水面上跳跃,乃至生活,就算是狂风暴雨也难奈它 们何。这么一种吃喝拉撒睡乃至繁殖都在水面进行的小虫子,也是玩超疏水的行

13、家里手。它 们腿上密集排列着微米级刚毛,刚毛表面是一道道周期排列的纳米沟壑,形成像荷叶一样能吸 附空气的结构,使其与水完全隔离。由此,它们便具有强大的超疏水腿,能轻易漂浮于水面。 玫瑰花瓣表面也表现出了超疏水的特性,尽管玫瑰花表面对水也很厌恶,却又能沾上水珠,若 即若离,藕断丝连。这不同于荷叶表面的低黏附水滴极易滑落,而是另一种疏的状态,是一 种高黏附的超疏水。我们看到沾上露水的玫瑰花,无论是倒扣着,或是直立着,表面的水总会沾 在上面。当然了,沾着的大都是一个个小水球,倘若是荷叶的话,这些小球早就东奔西跑,不知 所终了。这也和玫瑰花瓣表面的微纳结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样的微米级小乳突,却不见

14、 了四散枝杈的纳米级纤毛,而是一个个小褶皱,这些由表面圆滑的褶皱堆叠起来的小乳突似乎 在向水珠轻声诉说着自己的友善。,有疏也就有亲,与超疏水性对应的,便是超亲水性,这种能力意味着材料表面对水是亲和的。 紫花琉璃草、泥炭藓和天鹅绒竹芋等植物具有超亲水的叶片,水滴落在其表面,会迅速铺展成 一层薄薄的平整的水膜,甚至被吸进叶片中,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它们的叶片表面大多具 有微米级的孔道或沟槽,海绵状的微纳结构造就了它们对水的强大亲和力,恨不得将水一分一 毫都搓碎揉进自己的骨髓里。 类似这些将水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生物还有千千万万,历经漫漫岁月长河的洗礼,它们根据各 自生存的需求,进化出了这些有趣又神奇

15、的本领,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1.通读全文,文章主要说明了某些生物具有的 和 的原理。(2分) 2.阅读第段,概括荷叶具有“荷叶效应”的原因。(3分) 3.有人说,将两段顺序调换,按先植物后动物的顺序说明,更有条理性。请说说你的看法和 理由。(3分),二、 1.答案 超疏水性 超亲水性(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说明内容的把握能力。从第段各自的首句“在物理化学中,这一 特性被称为超疏水性”“与超疏水性对应的,便是超亲水性”可以找到答案。 2.答案 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数蜡质乳突,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 毛。(评分:3分。要点:蜡质、乳突、小纤毛。大意对即可) 解析 第段

16、主要讲了荷叶特殊结构的三个方面,一是乳突(“荷叶表面密密麻麻地分布着无 数蜡质乳突”),二是纤毛(“每个乳突表面还都充满着纳米级的小纤毛”),三是蜡质(“这些 结构表面还有一层蜡质”),组织语言作答即可。,3.答案 不能调换。(1分)因为第段水黾与前面荷花都属于低黏附的超疏水性,而玫瑰与它 们不同,属于高黏附的超疏水性。调换后条理反而不清晰了。(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说明顺序的分析把握能力。“荷叶表面对水非常憎恶”“这么一种吃喝 拉撒睡乃至繁殖都在水面进行的小虫子,也是玩超疏水的行家里手”“这不同于荷叶表面的 低黏附水滴极易滑落,而是另一种疏的状态,是一种高黏附的超疏水”说

17、明了玫瑰花瓣和 荷叶、水黾的疏水状态是不同的,荷叶、水黾都是低黏附的超疏水性,而玫瑰花瓣是高黏附的 超疏水性,所以不能调换。,三、(2018聊城,1014)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4分) 跳出地球“看”地震 2018年2月3日,我国首颗地震电磁监测卫星“张衡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张衡一号”以我国古代著名科学家张衡命名,它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 面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地球的板块、断层移动引发地震,同时也会在地震前后带来包括地球电磁场变化等很多信 息。“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其工作 原理就是通过实时监测空间电磁环境状态

18、变化,研究地球系统特别是电离层与其他各圈层的 相互作用和效应,初步探测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信息特征及其机理,从而有效弥补了地 面观测的不足。 “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兼副总设计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程师 申旭辉介绍,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在地面上,像青藏高原的极寒地区,现有的地震台网并不能 完全覆盖,面积广阔的海洋也观测不到。目前我国对以青藏高原为主的近200万平方公里陆地 缺乏地震前兆监测能力,在国境线和约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地震监测能力也几乎为零。而,跳出地球“看”地震,就能突破一些地震研究的限制,对我国及周边区域开展电离层动态实时 监测和地震前兆跟踪。 “张衡一号”

19、不仅开辟了我国地震监测研究的新视角,成为我国构建天空地一体化地震立 体监测体系的重要里程碑。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 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 卫星本体磁性对磁场测量的“影响不确定性”需控制在0.5纳特以内,这大约相当于地球表 面磁场强度的十万分之一。为了达到这一要求,卫星平台的各个单机、系统都进行了无磁化 的更改。但在这一过程中,却面临着许多难题:比如,去掉了有磁的红外地球敏感器,整个飞行 程序都要改变;再比如,无磁化要求太阳能帆板不能转动,但为了保证卫星能源供应,又必须让 帆板对日。如何找到平衡点?卫星研发团队想了很多办法,最终,科研人员打造出来的“张衡 一号

20、”整星,其磁洁净度达到了0.33纳特。 “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用于探测卫星轨道环境空间电场的电场探测仪。这也是目前 国际上运行在太阳同步轨道功能配置最全的空间电场探测仪器。 为了感知空间三维电场,探测仪通过伸杆向“张衡一号”本体外伸出4个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可以探 测到非常微小的等离子体电势变化,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在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 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 传输到地面,

21、供科学家研究。 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表示,“张衡一号”卫星的发射和投入使用,使我国首次具备全疆域 和全球三维地球物理场动态监测的技术能力,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拥有在轨运行多载荷、高精 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少数国家之一。 1.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 ) A.我国在卫星探测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的重要标志是“张衡一号”的发射。 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我国6级以上、全球7级的地震进行电磁监测。 C.帆板对日能保证太阳能帆板为“张衡一号”供应能源。 D.“张衡一号”传感器灵敏度极高,可以分辨巨浪浪尖的小水珠。,2.“张衡一号”集合的航天技术创新成果有哪些?(3分) 3.段顺序不能调换

22、,为什么?(2分) 4.从说明方法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4分) 5.分析第段加点词语的语言特点。(3分) 三、 1.答案 C A.“张衡一号”的发射使我国在“卫星地震电磁空间探测方面”进入了世界先 进行列,不是在“卫星探测方面”。B.“张衡一号”能以标准手段对全球“7级以上”的地震 进行电磁监测,不是“7级”。D.原文为“相当于在数千米高的巨浪浪尖,分辨一粒小水珠”, 不是“可以分辨”。 2.答案 电磁洁净度高;传感器灵敏度高;信号处理单元处理精细。,解析 第段“同时它也集合了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这句话说明接下来的内容讲的都 是集合的多项航天技术创新成果,“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卫星电

23、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说明的 是“卫星电磁洁净度的控制技术”;第段“这些传感器如同灵敏的触角一般,每个传感器都 能准确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灵敏度极高”说明的是“传感器灵敏度高”;第段“在 卫星内部,有着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这台高灵敏电子学测量设备,能把传感 器探测到的微小波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分成频谱,再传输 到地面,供科学家研究”说明的是“信号处理单元”。 3.答案 第段与第段是总分关系,第段具有从探测信号到处理信号的先后顺序。 解析 第段提到“张衡一号”的主要载荷是电场探测仪,第段写的是探测仪的4个传感 器,第段写的是探测仪的“大脑”信号处理单元,

24、由此可见第段和第段是总分关系;传 感器是用来“感知周围等离子体环境电势”的,信号处理单元“能把传感器探测到的微小波 动细分成十几个通道,通过进一步精细处理,变成数字量”,所以是按照先探测信号再处理 信号的顺序来的。,4.答案 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信号处理单元比喻为“大脑”,生动形象地说明其在探测 仪中的重要地位。 解析 这句话将信号处理单元比作人的“大脑”,所以是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接下来说明其灵 敏精确程度,所以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信号处理单元像大脑一样灵敏精确,在探测仪中非常重 要。 5.答案 “初步”表示开始阶段,说明“张衡一号”对地震前后电离层响应变化的探测技术 尚处于起始阶段,还需进

25、一步发展,语言准确严密。 解析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主要有“准确”和“生动”两种,“初步”在这里是表程度的,体现 了语言的准确性,再结合语句内容分析即可。,一、(2017潍坊,2225)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9分) 寻找三体人的“水滴”武器 史 峰 在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能奴役地球,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非常厉害 的武器“水滴”。“水滴”能撞碎所有物质,它的硬度超乎想象:“水滴”撞穿地球,就如 子弹穿过面包一样轻松随意。“水滴”超硬不是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依照物理研究成果做 出的合理构想。 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能再分解为原子核和电子。原子核还能再分解成质子和中子,合 称核子。

26、核子还能再分吗?以前是不能分的,可是用电子对撞机撞碎后,核子可以分成更小的 粒子夸克。那么,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夸克是如何组成物质的呢?夸克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复合粒子。物理学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发 现,宇宙中的夸克组合居然都是“三个夸克组成质子”“两个夸克组成中子”的模式,没有发 现“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更多夸克组合的复合粒子。难道不存在这些夸克组,B组 20142017年山东中考题组,合吗?科学家提出了假说:宇宙中应该存在“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是任意夸克组 合,只是限于人类的见识“太短”,尚没有发现而已。 科学家又进一步从理论上推理出“四夸克

27、组合”和“五夸克组合”的特殊性质:这两种组 合中的夸克之间保持着极其恰当的距离,这种距离恰好能产生强力。强力、电磁力、弱力、 引力并称维持宇宙存在与运行秩序的四大力,这四种力决定了物质的硬度。如果把电磁力给 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定为1,那么弱力和引力给予物质的硬度指数可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如果 没有电磁力,只有弱力或是引力的话,物质就软得拿不起来,几乎是没有硬度。而强力给予物质 的硬度指数却是100。 “三夸克质子”和“二夸克中子”中的夸克们因为距离不合适,不会相互产生强力,所以质 子、中子组成的物质都是普通物质,它们的硬度由电磁力提供。而“四夸克组合”与“五夸 克组合”中夸克之间的距离恰好能相互

28、产生强力,这种物质的硬度比普通物质硬100倍。 说到这里,我们就明白“水滴超硬”的奥秘了:“水滴”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 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称为“强相互作用力材料”,它的硬度由强力提供, 所以坚硬无敌。,其实,2013年科学家就在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上发现了四夸克粒子,2015年清华大学教授又 发现了五夸克粒子。这些都是在实验条件下发现的。此外,科学家还一直在宇宙中寻找“天 然”的四夸克、五夸克或是更多夸克复合粒子。科学家推断,找到大量的四夸克、五夸克复 合粒子只是时间问题。而找到它们之后,制造“水滴”这种超硬的宇宙武器就要由幻想变成 现实了 (选自知识窗2017年4

29、期 有删改) 1.文章以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开头,有何用意?(2分) 2.试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夸克还能再分下去吗?从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无法再分了。 3.文章第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4.作者介绍“水滴”,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篇幅介绍“夸克”?(2分),一、 1.答案 引出下文对“水滴”及“水滴超硬”原因的说明;增加了科普文的趣味性,激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 刘慈欣自获得雨果奖后,作品非常畅销,影响面大,本文从刘慈欣获奖的科幻小说三 体中的一种超硬物质“水滴”写起,不仅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也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它超 硬原因的说明。 知识拓展 说明文开头段

30、的作用:引出说明对象,并交代说明对象的特点;增加文章的趣味 性、可读性,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答案 “目前的”从时间上进行限定,说明现有技术手段还不能分解夸克,体现了说明文语 言的准确性。 解析 “目前的”是一个表时间的限制性词语,意思是“现在的、此刻的”,放到语境中,意思 是现在的技术手段还无法将夸克再分下去,但不能说明未来不行。结合这个意思,进行作答即 可。,答题步骤 先判断加点词表示哪个方面(时间、空间、频率等)的限制;然后再结合句意分析 这个词的表达效果;最后总结,这个词的使用使语言表达准确严密。 3.答案 作比较、列数字。运用具体数字进行比较,更加突出“四夸克组合”与“五夸克

31、组 合”的物质坚硬无比。 解析 本段把质子、中子组成的普通物质的硬度与“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组成的 物质的硬度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又通过数字“100”等让我们更具体地感受到它们硬度的巨大 差别,因此可以判断出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两种说明方法。再结合作比较“突出说明”和 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效果作答即可。 4.答案 因为“水滴”是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更多夸克复合粒子材料制成, 而其硬度由多夸克复合粒子的特殊性质决定,只有先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解释“水滴超硬” 的原因。 解析 先介绍“夸克”,再介绍由“四夸克组合”“五夸克组合”或更多夸克组合而成的复 合粒子材料制成的“水滴”及

32、其“超硬”的特殊性质,这三部分内容存在一个逻辑上的先后 顺序,前者是后者的基础,这样写更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二、(2017滨州,162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12分) 药品环境污染 过去30年,科技的快速发展大大提高了世界各国的医疗水平和应对各类疾病的能力。然而, 伴随着各类药品的广泛使用,不少人开始意识到,人类社会在21世纪面临着一个不容忽视的新 型环境污染问题即药品环境污染。 药品环境污染是个全球性问题。环境毒理学与化学杂志新近发布了一份德国IWW水 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名为环境中的药品全球现状与视角。该报告中提到,通过对世 界范围内搜集的1016篇药品环境污染原始研究文献和1

33、50篇综述文章进行分析,在覆盖联合国 五大区域的71个国家的水、土壤等环境介质中,发现了631种药品及其转化物。其中16种药品 残留在上述所有区域的地表水、饮用水和地下水中,包括多种抗生素、止痛药和激素。在收 集的检测数据中,关于地表水和废水中的药品含量的数据分别占了总数的47%和40%,地下水 和饮用水占了8%。 之所以可能发生药品环境污染问题,与药品的设计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原理不无关系。 药品在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后,其活性成分有一部分在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被排出体外,这些物质可能直接或通过废水系统等进入环境。一般来说,口服用药剂量中30%90%的活性 成分最终会被排出体外。人类用药的增

34、长和大规模集约化养殖场使用的大量抗生素和激素 类药物也使得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的药物量急剧增大。 另外,不仅仅是 这一途径,在药品的生产和废弃过程中也可能会有部分药品成 分被排放到环境中。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 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 在环境残留的各种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可能具有更为严重的影响。对于公共卫生来说,尤 其需要关注日益严重的抗药性病原体问题,如果不采取有效应对措施,估计到2050年,耐药性问 题将可能导致每年有约1000万人过早死亡。 残留药品还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鹫数量急剧下降,减少95% 以上。人们调

35、查后发现,秃鹫死亡的原因是秃鹫食用的家畜尸体中含有止痛药双氯芬酸。在 印度政府对这种兽药下了禁令后,秃鹫数量有所回升。 目前,国际社会已经认识到了药品环境污染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并呼吁展开全球行动。解决 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减少药品向环境中的排放,这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多方参与,包括执行严格的 药品生产经营注册和许可制度,合理适当开处方,改善药品包装设计和减少畜牧业用药等。此 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 污染渠道,比如在社区卫生机构设置回收设施,收集来自居民的过

36、期及多余药品,在居民购买药 品时向其发放废弃药品污染环境的宣传单等都是有效措施。 (选自百科知识2017年第2期,有删改) 1.本文围绕“药品环境污染”,说明了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 、 和解 决方式。(2分) 2.根据上下文,在第段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内容,使该段语意连贯完整。(2分) 3.文章第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 、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4.请从说明文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可能会进入饮水系统,在蔬菜和水产品中蓄积,最终影响环境和人 类健康。,5.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说明如何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3分),二、 1.答案

37、途径 危害(或影响) 解析 根据题干中“药品环境污染的现状”“解决方式”两个提示,可以确定中间两空的答 题区间是第段至第段。第段说明药品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是服药者经由体内排放到 环境中,第段说明药品环境污染的另一个途径是生产和废弃过程中残留药品排放到环境中, 第段说明的是药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乃至生命的危害,第段说明的是药品环境污染对生态 系统造成的破坏。整合归纳后,可得出两段说明的是药品环境污染的途径,两段说明 的是药品环境污染的危害。 2.答案 经由体内排出(或经由体内排放到环境中) 解析 本题根据第段中“不仅仅是”“这一途径”的提示,可知横线处应填的是上文提到 的药品环境污染的途径。 3.答

38、案 举例子 准确而具体地说明了残留药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增强了文章的说服 力。 解析 从画线句子中的“19992007年间,印度的秃鹫数量急剧下降”可知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从“95%以上”可知采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其作用的规范表述是:准确而具体地 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答案 “可能”表示推测,不很确定,说明这些废弃药品中的活性成分也存在不进入饮水系 统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赏析能力,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具 有准确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废弃药品中的 活性成分不排除进入饮水系

39、统的可能性,“可能”一词的使用更科学,更准确,更严谨。 5.答案 (1)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2)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3)开展宣传教育 活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 解析 阅读文本最后一段,了解解决药品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法,从文中“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 固然重要,但更有效的方式是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和“此外,开展宣传教育活 动,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也可以有效控制药品环境污染渠道”可以归纳 概括出:(1)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2)加强药品生产、使用和废弃的管理;(3)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公众合理用药意识,及时回收废弃药品。,三、(2

40、017德州,192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6分),亭 朱千华 江山无限景,都取一亭中。亭,停也,人所停集也。凡驿亭,邮亭,园亭,并取此义为名。这是汉 代许慎对亭的定义。说起亭,忽然想起清代扬州笔记作家李斗,他在扬州画舫录中说,扬州 以园亭胜。园亭,就是指园林。当然,扬州的亭也是别具一格的。以五亭桥最为有名。五亭桥, 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又称莲花桥。亭与桥结合,形成亭桥。分为五亭,莲花 状,聚集于一桥,亭亭之间连以短廊,形成完整屋面。清人黄惺庵赞此桥:“扬州好,高跨五亭桥, 面面清波涵月镜,头头空洞过云桡,夜听玉人箫。”,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

41、。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那 么其中的亭,就是园林的句读,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一座园林里没亭,就像一篇文章没有句 读。明代袁中郎游香山,觉得“香山,山色轩楹,比碧云殊胜龙潭水光千顷,荷香十里,长堤 迂曲回环,垂杨夹道,大有江南风景。”但美中有不足,他说:“无亭榭可布几筵耳。”四周群 山郁苍,群木荟蔚,景致殊美。若有一亭,供三两知己摆点酒菜,喝上几盅,方才快意。 山水之间,有亭可憩,方能渐入佳境,将山水之美,与人文情趣融为一体。登山途中,或风景佳 处,皆有亭。流泉自幽涧中或隐或现,曲折而下,激石有声,铿锵如琴。苏轼说:“唯有此亭无一 物,坐观万景得天全。”亭虽小,在瞬间又被无限放大。古人作画,亦多置

42、亭,为点缀。元代画 家倪云林,每画山水,则多置空亭,他写下名句:“亭下不逢人,夕阳澹秋影。”张宜题倪画溪 亭山色图,诗云:“石滑岩前雨,泉香树杪风,江山无限影,都聚一亭中。” (节选自雨打芭蕉落闲庭,有删改) 1.第段用大量的文字介绍五亭桥,为什么这样写?(2分),2.本文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以第段为例具体分析。(2分) 3.以第段为例,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2分),三、 1.答案 写五亭桥别具一格,突出中国造亭艺术高超,增加了文章的可读性、艺术性。 解析 本文说明对象为亭,而五亭桥别具一格,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史上的一朵奇葩,详细介 绍,可以更好地突出我国造亭水平之高。 2.答案 打比方,引用;

43、把园林和亭比作文章、句读,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亭是园林中不可或缺的 构成要素;引用袁文,增强说服力,提升文学文化内涵。 解析 从“如果园林是一篇文章是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可以看出使用了打比方的说明 方法,从“他说”可以看出使用了引用的说明方法。本段的中心句是“亭虽小,自古以来,在传 统园林建筑中,亭是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所以使用的说明方法都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再结 合打比方“生动形象”、引用“增强说服力”等作用作答即可。 3.答案 整散结合,文白相间。简约典雅,流畅生动。 解析 第段语言文学性很强,点缀“方”“皆”“亦”等文言词语,多处引用古典诗文,要结 合这个特点进行分析。,四、(2017聊城,1

44、2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14分) 为什么蜂蜜能千年不腐 2014年,考古学家在格鲁吉亚发现了一座青铜器时代早期的坟墓,出土文物中最特别的是一 罐保存完好的野果子。当研究人员将这些至少有4 000年历史的野果子切开时,果子散发出了 新鲜水果的香气。这些果子为何会保存如此完好呢?答案就在于它们保存在蜂蜜中。蜂蜜非 常特别,它是考古学家发现的唯一过了几千年仍然可直接食用的食物。 为什么蜂蜜可以千年不腐呢? 食物的变质通常和微生物有关,细菌分解食物中的多糖、蛋白质,然后产生一些低分子的物 质如氨、硫化氢、酮等,使食品变质变味。蜂蜜是一种饱和的高渗高糖溶液,具有吸湿性。细 菌和其他生物身体体液是低

45、渗的,在高渗透压的蜂蜜中,微生物会被吸走体内的水分,最后脱水 而死。 同时,蜂蜜也非常酸。大多数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而蜂蜜的PH值大 约介于34.5之间,蜂蜜这种酸度将杀死任何想要在蜂蜜内部生长的细菌。 此外,蜂蜜的酿造者蜜蜂,还有特殊的“炼金术”。,在蜜蜂酿蜜前,需要采集植物的花蜜,花蜜的主要成分是蔗糖与水,水分非常多,大概占到6 0%80%。但是通过酿蜜,蜜蜂可以去除花蜜大部分的水分。当采集蜂采蜜时,会将花蜜一滴 滴吸入囊中,然后返回蜂巢,吐给内勤蜂继续加工。内勤蜂先把蜜汁吸到自己的胃里和转化酶 进行混合,然后再吐出去,再吸进来,如此轮番吞吞吐吐要进行100多次,

46、同时其他蜜蜂还会用翅 膀不断扇风,排出巢内湿气。这时,花蜜会不断蒸发水分,这也就使得蜂蜜的水分非常少。 另一方面,蜜蜂胃中还有一种叫做葡萄糖氧化酶的酶,酿蜜过程中,它会和花蜜发生化学反 应,把花蜜分解成两种副产品: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是一种氢的氧化物,可能听起来 有点陌生,但说到它的水溶液双氧水,可能大家都会非常熟悉。过氧化氢有很强的氧化性, 且具弱酸性,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杀死可能在蜂蜜中生长的所有细菌。 在古代,人们就发现蜂蜜是细菌“绝缘体”,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闪米特人的黏土 板最早记录了蜂蜜的医疗用途,上面详细记载了蜂蜜是如何治疗烫伤和割伤的。古埃及人还 经常使用药用蜂蜜,制

47、成药膏治疗皮肤和眼睛疾病。而在中国,迄今蜜丸仍然是制药业最常用 的制剂之一。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还在使用一种涂满蜂蜜的绷带,用于防止病人伤口感染。,当然了,虽然蜂蜜堪称不朽,但如果没有密封好,在潮湿的环境下还是会变质的,而如果密封 良好,蜂蜜真的能做到千年不腐。 (选自大科技2017年第4期,有删改) 1.密封好的蜂蜜能够千年不腐的原因有哪些?(4分)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3.从第段中任选一个加点词语,具体分析其语言特点。(3分) 4.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分析第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3分),四、 1.答案 蜂蜜是高渗高糖溶液(有吸湿性),会让微生物脱水而死;酸度高,能杀死细菌;水

48、分非常 少;酿蜜副产品过氧化氢能杀死细菌。 解析 文章第段提出“为什么蜂蜜可以千年不腐呢?”的问题,接下来进行回答,从第段 到第段介绍了原因,从这几段内容中概括归纳即可。 2.答案 以考古发现引出本文说明对象蜂蜜,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解析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主要有“引出”和“吸引读者”两个方面。本文以考古发现保存 在蜂蜜中的水果依然新鲜这一事件开头,自然地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蜂蜜”,也引起了读 者的阅读兴趣。 3.答案 (示例1)“大多数”指大部分,说明大部分病原菌生长繁殖的适宜PH值在7.27.4之间, 但不排除特殊情况,语言准确严密。 (示例2)“大约”表示估计(不确定),说明蜂蜜的PH值

49、介于34.5之间是估计范围,语言准确严 密。 (示例3)“任何”表示所有(一切),说明所有细菌都将被杀死,没有例外,语言准确严密。,解析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首先是准确。“大多数”“任何”是表范围的词语,“大约”是表 推测的词语,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分析时要结合语句的具体内容,指明其所表达的 意思。 4.答案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古今中外的四个事例说明蜂蜜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 疗功效,增加说服力。 解析 画线句写了闪米特人、古埃及人、中国、现在世界各地的医院等对蜂蜜的应用,因此 是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这一段的第一句“有防止伤口感染等治疗功效”是本段的中心 句,所以这一说明方法的使用是为了说明这一点。再结合举例子的表达效果,组织语言答题即 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中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