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校联盟曲靖一中 2018 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诊断卷】曲靖一中高考复习质量监测卷三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所示建筑,其结构是中轴对称、高低尊卑、主次分明。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
2、房舍根据“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A. 体现宗教色彩B. 突出皇权至上C. 深受宗法影响D. 利于邻里和睦【答案】C【解析】宗法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注重“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 ,所以这种建筑布局深受宗法影响,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种建筑布局没体现出宗教色彩,也不涉及皇权至上的问题,选项 A、B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的家族和睦而非邻里和睦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宗法制度等级森严,讲究“长幼有序” “男尊女卑” 。2.“位卑权重、位高权轻”是中国古代设置官吏的重要原则,对品级较低者委以重任便于控制。以下
3、符合这一原则的是A. 秦始皇时期的“丞相”B. 汉武帝时期的“侍中”C. 宋太宗时期的“参知政事 ”D. 明太祖时期的“尚书【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期的“侍中”品级较低但却被委以重任,就属于位卑权重,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秦始皇时期的“丞相” 属于位高权重,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宋太宗时期的“参知政事” 、明太祖时期的“尚书均也属于位高权重,选项 C、D 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3.曹魏政权在改革选官制度时,采取了不少抑制、打击世族势力的措施,随着世家大族势力的不断发展,曹魏政权又设置了由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表明曹魏实施的九品中正制A. 在执行中选官标
4、准发生了变化B. 相对于察举制具有明显的进步性C. 有利于选拔出有才能的寒门子弟D. 意图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答案】D【解析】世家大族出身的中正官去掌握“地方”选举这是在协调、 缓和中央与地方的矛盾,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官标准未发生变化是选官者发生了变化,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不是材料所要表明的,材料不涉及与察举制的相比较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有利于选拔出有才能的寒门子弟是科举制度而非九品中正制,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4.北宋年间,赋税结构变化较大,北宋至道末年(997 年) ,农业税为 2408.1 万贯,非农业税为 1567.7 万贯;天禧
5、末年(1021 年) ,农业税为 2641.2 万贯,非农业税为 3874 万贯;熙宁十年(1077 年) ,农业税为 2021.3 万贯,非农业税为 5117.2 万贯。根据上述内容,下列选项分析正确的是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向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政府财政收人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重农抑商已经不再实施A. B. C. D. 【答案】C【解析】北宋年间农业生产也是在加强的,北宋仍然是重农抑商,非农业税的增长其实是反映工商业的发展,从非农业税为 5117.2 万贯等具体数据看政府财政收人的确也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5.南宋时期实行
6、“宰辅互兼”体制,宰相常兼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这一做法A. 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B. 提高了政府决策和行政的效率C. 削弱了中央集权D. 体观了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答案】B【解析】“宰辅互兼”体制能够减少决策和行政的失误,从而也就提高了政府决策和行政的效率 ,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做法不是分化事权而是相互牵制,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宰辅互兼”体制和中央集权是否削弱无直接的关系,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崇文抑武的信息,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6.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 年) “臣僚言以金银博买,泄之远夷为可惜。乃
7、命有司止以绢帛、锦绮、瓷、漆之属博易” 。该项政策A. 推动了金银成为主要货币B. 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C. 刺激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D. 表明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该项政策刺激了制瓷等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南宋时主要货币是铜钱而非金银,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私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南宋政府也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7.在今河南社旗县淸代山陕会馆中发现了当时订立的、详细的商业规则,并刻在石碑上,立于会馆中,至今留下了同行商贾公议戥秤定规概碑 公议杂货行规碑等
8、商业文物遗存。这说明A. 淸代会馆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B. 会馆对地方商业进行行政管理C. 清政府立法规范商业行为D. 商会成为政府抑商的工具【答案】A【解析】“商业规则刻在石碑上并立于会馆中”足以证明淸代的会馆是注重商业道德和行业秩序的,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会馆并不能对地方商业进行行政管理,因为会馆不是行政管理部门,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是民间立法规范商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商会并不是政府抑商的工具而是商人们促进商业发展的工具,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8.1842 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近 1000 万英镑,到 1843 年达到 15
9、00 万英镑,1844 年上涨到 2200 万英镑,这变化出现主要是由于A. 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B. 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C. 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D. 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答案】D【解析】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增多是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而导致的,所以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英国实力也不是靠中国赔款,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从 1844 年等时间来看当时通商口岸还尚未增多,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时间 1842 年1844 年是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9.1895-19
10、13 年间,官办和官商合办的企业有 85 家,资本额有 2947_6 万元;商办企业 465家,资本额达到 9081.2 万元。由此可知中国近代民办工业A. 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B. 仍没有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C. 成为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D. 办厂规模逐渐超过官办企业【答案】C【解析】材料强调了中国近代民办工业的发展壮大,所以中国近代民办工业也就成了当时近代化的主导力量,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国近代民办工业面临的发展阻力在逐渐减小不符合事实,民族不独立阻力就不会减小 ,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近代民办工业的发展说明摆脱了官办企业的束缚,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在材
11、料中没有明确的表述,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近代民族工业是近代化的主导力量。10.“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福昌烟草公司仅用 10 多天时间就创作出了马古山将军系列广告,将原有“金字塔牌香烟”改为“马占山将军香烟” 。1931 年 11 月 1 日,由上海大东南烟草公司借“万宝山事件”在申报做一整版广告:“热血同胞,不可不知万宝山事件,爱国男儿不可不吸万宝香烟” ,这一广告宣传产生了巨大效应。这反映当时A.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B. 民族意识已经觉醒C. 香烟消费成为社会风尚D. 上海成为全国抗战中心【答案】A【解析】“借” “万宝山事件”中的“借”字足以证明
12、想借机遇多买烟,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业竞争的激烈程度,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甲午战争后民族意识就已经觉醒了,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香烟消费在中国一直存在并不是什么社会风尚,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借”是借机遇的意思。11.1935 年, “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A. 体现了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 表明国民政府要团结抗日C. 利用
13、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D. 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答案】C【解析】“全国一致动员”等字眼足以证明计划是要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该计划并不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此计划是经济建设计划并非团结抗日计划,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此计划大大促进了官僚资本的扩张,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全国一致动员” 。12.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 年) ,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 年 7 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 “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有二战
14、后两大阵营对峙苏联对中国提供援助中美关系缓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A. B. C. D. 【答案】C【解析】“一五”计划时中美关系仍然紧张而非缓和, 本题凡是含均是错误的,、又均是“一五”计划制定的背景,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B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美关系尚未缓和。13.1975 年 3 月,中国艺术团拟赴美巡回演出,美国国务院要求中方取消艺术团预备曲目中的台湾同胞我的骨肉兄弟 ,因为歌词里有“我们一定要解放台湾” ,美方难以接受。中方坚持“宁可不去,也不能不唱”
15、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当时A. 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B. 中美关系已经正常化C. 中美文化交流存在摩擦D. 美国敌视中国【答案】D【解析】1975 年中美关系已经改善,美国不再敌视中国,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美文化交流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在材料中有体现,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1975 年中美关系也确实已经正常化,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中美文化交流存在摩擦在材料中也有体现,选项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 1975 年美国不再敌视中国。14.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有这样一段话:“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点都不管,
16、;就万事大吉了。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那个时候,北京过问不过问?如果中央把什么权力都放弃了,就可能会出现一些混乱,损害香港的利益。 ”这一讲话的重点是A. 丰富“一国两制”内涵B. 设定香港自治底线C. 否定“港人治港”方针D. 消除香港分裂势力【答案】B【解析】这一讲话的重点是涉及到国家根本利益时中央是要管理香港的,即设定香港自治底线, 选 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这一讲话并不是在丰富“一国两制”内涵,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也不定“港人治港”方针,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D 在材料中没有
17、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5.有学者认为,改革开放之后的中国城市化路径可以概括为“双轨城市化” ,即“自下而上城市化”和“自上而下城市化” 。其中与“自上而下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的是A. 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 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 “自上而下城市化”是由国家政府提倡,主导,给予政策的支持,引导城市化,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均推动了城市化的发展属于“自上而下城市化” ,故 D 项正确。对外开放和加入世贸组织均不属于城市化的路径,故 A 项和 B 项将错误。 “自下而上城市化”是由老百姓或者是公民自发的城市
18、化,没有经过政府支持或者引导,受到经济或者其它方面的原因影响,形成的城市化。根据所学可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来看,从 1978 年开始的农民自发改革,故 C 项错误。16.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消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对此最肴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A. 罗斯福新政B. 里根时代的美国C. 新经济政策D.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答案】B【解析】里根就是靠减税、消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使美国经济复苏的,所以对此最有对此最肴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里根时代的美国,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罗斯福新政是干预经济,和题意无关,选项 A
19、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经济政策、 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是利用市场而不是减税、消减开支、紧缩货币等,选项 C、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17.公元前 4 世纪,罗马设立内事最高裁判官,保证市民法适用。公元前 3 世纪,又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社会问题。最高外事裁判官的设立A. 缓和了罗马贵族与平民的矛盾B. 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C. 消除了罗马帝国自由民的差异D. 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最高外事裁判官是处理一方为“非罗马人”的民事案件, 这是有利于推动了罗马万民法的形成的,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
20、罗马贵族与平民的问题,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成才标志着罗马法律体系最终完成,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罗马帝国自由民的差异一直未消除,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非罗马人”说明万民法很有必要形成,也推动了万民法的逐渐形成。18.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到:“1689 年,英王威廉接受了权利法案 。这一法案规定,国王不能中止法律;除非经议会同意,不得提高税收或保持军队;若没有法律手续,不可逮捕和拘留臣民。虽然这些规定并不意味着英国已成为一个民主国家直到 19 世纪后期确立普选制时,才实现这一目标。 ”这说明权
21、利法案A. 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B. 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C. 废止了英国社会的世袭制D. 彻底否定了英过年君主政体【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国王行使权力要经过议会的同意,这就使议会权力居于国王之上 ,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32 年议会改革才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社会的世袭制未废除,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权利法案仍然保留了君主政体,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主权的原则。19.19 世纪 20 年代,在美国有这样-个案例:科恩兄弟因违反弗吉尼亚州的某项法律而被罚款,他们向
22、联邦最高法院提起上诉。联邦最高法院接手此案,弗州以联邦最髙法院无权受理此案提出抗议,马歇尔法官依据宪法认为联邦最髙法院有审理权,并依法判决科恩兄弟败诉、弗州胜诉。这诉讼案的过程A. 反应对方分权严重B.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C. 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D. 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答案】B【解析】这诉讼案的过程强化了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权威也就是强化了联邦政府的司法权威,选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在联邦制下地方分权不再严重,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未体现出三权分立的信息,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体现了联邦至上的原则而非法律至上,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0.1945
23、 年 11 月 4 日,艾奇逊在讲话中含沙射影地攻击苏联时,被人民嘘下了台。1946 年3 月 5 日,丘吉尔在富尔敦发表“铁幕演说”后,美国纽约市区百老汇大街贴满了反对丘吉尔的标语,群众还举行了抗议示威。这说明当时美国A. 对苏联的关系友好B. 对苏政策摇摆不定C. 民众反战情绪高涨D. 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答案】D【解析】“铁幕演说”是敌视苏联,而“铁幕演说”遭到了抗议示威足以证明当时美国敌视苏联没有得到各界支持,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对苏联是敌视而非友好,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对苏政策已经确定而非摇摆不定,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民众不是反战情绪高涨而是反对敌视苏联
24、,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21.根据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的资料整理,1924 年1926 年苏联私营注册工业在国家全部产值中所占比重由 4.9 下降到 3.1,这种变化说明A. 私营工业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B. 新经济政策制约了私营工业发展C. 非公有制经济受到了排挤和压制D. 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已被彻底抛弃【答案】C【解析】私营注册工业比重下降能够直接说明非公有制经济是受到了排挤和压制,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私营工业也是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经济政策是促进了私营工业发展的,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新经济政策的精神已被“彻底”抛弃的说法过
25、于绝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2.1981 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进入 21 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入私有化改革的新阶段。这些措施A. 实现了低通胀下的持续快速发展B. 加强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C.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D. 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答案】C【解析】私有化改革其实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低通胀下的持续快速发展是在克林顿时代,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私有化改革其实是削弱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完全”
26、摈弃了凯恩斯理论说法过于绝对,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23.亚投行自 2015 年 12 月成立以来,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且先后于 2017 年 3 月、5 月和 6 月三次启动吸收新成员程序,亚投行成员已从成立时的 57 个迅速增大到 80 个,成员遍布全球五大洲,包含了英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这表明A. 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的终结B. 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C. 布雷顿森林体系受到冲击D. 国际经济新格局已经形成【答案】B【解析】亚投行辐射面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成员遍布全球五大洲也反映了世界是多极化的世界,即多极化的世界进一步发展,选 B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27、;美国超级大国地位尚未终结,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布雷顿森林体系已不存在,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国际经济新格局尚未形成,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B。24.现在兴起的-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对这些现象认识错误的是A. 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B. 欧盟内部矛盾凸显C. 南北国家之间矛盾重重D.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答案】C【解析】材料中没有能够体现出南北国家之间矛盾重重的现象,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贸易保护主
28、义说明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英国脱欧说明欧盟内部矛盾凸显,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说明贸易保护主义在进一步抬头,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25.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切严重的国难都是国家和民族的试金石。我们要知道一国人民的知识程度、组织能力、习尚与人生现,我们最好的法子就是看这民族如何处置一个严重的困碓。至于政府和军队,更用不着说,在国难之下,其强弱优劣都
29、自然而然地暴露出来了。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蒋廷黻文选材料二与 1931 年一样,急于在中国变得强大之前展开攻势的人,仍然是关东军中的少壮派军官,这些军官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崛起等因素的鼓励,急于将华北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并在那里建立一个日本的大陆基地。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材料三从 1937 年到 1941 年,中国收到的囯际援助主要来自苏联,苏联三次向中囯提供了总额为 2.5 亿美元的低息贷款,且全部为军火贷款,苏联援助的飞机、坦克、大炮等军火物资通过新疆和甘肃的西北国防大通道输送到内地抗战前线。而同期美英
30、法的援助总共才 2.6 亿美元,且均为非军事贷款,主要用于购买非军事用品和稳定货币。从 1940 年起,尤其是大乎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成为援助中国的主要国家。1941 年 3月,罗斯福总统将租借法案用于中国,从 1942 年到战争结束,美国援助的枪炮弹药、飞机坦克及各种军用装备通过滇缅公路、中印公路和驼峰航线进入昆明、重庆等地,租借法援助总額达到 13 亿美元。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 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说“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
3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及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答案】 (1)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民众众志成城,显示了无坚不摧的民族凝聚力。列举不同层面抗日史实。 (如: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国民党军队奋起抵抗;爱国民众教亡运动;北平学生组织“一二九”运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国共结成抗日民族统-战线,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 )(2)主要原因:日日轻易侵占中国东北;国联没有制裁日本的侵略;欧洲法西斯势力的发展;认为中国实力尚弱,能够很快征服。(3)变化:主要援助国从苏联变为美国;
32、援助通道由西北转为西南;美国对华援助由非军事性援助变为军事援助。影响:在道义上、精神上鼓舞了中国人民,坚定了抗战的决心和信心;缓解了中国抗战物资匮乏的问题,为中国取得抗战胜利奥定了一定的基础。【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九一八就是我们民族这样的一种试金石”要从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各个阶层抗日的史实进行列举说明,例如,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学生的一二九”运动、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等。(2)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可以从材料二直接找到,例如,轻而易举地征服东北、没有遭到国际制裁及法西斯和纳粹在欧洲崛起等因素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原因。(3)
33、抗战期间国际对华援助的变化主要突出从苏联为主变成了美国为主、援助通道由西北新疆转为西南的驼峰航线、从非军事性援助到军事性援助等,国际援助对中国抗战的影响要分道义上、精神上和物质上的不同影响。26.十三行是鸦片战争前广州港口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之总称,当时行商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乾隆采取一口通商后,中国海外贸易非但没有衰弱,反而成倍增长。康熙四口通商期间(16851757 年) ,72 年间来华欧美商船共 312 艘。乾隆一口通商后至鸦片战争前夕(17581838 年) ,80 年间来华商船共 5107 艘,其中绝大多数是英国商船。英国取代西班牙、葡萄牙、荷
34、兰,成为中欧贸易的主角。清廷海关关税也从 1686 年的 122 万两,增至 1845 年的 551 万两。十三行鼎盛时期形成了潘振承(同文行) 、卢观恒(广利行) 、伍秉鉴(怡和行) 、叶上林(义成行)等四大巨富家族。其中又以潘氏家族和伍氏家族最为显赫。伍秉鉴不但在国内拥有地产、茶园、店铺等,而且大胆地在美国进行铁路投资、证券交易,并涉足保险业务等领域。1843 年,伍秉鉴临死前将大笔资金转移海外,投资美国实业,条件是每年利息要支付给他的后裔。美国人约翰福布斯代表伍氏家族投资美国密歇根中央铁路、柏林敦和密苏里河铁路,并成立了美国股票投资公司,投资阿尔巴尼和波士顿矿业公司。福布斯因此成为美国“
35、铁路大王” ,晋身波士顿名门望族之列。搞编自辛亥百年祭-中国人完全不了解的近代史(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三行鼎盛局面的成因(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三行对中外经济发展的影响。【答案】 (1)成因: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中外贸易,导致大量海外贸易集中在广州一处;英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由于英国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增大。(2)影响:不利于国内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加速美国的实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发展,促进美国新兴阶层的崛起;密切了中外经济联系,中国与世界眹系更加紧密。【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
36、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十三行鼎盛局面的成因要从只集中在广州一处独家经营、英国急需中国市场、英国也急需中国的产品等多方面分析即可,既要从中国方面分析也要从英国方面分析。(2)十三行对中外经济发展的影响要分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和对外国经济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解答,十三行形成的四大巨富家族把资本投往美国,所以不利于中国国内资本的积累,不利于近代中国工商业的发展,资本投往美国加速美国的实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发展等。27.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历史悠久,其影响力不仅局限于中国,还波及海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隋朝初是以秀才、明经等科选拔官吏,到隋炀帝统治时期设置进士科,宣告了旧的以门第为主要依据的选官体制的结
37、束及新的以进士科为代表的科举制的诞生。唐代科举考试分制科和常科。制科主要考应试对策,也就是对时政的看法和建议。唐代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算等五十多种。进士科以考时务策为主,后来也考帖经和杂文。宋代在革除了唐代科举制弊病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套相当完整、严密的科举制度,成为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宋代科举实行三级考试,凡登科进士,一律由吏部立即授官。宋代科举考试向士大夫广泛开放,对于各科举人,不重门第,只要文章合格,就可以录取。明代至清代中叶前这一时期,科举制度走向鼎盛阶段。考试内容与规则格式化,严格限定出题、答题范围和格式,从而形成“八股文” ;考试科目也趋向于单
38、一化,主要有进士一科;考试程序更加严密,实行四级制考试体制,即童试、乡试、会试和殿试;从明朝开始科举考试分“南北榜”录取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式。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一:科举制度与君主制的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使科举考试的录取数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发生了变化。科举取士的数量越来越多,封建统治基础不断扩大;科举考试内容由多元到以儒学为主,再到只限于四书五经,且以朱熹的注疏为准,表明儒学思想已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科举与学校教育相结合,殿试逐渐成为定制,且由
39、皇帝直接掌握。上述史实表明科举考试的变化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加强。示例二:科举制度与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科举考试录取数量和方式逐渐发生变化。唐中后期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加快,南宋时期南方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中心的南移,南方文教事业昌盛。科举考试中,南方士子占优势,明代为平息北方士人情绪,实行“南北榜” 。示例三:科举制度与儒学的发展自唐代到明代,儒学在科举考试中的地位日益突显。唐代,儒学作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成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宋明理学以儒家纲常约束人们的思想,科举考试以儒家经典为主,但可依据多种注疏;明代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唯一内容,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准。由于内容和形式的程式化,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革,从而使儒家思想文化日益地僵化没落。(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属于开放型试题,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分析,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评分标准:自拟题目,论述【解析】评分标准:自拟题目 2 分,论述 10 分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是一道开放性问题,需要明白的是“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可以选择科举与政治的发展、科举与经济发展、科举与思想文化发展等多角度分析,因为“ 社会”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