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65327 上传时间:2018-11-23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KS5U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KS5U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KS5U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KS5U解析】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4月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 届高三年级 4 月底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发明了乐谱意大利人发明了五线谱,法国人发明了简谱,中国人发明了工尺谱、减字谱、律吕谱等。把转瞬即逝的声音用一系列抽象符号记录下来,是一项看起来简单但构建过程却十分复杂的工程。为记录声音,古代的中国人尝试了多种方式,寻找到多种途径,创造了多种乐谱。这些乐谱应当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是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千百年来音乐家一直在不断追求和完善乐谱这一用平面图形表达声音高低长短的符号体系。古今中外,贯穿乐谱中的基本元素是数字。五线谱依据五条横线的高低,表示声

2、音高低。简谱以数字排序,表示声音高低。西方唱名法(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这是外国乐谱的情况。中国人用汉字表达音高,历史上把乐谱符号,称为“谱字” 。工尺谱字,是否也是数字呢?常见的“谱字”共计十个:合四一上勾尺工凡六五。一眼便知的数字有:一、四、五、六,其他符号,也同质同构,源于数字。在 20 世纪西方乐谱大面积传播之前,工尺谱使用甚广,中国戏曲的主要记载方式就是工尺谱。清乾隆六年,由清庄王允禄编纂的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 ,共收录 4466 首曲谱,是记录戏曲音乐最丰富的资料集。清代“贮香主人”于 1821 年辑录的小慧集 ,是目前唯一能见

3、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其中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 。民间器乐的主要记录形式也是工尺谱,大家熟悉的西安鼓乐、福建南音、山西笙管乐、冀中音乐会、江南丝竹等,都是采用工尺谱记录。民间乐师依照师傅嫡传的墨本和父辈祖传的曲本,辗转续抄,代代相传。工尺谱的流传,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文化现象,不但宫廷、寺院传抄,市井、乡村也传抄,而且民间抄本比宫廷藏本保存得更好,流传得更广。20 世纪,传统文化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五线谱与简谱成为音乐传播的主要形式,工尺谱被驱除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甚至连其名称也已退出大部分人的记忆。21 世纪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念深入人心。从 20 世纪初现代学

4、堂明令禁用工尺谱,到今天专业音乐院校学生跟着民间乐师咿咿呀呀地韵唱工尺谱,历史已经大翻转了!“西安鼓乐” “福建南音”等古老乐种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 ,则说明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没有谱本,无以为凭,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态存在的声音也就不易传播。乐谱是话语权之所在,代表了书写,代表了传统,代表了师承。于曲目,它是保存乐曲的传媒;于乐器,则是按谱用字的依据;于乐师,则是代代相承的脉络;于乐社,则是凝聚维系组织的象征。正如文化部副部长董伟所言,出版中国工尺谱集成 ,不仅对营造全社会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具有积极作用,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

5、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张振涛工尺谱:让传统音乐有“谱”可依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工尺谱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乐谱,是与方块字、造纸术、印刷术一样让中国人感到自豪的伟大创造。B. 工尺谱同简谱一样,也贯穿了数字这一基本元素,常见的十个谱字由数字和源于数字的符号构成。C. 收录了著名的茉莉花 的清代文献小慧集 ,是迄今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记录古代歌曲的文献。D. 中国工尺谱集成一书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2. 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介绍了工尺

6、谱的“前世今生 ”,并以此呼吁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 文章第二段通过中西方乐谱的比较,详细论证了中西方乐谱符号构成和来源的异同。C. 文章指出了工尺谱在中国古代社会流传甚广,并为这一观点提供了大量例证。D. 文章最后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指出了工尺谱对于传统音乐和文化的重要意义。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民间乐师辗转续抄、代代相传的工尺谱,能为音乐学家了解民间器乐提供重要的历史信息。B. 20 世纪西方乐谱在我国大面积传播,工尺谱被驱逐出文化传承的主渠道,可见某些传统文化曾受到的冲击和影响。C. 21 世纪,曾经难登大雅之堂的工尺谱,不但不再被视为“落后” ,反

7、而被视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D. 如果没有工尺谱,被列为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的一些古老乐种也就不易传播了。【答案】1. B 2. B 3. C【解析】【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题中 A 项,与原文不符。原文是“中国工尺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乐谱之一” ,并非指出“最早发明” 。C 项,概念混淆。原文是“是目前唯一能见到的用工尺谱来记录民歌的文献” ,不是记录“古代歌曲” 。D 项,原文是“还将对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深远的影响” 。【

8、2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题中 B 项,第二段并未详细论证中西方乐谱符号的米源,只提及了“西方唱名法( do re mi fa so la si)来自一首赞美诗每个诗句的第一个音节” 。【3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题中 C 项,原文只是说“人们对工尺谱的态度已发生了逆转” ,而工尺谱日前还未达到“被视

9、为古老文化的象征和文化的品牌”这一高度,夸大事实。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混淆范围、强拉因果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等方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桥唐弢有一次我和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桥?”他用右手的食指抬一下鼻梁上的眼镜,然后斜着头睨住我, “你见过几座桥?”几座桥?这句话在我肚里起了疙瘩,谁曾一座一座的计数他所见的桥!只是我的确走过不少:石建的和木搭的,铁打的和水泥砌的,乡村的和都市的。我的朋

10、友大声地笑出来。“你这个空想家, ”他笑停了说, “你不曾见过大江行军时的浮桥,也没有试过悬崖峭壁间的绳桥,你就甭再谈这个!”我没有回答他,因为我想到桥。首先我想到一座古来有名的桥,说是有名却又实在无名,许多人提起它,你的心眼中或者也有它,可是它没有专称。这是座小木桥,保持着几千年来不变的式样和情调,两旁竖着简单的栏杆,让过客凭此远眺,水从脚下流去,路从山背爬过来,到此成个交叉,后者终于给拦住了,是这座小木桥背负它渡过横溪,接上对面的绿草岸;路,又远远的奔向天涯。这里杨柳飘绿,夕阳的余晖送走归鸦,沿着高岗,三三两两的是一些傍水的人家。你说这几家茅屋里也许有个高士,避乱世来此隐居,我不懂你为什么

11、竞有这种思想。烽火连天,或者是这个原因使年轻人早熟,且有点衰老了,因此厌听杀伐离世惟恐不远。可是你的确迟生了一千七百年。一千七百年前这座岗上有位高士,耕田读书,闲来抱膝长吟,英雄避地,也无非珍重出处。这一年冬天有人三顾茅庐,感恩知己,一夕倾谈遂相许以驱驰了。令人感动的是二次不遇,有一回就下着大雪。我要你注意你脚下的桥,小木桥,那一天背负了沉重的白色。突然间它在惆怅的心底发亮,当来客听见彼岸蹄声得得,驴背人轻裘暖帽,跟随的小奚奴捧着个酒葫芦踏雪而来,到桥上止住脚步。试听这徐徐扬起的梁父吟:“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

12、,独叹梅花瘦。 ”来客便滚鞍下马,三二步跑近桥边,向驴背人深深作揖:“先生冒寒不易!”可是他扑个空,因为驴背上是黄承彦。是的,我也正要向你介绍黄承彦,一个和蔼,谦冲,洁身自好的老人。这回他立在桥上,目送三骑马去远,然后又低下头看溪流,溪流冻了,几个农家小孩试着从冰上跑过岸去。黄承彦寂寞地凝望着,舌底压住了一句话:“没有水便没有桥。 ”雪落在桥上。“有一天雪化了,冰融了,一切将恢复旧观。 ”于是他又去望脚下的桥。一枝横水,桥畔的梅花开了又落了。“这三个人走得真快!”黄承彦抬起头已望不见他们的背影。也许这句话说得早了一点。十六年后适间的来客兵败白帝,黄承彦再度在鱼腹浦出现,日将西沉,沙滩上升起一阵

13、阵杀气,江流汹涌,仿佛有千军万马排山倒海而来,他在山坡上散步,突然记起当年小桥边的景色,不禁深深叹息:“这三个人走得真快!”他已经听到连营火烧的消息,其时正有十余骑追兵向沙滩奔去。从高处嘹望,一团黑气将追兵裹住,人马在昏暗中冲突,带兵的书生已吓得面无人色。 “分明是走入死门了,”黄承彦想,一转眼他动了恻隐之心, “可怜的胜利者,让老夫带你从生门出去吧。 ”“回头呵,将军!”他从小桥上指点沙滩。有什么呢?乱石数堆而已。且慢同意我那位朋友的讪笑,我并不向你游说人生无常!无论从风景或者实际的人事上着眼,我要说明的是一座桥的意义。路有尽头,世上的际遇也有尽头,我无法告诉你行路人的焦渴,当他彷徨于无地的

14、时候。痛哭穷途,我乃十分动心于阮籍的故事,因此一出门就突然止步了。我说唤渡者的心底有个影子,那不是船。桥。你猜的对。桥,像一条远天的长虹出现在渴念者的心上,不仅江干海角,当你要渡过穷困,渡过灾难,渡过战争的悲惨和厄运时,你不得不有此想。也许你还想起造桥人,用生命去垫桥脚,他们永远永远的沦入水底。桥,代表了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唉唉,也许我真的被一句什么话醉倒了,那么,就请你放声笑吧!(选自落帆集 ,文化生活出版社 1948 年 10 月版)注黄承彦:诸葛亮的岳丈。三个人:刘备、关羽、张飞。适间的来客:刘备。带兵的书生:陆逊。陆逊火烧连营击败刘备,追赶刘备时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

15、得走投无路,守阵之人正是黄承彦。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开篇交待“我”与朋友谈起桥的故事,既呼应了标题,点出了全文叙述说理的对象,同时又领起下文对“桥”的联想,看似随意,实则颇具匠心。B. 第八段末句的描写非常精彩,余晖、归鸦、山岗、飘绿的杨柳、三三两两的人家,营构了一幅清新自然、闲适淡雅的优美画面,为下文人物的出场作了很好的铺垫。C. 文中两次写到“这三个人走得真快” ,这句话既写出了黄承彦对刘关张三人友谊深厚、事业辉煌的羡慕,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D. 作者由一座座普通的桥联想到一座几千年亘古不变的小木桥,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叙

16、述,再引申出哲理;全文由具体到抽象,叙议结合,逐层深入,脉络清晰。5. 纵观全文,谈谈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6. 文中详尽叙写了三顾茅庐和黄承彦救陆逊两个历史故事,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4. C 5. (1)内涵: 具体的桥:连接河流的两岸,使穷途变通途。抽象的桥: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连接两个世界,沟通两个心灵,使隔阂阻隔变为通畅,帮人解脱困境,渡过难关。(2)作用:“桥”是线索,串联内容,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三顾茅庐的故事:搭起了刘备和诸葛亮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诸葛亮出山,刘备事业由此转折,走上了较为

17、辉煌的时期。黄承彦危难中救陆逊的故事:诸葛亮的岳丈黄承彦在看到陆逊被诸葛亮的“八阵图”逼得走投无路的时候,动了恻隐之心,引领陆逊走出了死亡之地,走向了生命之门,为他搭起了生的桥梁。两个故事说明了桥的作用:沟通心灵,搭起通途,渡过灾难和厄运,连接希望和理想;表达了对桥的渴望。【解析】【4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B 项考核结构,C 项考核内容,D 项考核手法,其中 C 项, “也隐含有对自己随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理解错误,没有对“时光流逝而功业无成的叹息” 。【5 题详解】试题

18、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的标题的题目,要求分析标题“桥”的内涵和作用,注意从表层答出内涵具体的桥:连接河流的两岸,使穷途变通途。从深层答出抽象的桥:代表着改变,象征着飞跃,是向前者愿望的化身。连接两个世界,沟通两个心灵,使隔阂阻隔变为通畅,帮人解脱困境,渡过难关。作用注意从内容和结构的角度分析,从内容上运用象征手法委婉含蓄地表现文章的主题;从结构上“桥”是线索,串联内容,结构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晰。点睛:此题考核分析文章的结构的能力,注意考核标题的作用,分析文章的标题一般先答出含义,然后从文章的和情节、结构、人物(或物象) 、主旨的关系的角度进行。情节主要分析文章的情节以什么为主,结构看文章的标题

19、是否能串联文章的内容或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人物(或物象)看标题是否能暗示人物的命运或性格(物象)的特征,主旨上看是否能够暗示或点明主旨,有时还从制造悬念和吸引读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时还要分析标题中艺术手法,如双关、反语等。【6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章的情节的作用,要求分析“详尽叙写了三顾茅庐和黄承彦救陆逊两个历史故事的作用” ,注意从这两个故事和“桥”的关系的角度分析,三顾茅庐的故事搭起了刘备和诸葛亮心灵之间沟通的桥梁;黄承彦危难中救陆逊的故事意在表明他引领陆逊走出了死亡之地,走向了生命之门,为他搭起了生的桥梁两个故事说明了桥的作用:沟通心灵,搭起通途,渡过灾难和厄运,连接希望和理想;表

20、达了对桥的渴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2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九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脱贫攻坚作出新的部署。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要求,从八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各地按照这个规划,攻城拔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绩。2013 年至 2016 年 4 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都超过 1000 万人,累计脱贫 5564 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2012 年底的10. 2%下降到 2016 年底的 4.5%,下降 5.7 个百分点;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1、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贫的经济实体。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摘自新华社 2017 年 2 月 22 日,有删改)材料二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产业是根本。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书台村张家大院安置点引进科技公司成立农民专合社,建立产业示范园 3000 亩,年人均可增收 1600 元。湖北省相关负责人介绍,湖北

22、引导各地走特色脱贫道路,如黄冈市形成了“罗田一只羊” “麻城一朵花” “英山一片荼”等一批特色产业。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的重要手段。(摘自 2017 年 9 月 18 日四川日报 ,有删改)材料三曲靖会泽易地扶贫搬迁起成效贫困户建房无负担走进曲靖市会泽县大海乡观音岩村易地扶贫安置点,60 户安居房分成六七排,错落有致地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旁边小山上的野菊花迎风盛开。这里安置了 55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 5 户随迁户。村民董兴淮高兴地说:“我用政府补助的 5 万元建起了占地面积 40 多平方米的安居房,没有增加建房负担,很是满意!”董兴淮介绍:“原来我们住的

23、是土墙石板顶,一下大雨就不敢睡,怕水冲进房子来,害怕房后的山垮塌,现在不出钱就住上了新房,孩子在外打工也不担心在家的老人和孩子的安全,他们回来交通也方便。 ”据村支书介绍:该村 269 户 689 人中,外出务工者达 186 户 546 人,占总人口的 79. 2%,大部分均在东川区务工,务工成为了当地群众的主要收入之一。在安置点一侧的公路边,有致富头脑的人,已带领群众进行白芨等中药材种植,当地传统产业“老家洋芋”也越来越受外地消费者欢迎。(摘自 2017 年 4 月 27 日曲靖日报 ,有删改)材料四7.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工作取

24、得显著成绩,我国贫困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面貌明显改善。B. 2013 年至 2016 年 4 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每年减少 1000 多万人,共脱贫 5564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 5. 7%。C. 材料三用村民董兴淮的例子,生动直观地展现了扶贫前后村民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可见云南曲靖易地扶贫工作取得了成效。D. 从材料四图表中可以看出,2013 年到 2016 年 4 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材料一简要报道了国家主席习近平有关扶贫工作的讲话及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突出中

25、国政府消除贫困的决心和目标规划。B. 各地的扶贫经验证明,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在扶贫工作中,广大干部和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对象和致富的主体。C. 曲靖会泽县已有村民在安置点附近种植中药材,发展“洋芋”产业,这与巴中市张家大院、湖北黄冈市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D. 前三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同,但都体现了新闻媒体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计民生的责任感,都探索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E. 在大数据时代,以上材料都充分利用了相关统计数据,以事实说话,表明我国的扶贫工作正在积极地推进。9.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有效展开。【答案】7. D 8. CE 9. 中央出台系列精准扶贫、

26、精准脱贫的政策。各级政府因地因人施策,发展脱贫产业,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各级干部在扶贫工作中要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要发挥主体作用,自力更生,靠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解析】【7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D 项, “脱贫人数呈逐步减少趋势”错。根据统计示意图,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人数 2014 年是 1232 万,而 2015 年是 1442 万,2016 年是 1240 万。【8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信息筛选和整合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

27、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题中 A 项,概括不准确,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专家、学者的解读。B 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 。D 项,第一则材料并未探索出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措施。【9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概括我国的扶贫工作应该怎样有效展开,注意根据文中的句子“习近平强调,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因地制宜,因人因户因村施策,突出产业扶贫,提高组织化程度,培育带动贫困人口脱

28、贫的经济实体”“干部群众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发扬自力更生精神,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另外,加强就业培训,提高搬迁户劳动技能,也是鼓起钱袋子 的重要手段”概括答题要点。点睛: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筛选和整合时注意区分是局部还是综合信息筛选,然后找到具体的答题区位,摘取关键词语作答,重点注意相关段落的段首句和段尾句。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愔,字遵彦,弘农华阴人。愔儿童时,口若不能言,

29、而风度深敏,出入门闾,未尝戏弄。六岁学史书,十一受诗 易 ,好左氏春秋 。愔一门四世同居,家甚隆盛,昆季就学者三十余人。学庭前有柰树,实落地,群儿咸争之,愔颓然独坐。其季父日韦适入学馆,见之大用嗟异,顾谓宾客日:“此儿恬裕,有我家风。 ”及长,风神俊悟,容止可观。人士见之,莫不敬异,有识者多以远大许之。孝昌初,其父津为定州刺史,愔亦随父之职。以军功除羽林监,赐爵魏昌男,不拜。及中山为杜洛周陷,全家被囚絷。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愔乃托疾,密含牛血数合,于众中吐之,仍佯喑不语。荣以为信然,乃止。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 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

30、教令皆自惜出。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神武愍之,恒相开慰。及韩陵之战,愔每阵先登,朋僚咸共怪叹曰:“杨氏儒生,今遂为武士,仁者必勇,定非虚论。 ”愔从兄幼卿为岐州刺史,以直言忤旨见诛。愔闻之悲惧,因哀感发疾,从取急就雁门温汤疗疾。郭秀素害其能,因致书恐之,劝其逃亡。惜遂弃衣冠于水滨若自沉者,变易名姓,潜之光州,因东入田横岛,以讲诵为业。神武知愔存,遣愔从兄宝猗赍书慰喻,仍遣光州刺史奚思业令搜访,以礼发遣。神武见之悦,委以重任,妻以庶女。及居端揆,权综机衡,千端万绪,神无滞用。自居大位,门绝私交。轻货财,重仁义,前后赏赐,积累巨万,散之九族,架箧之中,唯有书数千卷。乾明元

31、年二月,为孝昭帝所诛,时年五十。(节选自北齐书杨倍传 ,有删改)注燎:祭祀的名称。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B.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C.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D. 时邺未下神武命愔作祭天文燎毕而城陷由是转大行台右丞于时霸图草创军国务广文檄教令皆自愔出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闾,原指里巷的大门后指人

32、聚居处,秦代居于里门之右的是贫苦百姓,故“闾右”常用来代指贫苦人民。B. 左氏春秋 ,儒家十三经之一,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C. 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袭爵”指封建时代子孙承袭先代的爵位。D. 从,指堂房亲属,如“从兄 ”就是指同祖伯叔之子年长于己者,即堂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杨愔幼时恬淡文静,从未做过顽皮的事,看见其他孩子争抢果实,他一动不动,此举受到叔父的赞扬。B. 杨愔有智慧有谋略,因害怕郭秀陷害自己,便把自己的衣服帽子扔进水中假装投水自尽,然后改变姓名,隐居起来。C. 杨愔

33、有治国之才,皇帝委以重任,他执掌国家机密大政期间,虽然事情千头万绪,但他思想上从没有反应迟钝的时候。D. 杨愔重义轻利,任职期间没有凭私人之交办过事,朝廷给了他很多赏赐,他把赏赐分给族人。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未几,洛周灭,又没葛荣,荣欲以女妻之,又逼以伪职。(2)遭离家难,以丧礼自居,所食唯盐米而已,哀毁骨立。【答案】10. 11. 12. 13. 【解析】【10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句中“神武”作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草创”一个

34、词语不要断开;“文檄教令”单独成句,作后句的主语。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首先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其次注意断句题大多集中在对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的考核,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11 题详解】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

35、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 A 项,富者居于闾右,贫者居于闾左;“闾左”是代指贫苦人民。 陈涉世家中有“发闾左逋戍渔阳” 。【12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题中 B 项,不是“害怕郭秀陷害自己” ,而是被郭秀“致书恐之” ;水滨,岸边,是将自己的衣物放在岸边,而非“扔进水中” 。【13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此题注意,没“被动句,被抓获;妻:动词,嫁给;逼以伪职:状

36、语后置,用伪职逼迫他接受;唯:只不过;哀毁骨立;由于过分悲哀以致瘦骨嶙峋。参考译文: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东 溪梅尧臣行到东溪看水时,坐临孤屿发船迟。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短短蒲茸齐似剪,平平沙石净于筛。情虽不厌住不得,薄暮归来车马疲。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A. 第一句写诗人行到之地和到此之由,诗人是为了“看水”而“行到” ,开篇“闲意”就已暗含其中。B. 诗歌中的第三句与杜甫漫兴中“沙上凫雏傍母眠”意象相同,诗人用笔墨略作勾勒,意象生动,跃然纸上。C. 诗歌的五、六句写水旁岸边,沙滩经过河水的无数次冲洗,像筛过似的洁净,表现了溪水急速的特点。D.

37、 结以“情虽不厌” ,总括了中间四句,并回应了第二句的“发船迟” ,传达出诗人的情感,使全篇结构严密。E. 这首诗注重诗歌的形象性,意境含蓄,体现了“造语绮丽而意在言外”的风格。15. 请赏析这首诗的颔联。【答案】14. CE 15. 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诗人用拟人(情景交融、对比都可)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淡平远、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和“闲意” 。【解析】【14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

38、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 ABC 项考核诗歌的内容,C 项考核诗歌的结构,E 项考核诗歌的语言,其中 C 项,五六句写水中洲渚, “平平”两字表现出溪水的平静;E 项,应是“造语平淡” 。【15 题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赏析诗句的题目,要求赏析颔联“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 ,首先概括内容:几只野鸭子懒洋洋地掩颈卧在岸边打盹儿;几棵枯老的树,其枝头竟然绽放出耀眼的春花;然后从手法上看,诗人用拟人(情景交融、对比都可)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清淡

39、平远、生机盎然的自然之景;再从主旨的家督分析: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厌恶喧嚣尘世、向往清新幽美大自然的“野情”和“闲意” 。点睛:综合赏析诗句注意内容和形式的角度分析,内容上从意象的选取、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形式上从遣词造句以及艺术手法的运用上分析。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白居易琵琶行中, “_,_”两句,用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了琵琶女演奏技艺的高超和容貌的美丽。(2)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用杜宇的典故,表露自己远大抱负不能实现而徒留一份感伤的诗句是:“_” 。(3)在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中,宋濂把同舍生中“烨然若神人”的富家子弟与自己 “媪袍敝衣”的形

40、象做了对比,而他并不因此而稍有自卑的原因是:“_,_。 ”【答案】 (1). 曲罢曾教善才服 (2). 妆成每被秋娘妒 (3). 望帝春心托杜鹃 (4). 以中有足乐者 (5).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注意根据提示选准句子,同时注意“妒”的写法。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

41、释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备受青睐。过去的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履薄冰,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近年,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

42、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难以释怀:无法放弃,无法割舍。也就是说有某件事总是压在心里,放不下也忘不了的意思。结合“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分析,应该改为“难以忘怀” 。鸟枪换炮:比喻情况有很大的好转或条件有很大的改善。使用正确。如履薄冰: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结合“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分析可知,不合语境。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思,想尽一切办法。含贬义。结合“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分析,感情色彩不当。以儆效尤:严肃处理一件事,

43、用来警醒那些仿效做坏事的人。使用正确。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使用正确。故选 C。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征兵微博”的开通,不仅有助于增强征兵宣传效果,还有助于相关部门随时了解群 众的想法,整治违反征兵纪律的乱象。B. 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 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C. 很长一段时间,经济效益滑坡一直困扰着这个有百多万职工的企业,谁也提不出使 企业走出困境的灵丹妙药。D. 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能体现公民的基本 道德素养,而且

44、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答案】A【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仔细分析病句的类型,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B 项,语序不当,主客体倒置,在 “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 ;C 项,搭配不当, “提不出灵丹妙药”搭配不当,可改为“开不出灵丹妙药”或“提不出好办法” ;D 项,语序不当,关联词 “不仅”应放在“诚信”后。故选 A。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新居落成,明天乔迁,为答谢您的厚爱,特于明晚六点在寒舍备下酒席,敬请光临。B. 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踊跃献芹,多一条建言

45、,就多一条道路。C. 为提高通信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内光缆进行升级改造,有必要将有关事项做出宣告。D. 李教授路过此地,受到了同窗好友的热情接待,分别时,他连说:“叨光!叨光!”【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A 项, “乔迁”用于贺人搬往新居,不能用于自己。B 项, “献芹” ,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结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分析,不合文意。C 项, “宣告” ,是宣布、告知的意

46、思,常用于书面语和礼仪性语言,含有庄重色彩,此处应为“通告” ,广而告之的意思。故选 D。【点睛】语言得体一般有两种,一是文体得体,即文章或话语要符合文体的要求,主要表现为要符合文体的特殊格式和语言要求,比如口语中一般不要用文言词语等。一是语体得体注意说话人的身份、场合,主要表现为用语的褒贬、谦敬词语运用等。此题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2 个字。文化艺术,行为举止,自古以来都有高雅与通俗之分。但凡高雅的, _ 。路人皆知的,不能称之为高雅。但凡通俗的,必定流传于民间, _。入得朝堂,为皇亲王胄所传扬

47、的,不能称之为通俗。从古至今,似乎高雅和通俗势同水火,不能相容。有雅俗共赏的,反倒成了不伦不类,模糊了雅俗的界限。然而, _?这就是见仁见智的了。【答案】 (1). 必定脱离平民大众 (2). 不能登大雅之堂 (3). 这个界限应该如何划分呢【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学生运用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能力,以情境补写的方式出现,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如第空根据后文“路人皆知的,不能称之为高雅”可知应该填写“必定脱离平民大众” ,第空根据后面的“入得朝堂”可知应该填写“能登大雅之堂” ;第空根据前文“模糊了雅俗的界限” 和后文的问号,可知应该填写“这个界限应该如何划分呢

48、” 。21.下面文段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规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规定出来供大家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每个人心中都要有自己做人的底线。在小人横行、阿谀奉承之风盛行的北宋官场里,周敦颐坚守良知,洁身自好,最终流芳百世。当然,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比如,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做人的底线”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可以主观选择的,后者是强制的。_。_。【答案】 (1). “良知”不能等同规则,前者属于自我约束(内心的自律) ,后者属于外在的制度。 (2). “长辈的命令“不能等同“规则” 。前者只约束个体,后者约束大家。【解析】试题分析:文段引述现代汉语词典进行概念阐释,也深得议论文写作之法。但是,下面的自我阐释就出现将“规则”概念偷换成“做人的底线” “做人的底线”应该更倾向于“品德”或“道德修养” 。 “规则”与“品德” ,一外一内,差异巨大。然后周敦颐的事例分析时又将“规则”概念“漂移”至“良知” ,导致文段概念含混,论证无理,无力。在论述“盲目地遵守规则也不行”这一分论点时,概述了生活事实“长辈命令你去做坏事,你就不能盲目遵从” ,将论题中的“规则”换置为“命令”是,将遵守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