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 -一、单项选择题(1.532=48 分)1. 据礼记王制记载:周天子为七庙,诸侯为五庙,大夫为三庙,士为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寝右,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材料表明A. 分封制有助于社会秩序的建立与和谐发展 B. 宗法制与礼乐制度有机结合C. 宗法制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阶级意识 D. 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天子立七庙,诸侯立五庙,大夫立三庙,士立一庙,庶人无庙,以此区分贵族内部亲疏贵贱,把宗族关系同政治等级联系起来,有助于将宗族心理演化为
2、阶级意识,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宗庙制度,不是分封制,排除 A;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B;夏商周时期,中央政治权利尚未形成高度集中,D 错误。2. 管子海王记载, “官山海”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君主手中。管仲的食盐专卖思想传承至今,影响深远,成为春秋以后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食盐专卖制度的滥觞,之后备受各朝重视。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 B. 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C. 称雄争霸战争的需要 D. 盐铁专卖制的合理性【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君主手中” 、 “管仲的食盐专卖思想传承至今”可知, “官山海”可以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B 正确;结合所学知
3、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于战国时期,这与题干“管仲(春秋) ”时间不符,排除 A;材料反映的是食盐专卖思想备受各朝重视,主要是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并且“称雄争霸战争的需要”也包含在“国家财政收入的需要”之中,排除 C;材料强调的是“管仲的食盐专卖思想传承至今”的原因,而非盐铁专卖制的合理性,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把握材料中“让财富迅速积累到齐国君主手中” “管仲的食盐专卖思想传承至今”的主旨及正确掌握重农抑商政策确立的时间。3. 某学者指出: 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完善的农艺体系。该体系的形成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
4、高考资源网- 2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C. 具有自给自足的经济特点 D. 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该体系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体现,这种模式有利于促进传统经济发展,B 项正确。该体系是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体现,而不是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排除 A。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点,与材料强调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不符,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抑制了大土地所有制,而是强调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促进了传统经济发展,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4. 唐代任官制度规定,五品以上高官的任命,先由中书门下审核,然后以君主的名义颁发委任状,六品以
5、下则由吏部任命。但是,谏官补阙(七品)、拾遗(八品)和监察御史(八品)的任命方式却与五品以上高官完全一样。这反映了唐代A. 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 B. 官吏任命方式相对混乱C. 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 D. 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补阙、拾遗属于谏官,监察御史负责监察,他们的职责主要对皇帝和宰相的言行进行监督和谏议,体现了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D 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省体制制约了皇权,而是强调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排除 A。B 项说法错误,与材料强调监察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符,排除。材料涉及官员的任命,没有体现监察与行政职权分立,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
6、选 D。5. 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这表明当时A. 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 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C. 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D. 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然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价格的部门备案。 ”信息说明政府从商品等级以及价格等对市场进行管理,故 D 项正确;A 处理中没有体现;属于项内容;中操控不符合题意。高考
7、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3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商业发展市场管理【名师点睛】古代“市”的基本形态(1) “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前期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府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 “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 “夜市”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4) “晓市”即早市,也打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6. 清会典记裁:“每日钦奉上谕,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内外陈奏事件有折奏,有题本,折奏或奉朱笔,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
8、,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 ”这说明A. 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 内阁变成军机处下属机构C. 军机处、内阁的分权制衡 D. 内阁变为传递文件的机关【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后,内阁的实权逐渐转移到军机处,军机处上传下达,其奉旨或拟写随旨后,传到内阁,再由内阁传到各衙门,由此可见,内阁的权力被军机处架空,其变成一个承递文件的机关,故选 D 项;军机大臣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故 A 项错误;B 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难以看出内阁是军机处的下属机构,应排除 B;C 项说法正确,但仅就材料信息难以反映,应排除。点睛: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清朝内阁和军
9、机处的职权,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由军机处承旨,其应发钞者,皆下于阁” “或由军机处拟写随旨题本,或票拟钦定,或奉旨改签,下阁后,谕旨及折奏则传知各衙门钞录遵行”的解读与分析。7. 有学者在研究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时发现,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C. 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D. 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明清时期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
10、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4 -分流了部分人口,故 D 正确。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宋代完成,故 A 排除。闭关锁国政策的推行,与都市的规模大小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故 B 排除。古代中国重农抑商政策一直持续,无法说明材料现象,故 C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8. “中华民族”概念是在 20 世纪初出现的,最初只是指代汉族。但在 1913 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 ”“中华民族”内容的变化反映出A. 中华民国成立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 B. 中华民国的建立有助于现代国家认同C. 临时约法使近代国家观念得到传播
11、 D. 辛亥革命使各民族间真正实现了平等【答案】A【解析】在 1913 年初各蒙古王公及其代表发表声明:“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护民国。 ”结合所学知识,1911 年辛亥革命,孙中山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1912 年中华民国建立,国旗为五色旗,表明五族共和,认识到中国各民族是一个整体,必须团结起来,推动中华民族意识形成,故 A 正确;材料主要说明中华民族概念的由来,B、C 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9. 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的出现A. 推动国民革命
12、运动的发展 B. 促使农村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C. 有利于团结农民共同抗日 D. 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国共两党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养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可知在大革命时期,该做法有利于团结农民,推动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A 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 1927 年之后,为中共独自领导,排除 B。材料强调国共两党团结农民推动国民革命运动,斗争对象的是反帝反封,而不是抗日,排除 C。材料强调国共两党团结农民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而不是调动了农民发展经济的积极性,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点睛:抓住关键信息“国共两党” “广州、武汉等地培养大量农
13、民运动干部”等可知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0. 毛泽东曾说:“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以为将超过工人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5 -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也是错误的。因为半殖民地中国的革命,只有农民的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于革命本身的。 ”毛泽东意在强调A. 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 B. 农民阶级是中国革命主力军C. 无产阶级和农民阶级作用要结合 D. 应该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答案】C【解析】 “只有农民斗争得不到工人的领导而失败,没有农民斗争的发展超过工人的势力而不利
14、于革命本身的”说明工人和农民结合的作用,C 正确;A、B 只是材料中部分信息,排除;D 属于中国革命道路。11. “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点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这次会议”发生在A. 国民革命时期 B. 红军长征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实事求是观念一步一步地深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心中” ,结合所学可知,1935 年的遵义会议,结束了李德、博古教条主义“左”倾错误,确立实事求是的
15、指导思想,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时期召开的会议,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点睛:本题考查遵义会议的意义,解题的关键是结合遵义会议的意义对材料“这次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由教条主义占主导逐渐变为实事求是占主导,随着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胜利”的解读与分析。12. 对下图信息的理解最符合史实的是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6 -A. 日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受略 B. 英德两国在中国市场竞争尤为微烈C. 英国在中国的影响持续减弱 D. 美国借助中日战争向中国输出枪械【答案】A【解析】图表中反映抗日战争期间,日本对华机械出口占比最大,符合日
16、本逐步加大对中国的侵略的需要,故选 A;材料反映英德两国在中国市场占比不大,排除 B;材料反映英国对华机械出口占比不大,但呈上升态势,排除 C;材料无法反映美国对华出口的具体内容,排除 D。13. 下面是川、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当年工厂数量统计示意图。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反映了“实业救国”思湖的影响 B. 体现了政府对民族工业的大力支持C. 民族工业的分布在抗战后方趋于合理 D. 数量变化比较直观地反映了抗日局势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7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实业救国的热潮是指甲午战争后兴起,主要辛亥革命时期影响广泛,故 A 项错 误;1
17、937 年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支持的官僚资本,故 B 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川、 滇、黔、陕、甘、湘、桂等七省无法得出抗战后方趋于合理,故 C 项错误;由于抗日战争期间伴随南京沦陷后, 1938 年 7 月在武汉的工厂大规模迁往这七省,所以在 1941-1943 年数量多,伴随抗日战争即将结束而减少,故 D 项正确。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考点: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抗日战争时期【名师点睛】本题需要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整个历程熟练掌握,并根据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状况概况其表现出来的特征,考查了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概况
18、能力。另外高考对抗日战争内容的考查呈现出形式多样,考点分布广泛等特点,从形式上来看,创设多种新情景,多以诗歌和图片的形式加以展现;从内容方面看,考查的重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抗日战争爆发的时间和标志;抗日战争中的著名战役和阶段特征;抗日战争中国共双方的不同抗战表现;抗日战争的影响。14. 雅典“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 ”这是因为古代雅典A. 确立了以法治国的原则 B. 实行了轮番执政民主制C. 公民以城邦利益为宗旨 D. 提高了执政者的责任感【答案】B【解析】 “公民打破了支配者与被支配
19、者之间的鸿沟,使从政成为一种展现公民荣誉、责任和潜能的机会,而不会成为少数人操控他人命运和以权谋私的机会。 ”表明雅典看重担任公职的机会在公民中平等的分布,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公民能直接参政,在此基础上雅典实行了轮番而治,B 正确;A、C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提问的是雅典看重担任公职的机会在公民中平等的分布的原因,而不是影响,排除 D。15. 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中论述道:“既然法律是公民联盟的纽带,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那么当公民的地位不相同时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作者的核心思想是A. 法律至上 B. 人人平等 C. 主权在民 D. 自由也当自律
20、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8 -【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关键信息“由法律确定的权利是平等的作为同一个国家的公民起码应该在权利方面是相互平等的” 罗马法中蕴涵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 A 正确;B 项人人平等说法错误,罗马法保护的对象有条件限制,排除;材料无法体现主权在民、自由也当自律,排除CD。所以选 A16. 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出现了“高楼大厦” ,而意大利半岛又经常发生大风,因此在阳台上、屋檐下堆置、悬挂物件往往造成人畜伤亡和财产的毁损。所以大法官规定只要有人在房屋堆置或悬挂物件,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法官可以判处房屋的居住者向告
21、发者支付一万银币的罚金。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 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 B. 社会发展促进罗马法的完善C. 罗马法重视经济安全 D. 罗马公民法已发展为万民法【答案】B【解析】题干中罗马法官规定的条款是因为“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之后,罗马人口剧增”所导致出现的新情况,这应该是对原有法律的一种补充和完善,故选 B。根据“即使尚未造成伤害,市民也都有权告发” ,否定 AC 选项。题干中虽有人口剧增,但也无法判断是罗马帝国时期,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本题做题的最重要的是依据材料,不可抛弃材料直接选择答案。利用材料中的关键词排除错误选项,得出正确选项。17.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那时的
22、西欧是无可匹敌的,它拥有向外猛冲的推动力宗教动办、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作者评论的是A.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 B. 启蒙运动的历史影响C. 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基础 D. 殖民扩张的客观作用【答案】A【解析】 “宗教动力、思想骚动、经济活力、技术进步和有效动员人力物力”说明了新航路开辟的背景条件。宗教动力是传播天主教,思想动力是“寻金热” ,经济活力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技术进步是航海、天文技术的提高,有效动员人力物力的民族君主国指的是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封建君主为了获取财富,支持海外探险,故答案选 A。其他三项均与题干无关。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
23、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9 -18. 有学者说,新航路的开辟实际上形成了一种“单边性贸易“模式: 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材料中“单边性贸易”模式反映的是A. 欧洲经济开始主导世界 B. 亚洲传统经济仍有其忧势C. 西方殖民扩张步伐加快 D. 东方日益沦为西方殖民地【答案】B【解析】由“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可以看出当时亚洲经济仍然占有优势,可以赚取西方的白银,故本题答案选 B 项;A 项不选,题干看不出欧洲的地位;C 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殖民扩张;D 项与题干所述无关。【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有效信息“白银流向东方,商品流向西方” ,结合所学进行选择。19. 美国国会
24、于 1791 年又通过了宪法的十条修正案。包括: 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入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查与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等等。1791 年宪法修正宗的突出特点是A. 理清了联邦政府与各州的权利关系 B. 美国宪法的民主共和性质得以加强C. 以明确的条文对公共权力进行限制 D. 保障了基本权利和免于恐惧的自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信仰、出版、集会、示威的自由;携带武器的自由;军队不得进人民房;免于不合理搜查与
25、扣押;正当审判程序、一罪不再理、无罪推定、征用私产需赔偿;禁止过度严厉的刑罚和罚款;宪法未赋予政府的权利都属于各州和人民”可以看出突出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故本题答案选 D项;A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B 项与材料无关;C 项不符合题意。考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美国民主政治的确立宪法20. “英国是第一个进入工业文明时代的国家,紧随其后,欧洲大陆和北美洲的一些国家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这是工业文明的第一轮扩张,其对象是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 ”这说明A. 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B. 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C. 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
26、化的必要条件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0 -D. 自然条件在国家发展进程中起重要作用【答案】B【解析】A、C 项表述过于绝对,不恰当,并且材料没有体现“要实现工业化就必须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文化传统已成为完成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排除 A、C;材料说明工业革命首先波及与英国有着相同或者相近文化传统的欧洲大陆、北美国家,并且紧随英国之后,也成功地实现了工业化,说明制度因素在推动工业化发展方面的作用,故 B 正确;根据材料,欧洲大陆、北美国家与英国文化传统相近或相似,不是自然条件,排除 D。21. 在自由殖民主义时期,英国政府规定印度产品出口英国,英国征收保护性关
27、税,而英国输往印度的商品,则以自由贸易为名,征收象征性关税。这一规定A. 使印度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B. 表明英国已是世界工厂C. 摧残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D. 使得白由贸易流于形式【答案】C22. 历史学家钱穆曾提出:“就马克思理论而言,无产阶级亦必在资本主义社会下获得长期的高度训练,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水准,才能脱颖而出,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 ”这最能够说明的是A.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客观条件 B. 共产党宣言发表的影响C. 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 D. 二月革命爆发的主要原因【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待其知识程度与组织能力达到一理想
28、水准,代替资本主义来掌握政权”与巴黎公社失败的主要原因相符。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无论是生产力水平还是无产阶级的政治威望,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故选 C 项考点: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国际工人运动的艰辛历程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1 -23. 下图是 1870-1900 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 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B.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C. 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 D. 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答案】B【解析】从图表可以得出,自
29、 1870-1900 年,欧美亚三洲铁路里程大幅增加,尤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集中的欧美两洲;其次,根据所学史实,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以及钢铁工业技术的革新加快了铁路事业的发展,这些都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故 B 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是在新航路开辟后,而材料所对应的时间已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排除 A 项;材料并未体现铁路发展与世界市场的关系,排除 C;首先,该项内容未体现在材料中;其次,此时资本输出规模不断扩大,并逐步成为主要的对外扩张手段,故 D 项错误。24. 1893-1895 年,法国与瑞士陷入关税纠纷,相互提高关税,致使由法国输出到瑞
30、士的商品减少了 43%,瑞士输出到法国的商品减少了 27%。该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B.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C. 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答案】D【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 时间不符合材料,排除;材料只是反映了法国与瑞士的关税纠纷,无法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密切”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抬头” ,排除 B、C;法国与瑞士的关税纠纷本质上反映了两国对市场的争夺,反映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竞争激烈,D 正确。25. 19 世纪,欧洲社会主义运动在容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而与此同时兴起的民族
31、主义潮流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种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 自由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 B. 社会主义尚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C. 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 D. 资产阶级决定着欧洲历史的发展【答案】A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2 -【解析】19 世纪中期,欧洲工业革命发展,社会主义“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 、民族主义“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表明自由资本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故 A 项正确;材料中“社会主义运动在客观上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民主政治的完善”是指客观效果,不等于社会主义缺乏成功的客观条件,概念混淆,故 B 项错误;是工业革
32、命而非民族主义催生了欧洲的自由主义,催生与材料中“促进了”不符,故 C 项错误;材料中“19 世纪中期,欧洲社会主义运动”表明社会主义兴起,历史的发展不再完全由资产阶级决定,故 D 项错误。【名师点睛】抓住材料主旨,根据“促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完善”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说明自由主义资本主义是当时历史发展的主流。26. 英国在 19 世纪的最后 25 年中,民众生活赀用下降了三分之一,而在这同一时期内,平均工资却大约增长了 5%。西欧其他国家在这些年间也取得了类似的进步。由北推知在这一期间,西欧A. 工人收入增幅与经济发展同步 B. 各国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C. 人们的生活水半有较
33、大提高 D. 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19 世纪的最后 25 年中”可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工资上升,生活费用下降,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C 项正确。工人工资增幅没有与经济发展同步,工业革命创造的财富大量掌握在资本家手中,排除 A。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更不平衡,亚非拉十分落后,排除 B。D 项说法符合史实,但与题干强调人们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无关,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C。27. 19 世纪中叶前后数十年间,欧洲各个国家都出现了政党组织。到 19 世纪末,宪法议会和政党已经成为全欧洲共同的政治现象。这反映了这一时期的欧洲
34、A. 资产阶级异常活跃 B. 工业化进程加快C. 民众参政意识增强 D. 代议制逐渐完善【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宪法议会和政党制度是资产阶级代议制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的体现,D 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资产阶级异常活跃,而是强调代议制逐渐完善,排除 A。工业进程加快,与材料强调的代议制逐渐完善不符,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民众参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3 -政意识增强,而是强调代议制逐渐完善,排除 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D。28. 奥地利茨威格在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一书中,在描绘列宁在 1917 年 4 月,坐着一列封闭的列车转道芬兰回到彼得
35、格勒时,他写道:“这趟风驰电掣的封闭列车犹如一发炮弹,乘坐在里面的人物犹如威力强大的弹药,这一炮摧毁了一个帝国,一个旧世界。 ”茨威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A. 列宁领导的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帝国的专制制度B. 列宁领导的革命沉重地打击帝国主义的统治C. 列宁当选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对资产阶级是沉重的打击D. 列宁为代表的苏维埃俄国宣布退出一战,符合人民意愿【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排除 A,B 项正确。CD 两项内容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权建立之后的事情,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
36、确答案选 B。29.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国家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苏联 90% 10% 50% 50% 75%英国 10% 90% 50% 50% 25%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A. 苏联与英国企图避开美国瓜分东欧 B. 冷战事实上在二战后期已经开始C. 英国与苏联势力相当 D. 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答案】D【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苏联和英国在划分欧洲的势力范围,没有体现出避开美国的特点,排除 A。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的遏制,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和苏联之间的势力划分,排除 B。 材料只能看出英国
37、和苏联划分势力范围,看不出英国和苏联的势力大小,排除 C。 英国和苏联任意瓜分其他国家的领土,操纵其他国家的控制权,是典型的强权政治的表现,D 项正确,所以选 D。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4 -30. 有学者描述二战后的某一现象“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 ”作者描述的现象是A. 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 B. 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C. 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 D. 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从本质上否定了雅尔塔体系,在地缘政治舞台上作出了另外的选择,无论是苏联还是美国
38、最终都得屈服于这种选择。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冲击力两极格局,故 B 正确。西欧经济一体化进程,仍然属于资本主义,没有从本质上否定雅尔塔体系,故 A 排除。中美关系的逐渐改善,体现了第三世界的发展壮大,故 C 排除。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强不属于地缘政治舞台,故 D 排除。考点: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两极世界的形成第三世界31. 1949 年 7 月,苏共中央表示,支持将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从苏联各图书馆中清除的提案。此提案认为该书“千方百计地粉饰英美在二战期间的政策,夸大英美在战胜德国法西斯中的作用,贬低苏联的贡献和作用这一做法A. 与冷战宣传的政治需要
39、直接相关 B. 表达了苏联对二战时美国援助的不满C. 有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 D. 是苏联内部阶级斗争加剧的典型体现【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两国由盟友变成对手,1947 年, “冷战”正式开始。材料中苏联对伟大卫国战争期间的国际关系一书的态度,可以说明这一做法与冷战宣传的政冶需要直接相关,A 正确。苏联这一做法是冷战的需要,并不能说明苏联认为美国援助别有用心,且二战期间,英美苏都参加了反法西斯联盟,共同反抗法西斯国家的侵略,B 错误。这一做法不利于史学研究坚持真实性原则,C 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苏联党内政治斗争,排除 D。点睛:本题考查美苏“冷战” 。美苏冷战期间
40、,两国分别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宣传等各个方面加强对抗。本题学生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49”年,再对材料内容加以分析,即可得出答案。32. 20 世纪 9O 年代以来,国家间逐渐打破那种非友即敌的外交模式, “伙伴关系”被许多国家所接受,这种关系非敌非友,可以在利益一致的许多方面寻求合作。这反映了A. 多极化发展弥合了国家间的利益分歧 B. 经济全球化加深了国家间的相互依赖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5 -C. 国家间综合国力差距逐步缩小 D. 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答案】B点睛:本题容易错选 D,应该明确,国际关系格局多极化是一种趋势,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
41、,不能说多极化的国际关系格局已形成。二、非选择题: 共 52 分。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史料记裁,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与微商相比,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他们认可现存的等级制度,并没有如徽商一样提出新的价值观念来抗衡和改造旧有的社会观念。为了抬高自己的社会地位,为了给财富一个体面的名号,他们出钱购买爵位,或者购买贵族才拥有的家族徽章,通过这种途径来跻身社会上层。在中国,家族内部所有子女均分财产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死后,其财产要被分割,商业资本规模缩小,第二代死后,又要
42、面临再一次“分家” ,如此几代,资本就会消失于无形之中,难以有效地积累。商人之家大体逃不过三代而衰的命运。1617 世纪,英国社会中开始借鉴土地贵族阶层的长子继承制。英国贵族和地主阶层为保持家族和血统的连贯,规定财产和爵位统统由长子继承,商人所拥有的财富也越来越多,财产只有由一个人继承才能避免被分割而逐渐减少的命运。摘编自陈娟明代徽商与英国商人之比较材料二 从明中叶至清中叶辉煌了数百年的徽商,在清道光中叶以后,由于历史条件的变化,逐渐走向了衰落。道光十二年(1832 年),清廷根据两江总督兼管两淮盐政陶澍的建议,进行盐法变革这一变革使徽州盐商“一败涂地”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徽商活动的主要舞台,这时
43、却成为太平军与清军的主战场。洋沙、洋布、洋颜料以及南洋木材的选口日增,使徽商布商、木商的生意大受影响。钱庄、银行业的兴起,又使徽州典商丧失了在金融业的原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16 -有地位。徽州茶商也因洋商趁机操纵市场压价收购,而“连年折阅” ,形成“十商九困”的局面。至清光绪中叶,徽商最终“无可奈何花落去”了。摘编自李琳琦徽商与徽州教育(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两国商人在生活方式和财产继承方面的不同,并据此分析对两国经济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徽商的性质,并分析近代以来导致徽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因素。 【答案】(1)
44、 不同点: 生活方式: 徽商奢靡,英商节俭;徽商挑战等级观念,英商人认可等级制度。财产继承: 徽商财产由子孙分割,英商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影响: 对中国: 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对英国: 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性质:封建性商帮,具有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因素: 清廷的盐法变革使徽商失去了经销盐业的垄断特权。徽商的主要活动区域长江中下游地区遭受太平军与清军的长期战争的破坏。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和洋商操纵、垄断市场。徽商经营方式未能顺应时代潮流进行变革。近代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解析】 (1)不同点: 生活方式:依据
45、材料一“明朝徽商奢靡之风渐盛,豪商巨贾家中大都锦衣玉食,蓄婢纳妾,纷纷斥巨资建造园林府邸更多是为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他们将经商得来的一部分利润用于衣食住行的生活消费,极尽奢华,在世人对商人生活方式的渴慕中得到心理的满足” “英国商人在衣食住行方面要节俭得多,讲究实用舒适,没有如徽商一味显富,也没有英国国内贵族那样讲究奢华享受,他们也为自己的社会地位不满和自卑,他们对高高在上的贵族阶层充满了向往”可以得出徽商奢靡,英商节俭;徽商挑战等级观念,英商人认可等级制度。财产继承:“在中国,家族内部所有子女均分财产是约定俗成的规则,这就意味着作为创业者的第一代死后,其财产要被分割,商业资本规模缩小” “英国社会中开始借鉴土地贵族阶层的长子继承制”概括得出徽商财产由子孙分割,英商财产实行长子继承制。影响:结合所学可知,明代徽商的奢侈消费使大量的商业资本消失,影响了资本的积累与扩大再生产;英国商人依附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