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中学 2018 届高三年级诊断测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卷一、选择题1. 下列有关酶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的合成往往需要 ATP,但 ATP 的合成一般不需要酶B. 酶可以催化反应的进行,ATP 可以直接为细胞代谢提供能源C. 酶在高温、低温、过酸、过碱条件下,空间结构都会被破坏D. 只有真核细胞才有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1.ATP 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 中的能量可用于各种生命活动,可以转变为光能、化学能等,但形成 ATP 的能量来自于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或植物的光合作用。2.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酶催化,酶的催化需要
2、温和的条件,高温、强酸和强酸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而使酶失活。详解:A酶的合成过程需要 ATP 供能,ATP 的合成过程需要 ATP 合成酶的催化,A 错误;BATP 是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酶的作用是催化化学反应的进行,B 正确;C酶在高温、过酸、过碱条件下,空间结构都会被破坏而失活,而低温不会破坏酶的空间结构,只是抑制酶的活性,C 错误;D真核、原核细胞中都有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D 错误;答案选 B。点睛:本题有关酶和 ATP 的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解题关键是理解 ATP 的功能,酶起催化作用的原理和特性,并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问题。2.
3、 下列有关细胞器的描述正确的是A. 有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B. 衰老细胞中,线粒体功能一般会增强C.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中心体在分裂前期倍增D. 有紫色大液泡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只要有携带光合色素(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基粒就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2.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新陈代谢减慢。3.中心体在有丝分裂间期倍增。4. 高度分化的成熟的植物细胞才具有大液泡,不进行细胞分裂。详解:A蓝藻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A 错误;B细胞衰老时线粒体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其内膜形成的嵴呈萎缩状,导致线粒体功能下降,B 错
4、误;C有丝分裂间期,中心体因复制而倍增,成为两组,C 错误;D只有成熟的植物细胞才会有中央大液泡,而成熟的细胞都是已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分裂,D 正确;答案选 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种类、分布和作用,解题关键是识记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并根据“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理念分析它们在不同细胞中的分布。3. 下列有关使用同位素标记实验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科学家使用了同位素标记的方法B. 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也使用了同位素标记C. 鲁宾和卡门用氧的同位素标记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水D. 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 T2噬菌体,证明了 DNA
5、 是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A科学家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亮氨酸,追踪放射性出现的部位和时间,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情况,A 正确;B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中采用荧光标记法,B 错误;C鲁宾和卡门用 O 的同位素分别标记 H2O 和 CO2,证明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自于 H2O,C正确;D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分别标记 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和 DNA,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D 正确;答案选 B。4. 下面列举了四种育种方法,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第种方法一般从 F2开始选种,因为从 F2开始出现新的性状组合B. 在第种方法中,若 F1中 n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则单
6、倍体幼苗有 3n种类型C. 第种育种方法的作用机理是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D. 第种方法中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答案】B【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为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优点是明显缩短育种时间。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详解:A第种方法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F 2因性状分离出现重组性状,所以一般从 F2开始选种,A 正确;B若 F1中 n 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非等位基因之间将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F 1产生的配子有 2n种,单倍体幼苗有 2n种类型,B 错误;C是多倍体育种,秋水仙素的作用是抑制纺
7、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分裂,从而使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C 正确;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因细胞分裂旺盛,容易诱导基因突变,可作为诱变育种的材料,D 正确;答案选 B。点睛:本题考查育种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解题关键是根据题图准确判断各种育种类型,结合教材知识点分析相关育种过程中操作的原理、方法,比较各种育种的优缺点,用规范的语言答题。5.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C. 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必然会抑制根的生长D. 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促进结实和获得无子果实【答案】C【解析】A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
8、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传递给侧芽,使顶芽生长素浓度低于侧芽生长素浓度,顶芽因生长素浓度低而促进生长,侧芽因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 正确;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受遗传物质控制,与外界刺激无关,B 正确;C促进芽生长的生长素浓度也可能促进根的生长,C 错误;D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所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促进瓜类单性结实,可产生无子果实,D 正确;答案选 C。6. 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 100 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段内 Aa 的基因型频率不同B. 段发生剧变的
9、原因是 A 突变为 aC. 在段,AA 个体比 aa 个体的适应能力强D. 段过程中,该种群发生进化【答案】D【解析】因为有 100 个个体,在 I 解答 AA 占 40%,aa 占 20%,所以 Aa 占 40%;在 III 段内aa 占 40%,AA 占 20%,所以 Aa 占 40%,A 错误。II 段发生剧变的原因是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作用,B 错误。在 II 段因为 AA 个体数量是在逐渐下降的,而 aa 个体数量是在逐渐上升的,所以 aa 个体的适应能力比 AA 强,C 错误。在 I 段 A 基因频率为 40%+20%=60%,在 III 段 A 基因频率为 20%+20%=40%,所
10、以该种群发生了进化,D 正确。点睛: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只要种群基因频率改变了生物就进化了。三、非选择题7. 寨卡病毒在南美流行,该地区也是登革热病毒流行区域。为研究寨卡病毒流行与登革热病毒的关系,科研人员进行了实验。登革热病毒与寨卡病毒结构相似。科研人员假设:人感染过登革热病毒后,体内存留的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结合了病毒的抗体与宿主细胞表面蛋白结合,从而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即存在抗体依赖性增强(简称 ADE) 。为验证该假设,有人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了实验方案。 实验材料:正常人血清,登革热康复者血清,寨卡病毒,体外培养的细胞系。实验方案:组别 实验处理 检测实验
11、检测实验组 _对照组 _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 对病毒的感染率若实验结果为_,则可验证该假设。【答案】 (1). 将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的培养体系中 (2). 将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的培养体系中 (3). 实验组细胞系对病毒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解析】分析:根据实验探究的课题“登革热病毒抗体与寨卡病毒结合,帮助寨卡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分析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为寨卡病毒有无与登革热病毒抗体结合,因变量是宿主细胞对寨卡病毒的感染率。详解:根据实验目的和实验的自变量,遵循实验单一变量原则,将含有登革热病毒抗体的登革热康复者血清与
12、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的培养体系中培养作为实验组;将不含登革热病毒抗体的正常人血清与寨卡病毒共同温育一段时间后,加入到细胞系的培养体系中培养作为对照组;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实验组和对照组细胞系对病毒的感染率;如果实验组细胞系对病毒的感染率高于对照组,则该假设成立。点睛:本题以科研成果为背景,考查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先确立实验课题,根据课题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依据自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并控制无关变量,最后预测实验结果,分析假设是否成立。8. 为研究某植物 A 的光合特性,研究人员测定了植物 A 在光、暗条件下的 CO2 吸收速
13、率,结果如下图。(1)在有光条件下,植物 A 与一般植物相同,细胞吸收的 CO2在_中被固定为_,然后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虽然黑暗条件下,植物 A 通过_产生并释放 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植物A 的 CO2吸收总量始终_,这与一般植物不同。(3)科研人员进一步测定了植物 A 中酸性物质的含量变化,结果发现,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由此结合上图分析推测_。在暗期,植物 A 不能将 CO2 转化为糖类等光合产物,原因是_。【答案】 (1). 叶绿体基质 (2). 三碳化合物(或“C 3”) (3). 细胞呼吸 (4). 大于零 (5). CO 2 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
14、在光期释放出来 (6). 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回顾和梳理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认真分析各个小题即题图即可正确作答。(1)光照下,铁皮石斛光合作用过程中,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后被固定为三碳化合物,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2)据图分析,黑暗条件下,铁皮石斛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并释放 CO2;但实验结果显示,暗期铁皮石斛 CO2吸收总量始终大于零。(3)酸性物质在暗期上升,光期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CO2能够在暗期转化为酸性物质储存起来,在光期释放出来;由于暗期没有光反应提供的 ATP 和H,所以不能将 CO2转化
15、为糖类等光合产物。9. 下图甲、乙是与血糖有关的两种调节过程的示意图,其中 GIP 是进食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图乙 14 代表细胞膜上的结构。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通过过程调节甲细胞合成并分泌激素的方式属于_调节。(2)当图甲中下丘脑的相应区域被破坏,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其原因是_、_。(3)由图乙分析可知,给大鼠口服或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假设二者血糖浓度变化相当,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_,其原因是_。【答案】 (1). 神经 (2). 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3).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相关激素 (4). 高 (
16、5). 口服葡萄糖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的 GIP 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解析】分析:1.甲图中由葡萄糖感受器、下丘脑、组成的反射弧,通过神经递质控制甲细胞合成分泌激素,属于神经调节方式;过程的高浓度葡萄糖可直接刺激甲细胞对激素的合成分泌。2.乙图中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刺激来自两个方面:高浓度的血糖直接刺激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食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 GIP,GIP 与甲细胞表面受体结合,促进甲细胞分泌胰岛素。详解:(1)图甲中,通过过程产生的神经递质调节甲细胞合成并分泌激素的方式属于神经调节。(2)分析甲图可知,血糖浓度变化可直接刺激胰岛 B 细胞分泌相关激素,因此当图甲中下丘脑的相应区域被破坏
17、,血糖调节能力不会完全丧失。(3)分析乙图可知,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对甲细胞激素分泌的刺激只来自血糖浓度的变化;而口服适量葡萄糖,甲细胞激素分泌的刺激除了血糖浓度的变化,还有进食刺激小肠 K 细胞分泌的 GIP,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因此与注射相比,口服后血浆胰岛素水平更高。点睛:本题借助图形考查有关血糖调节的方式和过程,解题关键是对题图的解读:识别图中各结构或物质的作用,理顺各部分的关系,理解图意。找出与教材知识的衔接点,快速进行知识迁移。根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充分利用图形准确作答。10. 下图甲是先天聋哑遗传病的某家系图, 2的致病基因位于 1 对染色体上, 3和 6的致病基因位于另 1 对
18、染色体上,这 2 对基因均可单独致病。 2不含 3的致病基因, 3不含 2的致病基因,图乙是 3体内某细胞的分裂图,请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2的致病基因用 A 或 a 表示, 3的致病基因用 B 或 b 表示,不考虑基因突变)(1) 3的致病基因的遗传方式是_。 2的致病基因是_(填“显性”或“隐性” )基因致病。(2) 2与 3生了一个先天聋哑的女孩,该女孩的 X 染色体缺失了一段,则这条缺失一段的 X 染色体来自_(填“父亲”还是“母亲”),这个女孩的基因型是_。(3)图乙细胞名称是_。根据(2)中的分析结果在图中相应染色体上标出 A(a)基因。_【答案】 (1).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
19、2). 隐性 (3). 母亲 (4). BbX aX (5).初级卵母细胞 (6). 详解:(1)分析系谱图, 3和 4表现正常而他们女儿 3患病,说明 3致病基因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I 1和 I2表现正常,而 II2患病,说明 2的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2)由于 3不含 2的致病基因,故两者婚配,则理论上女孩的基因型为 BbXAXa,表现为正常,而女孩因 X 染色体缺失了一段表现为先天聋哑,说明女孩的 1 条 X 染色体上 A 的基因没有表现出来,则该 X 染色体应该来自母亲。该女孩的基因型为 BbXaX;(3)图乙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配对排列在赤道板上,应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
20、裂中期,该细胞称为初级卵母细胞。根据(2)中的分析, 3的基因型为 bbXAXA,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时,两条 X 染色体共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其中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缺失了 A 基因片段。如图所示:点睛:本题借助系谱图考查遗传定律内容,本题解题关键是:1.根据遗传图谱分析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可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和“有中生无”为显性来判断遗传病的显隐性,再根据亲代和子代的表现型判断基因的位置,并依此分析各个体可能的基因型。2.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和数目变化分裂乙图的细胞分裂类型。11. 长春花植物中含有复杂的生物碱,其中长春花碱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天然植物抗肿瘤药物之一,提取方法如下:长春花干燥粉
21、碎纤维素酶处理加入 pH 为 4.0 的酸中恒温水浴加碱调 pH 至 8.0四氯化碳萃取。回答下列问题:(1)长春花粉碎后再用纤维素酶处理的原因是_。(2)纤维素酶是一类复合酶,包括 C1酶和_, _。实验室常用_法,通过观察菌落是否产生_鉴别微生物是否产生纤维素酶。(3)长春花碱微溶于水,易溶于酸中,由此推测,后续提取加碱的目的是_。(4)四氯化碳的溶沸点为 76.8,长春花碱的溶沸点为 211-216,由此推测,四氯化碳萃取后,除去四氯化碳获得纯净的长春花碱的具体操作是_。【答案】 (1). 增大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接触面积,提髙纤维素的降解率 (2). C X酶 (3). 葡萄糖苷酶 (4
22、). 刚果红染色 (5). 透明圈 (6). 让溶解于酸中的长春花碱析出 (7). 加热至 76.8211中间的某温度,蒸发除去四氯化碳详解:(1)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长春花粉碎后再用纤维素酶处理,可以增大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的接触面积,提髙纤维素的降解率,有利于细胞内有效成分的释放。(2)纤维素酶是一类复合酶,包括三组成分: C 1酶、C X酶和葡萄糖苷酶;在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过程中,常用刚果红染色法,通过观察培养基中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3)据题意可知,长春花碱微溶于水,易溶于酸中,由此推测,后续提取加碱的目的是让溶解于酸中的长春花碱析出。(4)因为四氯化碳的溶沸点为
23、76.8,长春花碱的溶沸点为 211-216,因此四氯化碳萃取后,可根据两者的沸点不同,加热至 76.8211中间的某温度,蒸发除去四氯化碳获得纯净的长春花碱。点睛: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12. 豆科植物细胞壁中含有大量不能被猪消化的甘露聚糖。研究人员通过基因工程等技术培育出转甘露聚糖酶基因(manA)猪,主要流程如下图,图中 PSP 为猪唾液腺分泌蛋白基因启动子,neo 为新霉素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1)PCR 过程中,温度降低到 55的目的是_。(2)步
24、骤中选择将 manA 基因插入 PSP 后面的目的是_。(3)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时,通常将其置于通入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培养,其中 CO2的主要作用是_;另外,需定期更换培养液,目的是_。(4)步骤中,通常选择发育到_阶段的胚胎成功率较高。(5)与饲养普通猪相比,饲养转基因猪的优势是_。【答案】 (1). 两种引物通过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 DNA 结合 (2). 使 manA 基因能在唾液腺细胞中旺盛表达并分泌 (3). 维持培养液的 pH (4). 清除代谢废物, (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造成危害) ,补充营养物质 (5). 桑椹胚或囊胚 (6). 转基因猪可分泌甘露聚糖酶,促进消化豆科植物饲料,
25、(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饲养成本【解析】分析:1.PCR 由变性-退火-延伸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a.模板 DNA 经加热至93左右,使模板 DNA 双链解离,使之成为单链,以便它与引物结合;b.温度降至 55左右,引物与模板 DNA 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c. DNA 模板-引物结合物在 TaqDNA 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碱基配对与半保留复制原理,合成一条子链。2.目的基因的插入位点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以利于目的基因的表达。详解:(1)PCR 技术中先用高温使 DNA 中的氢键断裂,形成单链,再将温度降低到 55,使引物与模板 DNA 单链的互补序列配对结合。(2)PSP 为猪唾液腺
26、分泌蛋白基因启动子,将目的基因即 manA 基因插入 PSP 后,可使 manA基因能在唾液腺细胞中旺盛表达,并能随着唾液分泌出来。(3)早期胚胎培养的气体环境:O 2:95%;CO 2:5%;其中 CO2维持培养液的 pH。由于细胞代谢消耗营养物质,并产生有害代谢产物,因此需定期更换培养液,以清除代谢废物,补充营养物质。(4)步骤为胚胎移植,胚胎移植入子宫时,妊娠成功率最高为桑椹胚或囊胚。(5)转基因猪可分泌甘露聚糖酶,分解豆科植物细胞壁中的甘露聚糖,促进消化豆科植物饲料, (以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降低饲养成本。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基因工程、动物细胞工程、胚胎工程等,解题要点解读题图,联系教材相关知识点,分析题图相关过程的原理、技术手段和注意事项,联系教材的有关原理、概念等,尽可能用教材语言规范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