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届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1. 西周初年,周王对殷王的祖先神进行了改造,改造后的神与任何族姓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而是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周王此举有利于A. 强化血缘宗法B. 维护尊卑关系C. 凸显宗教信仰D. 加强文化认同【答案】D【解析】材料中把殷王的祖先神,改造成了整个天下的保护神,加强了不同族群之间的联系与认同,有利于强化文化认同,维护周朝的统治,故 D 项正确。A 项与材料中“没有直接的血缘关系”观点无关,故排除。维护尊卑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B 项。宗教信仰不是周王此举的目的,故排除 C 项。2. 东汉实行“郡察孝廉,州举茂才”的制度,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
2、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一制度A. 导致儒学独尊局面B. 说明察举制名存实亡C. 利于世家大族掌权D. 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 “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可得知,材料所指的制度是察举制。察举制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逐渐被世家大族所垄断,特别是之后的九品中正制。故 C 项正确。儒学独尊局面是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内容,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 A 项。察举制主要是考察品德与才能,与材料“判断人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相符合,故 B 项,察举制名存实亡不正确。D 项与材
3、料主旨无关,故排除。3. 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A. 城市手工业发展B. 坊市界限的突破C.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D. 草市夜市的出现【答案】B点睛:宋代以前,政府对城市及交易场所“市”的管理较为严格,坊市制度较为严格,宋代开始“市”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直接监管, “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餐饮服务设施。这些都是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4. 在明神宗册立太子的问题上,士大夫群体始终反对神宗将个人意愿(不立长子)凌驾于礼
4、法之上,为此与神宗争吵长达 15 年。期间无数大臣被斥被贬被杖,但最后还是以立长子为太子而告终,史称“国本之争” 。这表明A. 专制皇权日益膨胀B. 群臣思想保守顽固C. 传统文化力量强大D. 改革面临政治风险【答案】C【解析】 “国本之争”中明神宗最终妥协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传统嫡长子继承制及宗法关系的影响,故 C 项符合题意。根据“国本之争”的最终结局可以得知,皇权受到一定的制约,与A 项不符。大臣的思想是否保守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B 项。材料中并未涉及改革的问题,故排除 D 项。5. 1910 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 。同时规定行政部门不对资政院负责,行政部门若有
5、侵夺资政院权限或违背法律,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这反映了A. 清朝统治陷入危机B. 君主立宪制已确立C. 民主政治取得突破D. 专制色彩依然浓厚【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资政院亦无权直接纠弹或更有效地加以阻止,只能请旨裁夺” ,结合清末的背景,可以得知清末新政的改革仍保留较浓厚的专制色彩,故 D 项正确。A 项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君主立宪并未建立,故排除 B 项。根据材料“只能请旨裁夺”可得知,民主政治在清末并未取得突破,故排除 C 项。点睛:资政院是清末立宪运动的议会准备机构。清政府设立资政院,目的在于培养锻炼议员的能力,为成立两院制的正式国会奠定基
6、础,是一个过渡性的立法机构。6. 下图为 19121932 年中国海关棉花、棉纱、棉织物进口数据统计表(单位:10 万两) 。据此可知当时A. 棉纺织业得到比较快的发展B. 自然经济仍占据主导地位C.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优势明显D. 民族棉纺织技术实现突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数据可得知,棉纺织业所需的原料棉花进口量大量增加,一战期间棉织物进口下降,再结合 1912-1932 年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基本概况,说明这一时期棉纺织业有所发展。故 A 项正确。材料中并没有对自然经济与其它经济成分进行比较,故排除 B 项。中外贸易的比较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技术是否实现突破,
7、故 D 项错误。7.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 、 “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1919 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A. 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B. 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C.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D. 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 ,以及瞿秋白等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身份,可以得出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故选择 C 项。A 项中 “彻底抛弃”表述有误。材料并未涉及同主与科学的内容,故排除 C 项。材料主旨是谈中西文化区别的标
8、准,而不是中西文化的融合,故排除 D 项。8. 下图是 1949-1956 年人民日报中“战争” 、 “和平”与“建设”的使用频率表。这反映了 50 年代以来A. 中国周边外交环境趋于改善B. 世界局势趋于缓和C.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题D. 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战争”一词使用频率下降, “建设” 、 “和平”词汇使用频率上升可以得出,50 年代以来,特别是和平共处项原则的提出,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故 A 项正确。50 年代仍处于两极格局之中,世界局势并未趋于缓和,故 B 项错误。C 项是 80 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三大改造完成是 1956 年,与材
9、料“50 年代以来”时间不符,故D 项不符。9. 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我写下法律,同为高贵者与低微者,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 ;在致城邦体现了“分配性正义” ,指责城邦公民“他们毫不尊重圣洁的或者公共的财产” 。据此可知,梭伦A. 批判专制制度B. 主张权利平等C. 抨击社会不公D. 维护公共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为每个人调谐公平的正义”及指责城邦公民不尊重公共财产的行为可以得出,梭伦维护公共利益,故选择 D 项。雅典是民主政治,故 A 项错误。B、C 两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排除。10. 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有些学者提出用“起飞” 、 “原工业化”或者“勤劳革命”等概念替代
10、“工业革命” ,研究流派就有社会变革学派、工业组织学派、宏观经济学派、技术学派、能源学派和消费学派等众多学派。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的研究A. 导致民众史学认识的混乱B. 拓展不同视角并趋于全面C. 削弱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D. 注重学科交叉领域的融合【答案】B11. 1872 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的序言中提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但是这些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这说明A. 革命实践推动马克思主义发展B.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C.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变化D. 社会主义成为世
11、界的主要潮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的主旨, 共产党宣言要随时随地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发展的特点,故 A 项正确。B 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不变的,C 项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12. 下图为 18702010 年全球资本分布表。图中二战后全球资本的数据分布可以表明A. 全球资本均衡发展B. 发达经济体优势明显C. 第三世界发展壮大D. 区域一体化进程加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的数据可以看出,亚非的总资本较欧美有所提高,亚非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故 C 项正确。非洲资本较少,明显不符合均衡发展的特点,故 A 项排除。发达国家经济在二战后并没有明显的
12、优势,故 B 项错误。D 项与材料无关。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 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 “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 。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 “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
13、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材料二“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 ,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 。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 “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
14、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答案】 (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2)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
15、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 , “1917 年” , “九一八”事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概念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有关。同时材料中还涉及到革命派与立宪派的争论,近代有识之士的努力等。故从这几个方面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不同点可根据材料“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二是” ,得出中国梦是个人与民族复兴融合。而美国则是强调个人。相同点可从宏观层面回答,如顺应历史潮流等。第(3)问,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民族情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14. 阅读材料,完成
16、下列要求。中国文化 西洋文化明末清初 儒家教义与组织 基督教义与组织咸同时代 旧式武器与运输 机械武器与运输戊戌变法时代家族主义,专制政治,与手工业国家主义,立宪政治,机械工业。清末维新时代 形而上之道 形而下之艺声光电化阶级的政治社会组织 民主的政治社会组织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代 与玄学哲学的思想学术。 与科学的精神与方法国民革命时代封建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交流文化资本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精神文明 物质文明农业文明 工商业文明文学哲学的文化 科学的文化融合自然 征服自然重人与人的关系 重人与物的关系20 世纪 20、30年代道义主义 功利主义据熊梦飞谈“中国本位文化建设”之闲天上表为明末清初至
17、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一论题:明末清初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阐述: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中,伴随西方基督教的传入,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的认识停留在儒家教义和基督教文化的比较,认识相对粗浅。近代以来,随着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的开展,中国知识逐渐摆脱了鸦片战争前仅从基督教角度对西方的粗浅认识,意识到中国武器的落后、专制制度的束缚,以及西方技术的先进、制度的民主。20 世纪以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伴随着中华民国的建立,各派知识分子通过
18、各种渠道宣传介绍西方思想,逐渐从经济、政治、思想等多角度对比中西文化,对中西文化的认识逐渐全面。总之,随着中西联系的加强,以及近代以来救亡图存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对中西文化认识逐渐全面。示例二论题: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转向文化角度进行中西对比。阐述: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知识先后从器物、制度两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对比,指出西方机械武器和立宪政治,而中国是旧式武器和专制制度。20 世纪上半叶,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中国知识分子认识到西方重民主、重科学的文化传统,存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文化,而中国忽视科学、迷信愚昧的不足,侧重从文化度进行中西对
19、比。总之,社会的变革以及内忧外患的局面,促使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逐渐从器物、制度向文化角度对比中西文化。【解析】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在认识中西方的文化方面已经较为全面了,同时也逐步深入,不拘于表面。在拟标题时,要注意对材料主旨概括的全面性,同时要关注题目的要求是提取中外历史信息。论述过程中要注意把握材料提供的时间背景,变化的原因等。最后再结合标题做总结。15. 【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隋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表明国家赈灾方面的财政制度沿着专门化的方向迈进。唐代在隋制义仓的基础上,置于州县,由州司和县司直接管理,这与义仓分散在民间,
20、不易管理有关。义仓最初按亩征收,高宗永徽年间改为“率户出粟” ,上上户五石,上中以下递减。中宗神龙前后,义仓粮被官府大量使用,成为官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义仓制度使我国古代赈灾财政的专项制度化达到了成熟阶段,反映出当时统治阶级防灾救灾意识的进一步提高,也为国家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加可靠的物质保证。据潘孝伟唐代义仓制度补议(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唐代义仓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背景:隋朝义仓分散于民间,不易管理;隋唐易代,百废待兴;唐朝政治制度的规范;统治者救灾意识的增强。影响:标志着国家赈灾的财政制度朝专门化、规范化方向发
21、展;利于国家稳定和社会秩序的维系;有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定程度上避免地方救灾的混乱。【解析】第(1)问,材料“朝建立与正仓系统分开的义仓系统,用于备荒救灾” , “义仓分散在民间,不易管理有关”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答案,隋朝义仓分散于民间,不易管理;隋唐易代,百废待兴;唐朝政治制度的规范;统治者救灾意识的增强。第(2)问,影响主要从经济发展(农业) 、社会矛盾、政治稳定、对后世制度的借鉴等方面回答。16. 【历史选修 3: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90 年 8 月,美国领导的联盟军为恢复科威特合法政权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即海湾战争,是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过程中局部矛盾激化
22、的结果,是信息化时代下作战方式的一场根本转变。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最终目标为导致敌方作战系统功能完全失调直至瘫痪。因此,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人员伤亡数量巨大,毁灭性和残酷性也大幅度增加,对当地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损害。据赵阵信息时代军事技术变革对作战方式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湾战争爆发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中信息化作战的特点和主要影响。【答案】 (1)背景:国际新旧政治格局处于过渡之中,矛盾不断
23、;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与推动;美国科技、军事实力强大。(2)特点:整体作战理念形成;战争消耗大,作战速度快,战争破坏力大。影响:信息化作战方式逐渐被各国熟知;带来高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际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加强;但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解析】第(1)问,战争爆发的背景要结合材料中的时间及所学知识,考虑到 90 年代的国际形势、经济发展、科技成就等。第(2)问,特点在材料中“海湾战争中,美军制胜的关键性理念是打击、破坏对方的整体作战体系和结构,毁坏对方的抵抗能力和意志,直击其指挥控制系统、预警侦查系统等作战要害和关键点这种以高科技为基础的信息化作战方式耗时短,但人员伤亡数量巨大”等信息
24、可以提炼出来。影响可以从对技术的提高,战争对人类的影响,对国际形势的影响,对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回答。17. 【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布哈林是苏联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一。列宁逝世以后,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反对超越现阶段的急于求成。1925 年,斯大林的工业化理论政策提出后,布哈林认为在当时条件下,经济建设“只能以乌龟速度爬行” ,大工业产品的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补充,一是农民经济,二是小工业、租借制、租让制和对外贸易。有学者提出“布哈林方案”比“斯大林模式”更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但 192
25、8 年初苏联出现了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鉴于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的环境, “斯大林模式”逐渐取代“布哈林方案” 。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布哈林方案”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斯大林模式”取代“布哈林方案”的原因。【答案】 (1)内容:坚持新经济政策思想;利用资本主义商品、市场、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加强工农联盟;各种经济成分相互依存、共同发展。(2)原因:苏联急于改变落后的工业局面;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斯大林个人的影响。【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布哈林继续坚持和捍卫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 , “他认为各种经济成分应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并利用商品交换来建立工农关系” “二是小工业、租借制、租让制和对外贸易”等可以提炼出答案。第(2) ,原因要结合 20 年代苏联的国内环境及外部环境,以及斯大林的个人影响力回答,从而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