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永安一中、德化一中、漳平一中”三校联考20172018 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物质或结构在元素组成上都相同的有下面哪几组( )核糖、核糖核酸、核糖体 ATP、质粒、磷脂 纤维素、脂肪、乳糖 胆固醇、糖原、胰岛素A. B. C. D. 【答案】B【解析】核糖的组成元素是 C、H、O,核糖核酸组成元素是 C、H、O、N、P,核糖体的组成元素主要是 C、H、O、N、P,不选; ATP、质粒(DNA) 、磷脂均由 C、H、O、N、P 组成,可选;糖类(纤维素和乳糖)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 C、H、O,可选; 胆固醇的组成元素是 C、H、O,糖原的组成元素是 C、H、O,胰
2、岛素的组成元素是 C、H、O、N、S,不选。故答案选 B。考点: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各种化合物的元素组成。常见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糖类 C、H、O 蛋白质(氨基酸) C、H、O、N、 (S)核酸(核苷酸) C、H、O、N、P脂肪 C、H、O磷脂 C、H、O、N、P胆固醇 C、H、OATP(ADP) C、H、O、N、P血红蛋白 C、H、O、N、S、Fe甲状腺激素 C、H、O、N、I生长素(植物) C、H、O、N叶绿素(植物) C、H、O、N、Mg2. 下列选项中,若用圆圈表示真核生物(a) 、原核生物(b) 、乳酸菌(c) 、变形虫(d) 、 酵母菌(e) 、细菌(f)
3、,则这些概念的从属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依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b)和真核细胞(a)两大类。乳酸菌(c)属于细菌(f) ,细菌属于单细胞原核生物;变形虫(d)和酵母菌(e)均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综上分析,C 正确,A、B、D 均错误。【点睛】解答此题,要准确记忆和理解各生物类群的归属、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常见的实例,以及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概念的内涵。3. 下列有关细胞中“一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光合作用一定在叶绿体中进行有氧呼吸一定在线粒体中进行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所有生
4、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有 H20 生成或有 H20 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不是无氧呼吸A. B. C. D. 【答案】D【解析】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含有叶绿素,因此能够进行光合作用,错误;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有的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如硝化细菌、蓝藻等,错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错误;以 RNA 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一定是病毒,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DNA,错误;所有生物的蛋白质一定是在核糖体上合成,正确;中心体分布在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有中心体的生物一定不是高等植物,正确;无氧呼吸既没有水的生成,也没有水的参与,
5、有 H20 生成或有 H20 参与的呼吸过程一定是有氧呼吸,正确;综上分析可知,正确的说法有,选 D。4. 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 A 为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B 为 1mol/L的乳酸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于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图甲人工膜在水中磷脂分子排列成单层B. 若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都不会受到影响C. 若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D. 图丁中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特
6、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答案】A【解析】磷脂分子有亲水性的头和疏水尾,因此在水中成两层排列,A 错误;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因此当细胞处在无氧环境时,细胞产生的能量没有变化,而协助扩散不需要能量,所以葡萄糖和乳酸的运输都不受影响,B 正确;在单位体积的 1mol/L 的葡萄糖溶液和 1mol/L 的乳酸溶液中,溶质分子数相等,当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等于右侧液面,C 正确;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结合,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D 正确。5. 图示 A、
7、B 两种物质混合后各自的浓度变化,已知 T1 时加入酶 C,反应在酶 C 的最适条件下进行。当改变条件时,T2 值会发生相应变化。下列选项中,条件改变与 T2 值变化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条件改变 T2 值变化A 适当增大 pH 增大B 适当降低温度 减小C 适当降低 A 的浓度 减小D 适当增加酶 C 的量 增大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依题意可知:曲线是在最适条件下绘制的;T 1时加入酶 C,A 物质浓度降低,B 物质浓度增加,说明酶 C 催化 A 物质生成 B 物质。适当增大 pH,酶促反应速率减慢,T 2值增大,A 正确;适当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T
8、2值增大,B 错误;适当降低 A 的浓度,酶促反应速率会适当降低,T 2值增大,C 错误;适当增加酶 C 的量,酶促反应速率会适当加快,T 2值减小,D 错误。【点睛】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考查学生对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在于:抓住“T 1时加入酶 C,反应在酶 C的最适条件下进行”和“当改变条件时,T 2值会发生相应变化”这一信息,以纵坐标所示的“物质浓度”为解题的切入点,对比分析 2 条曲线的变化趋势,从中抽提出“酶 C 催化 A 物质生成 B 物质”这一结论,再运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合理地解释各种情境下的曲线含义,在解题的过程
9、中就可以有效处理,得到答案。易错提示:影响酶的活性和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的辨析:温度和 pH 是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而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6. 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大量能量B. 人体细胞内 CO2/O2值,线粒体比细胞质基质低C. 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散失的热能比无氧呼吸少D. 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H都能进入线粒体【答案】D【解析】葡萄糖先在细胞质基质分解成丙酮酸,再进入线粒体反应,A 错误;人体细胞可进行的是产乳酸的无氧呼吸,细胞质基质中没有
10、 CO2的产生,B 错误;消耗等摩尔葡萄糖,有氧呼吸产生的能量比无氧呼吸多,散失的热能比无氧呼吸多,C 错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丙酮酸和H都要进入线粒体反应,D 正确。考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7.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分化是形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B. 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C. 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凋亡基因的表达D.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不能表达【答案】D【解析】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特定基因的会表达特异性蛋白质,A 正确;衰老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会发生变化,B 正确;细胞凋亡的根本原因是凋亡基因的
11、表达,C 正确;正常细胞中,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需要正常表达,当它们发生基因突变后会引起细胞癌变,D 错误。考点:细胞的生命历程8. 某生物的一个细胞刚刚完成着丝点分裂,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着丝点分裂会导致 DNA 数目加倍B. 此时细胞中一定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 着丝点分裂与纺锤丝的牵引无关D. 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一定是该生物体细胞的两倍【答案】C【解析】着丝点分裂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DNA 复制会导致 DNA 数目加倍,A 错误。着丝点分裂可以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有同源染色体的存在,B 错误。着丝点分裂不是因为纺锤丝的牵引,C 正确。着丝点分裂还可以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
12、后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该生物体细胞相同,D 错误。点睛:着丝点分裂发生的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的结果是使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DNA 复制的结果是使 DNA 数目加倍,二者不同。9.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 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C.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短指为常染色体
13、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男女发病率相同,A 正确;B红绿色盲为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母病子必病” ,所以女性患者的儿子一定是患者,B 正确;C抗维生素 D 佝偻病为 X 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C 错误;D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通常隔代遗传,D 正确。考点:人类遗传病的类型;伴性遗传10. 鸽子从出生到成年,雌雄个体在外观上几乎完全一样,仅凭肉眼难以区分性别。已知雌性鸽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W,雄性鸽子的性染色体组成为 ZZ。在鸽子中 Z 染色体的复等位基因,BA(灰红色)对 B(蓝色)为显性,B 对 b(巧克力色)为显性。现有一只灰红色鸽子和一只蓝
14、色鸽子交配,后代中出现了一只巧克力色的个体。则亲代灰红色、蓝色与子代巧克力色鸽子的性别分别是( )A. 雄性、雌性、雌性 B. 雄性、雌性、雄性C. 不能确定、不能确定、雌性 D. 雄性、雌性、不能确定【答案】C【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灰红色鸽子 ZBA-和蓝鸽子 ZB-交配,后代出现了巧克力色的个体即ZbZb或 ZbW,所以亲代基因型组合可以是 ZBAZb和 ZBW,也可以是 ZBAW 和 ZBZb,所以亲代中的灰红色和蓝色的性别是不能确定的,而子代的巧克力色一定是 ZbZb即雌性,C 正确,A、B、D 错误。点睛:判断基因型时对于在性染色体的在交配时一定要注意性别不能相同。11. 下图是雄性果
15、蝇(2n8)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A、a 表示位于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A、a 可以表示控制该果蝇红眼与白眼基因B. 性染色体的基因表达产物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C. 果蝇产生的含 X、Y 染色体的配子分别是雌、雄配子D. 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间可发生自由组合的现象【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A、a 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而果蝇眼色(红眼与白眼)的控制基因应位于 X 染色体上,A 错误;B、性染色体的基因表达产物不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也可存在于体细胞中,B 错误;C、果蝇产生的含 Y 染色体的配子只能是雄配子,但含 X 染色体的配子有雌配子也有雄配
16、子,C 错误;D、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属于非同源染色体,所以相互之间可以发生自由组合的现象,D 正确故选:D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12. 埃博拉出血热(EBHF)是由 EBV(一种丝状单链 RNA 病毒)引起的,EBV 与宿主细胞结合后,将其核酸-蛋白复合体释放至细胞质,通过如图途径进行增殖如直接将 EBV 的 RNA注入人体细胞,则不会引起 EBHF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分别用 32P 和 35S 标记 EBV 的核酸和蛋白质不能证明谁是遗传物质B. 过程所需的所有成分都由宿主细胞提供C. 过程所需嘌呤数与过程所需嘌呤数相同D. 参与过程的 RNA 只有 2 种【答案】A【解
17、析】由题意知,由于蛋白质和 RNA 都进入宿主细胞质,因此分别用 32P 和 35S 标记 EBV 的核酸和蛋白质不能证明谁是遗传物质,A 正确;过程中的模板及酶来自埃博拉病毒,B 错误;RNA 是单链结构,过程是以 RNA 为模板合成 RNA 的过程,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过程形成的 mRNA 的嘌呤数=模板 RNA 中的嘧啶数,因此所需嘌呤数与过程所需嘌呤数不一定相同,C 错误;过程是翻译过程,该过程需要 tRNA、mRNA、rRNA 三种,D 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明确该病毒的侵染不同于噬菌体,进入宿主细胞的不仅仅有核酸,还有蛋白质。13. 如图为人体对性状控制过程示
18、意图,据图分析可得出( ) A. 过程都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B. 基因 1 和基因 2 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C. M1和 M2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细胞中D. 老年人细胞中不含有 M2【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是基因转录形成 mRNA 的过程,是 mRNA 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转录主要在细胞核进行,翻译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A 错误。基因 1 表达出的血红蛋白应只在红细胞中表达,但基因 1 和 2 几乎存在人体的每个细胞中,只是有的细胞不表达,B 错误。血红蛋白在红细胞中表达,而黑色素却不可能再红细胞中表达,C 正确。老年人的酪氨酸酶活性降低,不是不存在,D 错误。14. 甲乙两图
19、表示真细胞内某表达的部分过程,下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图所示的过程中,该基因的两条单链都可以作为模板链B. 甲图所示的过程完成以后,产物中 G 的个数等于 C 的个数C. 乙图中,与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 tRNA 的结合位点D. 乙图中的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它们沿从左向右移动【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甲图:甲图表示以 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 RNA 的转录过程分析乙图:乙图表示翻译过程,其中为核糖体,为 mRNA,一条 mRNA 上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进行翻译,这样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解:A、甲图所示为转录过程,该基因中只有一条单链可以作为模板链,A 错误;B、甲图为转录过程,其形成
20、的产物是单链 RNA,其中 G 的个数不一定等于 C 的个数,B 错误;C、乙图中,为核糖体,为 mRNA,核糖体与 mRNA 的结合位点有 2 个,因此与的结合部位会形成两个 tRNA 的结合位点,C 正确;D、乙图中的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根据多肽链的长度可知,该过程中核糖体由右向左移动,D 错误故选:C考点: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15. 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具有很强的摄碘能力。临床上常用小剂量的放射性同位素 131治疗某些甲状腺疾病,但大剂量的 131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积聚在细胞内的 131可能直接( )A. 插入 DNA 分子引起插入点后的碱基序列改变B.
21、 替换 DNA 分子中的某一碱基引起基因突变C. 造成染色体断裂、缺失或易位等染色体结构变异D. 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基因突变并遗传给下一代【答案】C【解析】碘是人体甲状腺激素的构成元素,为组成人体的微量元素。由于 131I 有放射性,能诱发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发生基因突变,但这属于体细胞的基因突变,不会遗传给下一代,D 项错误。 131I 不是碱基类似物,故不能直接插入到 DNA 分子中,也不能替换 DNA 分子中的某一碱基,A、B 项错误。大剂量的放射性元素会引起染色体结构变异,C 项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突变的特征【名师点睛】有关基因突变,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
22、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突变的类型:体细胞突变和生殖细胞突变,其中体细胞突变一般不遗传给子代,而生殖细胞突变可遗传给子代3、基因突变的特点: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低频性(个体的基因突变率低,但种群中个体数,其突变率较高) 、随机性、不定向性、多害少利性4、基因突变的意义:基因突变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基因突变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16. 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 姐妹染色单体间相同片段的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 基因重组导致纯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D. 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
23、是基因重组导致的【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重组的来源之一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导致基因重组,A 项正确;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是基因重组的另一来源,B 项错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会出现性状分离,C 项错误;同卵双生兄弟间的性状差异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或环境条件不同导致的,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17. 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肺
24、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的实质是基因突变B. 高茎豌豆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发生了基因重组C. 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D. 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后可能产生新基因【答案】D【解析】肺炎双球菌 R 型转化为 S 型的实质是基因重组,A 错误;高茎豌豆后代出现高茎和矮茎是基因分离导致的,B 错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片段交换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属于基因重组,C 错误;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后会产生新基因,D 正确。【考点定位】生物变异的类型。【名师点睛】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常见的基因重
25、组是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另一种类型的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18. 下列叙述中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 1 条 21 号染色体A. B. C. D. 【答案】B【解析】第 5 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导致猫叫综合征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正确;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
26、组,错误;联会的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属于基因重组,不属于染色体变异,错误;唐氏综合征患者细胞中多 1 条 21 号染色体是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个别染色体增加,正确。所以正确的是。【考点定位】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名师点睛】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19. 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种皮肤病遗传的情况进行了调
27、查,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要选择单个基因控制的皮肤遗传病进行调查B. 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C. 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随机取样D. 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患者家系进行调查【答案】B【解析】调查遗传病常选择单基因遗传病进行调查,多个基因遗传病遗传病易受环境影响,一般不作为调查对象,A 错误;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选取的样本越多,误差越小,B 正确;在调查该皮肤病的遗传方式时应注意在患者家系中取样调查,C 错误;在调查该皮肤病的发病率时应选取随机人群进行调查,D 错误。【考点定位】遗传病的调查20.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
28、确的是 ( )A. 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 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 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A 错。变异是种群原来就存在的,环境起到选择有利变异作用,B 错。概隔离导致种群个体之间无法顺利进行基因交流,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 正确。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D 错。考点:本题考查进化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
29、网络结构能力。21. 在生物学实验中,材料的选择及临时装片制作对于实验能否成功都是非常关键的,下列有关说法均正确的一组是( )序号 实验课题 生物材料 装片制作过程A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口腔上皮细胞 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染色B 用显微镜观察叶绿体蔬菜叶上表皮细胞滴清水加标本盖盖玻片C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洋葱根尖 23cm解离漂洗染色压片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酵母菌滴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盖盖玻片A. A B. B C. C D. D【答案】A【解析】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利用口腔上皮细胞作为材料,制片的过程为制片水解用蒸馏水冲洗用甲基
30、绿、吡罗红染色观察,A 正确;蔬菜叶上表皮细胞含有的叶绿体少,不适合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B 错误;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应该剪取洋葱根尖 23mm,C 错误;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应该先盖盖玻片,再将稀释后的培养液于计数室,D 错误。22.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材料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有( )用同时被 32P、 35S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利用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用纸层析液法提取色素用马铃薯块茎作材料,验证植物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 CO2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功能相同孟
31、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假说内容A. 两项 B. 三项 C. 四项 D. 五项【答案】D【解析】分别用 32P 或 35S 标记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证明了 DNA 是遗传物质,错误;利用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可以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不是提取色素,错误;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能产生 CO2,错误;盐酸在观察细胞中 DNA 和 RNA分布中的作用除了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外,还具有使染色体中的 DNA 和蛋白质分离,加速 DNA 与染色剂结合的作用,错误;在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作用是解离,使组织细胞分离开来,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是用于验证其假说
32、的,属于假说一演绎法的演绎内容,错误,故 D 正确。23. 下列选项中不符合含量关系“c=a+b,且 ab”的是 ( )A. a 非必需氨基酸种类、b 必需氨基酸种类、c 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B. a 各细胞器的膜面积、b 细胞核的膜面积、c 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C. a 线粒体的内膜面积、b 线粒体的外膜面积、c 线粒体膜面积D. a 叶肉细胞的自由水、b 叶肉细胞的结合水、c 叶肉细胞总含水量【答案】B【解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包括非必需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多于必需氨基酸,A 正确。生物膜系统的膜面积包括核膜、细胞膜和各种细胞器膜,所以 ca+b,B 错误。线粒体是双层膜的细胞
33、器,包括内膜和外膜,而内膜向内凹陷成嵴,所以内膜面积大于外膜,C 正确。细胞中的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而主要是以自由水的形式存在,D 正确。24. 呼吸作用过程中在线粒体的内膜上 NADH 将有机物降解得到的高能电子传递给质子泵,后者利用这一能量将 H+泵到线粒体基质外,使得线粒体内外膜间隙中 H+浓度提髙,大部分 H+通过特殊的结构回流至线粒体基质,同时驱动 ATP 合成(如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B. 结构是一种具有 ATP 水解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C. 上述过程中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 中活跃化学能D.
34、 好氧细菌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答案】B【解析】依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结构是一种具有 ATP 合成酶活性的通道(载体)蛋白, H+由膜间隙向线粒体基质的跨膜运输需借助结构才能完成,属于协助扩散,A 项正确,B 项错误;上述过程中涉及有机物降解、高能电子传递、ATP 合成等,因此能量转化过程是:有机物中稳定化学能电能ATP 中活跃化学能,C 项正确;好氧细菌没有线粒体,不可能发生上述过程,D 项正确。25. 细胞所处的能量状态用 ATP、ADP 和 AMP 之间的关系式来表示,称为能荷,公式如下:能荷=其中 AMP 为一磷酸腺苷。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高能荷时,ATP 生成过程被抑制,而
35、ATP 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推测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 1B. 细胞中 ATP、ADP 和 AMP 之间可以相互转化C. 细胞在吸收 Mg2+时,能荷较低D. 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答案】C【解析】根据能荷的公式组成,当 ATP 全部转化为 AMP 时,能荷为 0,当 AMP 全部转化为ATP 时,能荷为 1,所以一般情况下细胞能荷数值小于 1,A 正确;细胞中 ATP、ADP 和 AMP之间可以相互转化,B 正确;高能荷时,ATP 生成过程被抑制,而 ATP 的利用过程被激发,如吸收 Mg2+时需要消耗 ATP,
36、C 错误;ATP 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所以能荷及其调节是生物界的共性,D 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命活动的能量供应问题,解题的关键是分析能荷的公式,并注意ATP、ADP 和 AMP 均与能量有关,在不同生理状态下可以相互转化 ATPADPAMP。26. H在生物的生理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绿色植物细胞中的H均来自其光合作用过程水的光解B. 有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与氧气结合释放出大量的能量C. 无氧呼吸过程产生的H可将丙酮酸还原成其他产物D. 植物光反应过程产生的H可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答案】A【点睛】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系统地全面
37、地构建知识网络。熟记无氧呼吸过程,即第一阶段:C 6H12O6丙酮酸H;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 CO2或转化成乳酸。27. 下列是某同学关于真核生物基因的叙述 ( )携带遗传信息 能转运氨基酸 能与核糖体结合 能转录产生 RNA 每相邻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 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 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基因是由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是遗传物质,能携带遗传信息,正确;转运RNA 能识别并转运氨基酸,错误;信使 RNA 能与核糖体结合,用于合成蛋白质,错误;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基因能够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
38、产生 RNA,正确;转运 RNA上一端的三个碱基组成一个反密码子,错误;DNA 分子在复制时,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基因突变,正确,故选 B。【考点定位】基因结构和功能 【名师点睛】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 片段,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中存储遗传信息;DNA 分子通过 DNA 的自我复制,进而传递遗传信息,通过基因的表达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密码子是信使 RNA 上决定氨基酸的 3 个相邻的碱基;tRNA 能识别并搬运氨基酸。28. 基因型为 Aa XBY 的小鼠仅因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 aa 型配子等位基因
39、A、a 位于 2 号染色体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下列关于染色体未分离时期的分析,正确的是( ) 2 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2 号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 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 性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A. B. C. D. 【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 A 和 a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X 和 Y 也是同源染色体,它们都应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分开。现在形成了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 aa 的配子,a 和 a 是姐妹染色单体上复制而来的基因,说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而 A 和 a 位于 2 号染色体上,正确,错误。不含性染色体
40、,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开,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开到另一个配子中去了,正确,错误,故 A 正确,B、C、D 错误。点睛:分析异常配子时首先看异常配子中的基因关系,如果是 Aa 它们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此时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如果是 aa 或 AA 的配子,而亲本基因型是 Aa,那么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但如果亲本基因型是 aa 或 AA,此时有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分离也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9. 果蝇的某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 G、g 控制,且对于这对性状的表现型而言,G 对 g 完全显性。受精卵中不存在 G、g 中的某个特定基因时会致死。用
41、一对表现型不同的果蝇进行交配,得到的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且雌蝇有两种表现型。据此可推测:雌蝇中A.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B.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C.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D.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G 基因纯合时致死【答案】D【解析】由题意“子一代果蝇中雌:雄2:1”可知,该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为伴性遗传,G、g 这对等位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由题意“子一代雌蝇有两种表现型且双亲的表现型不同”可推知:双亲的基因型分别为 XGXg和 XgY;再结合题意“受精卵中不存在 G、g中的某个特
42、定基因时会致使” ,可进一步推测:雌蝇中 G 基因纯合时致死,综上分析,A、B、C 三项均错误,D 项正确。【考点定位】伴性遗传30. 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及染色体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单倍体生物体的体细胞中都没有同源染色体B. 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有三个染色体组C. 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D. 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的芽尖后,芽尖的细胞中都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单倍体是体细胞中含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只含一个染色体组,而多倍体生物的单倍体则可以含多个染色体组,存在同源染色体,A 错误;
43、B、21 三体综合征患者的体细胞中 21 号染色体有三条,两个染色体组,B 错误;C、人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基因已经复制,如果发生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则在一个染色体组中可能存在等位基因,C 正确;D、多倍体通常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但不一定均加倍,另外含有 4 个染色体组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则含有 8 个染色体组,D 错误故选:C31. 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关于其变异来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很大的变异性B. 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 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
44、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 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扦插为无性繁殖,进行有丝分裂,没有基因重组,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种子为有性生殖形成,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结合,发生基因重组,也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AC 错,B 正确。二者表现型都会受环境影响,D 错。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能力。32. 利用基因型为 aabb 与 AABB 的水稻作为亲本培育基因型为 AAbb 的新品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利用 F1 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可获得该新品种B
45、. 操作最简便的是杂交育种,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的是单倍体育种C. 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D. 若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 AAAAbbbb 个体,和该新品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A【解析】利用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还需要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并筛选出新品种,A 错误;杂交育种在子二代中直接选种,是最简捷的方法;单倍体育种得到的都是纯合体,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 正确;由于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所以诱变育种不能定向获得该新品种,C 正确;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的 AAAAbbbb 个体与 AAbb 的新品种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正确。【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规
46、律的实质及应用33. 研究人员将抗虫基因(SCK 基因)导入水稻,筛选出 SCK 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 SCK 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 SCK 基因,假设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随机整合,出现如图所示三种情况。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个体自交,F1 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31B. 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11C. 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1/2 含 SCK 基因D. 丙图个体自交,F1 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91【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在甲图植株中,两
47、个抗虫基因(SCK 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甲图植株产生的配子均含有 SCK 基因,其自交产生的 F1全为抗虫植株,A 项错误;在乙图植株中,两个抗虫基因(SCK 基因)位于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有 1/2 含有SCK 基因,因此乙图个体与正常水稻进行杂交,子代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1:1,B 项正确;在丙植株中,两个抗虫基因(SCK 基因)分别位于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因此丙图个体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 3/4 含 SCK 基因,丙图个体自交,F 1中抗虫植株和非抗虫植株之间的比例为 15:1,C、D 项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
48、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34. 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原因是 ( )A. 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 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 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 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答案】B【解析】解:A、青霉素只起到对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的选择作用,A 错误;B、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药性的个体,B 正确;C、葡萄球菌的突变不是定向的,C 错误;D、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D 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明确自然选择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知道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35. 小麦育种专家育成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 ,能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等基因转移到小麦中。普通小麦 6n42,记为 42W;长穗偃麦草 2n14,记为 14E。下图为普通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杂交选育“小麦二体异附加系”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