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第 12 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1(2017绵阳期末)近代某次战争中,光绪皇帝曾垂泪撰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根据材料“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次战争最有可能是甲午中日战争,故 C 项正确。答案:C2 马关条约中最能体现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侵略进入新阶段的是( )A增开通商口岸B赔款白银二亿两C割台湾等地给日本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解析:马关条约签订于 19 世纪末,这时的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对外侵略从
2、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就是资本输出的一种重要形式。答案:D3(2017邹城期中)中国广大民众在帝国主义的侵略、欺侮面前表现出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痛恨,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但是他们的泣血行动最终没有达到爱国的目的,反而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结果。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解析:由民间组织义和团发动的反帝爱国运动,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 “不能说不是一种爱国主义” ,但并非科学纲领,与材料中“导致中国近代历史上更大的灾难,在这个意义上他们的爱国初衷却转化成误国
3、结果”相符,故 C 项正确。答案:C4鸦片战争后英国提出了“协定关税” ,19 世纪末日本提出“投资设厂” ,其共同点是( )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C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创造有利条件解析:依据已学史实可知鸦片战争是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打开中国大门倾销商品,甲午战争是经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列强要求资本输出,所以这两者的共同点是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因此 B 项符合题意。答案:B5 辛丑条约作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的标志,主要是因为该条约的签订导致( )A清政府在财政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
4、B清政府在军事上完全受制于帝国主义C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形成帝国主义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解析: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要帮助列强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就标志着清政府在反抗外来侵略方面已经完全走到了人民的对立面,成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故选择 C 项。答案:C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中英南京条约材料二 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中俄天津条约材料三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
5、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为什么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有危害性?(4)综上所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过程?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即可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即可分析。第(3)题根据材料“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回答,危害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4)题,结合 19
6、 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以马关条约为界线分析即可。答案:(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商行制度,自由贸易。(2)由沿海口岸通商自由到内陆通商自由。(3)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进行生产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4)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基础巩固1(2017温州期末)下图为近代某著名战役形势图。它反映了( )A日军占领旅顺和大连B鸭绿江口的黄海海战C华北战场的太原会战D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解析:黄海海战是中日两国海军在黄海海面的作战,符合题意,故 B 项正确。答案:B2(2017德阳期末)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民众的主要影响是( )A社会生活的西化 B普遍
7、认同民主思想C民族意识的增强 D掀起救亡图存运动解析: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阶层纷纷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民族意识大大增强,故 C 项正确。答案:C3下列关于中日马关条约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未规定开放新商埠B割地的内容全部落实C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列强开始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解析:马关条约中允许列强在华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强的冲击。答案:C4作为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的钓鱼岛,历史上很早就属于中国管辖,这一点可见之于中日史籍图志,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近代日本通过哪个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了钓鱼岛( )A 南京条约 B 北
8、京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解析:钓鱼岛是中国台湾附属岛屿之一,中国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通过马关条约被割让给日本的。答案:C5丁一平在对甲午海战的再认识中认为:纵观世界海战史,在一场海战中,一支海军舰队战死或以身殉国、尽节以终的将领占到高级指挥军官半数以上,是极为罕见的。这有力地驳斥了( )A “清政府昏庸腐败”的观点B “李鸿章避战求和”的观点C “中国战略战术落后”的观点D “北洋海军腐朽无能”的观点解析:海军舰队官员的殉国等行为可以说明北洋海军并不是腐朽无能,贪生怕死,故D 项正确。答案:D6德国前进报1900 年 6 月 19 日社论中指出:毫无疑问,中国人民运动的爆发,是几年前宣布
9、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引起的。社论所指的“铁拳政策”指的是( )A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B英法武力威胁“修约”C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D八国联军悍然侵华解析:结合时间 1900 年和“几年前宣布对中国的铁拳政策”可知,反映的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考查的是义和团运动的背景,故选 C 项,其他选项与时间不符。答案:C71902 年袁世凯在天津首创中国警察制度,这是对下面哪个不平等条约的应对( )A 南京条约:协定进出口货物关税B 辛丑条约:天津不得驻扎中国军队C 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通商口岸D 辛丑条约: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区解析:辛丑条约签订于 1901 年,条约中规定天津不得驻扎中国军队,因此袁世凯在天津
10、首创中国警察制度是对辛丑条约该条款的应对,故 B 项正确。答案:B8 “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 299 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下列款项用于履行某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 000 元拆除大沽南炮台 1 000 元拆除大沽北炮台 3 000 元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答案:D能力提升9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可能是(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
11、约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解析:“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指拆毁了天津大沽口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开进我们的院子”指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 “旁若无人地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指允许列强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指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这些具体内容属于辛丑条约 ,D 项符合题意。答案:D10(2017太原期中)日人不但在台湾各地设立日语学校,而且发布书房义塾规则,下令台湾人自办的私塾必须加教日语。日本能够在台湾推行这一政策的法律依据是( )A 南京条件 B 北京条件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解析:根据所学,甲午中日战争清
12、政府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割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台湾开始了日本长达半个世纪的殖民统治,故 C 项正确,故 A、B、D 项错误。答案:C11(2017邹城期中)史学家康德刚先生认为:“在中国近代史上最可恨的惨剧,莫过于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 ”其中第二次被占领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解析:材料中“一百年中我们的首都竟三次为敌国占领”是指第二次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全国侵华战争,故 D 项正确。答案:D12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13、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 BC D解析: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中国社会的两大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华民族与外国侵略者的矛盾汇流,集中指向了清朝统治,故正确;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标志着列强侵华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鸦片战争后中国没有出现过被一国独霸的局面,故与题干不符。答案:D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日军攻占旅顺后,对城内进行了 4 天 3 夜的抢劫、屠杀和强奸,死难者约 2万人。
14、据英国法学家胡兰德的关于中日战争的国际公法记载:“当时日本官员的行动,确已越出常轨。他们从战后第二天起,一连四天,野蛮地屠杀非战斗人员和妇女儿童。在这次屠杀中,能够幸免于难的中国人,全市中只剩 36 人(后考察生还者有 800 余人)。而这36 人,完全是为驱使他们掩埋其同胞的尸体而留下的。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旅顺大屠杀。材料二 一份出版于明治二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公元 1894 年 12 月 6 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 ,在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夏张镇郑家杭村现身。该报以 10 个版面的容量,详尽报道了当时日军入侵中国的重大时事新闻,其中有日军血洗旅顺的大幅版面。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
15、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让人触目惊心。(1)材料一中旅顺大屠杀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中?你如何看待日本一些史学家所述“1894年那场中日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性的因素引起的”的观点?(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3)综合以上两则材料,你有何认识?解析: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概括提炼能力。第(1)题由“1894 年” “旅顺”等关键词可判断是甲午中日战争。评价日本史学家观点时应首先否定,然后结合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及中国的腐败落后分析必然性,点出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准备充分。第(2)题,要明确时事新报是重要史料,既为研究当
16、时历史提供资料,同时据其内容看又是罪证。第(3)题要向反思战争,勿忘国耻等方面拓展。答案:(1)甲午中日战争。该观点是错误的。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是日本长期对外扩张政策实施的必然结果,战前日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分,而当时清政府政治腐败,国力落后,成为被侵略的对象。(2)成为昔日日本侵略中国、犯下滔天罪行的又一罪证;为中国人民反思战争、研究当时那段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3)警钟长鸣,以史为鉴;维护和平,避免战争;勿忘国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 年 3 月,英国对华棉织品出口商、曼彻斯特商会主席莫克维卡在致英国外相巴麦尊的信中说:“是他们自己陷入了错误的处境
17、,逼得我们不得不走上为国家所受的侮辱,为个人所受的委屈要求补偿的地步当前局势,可能提供机会,完成两国关系的改善,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材料二 瓦德西说,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 ,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材料三 “苍天苍天泪如雨,倭人竟割台湾去。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莫克维卡所说的“当前局势”指什么?他认为“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的” ,理由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瓦德西为什么说“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列强又采取了什么方式侵略中国?签订了什么条约?中国社会的性质完全沦为什么?(3
18、)台湾同胞怀着悲愤的心情奔走相告“哭声达于四野” ,这一令人悲痛的历史场面发生在近代史上哪一次列强侵华战争之后?倭人割占台湾是哪一不平等条约的规定?解析:第(1)问,从“1840 年 3 月”分析“当前局势” ,从“随着关系的改善,我们输出(棉织品)的扩张程度将是不可估量”分析理由。第(2)问,从“瓜分”二字入手,可知时间,然后判断当时中国发生的大事,最后综合分析。第(3)问, “割台湾”是指甲午中日战争,日本逼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答案:(1)“当前局势”指林则徐虎门销烟为英国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借口。理由:中国地广人多,有望成为巨大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2)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沉重地打击了列强在中国的势力,使列强看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列强由直接控制中国转变为在华扶植代理人。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