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语文《马说》.ppt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52823 上传时间:2018-11-22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马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语文《马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语文《马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语文《马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语文《马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说,韩愈,伯乐相马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曲;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名马知多少,项羽乌骓马 关羽赤兔马 刘备的卢马 秦琼黄骠马 唐僧白龙马,教学目的 1、认识伯乐与人才的关系,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情。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3、掌握文言词语,背诵课文。,韩愈字退之,唐代散

2、文家、诗人,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唐宋八大家”之首。自谓郡望(郡里的显贵家族)昌黎,世称韩昌黎。,作者简介,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他曾三次上书宰相,都没有得到赏识。加上当时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让他感到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写下了马说。,“说”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马说”即谈马、论马。爱莲说:莲人,托物言志马说 :马人,托物寓意,托 物 寓 意,千里马的遭遇,对统治阶级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

3、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朗诵课文,pin,sh,s,s,sh,xin,dn,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

4、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马并驾,辱没,著称,吃一顿,才能,美好的素质,等同,能够,怎么,正确的方法,拿着,面对,鞭策驾驭,难道,表反问语气,通“才”,才能,在,况且,日行千里,喂养,通晓,这,这种,虽然,有时,恐怕,表推测语气,疏通文义,大声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预习内容,试着翻译全文。,世间先有了像伯乐(那样擅长相马的人),然后才能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但是擅长相马的伯乐却不经常有。所以即使有名马,只是埋没在那些仆役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面,不(

5、会)拿千里马的美名来称呼它了。,译 文,能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把一石粮食吃光。喂马的人不知道马能日行千里而(多加饲料)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特点不能从外部显现出来,想要它跟普通马一样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译 文,驾驭它,不采用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按照千里马的食量让它吃饱,马嘶鸣,又不通晓它的意思,手里拿着马鞭,面对着千里马却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译 文,完成下列表格,梳理文章结构。,世有伯 乐,然 后有千 里马。,只辱于奴 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 枥之间。,食不饱,力

6、 不足,才美 不外见,其真不 知马也。,理清结构,论点,遭遇,命运,结论,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通“饲”,喂通“现”,显示 通“才”,才能 通“耶”,表疑问, 相当于“吗”,通假字:,归纳整理:,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食之不能尽其材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连词,表转折,但是 连词,连接状语和谓语 吃,动词饲 喂养,动词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恐怕,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才能,能力 能够 鞭打(动词) 马鞭子 (名词),一词多义,分 析 课 文,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

7、突出强调 了什么问题? 2、请问在第一段中当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时会有怎 样的遭遇? 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 原因。 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 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 旨? 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人才,那 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哪几 类人?,自学指导一:回答问题,1、课文首先为我们摆明了什么观点?突出 强调了什么问题?,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摆明的观点是“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能识马,如果没有伯乐的慧眼,千里马就会被埋没,即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2、请问在第一段中当千

8、里马没有遇到伯乐 时会有怎样的遭遇?,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 遭遇只能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3、请从第二段中找出句子说明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4、请从第三段中找出千里马被摧残、被埋没体现在哪三个方面?文段中哪句话能揭示全文的主旨?,考考你:,分 析 课 文,简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主旨:“其真不知马也”。,5、本文表面虽是在谈马,其实是在谈 人才,那么文中以“伯乐”、“千里马”、 “食马者”各比喻哪几类人?,考考你

9、:,分 析 课 文,简析:文中“伯乐”比喻的是善于识别人才,知人善任的统治者;“千里马”比喻的是有才华、有才能的人;“食马者”比喻的则是愚妄浅薄不能识别人才,甚至于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统治者。,自学指导二: 作者如何层层深入论证论点的?,首先提出全文论点,接着从正反两方面对论点作概括论述,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展开论述,说明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性。第三段对“食马者”进行辛辣的嘲讽,揭示其愚妄,再次强调造成不合理现象的原因,是“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主旨,并与论点照应。,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说明伯乐的重要性,第一段,提出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正面论证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反面论证

10、故虽有名马. 不以千里称也。,第二段,进一步从反面论证:,课文分析,反面论证,得出结论: 其真不知马也(主旨),第三段,有伯乐有千里马 (正面) 发现人才无伯乐无千里马 (反面) 埋没人才,一食尽粟一石 行千里 (正面) 施展才能 食不饱力不足 难行百里(反面) 埋没才能,策之食之鸣之 (排比) 封建统治者 执策临之:天下无马 不识人才摧残人才 其真?其真! (反问) 愤懑不满,表层意思,深层意思,主题: 通过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揭示统治者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现实,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自学指导三: 总结本文的主题及写作方法。,写法: 马说托物寓意,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

11、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自学指导四:拓展延伸 1、读完本文后,你认为伯乐应具备怎样的才能?请联系你自己的读书实际,列举一位大家熟悉的伯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的事迹。 2、伯乐和千里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谁更重要?请畅谈你的看法?可举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证明自己的观点?,* 伯乐必须具备知人善用的才能,任人唯贤,要善于发现并重用人才。如:齐桓公发现并重用管仲,使齐国强盛起来。,如:我认为千里马更重要。因为社会发展需要人才,而千里马正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试想如果没有爱迪生发明电灯,我们寻找光明的眼睛不知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多久。,马价十倍 战国策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

12、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顾之,臣请献 一朝之贾。” 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1、解释加点词:比三旦立于市 伯乐还而视之 2、划停顿: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 3、翻译句子:伯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4、阅读本文,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当堂训练:扩展阅读,接连,环绕,伯乐接受了这个请求,就去绕着马儿转几圈,看了一看,离开时再回过头去看一了眼。这匹马的价钱立刻涨了十倍。,1、有的人确有真才实学,但不一定能得到赏识和重用,因而需要有像伯乐这样的人来发现和举荐。 2、名家的赏识很重要。真正好的东西,又得

13、到名家赏识,它的身价就会加倍增长。 3、骏马待伯乐至而增价,说明权威的重要,但又不可盲目地崇拜和迷信别人,更要提防有的庸才借助或冒用权威之名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统治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马说,食马者,浅薄愚妄的统治者,板书,本文用什么方法来论证自己关于人才的主张? 比喻论证法。,说明本文寓意课文 寓意,1.千里马 2.伯乐3.马说,人才 善于识别和使用人才 的统治者 人才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 A.才美不外见 B. 食不饱,力不足 C.策之不以其道 D.执策而临之,练习,通“现”,表露,

14、吃,驾驭,鞭打,面对,2.指出句中加线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什么词 A.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千里马”在文中寓指怎样的人?,即使,虽然,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有才能的人。,千里马人才(被埋没摧残、怀才不遇明主的人才)伯 乐识才之人(让人才发挥作用的封建统治者)食马者昏庸的统治者,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不是。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慨心情。,“

15、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人们常用文中两句话概括自己怀于不遇,这两句话是: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达了才能之士的悲愤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在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今天,你认为当今的伯乐应具有怎样的品质?2、如果你就是一匹千里马而你面对的是愚妄无知的“食马者”,你将信奉“是金子总有发光的一天”的格言,还是坚持自己的命运自己把握的人生准则?,古往今来,许多怀才不遇者用自己由衷的笔调,抒写出自己心中的愤慨并流传为千古名句。,拓展阅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持节云中,

16、何日遣冯唐?苏轼江城子密州,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王勃滕王阁序,历史上的伯乐与千里马,鲍叔牙管仲 萧 何韩信 欧阳修苏轼 刘 备孔明,我来写一写:作者认为“伯乐”决定了千里马的命运,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以假如我是千里马或我也是千里马为题,写出你心中的想法。,提示: 千里马:多好的草地也会有瘦马,一样的生活环境或客观条件,同样会有不同的结果:同样的家庭,有的可以成才,有的一事无成,有的大有作为,有的被淘汰。(自身不努力) 伯乐:如果你是千里马,是否一定要得到伯乐的赏识?(不靠他人) 食马者:对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不要限制人才的发展。 机遇:完善自己、抓住机遇,勇于表现。 大环境:公平、和谐、发展,你能讲出几个含有“马”字的诗词名句吗?,春风得意马蹄急 踏花归来马蹄香 浅草才能没马蹄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祝同学们成为驰骋于生活中的一匹千里马!,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职业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