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KS5U解析】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48716 上传时间:2018-11-21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KS5U解析】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KS5U解析】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KS5U解析】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KS5U解析】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KS5U解析】陕西省蓝田县焦岱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焦岱中学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第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1.左传昭公中写道:“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藩屏周。”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A. 灭亡殷商B. 巩固统治C. 镇压叛乱D. 恩及兄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根据“以藩屏周”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政治意图是拱卫王室,巩固统治,而非是为了灭亡殷商、镇压叛乱和恩及兄弟,故排除 A、C、D 项,故选B。【点

2、睛】通过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并逐步构织出遍布全国的交通网络,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打破了夏商时期众邦国林立的状态,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周的文化形式因此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密切了同周边各少数民族的关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2.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A. 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 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 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 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 项,如材

3、料所述,宋太祖之所以闷闷不乐,是因为“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此一点,也正体现了宋太祖重视史书的记载、重视后人的评说,故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符合题意。故 A 项正确。B 项,由于史书为史官所撰,而史官在撰史的过程中难免存在个人主观色彩以及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故全部真实可信表述错误。故 B 项错误。C 项,材料主要阐述了宋太祖由于其重视史书记载而闷闷不乐的状况,对于史官与君主之间存在尖锐矛盾并没有展开论述。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中宋太祖闷闷不乐的原因是“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表达的是宋太祖对史书记载的惧惮,而非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故 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考点

4、: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君主专制时代的重史传统3.通典记载:“(汉)文帝十三年,以御史不奉法,下失其职,乃遣丞相史出刺并督监察御史” 。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左右丞“掌辩六官之仪,纠正省内,劾御史举不当者” 。 金史记载:“己卯,制纠弹之官知有犯法而不举者,减犯人罪一等科之,关亲者许回避” 。上述材料说明A. 弹劾是中国古代监察的一项重要权力B.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重视监察官员的素质C.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的权力来自皇权D.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逐步走向完善与成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沿革。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汉代刺史、唐朝丞相、金朝纠弹之官

5、的设立反映了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发展完善过程。故 D 符合题意。A 项错误,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弹劾的权利; B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监察官员素质的问题;C 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无关。所以应选 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监察制度 沿革4.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 周B. 秦C. 汉D. 唐【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的统一、郡县制。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通读题干文字,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补充,由此形成完整的石碑文字。从材料中的“并四海、

6、为郡县、灭陈天下合一”等信息可以判断题干中要求填的缺失的文字是秦,B 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 项与题干“并四海”不符,排除;CD 两项与“ 始为郡县”不符,排除。故选 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秦的统一、郡县制5.英国哲学家罗素在评论雅典政治时指出:“我们习惯于指责雅典人的民主是不充分的,因为它排除了妇女和奴隶。但我们并不总能意识到,它比起当政府的范围扩大时所可能有的民主来,要更加民主,因为每位公民问题都能够解决。 ”材料主要说明A. 雅典政府危害公民的民主权利B. 雅典的直接民主有其合理性C. 享有雅典公民权的人较少D. 雅典是间接民主制度的典范【答案】B【解析】

7、:材料的主旨是我们不能总是指责雅典民主是不充分的,应认识到雅典民主的合理性,所以选 B 项。材料中并没有强调雅典民主的危害,排除 A;材料并不是强调雅典民主的不充分性的,排除 C;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D 项说法错误。6.“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 (十二铜表法 ) ,这表明罗马法A. 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的法律已见端倪B. 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C. 以 十二铜表法为其成熟的标志D. 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凡在自己的土地和邻地之间筑篱笆的,不得越过自己土地的界限”可以看

8、出,罗马法规定了罗马人在日常生活中必须遵循的个人土地或私人空间的界限,旨在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财产之间的关系,故答案为 A 项。B 项意在保护贵族阶层利益,从材料中看不出来,排除;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排除 C 项;D 项利于稳定罗马帝国秩序,与材料的侧重点不一致,排除。7.“光荣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摆脱了专制统治的国家,它这样做的时候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此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见英国政治体制创新的显著特点是A. 内容的继承与创新B. 方式的和平与渐进C. 君权的保留与限制D. 地位的首创与示范【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题

9、干并没有强调对过去的继承,故 A、C 项错误;由题干“采用了不流血的方法”和“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一步一步地进行了制度改革”可知题干强调和平与渐进,故 B项正确;因为题干重心在于强调方式的和平与渐进,首创与示范作用则不是其显著特点,故 D 项错误。8. 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A. 公民的参与程度高 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公民的整体素质低 D. 政党之间的合作【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魔鬼

10、”指的是权力, “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 ”指的是权力与权力之间既要相互制约又要相互平衡,综上所述这种政体的核心只能是 B。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9.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史实 推论A 1688 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B 178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C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 1787 年宪法实行“联邦制” 原则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A. AB

11、. BC. CD. D【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 1832 年议会改革后,而不是 1688 年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 ,排除 A。法国于 1875 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排除 B。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原则,而不是“联邦制”原则,排除 C。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D 项正确。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D。10.1895 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 “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

12、重 ”B. “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 “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 “上议院多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答案】D【解析】德国统一之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体现在君权仍重,所以选 D 是对德国的描述,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B 均是英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 C 是法国的政治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11.鸦片战争:一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中写道, “当(英)舰突破虎门要塞,沿江北上,开向马乌涌(炮台)时, (珠)江两岸聚集了数以万计的当地居民,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我军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 ”材料主要说明A

13、. 国人对世界形势一无所知B. 普通民众对战争比较茫然C. 英军笼络了下层民众D. 清政府已经完全失去了民众支持【答案】B【解析】“平静地观看自己的朝廷与英国的战事,好像观看两个不相干的人争斗”由此可以反映出普通民众对外来侵略的事不关己的心态说明其冷漠、茫然,故 B 项正确;A 项“一无所知”说法错误,更准确的是“知之甚少” ;C 项无法从题干材料中反映,故排除;D 项“完全失去人民支持”说法错误,当时清政府并没有完全失去人心。12.1899 年,慈禧册立载漪之子溥儁为大阿哥,计划废黜光绪帝,但溥儁不获外国公使承认,慈禧被迫停止废立计划。义和团运动中,载漪与载勋等利用义和团排外。1901 年,

14、清政府与联军议和时,载漪被指为“首祸”要求惩办。1902 年,清政府下令将载漪、溥儁父子流放新疆。据此可知A. 列强开始干涉中国内政B. 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C. 晚清统治集团发生分裂D. 义和团运动引发朝廷内争【答案】B【解析】1901 年辛丑条约的签订,迫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廷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说明晚清政府进一步走向沉沦。故答案为 B 项 。A 项“开始”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排除;C、D 项材料不能反映,均排除。点睛:1901 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其直接目的是控制清政府,征服中国人民,强迫清政府取缔和镇压一切反帝活动。条约的签订意味着中外反对势力之间关系的完全倒

15、置:帝国主义国家成为太上皇,清政府变成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3.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 ”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B. 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 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D. 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根据“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可知义和团的斗争局限于打击破坏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方向,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盲目的排外性、利用迷信以及没有统一领导在题意中都

16、没有体现,故排除 A、B、D 项;故选 C。【点睛】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义和团本身也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在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失败。这些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14.某导演要拍摄一部反映 1900 年中国社会状况的电视剧。下面是导演对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状况的描述,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其中正确的是A. 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B. 中国在甲午战争中失败,签订了马关条约C. 八国联军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占领了北京城D. 孙中山建立了中国同盟会,举起了反清的旗帜【答案】C【解析】【详

17、解】本题考查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根据“反映 1900 年中国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在 18561860 年,故排除 A 项;甲午中日战争是 18941895年,故排除 B 项;孙中山建立同盟会是在 1905 年,故排除 D 项;19001901 年爆发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 年北京沦陷,故选 C。15.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 、 “立宪法”分别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 天朝田亩制度 B. 维新变法运动、 钦定宪法大纲 C. 义

18、和团运动、 中华民国宪法 D. 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兴” 、 “立宪法”分别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ABC 都不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而非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均非革命活动。16.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 129 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色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中国,暂时与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 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B. 争取党

19、内合作,保障抗战胜利C. 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团结,共同对外D. 开辟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国民革命军第 129 师”“ 同志们,为了救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中共的行为促成了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故 C 项正确;A 项是国民革命时期的;B 项错误,第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D项错误,中共坚持敌后抗战。所以答案选 C。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国共合作17.某学习小组拟对下列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订一个研究课题A. 十月革命的发展历程B. 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实践C. 无产阶

20、级革命运动的不断发展D. 巴黎公社革命的产生和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根据图片内容可知包括了巴黎公社革命运动和俄国十月革命,所以 A 项和 D 项都没有全面概括题意,故排除 ;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不是空想社会主义,故排除 B 项;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二月革命以及十月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不断发展的结果,故选 C。【点睛】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俄国国内的长达 300 多年的封建专制的统治,使俄国的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推动了俄国历史的发展,革命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1、。二月革命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俄国的社会矛盾,但二月革命的胜利为俄国无产阶级争取社会主义的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之后的十月革命奠定了基础。18.巴黎公社会议决定,在市政厅开设公共食堂。公社委员因时间紧张或公务缠身;就在食堂自己掏钱买定价份饭吃。饭菜的价格和花样都是有规定的,午餐标准 1.5 法郎,晚餐 2法郎,每人只准喝半瓶劣质葡萄酒。就是这样一个公共食堂,也严禁公社委员们的家属使用。材料主要反映了A. 公社因财政紧张提倡节俭B. 公社的公共食堂管理规范C. 巴黎公社倡导公仆意识D. 公社实行平均主义原则【答案】C【解析】从材料反映的公社委员在食堂就餐的标准和要求来看,材料主要反映了巴黎公社倡

22、导公仆意识,设立公共食堂纯粹是出于工作的需要。故答案为 C 项。材料没有反映“财政紧张” ,排除 A 项;B 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D 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19.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 “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 。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答案】A【解析】“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表明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妇女有了选举权,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23、故 A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在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确立起来的,故 B 项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制度,李长凤老大娘并不代表某个党派,故 C 项错误;题中材料并没有出现相关民主政治建设的各项法律,故 D 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 ,结合所学 1954 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知识分析解答。20. 下面是新中国历届政治协商会议代表人数示意图。此图表明新中国 ( )A. 政协制度形成经历了长期的过程B. 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C. 联合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D. 在民主

24、政治建设上已经较为完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1954 年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的职能结束,但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其人数的增长说明爱国统一战线力量逐步发展壮大。故选 B 项。其他选型与图片中的信息不符合。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政治协商会议2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的牧场) 。这说明新中国A. 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D.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答案】D【解析】由

25、“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 ”可知这些地理名称的变化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D 正确;A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 与材料无关,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解题的关键是对“归绥、迪化等少数民族名称与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 、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 ”的理解,结合新中国的民族政策解答即可。22.“自从 1949 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我们之间音讯不通来往断绝祖国不能统一。近三十年台湾同祖国的分离,是人为的,我们希望双方尽快实现通航通邮,以利双方同胞直接接触” 。据材料信息,这应出自A. 1

26、979 年告台湾同胞书 B. 1992 年“九二共识”C. 1995 年江泽民关于祖国统一大业谈话 D. 2005 年胡锦涛与连战会谈新闻公告【答案】A【解析】由题干中的“自从 1949 年台湾同祖国不幸分离以来” 、 “近三十年”等信息可以看出,这一材料出自 1979 年的告台湾同胞书 ,故选 A;BCD 均不符合题干所规定的时间,故排除。点睛:告台湾同胞书是新中国政府对台湾基本政策改变的一个转折点,这之前主张用武力解决问题,所以两岸三十年间一直处在对峙、对抗的状态;这时开始,中央政府开始主张和平统一祖国,同时主动停止了对金门的炮击,由此两岸关系迎来了缓和。目前我国政府对台湾的基本政策是:和

27、平统一、一国两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3.“欧洲的局势很严重,我们的政策是不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 ”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措施是A. 提出“杜鲁门主义”B. 推行马歇尔计划C. 组建北约D. 成立经互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马歇尔计划。根据“欧洲的局势很严重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美国政府应用科学尽力缓和局势”可知美国准备采取的措施是要解决当时欧洲饥饿、贫穷和混乱的问题,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美国政府采取的直接措施是对欧洲实行经济援助,即马歇尔计划。杜鲁门主义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故排除 A 项;北约是美国

28、组建成立的军事组织,故排除 C 项;经互会由苏联组建,故排除 D 项。故选 B。24.1959 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对材料的解读能力。1959年,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从材料中两位总统的言辞可以看出,展览会上经济文化交流并没有改变两

29、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A 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在 1973 年,B 项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 C 项也排除。故正确答案选 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美苏经济交流2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 ”其依据是因为周恩来主张A. 和平共处不称霸B. 求同存异谋发展C. 加强团结不结盟D. 区域互利求合作【答案】B【解析】本题关键词为“菲律宾” “去时候的敌人” “回来时候的朋友” ,可见中国当时与第三世界国家先有矛盾后化解,只有万隆会议符合要求。万隆会议上初期与会国存在严重分

30、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ACD 不符合题意,故选 B。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2 分,第 28 题 10 分,第 29 题 16 分,共 50 分)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监察制以专制王权为中枢;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等等。方乾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材料二 换而言之,汉代由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

31、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杨天石帝制的终结材料四 在中国这样一个有两千多年帝制传统的国度里,国家最高权力的所有者从皇帝变成了总统,民众都不太适应。而国会的运作,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的分立制衡等西方话语,中国人也一直不是很清楚。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1)秦朝在中央设置的“监察官”是什么?根据材料一,指出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代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在权力运行机制方面有什么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人是如何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的?(4)纵观上述材

32、料,反思古代、近代的这些尝试,归纳要实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应该从哪些方面提供保障?【答案】 (1)监察官:御史大夫。根本目的:维护皇权。(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3)明确主权在民;确立三权分立;实行责任内阁制。(4)保持监察制度的独立;坚持制度创新;制订完善的法律;提高人们的参政意识与能力。【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三省六部制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所学内容可知,秦朝建立三公九卿制,在中央掌管监察权力的是御史大夫。根据“监察制以服膺皇权为最高原则;监察官为维护皇权而监察百官,是天子耳目之任”可知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

33、还是为了维护皇权,为皇权服务。(2)根据“唐代则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实行的是三省六部制,该制度通过“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而实现了分散相权,相互制约的目的。(3)根据“树立了 国民全体作为 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了权力属于国民全体,通过分权和实行责任内阁制实现了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尝试。(4)要实现对权力的制约,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察和监督,要提高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分权

34、和制约,通过权力制约权力。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27.古往今来,中外的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孟德斯鸠(16891755)材料二 (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光荣革

35、命创造了一种适合英国历史和政治传统的新的社会进步方式从此以后,英国就是在议会制度的框架之内,进行和平和渐进的制度的改革。钱乘旦材料四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不是抽象地复制西方民主。2008 年 2 月 7 日德国新德意志报(1)列举清朝一个典型史实,简要论证材料一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观点。(2)根据材料二,指出雅典政治制度经历的过程以及雅典要求“政治自由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 17 世纪晚期至 19 世纪中期英国政制改

36、革的和平进程。(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个近代中国(18401919 年)复制西方民主的事例,并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特殊的民主”的主要形式。【答案】 (1)论证:清朝设军机处为中枢权力机关,其完全听命于皇帝;皇帝通过军机处总揽军、政大权,实现君权至上。(2)过程:君主政体寡头政治民主政冶。原因:贸易的急速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 ;中产阶级和农民的联合。(3)概述:英国 1689 年通过权利法案 ,确立君主立宪制;1721 年开始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国王“统而不治” ;经过 1832 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得以分享政治权力。(4)事例:维新变法、清末新政(预备立宪)辛亥革命

37、。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清代的军机处、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英国的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和新中国初期的民主政治建设。(1)孟德斯鸠所谓的“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是指“今天”中国的专制程度大大加强了,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清代军机处的建立,使中国的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从而验证了孟德斯鸠“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论证。(2)根据“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后来朝益于民主化的方向发展。要求政治自由化”可知雅典的的政治制度经历了君主政体寡头政治民主政治的历程。根据“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强有力的中产

38、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可知雅典要求“政治自由化”的原因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中产阶级与农民的联合。(3)本题关键是把握“17 世纪晚期至 19 世纪中期”这个时间限制,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在这个时期内,英国的政制改革主要有 1689 年颁布权利法案 、1721 年开始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和 1832 年的议会改革。(4)根据所学内容可知,1840 年1919 年中国对西方民主的复制主要有维新变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 (任答其一即可)新中国建立初期开始了民主政治制度的筹建,建立的民主制度主要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政协制度。28.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它不

39、仅见证了近代中华民族屈辱与沉沦,也见证近代中国人民的奋起与抗争。1949 年 4 月,南京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迎接新中国的诞生,也迎来了它的新生。请你以“屈辱” 、 “抗争” 、 “新生”三个主题为线索,分别说明在近代南京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最少写五个历史事件,包括时间、简要情况)(1)屈辱与沉沦: (2)奋起与抗争: (3)解放与新生: 【答案】屈辱与沉沦:1842 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37 年,日本占领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奋起与抗争: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建立了与清政府正式对峙的政权,沉重打击了清政府;19

40、12 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解放与新生:1949 年 4 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的民主革命。南京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它见证了中国国门被强行敲开的屈辱,也见证了大国新生的荣耀。1842 年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在南京签订;1853 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改称天京;1912 年,中国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1937 年,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1949 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并能够根据题意对这些事件的性质进行划分和归类。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41、一 材料二 1937 年 7 月 7 日夜,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第二天,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虽然人们希望就地解决,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日】扶桑社新历史教科书1937 年 7 月 7 日在北京郊外的卢沟桥,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这样,所谓“七七”事变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日】井上清日本的历史材料三 (1)某班级制作历史墙报,题目是“现代中国外交风云” 。请按时间顺序挑选出符合主题的图片资料,并说明你的理由。(2)比较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对七七事变描述的不同之处,并指出原因。(3)这

42、幅漫画形象地描绘了欧洲的百年历程。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续写对漫画的理解,并为此作品起个合适的题目。第一部分: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分成协约国和同盟国两大阵营进行混战,遍地战火,欧洲经济受到重创。第二部分:第三部分:题目:【答案】 (1)符合主题的图片按时间排为图 1、图 6、图 5、图 3。挑选理由:“现代中国外交”指的是 1949 年到今天中国外交的发展历史,图 1、图 6、图 5、图 3 符合这一主题要求。图 2 不结盟运动,中国虽然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并没有正式加入不结盟运动,图 4巴黎和会,涉及的是中国近代外交,所以图 2 和图 4 不符合题目要求。(2)不同:第一段材料指责

43、中国挑起了战争,推卸日本的战争责任,否定历史;第二段材料则基于史实,承认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原因:不同的价值观,使编写者对事实做出了不同的判断。(3)第二部分:二战结束后,欧洲陷于美苏的全面冷战对峙中,虽然战争最终没有爆发,但加剧了紧张的局势,欧洲国家的关系出现了裂痕。第三部分:冷战结束后,欧洲的一体化向纵深发展。1993 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欧洲走向统一。题目:“从战争到联合”或“从分裂到联合” 。 (开放性试题,史实准确,逻辑清晰,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现代中国的外交、七七事变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1)本题的重点在于“现代” ,即新中国成立以后。所以围绕“现代中国外交风

44、云” ,符合主题的图片是图 1、3、5、6,因为符合“现代中国”这个时间概念。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但并未参与不结盟运动,所以图 2 中的不结盟运动是不符合“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这个主题的。而图 4 中的巴黎和会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以前,也不符合“现代中国外交风云”这个主题。(2)根据“发生了有人向日本军队开枪的事件中国方面继续开枪,进入战斗状态。事件本身不过是一个小摩擦,但是与日本方面的冲突事件不断发生,解决变得困难起来”可知第一段材料中认为是中国挑起了战争,否认日本侵略,推卸责任;根据“日本军突然地攻击中国军日本对中国的不宣而战的战争就开始了”可知第二段材料中认为战争爆发的责任在于日本。导致这种差别的原因就在于编写者依据的史料和对史料判断的不同。(3)根据材料三中图二的内容可以看出,欧洲已经开始连接成为一个整体,但在欧洲的中间有一道明显的裂痕,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因为美苏对峙加剧,虽然没有爆发战争,但加剧了就是的紧张,并造成欧洲的分裂;根据图三的内容可知看出,欧洲不断连接成为了一个整体,原有的裂痕也已经消失不见,说明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对峙格局的结束,欧洲一体化向着纵深方向发展,欧洲联盟成立,欧洲走向统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