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历史期中试题姓名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面为西汉主要商业交通路线和手工业分布图。对此图解读正确的是A. 农业是自给自足模式B. 商业贩运的范围广泛C. 政府鼓励手工业发展D. 重农抑商政策已实施【答案】B【解析】从图中的主要商业交通路线可以看出西汉时期的商业贩运北到河北一带,南到江淮流域,东到大海,西到西域,所以商业贩运的范围比较广泛,故 B 项正确。上图是手工业分布图,与农业无关,故 A 项错误。从图中看不出政府的政策,故 CD 排除。点睛:
2、本题考查学生的空间和时间能力。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片提示的信息“西汉主要商业交通路线和手工业分布图” ,根据图中的地理位置即可得出答案。2.史记载:“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据此可知,汉初A. 儒家仁政得以实施B. 农耕经济高度繁荣C. 耕作方式发生改变D. 休养生息成效显著【答案】D【解析】【详解】由“民则人给家足,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反映了汉朝初期的修养生息政策,奖励农耕,减租减息,实行以农为先的政策,因此出现了经济的繁荣,故选 D;汉初奉行黄老
3、之学,而非儒家思想,排除 A;我国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排除 B;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牛耕开始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汉代的耕作方式没有发生改变,排除 C。3. 唐代坊市制度严格, 唐律疏 议规定, “凡官私斗、秤、度尺,每年八月诣寺校印署,无或差谬,然后听用之。 ”这说明唐代A. 坊市制度影响社会经济的 发展B. 法律仅有维护封建统治的作用C. 坊市管理有利于商业的发 展D. 实行较为严格的重农抑商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反映唐代的法律规定,商品交易时使用的度量工具必须每年校对一次,统一标准后才能使用。该项规定有利于维护市场公平交易,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故选 C。坊市制度和
4、法律条文均是针对商业贸易而言,A 项中“社会经济 ”的概念过大,故 A 错误。B 项中“ 维护封建统治 ”和 D 项中“ 重农抑商政策”在材料中均未提及,故 BD 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 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4.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 ,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 ”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A.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C.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逋亡奸伪无所容足”可知,隋代都城设计为加强政府的严格控制,故 A正确。材料中并没有提及
5、交通出行方面的设计,故 B 错误。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是在宋代,故 C 错误。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此设计促进了城市商业活动,故 D 错误。5.宋代官田招佃,往往张榜招募流民,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租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拦。据此可知当时A. 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B. 中央对地方权力失控C. 租佃双方毁约现象严重D. 土地兼并现象的严重【答案】A【解析】由材料“采取自愿原则,并订立祖佃契约,同时规定如果佃农不愿继续承佃,要求退佃和迁徙,官府不得无理阻栏。 ”,说明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松驰,故选 A;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租佃双方毁
6、约现象,排除 C;材料无关土地兼并现象,排除。6.货币称为“钞票” ,源于宋代的“钞引”制度,说的就是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如“盐引” “茶引”等,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宋代“钞引”的出现表明A. 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 B. 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C. 商业活动解除了政府的限制 D. 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商人向官府缴纳一定数量的钱物后换取的经营凭证,主要出现在暴利性的行业,拿凭证到指定地点支取货物,再到指定地点销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宋代商业经济发展有制度性进步,即“钞
7、引”制度,故 A 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民间商人开始控制重要产业,故 B 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商业活动打破了政府的限制,故 C 排除。材料未涉及在商品贸易中开始使用纸币,故 D 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商业的发展“钞引”【名师点睛】宋代茶、盐、矾等物的生产运销由政府管制,政府发给特许商人支领和运销这类产品的证券,名茶引、盐引、矾引,统称“钞引”。与官运官销相比, “钞引”制度确实为一大进步,但政府仍然有不同程度的介入,从而是商业活动受到一定的限制。7.明朝万历年间,纺织专业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城。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暮息而归。
8、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A. 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力需求增加B. 劳动力的商品化开始出现C. 农业的发展使农村出现了富余劳动力D.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普及【答案】B【解析】材料中“机工”伫立桥头,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说明明代出现了劳动力的商品化现象,即有些人以出卖劳动力为生。故答案为 B 项。A、C 项反映的是表面现象,均排除;D 项“开始普及”说法错误,不符合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史实,排除 。点睛:在明清时期在一些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具有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需要进行生产。明朝中后期出现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中,机户与机工之间形成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9、机户就是早期资本家,机工是雇佣工人,两者之间已无人身依附关系。对于此类试题,主要看是否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出现雇佣与被雇佣关系即表明劳动力已经商品化。8.顾炎武钱粮论 (上)载:“今来关中,自樗以西至于岐下,则岁甚登,谷甚多,而民且相率卖其妻子何以故?则有谷而无银也,所获非所输也,所求非所出也。 ”这反映出A. 赋役货币化加重农民负担B. 政府调控失当粮价暴跌C. 高利贷盘剥使民众贫困化D. 贸易逆差导致白银锐减【答案】A【解析】“有谷而无银也”等字眼强调的是白银的减少, 是贸易逆差加大才导致了白银大量外流,即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根本就没体现出赋役货币化加重农民负担以及政府调控失
10、当粮价暴跌方面的信息,所以选项 A、B 不符合题意,排除;使民众贫困化的是白银锐减而非高利贷盘剥,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9.明清时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以徽商、晋商、粵商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 ,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B.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C.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D. 重农抑商政策加强【答案】C【解析】“商帮”属于同一地域商人群体, “会馆”属于居住商人地方,说明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C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商业竞争异常激烈不是材料背景,B
11、错误;重农抑商不是主要原因,D 错误。点睛:“商帮”这一概念被各省的商人们频繁使用,最早提出“商帮”概念的是五大新商帮山东商帮、苏南商帮、浙江商帮、闽南商帮、珠三角商帮。其他各省商人也纷纷起而效仿,开始按照地缘给自己定位安徽省和山西省的商人们分别提出了新徽商和新晋商的口号,重庆、河南、河北等地的企业家们也将自己归类,分别冠以新渝商、新豫商、新冀商。10.“作为压舱物的瓷器,却以其晶莹的质地、美丽的色彩引起上流社会关注,人们争相追逐,贵族则以其夸耀财富,而烧有个人化纹章的瓷器更是显赫社会地位的象征,一时间,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 ”这说明A. 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
12、生活B. 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C. “地理大发现”引发西欧商业革命D. 殖民扩张推动中西之间的贸易【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追逐以及“里斯本(葡萄牙首都)成为传播中国瓷器文化的中心”可知时间为新航路开辟后;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瓷器传入欧洲,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显赫地位的象征,改变了人们的社会生活,故 A 项正确;瓷器传到西欧,引起上流社会人们的追逐,没有体现欧洲国家间的矛盾,排除 B;商业革命主要表现为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流通商品种类的增多,新的商业经营方式出现,商路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与材料无关,排除 C;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中国的
13、瓷器传到了西欧,改变了西欧人民的生活,没有体现殖民扩张活动的影响,排除 D。11.“在重商主义时代,一个幽灵困扰着欧洲,这便是担心像西班牙一样因富于黄金,贫于生产,以及由可怕的贸易逆差而被毁灭。 ”这一认识客观上A. 刺激了新航路的开辟B. 促进了西欧的殖民扩张C. 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D. 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可知,早期殖民帝国疏于生产,引起“价格革命”,导致其衰落,英国要避免衰落就不得不从事生产,推动了英国制造业发展,C 正确;先有新航路开辟,再引发“价格革命”,排除 A;价格革命是西欧殖民扩张的结果,而非原因,排除 B;自由主义思潮产生于工业革命时期,与
14、新航路开辟时期不符,排除 D。所以选 C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 价格革命【名师点睛】正确区分“价格革命”和“ 商业革命”(1)商业危机是指旧商路受奥斯曼土耳其阻断,造成欧洲市场上的亚洲商品奇缺,物价上涨。(2)商业革命;表现为世界市场扩大,流通商品种类增多,商业贸易中心转移,商业强国崛起。(3)价格革命: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由于黄金、白银大量流入,物价上涨,它促进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资产阶级实力上升。而收取货币地租的封建主财富相对贬值,封建地主走向衰落。12.下图为 18 世纪初国际贸易状况示意图。对其解读准确的是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欧洲
15、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从图示来看,当时欧洲同世界各地有直接的商业联系;联系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贸易状况可知,当时通过丝银贸易,大量白银流入中国;从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玉米等作物通过不同路径传入亚洲。 说法正确,故答案为 D 项。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 18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18 世纪初工业革命尚未开始,排除含有的 A、B、C 项。【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联系史实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从 18 世纪六十年代开始,19 世纪四十年代结束,而题干中的时间信息是 18
16、世纪初,因此“欧洲完成工业革命主要出口工业品”的说法从时间上可以确定错误。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选项就是正确答案。13.英国政府 1823 年通过了哈斯基森林法 ,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 30。1846 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1849 年,又废除了保持近 200 年的航海条例 。这主要表明A.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完全形成B. 自由贸易成为当时主流思想C. 工业革命促使社会关系变化D. 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答案】B【解析】由材料“放宽了对其他国家航运的抑制和
17、对外粮食进口的限制,同时,英国政府与各主要国家订立了互惠关税协定,规定把输入英国工业品的进口税平均降低 30。1846 年,英国政府废除了限制粮食进口的谷物法 。1849 年,又废除了保持近 200 年的航海条例 。”可以得出英国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转而实行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B 符合题意;A 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排除;材料没有反映社会关系的变化,C 不正确;18 世纪英国殖民霸主地位已经确立,D 不正确。点睛:本题考查了西方经济思想的发展变化,西方经济思想的变化表现为。工业革命之前为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为自由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为凯恩斯主义,20 世纪 70 年代
18、以后出现了新自由主义。14.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写道:18001850 年半个世纪中, (英国)棉织品的价格下降了 81%,小麦和其他食物的价格也下降了三分之一,工资基本保持稳定。它们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机械化生产普及和交通革命B. 劳动人民购买力显著提高C. 圈地运动增加了劳动力资源D. 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001850 年”、 “工资基本保持稳定”、 “对物价的影响大大降低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相
19、关内容工业革命的成就及其影响。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 项表述具有片面性,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排除;CD 两项的表述,不太相关,排除。进一步可知,A 项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A。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及其影响15.1873 年,船政大臣沈葆桢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这一计划得到总理衙门的同意并实施。这一举措旨在A. 使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B. 增强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C. 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D. 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答案】C【解析】材料“改变福建船政局的经营方针,增加其商业性,将部分军舰改
20、造为商船”是要缓解生产经营费用不足的局面,故选 C;材料是“部分军舰改造为商船” ,可见以上举措并非军事建设服务于社会经济,排除 A;材料的做法反而削弱抵制外国经济侵略的能力,排除B;材料的旨意不是推动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转型,排除 D。16.下列是有关民国初期(1914 年1921 年)中国棉纺织工业发展情况的统计资料。此资料说明民国初期中国棉纺织工业年份 1914 年 1918 年 1919 年 1920 年 1921 年布机(台) 2316 2736 3839 4139 4139纱锭(枚) 544780 647570 658748 842894 1248282A. 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B.
21、在迅速发展中内部蕴含着危机C. 成为中国的支柱产业D. 获得了丰厚的利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表格反映的是棉纺织业的发展,并没有和其他行业做比较,不能得出结论在各行业中发展最快,故 A 错误;依据表格信息可以发现从 1914 年1921 年整个棉纺织业无论是从布机的台数还是纱锭的枚数都呈现增长趋势,但是 1921 年以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给民族工业沉重的一击,因此发展背后隐藏着危机,故 B 正确;民族工业并没有成为近代中国的支柱产业,小农经济依然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故 C 项错误;利润丰厚与否在表格中并没有反映,故 D 项错误。17.20 世纪 20 年代,斯大林指出:“我们的工业
22、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我们的政策应当是逐渐缩小这种剪刀差 ,使它一年一年地接近起来从而在几年以后完全取消对农民的这种额外税。 ”这一表述主要意图是A. 强调苏联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紧迫性B. 强调不均衡发展工业、农业的正确性C. 指出推行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D. 说明苏联加快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紧迫性【答案】B【解析】据材料“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决定暂时不能不向农民征收这种额外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斯大林强调暂时牺牲农业来发展工业的迫切性,体现了不均衡发展的特点,故 B 项正确;当时苏联没有恢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A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
23、农业集体化的问题,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时期的经济政策, 故 D 项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如何理解“我们的工业和我们的经济现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国内的工业、农业状况客观上要求优先发展重工业,据此即可正确判断。18.1921 年 5 月俄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新经济政策的规定:“通过粮食税和商品交换,至少取得四亿普特粮食作为恢复大工业和实现电气化计划的基础。 ”这一规定A. 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 保障了工业化战略实施C.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新模式D.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该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国民
24、经济的恢复。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所述措施没有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排除 A 项;工业化战略尚未实施,计划经济体制尚未确立,排除 BC 项。点睛:新经济政策实行的背景是由于战时共产主义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该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本题考查的是新经济政策,从时间和决议的内容可以看出。19.下表为英国 19831984 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单位:英镑) 。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英国税收与福利甲 乙 丙月收入 50 80 200儿童津贴 13 13 13其他津贴 501 301 0纳税 0 -79 -438国民保险 -45 -72 -18实际收入
25、1086 108 1512A. 完全实现社会公平公正B. 政府财政不堪重负C. 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较重D. 逐步消除贫富差距【答案】C【解析】【详解】由材料客户,收入较高的家庭缴纳了大量的赋税,但是获得的津贴较少,收入较少的家庭,获得政府大量的津贴,最终导致两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不大,这种政策会导致社会很多“懒人”出现,挫伤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故选 C;社会福利制度也不是真正地实现社会公平公正,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财政不堪重负,而是强调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排除 B;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福利制度不可能消除贫富差距,排除 D。20.许悼云在现代文明的成坏中说:“在过去全世界各地就像许多独立
26、的水桶到 20 世纪末期,所有水桶的底部都用管道连接,彼此互通。于是本来只在国家之内的产销分配,转而成为全球性的产销平衡。 ”这表明A. 经济全球化逐步深入发展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C. 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D. 世界贸易组织发挥的作用【答案】A【解析】材料意在说明世界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A 正确。材料中的时间为“20 世纪末” ,布雷顿森力体系建立于 1945 年,B 错误;不雷顿森林体系(1945 年)和关贸总协定(1947 年)的成立,标志着世界经济向体系化方向发展,C 错误;世贸组织成立于 1995年,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本题关键是“20 世纪末期” ,
27、可排除其他三个错误选项。21.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革命和政治革命都是由英国来担任领跑者,而且都是从英国扩展到欧洲大陆和美国,后来再扩展到世界其他地区。这一发展历程的实质是A. 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B.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推动下的社会革命C. 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D.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经济革命”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推动西方殖民扩张,促进世界市场形成。 “政治革命”指英国代议制确立,17 世纪英国发动资产阶级革命,率先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此后逐步扩展到其它国家,A 正确;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不属于经济革命和政治
28、革命,排除 B;世界由和平走向战争再由战争走向和平的过程与材料不符,排除 C;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的斗争扩展的过程只体现政治革命,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 D。所以选 A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 英国工业革命;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22.1960 年 7 月,李富春同志在研究 1961 年国民经济计划时,提出要以“调整、巩固、提高”为基本精神。8 月底,周恩来总理采纳了这一建议,提出在“调整、巩固”后面加上“充实”二字。1961 年 1 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正式通过这一方针。强调“充实”意味着国家A. 改善企业
29、管理以提高产品的质量B. 开始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C. 压缩基本战线规模以充实轻工业D. 充实“大跃进”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答案】C【解析】针对大跃进运动中基本建设规模过大,为调整国民经济而实施的“八字方针”中的“充实”是指充实轻工业、压缩基本战线规模,故答案为 C 项。A 项属于“提高”的内容,排除;B项属于“调整”的内容,排除;大跃进运动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排除 D 项。点睛:“八字方针”的基本内容是:调整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主要是农轻重、工业内部、生产与基建、积累与消费等比例关系;巩固已经取得的经济建设成果;充实那些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和手工业品的生产,发展塑料、化纤等新兴
30、工业;提高产品质量 ,改善企业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八字方针”的中心是调整 。23.中共中央在关于 1980、1981 年国民经济计划安排的报告中提出,1981 年计划安排工业总产值增长 6%,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0 年增长 8%。在关于 1982 年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中提出,1982 年计划轻工业总产值比 1981 年增长 7%,整个工业总产值增长 4%。这些决议旨在A. 为对外开放做准备B.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C. 改变原有工业布局D. 调整经济产业结构【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两个决议可知,此时国家计划不断提高轻工业的总产值,结合所学可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31、,中国的轻重工业比例失调,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不断调整经济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故 D 正确;我国是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的,排除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主要表现为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与轻工业总产值的提高关系不大,故 B 错误; 工业布局指工业在地域上的动态分布或工业生产的地域组合。材料主要论述了国家计划轻工业总产值的提高,不涉及工业地域分布的变化,故 C 错误。24.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一文中写道:“30 年前的分田单干,只能保证肚子问题,不能保证致富。只有全村一盘棋,搞
32、现代农业,小岗才能大发展。2006 年 1 月 25 日,小岗村党支部书记沈浩提出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发展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 小岗村的合作社是退回到人民公社的老路B. 土地作为私有财产入股符合国家土地政策C. 彻底否定以往“分田单干”的历史性作用D. 集约式的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小岗村由包产到户的单干到“全村一盘棋,搞现代农业” ,体现的是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是现代农业集约式、规模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代表着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可知,D 项说法正确 ;A
33、项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依然属于国家所有,故 B 错误,可以排除;C 本身说法不正确。25.下面是20 世纪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表 ,对于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国别 农业 制造业 第三产业联邦德国 3% 48% 49%美国 2% 36% 62%A. 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B. 普遍实行国家福利政策,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C. 农业发展缓慢,国家经济明显出现了严重滞涨D.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表格显示联邦德国和美国在第三产业的投入上比例上升,和农业和工业相比,体现出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D 正确;20 世纪 70 年代是
34、减少国家干预经济,A 错误;社会福利政策表格没有体现,B 错误;国民经济并不是衰退, C 错误。点睛: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行业。二、非选择题:(50 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415 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
35、 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材料二 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 2000 万匹以上,有 170 万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 50%以上。丝织业发展迅速,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官营织机
36、约有 3500 台,民营织机在 15000 台以上,织工达 4 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答案】 (1)表现:封建经济逐渐瓦解;乡村手工业品市场扩大;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加强;商品货币关系的拓展;社会两极分化和流动性增强。(2)特点: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上升;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
37、主体;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女性是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影响:推动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结构的变动。【解析】【详解】 (1)由材料“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 ,可见封建经济逐渐瓦解;由材料“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 ,可见乡村手工业品市场扩大;由材料“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可见生产专业化和商品化加强;由材料“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 ,可见商品货币关系的拓展;由材料“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可见社会两极分化和流动
38、性增强。(2)第一小问,由材料“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 ,可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地位上升;由材料“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 ,可见专业性的工商业市镇兴起;由材料“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可见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体;由材料“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 ,可见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结合所学,女性是纺织业的主要劳动力。 第二小问,可以从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资本主义萌芽和社会结构的变动等角度归纳影响。2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 公营经济或称国营经济,古已有之。而 1862 年太平天国革命结束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又陆续办起了中国第一批大机器生产的近代公营企业。到上个世
39、纪 30 年代,国民政府开始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制以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这与苏俄以及斯大林时期的通行做法是一样的。这些合资公营企业多采用股东董事会制度,以调和各方势力和利益;不以赢利为目的,并以忠诚和精神鼓励为主导;企业具体管理方法有租客制、包工制、班组承包制、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等。其中租客制工人对租客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包工制、班组承包制工人对包工头的依附较弱,而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摘编自骆晓会国民政府移植苏联经济模式的试验(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和洋务派实行公营经济的目的。并分析国民政府推行苏式计划经济体
40、制的原因及其利弊。材料二 威尔斯:这次美国之行,给了我极强烈的印象。旧的金融界在崩溃,全国的经济生活以新的方式在改造。列宁当年曾经说过,要“学习做生意” ,要向资本家学习。现在资本家应当向你们学习,以便领会社会主义精神。我以为,在美国,问题是在于进行深刻的改造,是在于建立计划经济,即社会主义经济。你和罗斯福是从两个不同的起点出发的。斯大林:美国的目的和我们苏联的目的不同。美国人希望不改变经济基础,而在私人资本主义活动的基础上摆脱危机。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不能消灭现存的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无政府状态的根源。如果不摆脱资本家,如果不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原则,那么你就不能建立计划经济。斯大林和英国
41、作家威尔斯的谈话 (1934 年 7 月 23 日)(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与国民政府、美国政府的做法有什么本质区别?【答案】 (1)目的:古代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洋务派为了富国强兵,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原因: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利: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弊: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企业缺乏市场调节的活力和制度约束;工人没有获得普遍的人身自由。(2)区别:斯大林时期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而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美国则是
4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古代的公营经济可以看做是官营工商业,属于自然经济范畴,是为了满足统治者奢侈生活的需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王朝内忧外患,其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是要富国强兵,挽救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第二小问,由材料“有效利用资源,做好战争准备,同时注意改善人民生活”, 可见为了战时需要(民族危亡局势的深化)和改善人民生活;就实践来看,当时美国经济危机严重,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第三小问, ,由材料“雇佣制、按时计工制的现代企业制度性质比较明显,工人人身自由” ,可见引进了现代企业制度,就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来看,一定程度上为战争准备了物质基础。不足之处,
43、可以从压制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忽视市场和商品价值规律和企业管理等方面归纳。(2)斯大林模式在经济领域体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单一的公有制;国民政府实行的是官僚资本主义,体现了半殖民地特征;美国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了。28.【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北宋汴京与各州县政府均设有“店宅务” ,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宋真宗年间,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共有公租房 23300 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400500 文钱。当时,汴京一名中下层市民日均收入约 200 文钱。汴京左右厢店宅务各设“勾当店宅务”一名(负责人) “勾押官”各三四名(副手)
44、 “掠房钱亲事官” (业务人员)各四五十名,负责招租、收租。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 28 种,包括旧管入库簿、月纳簿、退赁簿、赁簿、欠钱薄、纳钱历、减价簿、出入料薄、欠官物薄等。官府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规定店宅务的管理者、工作人员、在汴京拥有房产的市民均不得租赁;同时,禁止租赁者转租房屋对租户自行改建房屋、添修部分建筑物产权归属,官府亦立法加以规范。规定:“赁官屋者如自备添修,店宅务无得旋添漱钱,如徒居者并听拆随。 ”摘编自吴钧宋朝的廉租房制度(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作用。【答案】 (1)设置专门机
45、构,并立法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细致完备;规模大、租金低,具有廉租房性质;注重防止腐败,以保证低收入者租住。(2)作用:有利于增加政府收入;向城市中下层市民提供基本住房,有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细致完备的管理制度,反映出宋朝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具有相当的现代性与先进性。【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政府均设有店宅务,负责对政府公屋的出租与管理公租房 23300 间。汴京店宅务的公屋,每间月租金约 400500 文钱店宅务每日需要登记的账簿多达 28种对租赁店宅务公屋之人有严格的资格审查” ,即可从设置专门机构 、立法规范管理、管理制度细致完备、规模大、租金低 、注重防止腐败等方面概括北宋廉租房制度的特点。(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增加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治理体系先进性等方面简评北宋实施廉租房制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