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程溪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文科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选择题,共 6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孔孟经历处处“碰壁”后,曾有如下言论:(孔子) “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 ”(孟子) “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了当时A. 儒者抱有重构伦理道德的愿望 B. 儒者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C. 社会转型时期的必然发展趋势 D. 儒者主张遭受社会的普遍排斥2荀子认为,自
2、然界若出现 “星坠、木鸣”等特殊现象,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而“人妖(妖) ”这种人事上的反常现象,则“可畏也,而不可怪也” 。荀子在此表达出A. 对天人关系的理性思考 B. 对自然异象的高度重视C. 对天道自然的敬畏之情 D. 对天人感应思想的关注3.著名学者牟宗三认为:“这套西周三百年的典章制度到春秋的时候,就出现了问题,所以我们叫它做“周文疲弊” 。诸子思想就是为了对付这个问题。 ”下列解决“周文疲弊”最具有针对性、现实性的思想是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道家4.东周时期,一些人士因为血缘淡薄逐渐失去了与大宗之间的联系,他们自发的聚集在一起,形成一种全新的社会关系
3、,这与后世所谓的“江湖义气”很相似,这种新的社会关系可能源于 A.兼相爱,交相利 B. 亲亲、尊尊、长长 C.克己复礼 D.逍遥自得5.图 1 所绘为魏晋时期的名士 “竹林七贤” ,他们“皆崇尚虚无,轻蔑礼法,纵酒昏酣,遗落世事” 。竹林七贤的人生价值取向明显受到A. 孔孟之道的影响 B. 韩非思想的影响 C. 老庄哲学的影响 D. 佛学兴起的影响6. 历经”焚书坑儒”的儒家学说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A. 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C. 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 从针砭时
4、弊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7明代书法家陈献章,擅长草书,行笔桀骜狂放,他认为,创作之前通过静坐使心与宇宙相通,便可以“浑然与物同体” ,是进行一切认知和创造的基础。据此可知,影响其创作的思想是图 1A. 外儒内法 B. 道家思想 C. 程朱理学 D. 陆王心学8图 2 为宋朝以来传统启蒙教育三大读物之一的局部图片。这表明在中国古代A. 唯心主义思想盛行 B. 将教化寓于教学中C. 非常重视诗词教育 D. 道德教化是教学前提9明万历十六年夏,李贽剃光了头以示和鄙俗断绝,虽居住在佛教寺院,却不受戒、不做僧众的功课,强烈冲击了传统世俗,被时人视为“异端” 。这表明李贽A. 反对封建礼教,崇尚宗教自由 B.
5、 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C. 反对理学空谈和功利主义 D. 崇尚自然无为的政治理想10有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 ”该材料所述“革新与发展”在思想领域的的表现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致良知” “知行合一”C.“经世致用” D.“一家之法取代天下之法”11 后汉书蔡伦传认为造纸术是蔡伦在公元 105 年发明的,并且记载了造纸的原料和方法;三辅旧事中记载了汉武帝时有人使用过纸;汉书赵皇后传记载了汉成帝(西汉)时有人使用过纸。这些记载说明A. 西汉时纸的使用
6、开始普及 B. 东汉发明纸的证据不可靠C. 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技术 D. 造纸术确实是蔡伦发明的12明代书画家董其昌提出“以境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决不如画”的观点。他强调画家创作要追求A布局构图的精妙 B畅神写意的原则C社会教化的功能 D绘画技法的创新13.明代中后期,很多图书均采用注释和注音式的编写,便于理解。如唐书志传一书中“尔兄日前饮酒至酣” ,编者对“饮酒至酣”做了 “半醉也”的注释;详刑公案一书中“事系无辜不究” ,编者对“辜”的读音做了 “辜音孤”的注释。这类现象反映出当时A. 学术思想适应了时代转型 B. 文化发展呈现大众化趋势C. 科举改革影响了图书出
7、版 D. 商业发展冲击了文化发展14明清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保护神,如玉皇、如来、观音、妈祖、姜子牙、诸葛亮、关羽之类,这些保护神形象的确立主要来自于戏剧。这表明A. 戏剧内容影响了民间价值观的固化 B. 民间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深受戏剧影响C. 古代和近代的法律不保护下层民众 D. 下层民众价值观与儒家背道而驰15战国时期,被称为南蛮的楚国,它在诸侯争霸、问鼎中原的历程中与北方诸国国频繁接触,在文化领域孕育出了离骚这样伟大的诗篇。材料表明图 2A. 楚辞具有文化融合的痕迹 B. 楚辞改变了中国文化走向C. 文化发展推动了楚国霸业 D. 文化发展必须要地域交流16.道光 20 年(1840 年 9
8、 月)科举考试时务策试题为:七省海郡、江浙源流、 外洋备考、舟师御敌、团练乡勇、火攻制度、海道罗针、平海综要。这反映出当时科举制度A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B表现出关注现实的求变意识C. 追求社会人才需求的多元化 D阻碍了传统教育的转型发展17.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是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是一种思想。 ”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A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C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D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18.1864 年
9、,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这反映了清政府A 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 B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C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19.19 世纪 60 年代,王韬认为:“形而上中国也,以道胜;形而下西人也,以器胜。 ”1883年,又说:“英国之所恃者,在上下之情通,君民之分亲,本固邦宁,虽久不变。 ”材料体现的王韬的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C师夷长技以制夷 民主共和 D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20
10、.晩清渐江钱塘人孙宝這早期主要读的是古书,如左传 、 明记 、 明史等,甲午后他所读之书主要是危言 、 西事类编 、 日本外史 、 万国近政考略 、 天演论等。这说明A科举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B东南沿海开放程度较高C民族危机影响国人思想 D变法革新成为时代主题21. 魏源建议清政府聘请洋人指导中国工匠制造战舰,还提出在闽粤两省的科举考试中增设水师一科,达到一定水平,授予科甲出身。对魏源以上思想的解读正确的是 A离经叛道 B具有民主启蒙的色彩 C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D力图探求强国御侮之策22.胡适说:“在许多方面,我对那经过长期发展的儒教的批判是很严厉的。但是我对孔子和早期的“仲尼之徒”如孟
11、子,都是相当尊崇的;我对十二世纪“新儒学”的开山宗师的朱熹,也是十分崇敬的。 ”这表明胡适A坚决否定儒家思想 B否定君主专制思想C是新儒学的代表人物 D是新文学革命的代表23.1919 年 8 月,商务印刷馆出版了新体国语教科书 ,该书把生字单独列出并注音,练习有语言训练,课文材料非常口语化。经教育部审定后,成为国民学校教科书。这表明A白话文运动深入社会底层 B民主和科学已成为社会共识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转型 D学校教育全盘否定传统文化24.下表信息表明五四运动前夕,中国 1894 年 中国产业工人 10 万人 1871 1911 年 有记载的罢工斗争达 105 次 1912 1919 年 罢
12、工斗争达 130 多次 至 1919 年 中国产业工人约 200 万人 中国还有 1000 万左右手工业工人和店员工人 1915 1920 年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代” A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程度有所提高 B阶级矛盾逐步成为社会主要矛盾C具备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基础 D初步进行了新型民主政治的尝试25.1920 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 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 1921 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A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26.孙中山既接受了维新派把民族
13、独立与社会变革密切联系起来的观念,但摒弃了政治上君主立宪的妥协倾向。这表明孙中山A不注重中西思想的融合 B思想具有鲜明的革命性C缺乏对西方政治的关注 D强调对传统文化的借鉴27.1924 年 3、4 月间,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就民权主义发表了一系列演讲。他认为民权应包括选举权、罢免权、 创制权和复决权四个方面。其解释的本质目的在于A建立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B实践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C真正实现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D在中国境内实现各民族一律平等28.1927 年 8 月,毛泽东在湖南暴动大纲中提出:“要在湖南形成一师的武装,占据五、六县,形成定政治基础,发展全省的土地
14、革命,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 ”由此可知,毛泽东A已经萌发“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B最早提出了关于土地革命的主张C意识到了武装斗争的重要 D已预知了秋收起义的失败29.“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根源。”以上言论出自毛泽东撰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此时的中国( )A抗日民主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运动如火如荼C革命根据地成燎原之势 D工农红军正在战略转移30.“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 ,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 ”材料主要
15、表明A政府改变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导作用 B社会主义市场经挤体制改革顺利完成C改革开放调动了人民社会生产的积极性 D改革开放解决了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题,31 题 16 分,32 题 14 分,33 题 10 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 分)材料一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统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王请勿疑!孟子梁惠
16、王章句上故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司马迁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二 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朱熹行官便殿奏礼孔子未尝教人之学孔子,而学孔子者务舍己而必以孔子为学,真可笑矣(明)李贽(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孟子、董仲舒的思想观点?概括儒学地位历经了怎样的变化?(6分)(2)根据材料二,比较朱
17、熹、李贽对孔子思想的看法有何不同?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成因。(8 分)(3)结合以上材料提炼一个主题,你认为最恰当的表述是什么?(2 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林则徐(钦差大臣)雇人翻译四洲志各国律令 鸦片战争后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李善兰翻译方圆阐幽、垛积比类 徐寿翻译化学鉴原 华蘅芳翻译地学浅识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上海同文馆(均为清政府所办) 徐建寅翻译声学电学 严复翻译天演论(赫胥黎著)、原富(亚当斯密著) 马君武翻译卢梭民约论(即社会契约论) 甲午 战争后 大同译书局(梁启超自办)、译书出版社(留日学生自办) 杨廷栋翻译万法精理(孟德斯鸠著)
18、陈独秀翻译现代文明史(法国薛纽伯著) 胡适翻译最后一课(都德著)、弑父之仇(莫泊桑著)民国以后 李大钊作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 庶民的胜利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请回答:1. 根据材料,归纳甲午中日战争之前中西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6 分)2根据材料,指出甲午中日战争后中西文化交流内容的变化,并举例说明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6 分)3. 根据材料,谈谈你从近代中西文化交流的国人时代需求中获得的启示。 (2 分)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 分)材料一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道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19、,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此则节制资本之要旨也。 1924 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二 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统购农产品是按照正常的价格,农民并不吃亏,而且收购的价格还逐步有所增长。我们在向农民供应工业品方面,采取薄利多销、稳定物价或适当降价的政策,在向缺粮区农民供应粮食方面,一般略有补贴。1956 年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三 就这种地区的具体情况来看,实行包产到户,是联系群众,发展生产,解决温饱问题的一种必要的措施。就全国而论,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
20、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1981 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关于民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影响。 (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处理民生问题的办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该观点的原因。 (4 分)(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共中央在民生方面的举措,并指出与材料一、二的关系。(2 分)程溪中学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高二历史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8 9 10B A B A C D D B B C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C B B A A B B
21、 C D C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D B C C A B C A A C31. (1)主张“仁政”学说,以德服人,争取民心,民贵君轻。 (2 分)正君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 分)从不受重视逐渐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 分)(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 (2 分)李贽否认儒家的绝对权威。 (2 分) 。魏晋以来社会矛盾尖锐,儒学核心地位受到佛道冲击,为维护封建统治,急需重树儒学正统地位;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4 分)(3)儒家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2 分)32.
22、(1)特点:向西方学习,单向交流;先进知识分子介绍到政府参与;宣传器物为主。 (3 分)原因:两次鸦片战争,民族危机出现;地主阶级先进知识分子萌发新思想;中体西用思想体系的影响;洋务运动的开展。 (答到三点即得 3 分,其他言之有理均可酌情得分)(2)变化:侧重宣传西方政治制度,民国后重宣传西方思想文化。 (2 分)举例说明: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有利政治民主化;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马克思主义传播,推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 (4 分) (答到两点即得 4 分,只举例未分析影响仅得一半)(3)启示:结合中国国情, 有选择借鉴西方先进文化成果;西学有利于中国的救亡图存和社会进步;发扬救亡图存的爱国情怀。 (2 分)33. (1)主张:节制资本。(2 分) 影响:丰富并发展了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的发展。(2 分) (2)提高工人工资,增加农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为人民谋福利。 (2 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工作重心转移。 (2 分)(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 分)继承、发展。 (1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