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 检测试题(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编者选题表题号知识点易 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1、2、3、4、5、6 7、8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9、10、11、12、13 14、15祖国统一大业 16、17、18、19 20综合 21、2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1.以下内容摘自著名学者、作家宋云彬先生的日记。这段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各单位代表发言毕,继续讨论下列各案:一、政协组织法三、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争辩数小时,幸周恩来做主席,能控制,居然逐案通过A.中共七大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
2、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解析:B 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 9 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是为了筹备新中国的成立,其主要内容是确定国家名称、国家性质、国旗、国都等,这与材料信息“政协组织法”“定都北平,改称北平为北京”相符合,故 B 项正确。2.1952 年底,新中国宪法起草工作开始启动,毛泽东担任宪法起草委员会主席并要求中央委员抽时间阅读:1936 年苏联宪法及斯大林报告,1918 年苏俄宪法,罗马尼亚、波兰、德国等国宪法,1913 年天坛宪法草案,1923 年曹锟宪法,1946 年蒋介石宪法,法国 1946 年宪法。材料表明 1954 年宪法的制定( )A.主要受苏联宪法的影响B
3、.以资本主义宪法为反面材料C.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原则D.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解析:D 材料反映了 1954 年宪法的制定除了借鉴苏联宪法外还借鉴了罗马尼亚、德国等国宪法及中国近代宪法,具有横向的中西结合和纵向的历史结合,即具有历史视野和世界眼光,故 D 正确。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该文献反映了新中国推行(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村民自治制度解析: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现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
4、结、各民族共同繁荣方针的体现,C 项正确。4.小明收集了三幅分别名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和“西藏自治区成立 45 周年庆典”的图片。如果要给这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那么这个主题应该是( )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量C.改革开放产生的巨变 D.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解析:A 根据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协、民族区域自治反映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三大制度,A 项正确。5.“一切愿意新生的到这里来罢,最美好最纯洁的希望在等待着你。”时间开始了这首诗被称为“开国之绝唱”,诗中美好时间开始的标志是( )A.抗日战争胜利 B.三大战役胜
5、利C.新中国的成立 D.改革开放开始解析:C 由题干材料中“新生”“开国之绝唱”可知“开始”反映了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C项正确。6.1953 年 12 月,新中国进行全国规模的基层选举。在天津选民投票日,恰逢女青年蒋宝珍要举行婚礼,她为了参加选举,把婚礼推迟了 2个小时。她说:“结婚是喜事,选举更是喜事!”她所说的后一件喜事是指投票选举( )A.国家主席 B.国务院总理C.人大代表 D.政协委员解析: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由选举方式产生。根据材料分析当时的基层选举主要是为 195
6、4 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做准备。7.照片凝固了历史的瞬间。如图所示的会议通过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告台湾同胞书D.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解析: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 1954 年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 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的,告台湾同胞书于 1979 年元旦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于 1984 年由中英双方签署。8.毛泽东说:“政协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也不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政协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
7、、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毛泽东这一论述的背景是( )A.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筹建新中国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确立D.“文化大革命”中制度破坏解析:B 材料反映的是政协职能发生变化,由代行人大职能转变为统一战线组织。这一转变发生于 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项正确。9.近现代时期中国共产党非常注意研究国情,依据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决策,但有时也出现对主要矛盾判断重大失误的情况。请判断属于重大失误的一项是( )A.与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
8、B.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C.掀起“大跃进”运动 D.发动“文化大革命”解析:D “文化大革命”犯了严重的“左”倾错误,是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的错误估计,因此,D 项正确。“大跃进”运动虽然也是重大失误,但是其发展经济的目的并没有错误,错误的是发展经济的方法。10.长沙一市民在家中整理物品时,发现一张其母亲跳“忠”字舞的照片。据其母介绍,当时,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她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排练了这个“忠”字舞。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照片拍摄的时间应是( )A.新中国成立初期 B.三大改造时期C.“大跃进”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解析:D 由关键信息“为了表达对毛主席的忠诚”结合所学可知,“忠”字舞
9、是“文化大革命”时期个人崇拜的产物。11.1978 年 12 月,邓小平同志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在此邓小平强调的是( )A.人民民主原则 B.依法治国原则C.国民平等原则 D.社会主义原则解析:B 材料强调的是法制对民主的保障。故选 B。12.1982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此规定意在( )A.强调宪法的性质与地位B.重申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C.重建民
10、族区域自治制度D.总结中国民主建设的经验 解析:A 材料“本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体现了宪法的性质,“本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体现了宪法的地位,故 A 项 正确。13.1982 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相继颁布了民法、经济法等各种法律法规。这表明我国( )A.法制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B.法律法规制定的越来越多C.形成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D.人民的法律意识日益增强解析:C 材料只是列举 1982 年的法律成果,没有前后的发展状况的比较,得不出“大大加快”的结论,故 A 项错误;B 项只是表面现象,法律法规的
11、增多,本质上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备,故 B 项错误、C项正确;制定了法律并不等于人民法律意识就提高,故 D 项错误。14.下表为我国基层直接选举制度的创新统计(单位:个)。这些创新( )时间 选举方式 选举对象乡镇、市19981999年公推公选、代表提名制等乡镇长、党委书记、镇人大主席等10020012002年公推直选、两推一选等副乡镇长、乡镇党委 520032004年公推直选、民推竞选等县(市)长、乡镇党委书记、纪委等14320052008年公推直选、三推一选等乡镇党委书记、镇长、党委委员等7A.反映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B.表明直接选举成为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C.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
12、念D.说明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在全国基本普及解析:C 基层直接选举能够最直接的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所以也就诠释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观念,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基层直接选举制度而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A 项不符合题意;直接选举并不是我国选举制度的主流,B 项不符合史实;从直接选举的乡镇、市的数量来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尚未在全国基本普及,D 项不符合题意。15.如图为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图表。从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后( )A.我国恢复人大、政协制度B.我国实行基层民主选举C.我国法律体系更加完备D.我国走上依法治国道路解析:C 由图可知:19792005 年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比1949
13、1978 年制定的法律法规数目增加很多,体现了我国法律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C 项正确。人大、政协制度在 19491978 年没有被废除,排除 A 项。图表反映的是法律法规数目的增多与基层民主无关,排除 B 项。“依法治国”这一治国方略写进宪法并确定下来是在 1999 年,与题干不符,排除 D 项。16.1986 年 9 月,邓小平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的采访时说:“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不知道哪一天又被别人拿去了。”材料体现邓小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意图是( )A.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B.充分尊重台湾历史和现状C.考虑国际国内的发展状况D.保障
14、民族关系的稳定繁荣解析:A 据材料信息“只要台湾不同大陆统一,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地位是没有保障的”可知邓小平的意图是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17.“香港是内地最大的转口基地,第二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贸易伙伴。香港地区的顺利回归使得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分工不存在任何障碍。”使香港地区“顺利回归”、与内地经济往来“不存在任何障碍”的主要原因是( )A.“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B.澳门回归促进了两地经济的交往C.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努力D.海峡两岸通商、通航、通邮的实现解析:A 澳门是在 1999 年回归,在香港回归之后,排除 B 项;C、D 两项与香港回归无关。香港的回归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运
15、用。故选 A。18.有学者认为,当代中国已“不再是单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而是包括了资本主义制度在内的混合型国家”。该学者提出这一观点的主要依据最可能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B.经济特区的设立C.多种经济所有制的发展D.外国资本的大量进入解析:A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设立是“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一国两制”即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故 A 项符合题意。19.“两岸双方应恪守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立场,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在此基础上求同存异。”“求同存异”中的“异”的本质内涵是指( )A.不同的文化传统 B.不同的社会制度
16、C.不同的经济水平 D.不同的生活习惯解析:B 结合“一国两制”的内容分析,材料“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说的是“同”即“一国”,而“异”就是“两制”,B项正确。20.1983 年,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双方达成协议后,可以正式宣布,但万万不可让外国插手,那样只能意味着中国还未独立,后患无穷。”这表明他( )A.坚持和平统一为唯一方式B.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C.倡导两党间进行对等谈判D.重申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析:C 从“就要有个适当的方式,所以我们建议实现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可知邓小
17、平主张与国民党进行第三次合作,两党对等谈判,故 C 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9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宣布“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下,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要求“蔑视和批判欧、美、日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反人民的法律、法令”“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国家观、法律观”。这一时期,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大行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惩治反革命条例惩治土匪暂行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土地改革法等法律。在立法中,大量的苏联法律被引进,当
18、时还聘请了苏联许多法学家来华传授苏联法学。材料二 1982 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新宪法。1988 年,宪法第 11 条增加“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3 年,宪法第 15 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新时期以来,在有关国家组织和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特别是经济方面,陆续制定了商标法、会计法、审计法、银行法、保险法、计量法、公司法、外资企业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等。19791997 年,全国
19、法院工作人员从 5.8万人发展到 29.2 万人。到 1996 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15.7 万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法制建设的特点并分析其背景。(10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发展,并说明其影响。(10 分)解析:第(1)问,“特点”据材料一四句话分析概括即可。“背景”要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际国内环境进行归纳。第(2)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二“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
20、监督和管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制度建设、民事和商事、刑事、行政行为和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经济、军事和国防等方面制定了大量法律”和“19791997 年,全国法院工作人员从 5.8 万人发展到 29.2 万人。到 1996 年,全国专门的检察人员发展到 15.7 万人”等,可以归纳为: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第二小问,要结合新时期我国改革开放的需要和法制建设等方面作答。答案:(1)特点:摧毁国民政府旧法统;否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法制建设指导思想;侧重于国家政权建设;受苏联法制影响较深
2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了国民党政权的统治,需要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恢复发展经济,稳定社会秩序,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敌视、遏制新中国;中苏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并且建立友好关系。(10 分)(2)新发展:制定新宪法并根据时代需要加以修改;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发展完善;注重经济立法工作;司法工作队伍壮大。影响:社会主义法制进一步完善;推动了改革开放,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10 分)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秦朝建立宰相制度以来,历朝的相权在原则上是不可以独自占有的。秦朝和西汉初期,虽然只设一相制,但是有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其左右,以分其权,共同辅
22、佐皇帝。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从此一人独专相权便被多人共有相权的历史趋势所代替,并被历朝所沿袭。魏晋南北朝时又有了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郎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魏晓巍、钟卫华中国古代宰相制度演变研究材料二 对于中国各民族来说如果没有一个现代的制度支撑,就无法改变落后挨打、蚕食瓜分的命运;如果没有一个坚强的领导,也就无法形成认同、结成一体,凝聚起亿万人民的力量。人民日报2009 年 11 月 30 日材料三 1967 年,刘少奇在中南海一次批判大会后,回到办公室,怒不可遏地从怀里抽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3、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的国家。我个人也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破坏宪法的人是要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的。材料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5 分)(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和“坚强的领导”的具体内容。(5 分)(3)材料三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哪一突出问题?(5 分)(4)改革开放后
24、我国是如何“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5 分)解析:第(1)问,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发展趋势,可以根据材料一中的“以后汉代有三公制,于是相权便一分为三”“隋唐有三省制,三省长官都为宰相,共议国政,几经发展,最终形成了一个宰相群体”等信息概括得出。第(2)问,新中国的“现代的制度支撑”是指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民主政治制度。“坚强的领导”是指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第(3)问,从材料三信息来看,材料三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第(4)问,改革开放后我国“
25、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表现,应当联系所学从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具体措施来回答。答案:(1)发展趋势:宰相数量由一相制发展到多相制;相权由一相独占到群相共有;中央其他部门不断分割相权。(5 分)(2)“现代的制度支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强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5 分)(3)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 (5 分)(4)平反“文化大革命”冤假错案;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宪法,进入法治化社会;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完善政治协商制度;重视民族自治工作;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等。(5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