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享赚钱 收藏 举报 版权申诉 / 9

类型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

  • 上传人:weiwoduzun
  • 文档编号:3846939
  • 上传时间:2018-11-21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244.50K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关 键  词: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
    资源描述:

    1、1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基础实验 3 物质燃烧的条件 同步测试一、单选题1.使可燃物着火燃烧的必备条件是(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温度达到着火点 跟氧气接触 A. 和 B. 和 C. D. 和2.康康同学在探究燃烧条件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关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B.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C. 即使向热水中的白磷通入氧气,白磷也不可能燃烧D. 由本实验推知,消除可燃物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都可达到灭火的目的3.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在实验中,都可能需要划着火柴。划火柴时,燃着的火柴梗

    2、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火焰旺,其原因是A. 火柴梗着火点低 B. 空气中氧气不足C. 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 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4.某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通空气时,热水中2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A. B. C. D. 5.如图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可燃物在温度达到其着火点以上时就会燃烧B. 水中白磷不能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C. 红磷

    3、不能燃烧说明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D. 实验中薄铜片的作用是利用铜片的导热性给物质加热6.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现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高于红磷的着火点 B. 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温度一定要达到着火点C. 现象说明白磷与红磷的着火点均高于 80 D. 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同时温度要达到着火点7.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是( ) A. B. C. D.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的是( ) 3A. B. C. D. 二、填空题9. 某小组同学用

    4、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两组兴趣实验(a、b 管的体积相等,夹持装置已略去)。【资料】(1)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2)2NaOH + MgCl 2 = Mg(OH)2 + 2NaCl(1)如图 1 所示进行实验。关闭 K,向烧杯中注入一定量的 90的热水至图中虚线处。一段时间后,观察到 a 管中的现象是_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对比 a、b 管中的实验现象,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是_ 。(2)如图 2 所示进行实验。关闭 K,分别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体积的氢气于两管中。再将镁条和大理石分别置于 a、b 管口内,向烧杯内逐滴加入浓盐酸,a、b 管内均有气泡产生,其中 a

    5、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待两管内液体恰好全部排出后,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溶液变浑浊。一段时间后,打开 K,此时观察到 a、b 管中的现象是_ 。 10.某兴趣小组活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观察到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并产生大量白烟;而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都没有燃烧据此,你能总结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 ,_ 大家还对磷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是否危害人体健康提出疑问,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4【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是白色固体,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

    6、偏磷酸(HPO 3)请写出五氧化二磷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交流与讨论】白烟对人体健康有害,该实验装置必须改进【改进与实验】同学们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实验现象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1)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2)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反思与评价】(1)改进后的图 2 装置与图 1 装置比较的优点是_ ;(2)小岑同学指出图 2 装置仍有不足之处,并设计了图 3 装置你认为图 3 装置与图 2 装置对比,其优点是_ 【拓展与迁移】实验结束时,小茜同学说:“待 a 试管冷

    7、却后,如果将试管口朝下垂直伸入水面下(室温),并取下橡皮塞,将看到液体进入试管“这一说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同你认为如果不考虑橡皮塞占试管的容积,且实验所用白磷足量,装置气密性良好,进入 a 试管内液体的体积约占试管容积的 _ ,理由是_ 1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请回答下列问题:(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_ (2)可以说明燃烧需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 , 可以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的实验现象是_ (3)请举一例说明燃烧必须有可燃物参加:_ 512.如图是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 3 个对比实验:根据各实验得

    8、到相应的燃烧条件有:实验 1_实验 2_实验 3_三、实验探究题13.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实验装置 实验 1 实验 2.取下注射器,吸入红颜色的水,再插入橡胶塞。.在燃烧匙内加入足量白磷,塞紧瓶塞,放入盛有冷水的 水槽中,白磷不燃烧。.将实验一中的整套装置转移到热水中加热,白磷燃烧。.待白磷熄灭后,再将整套装置放入冷水中冷却。(1)组装仪器后,用手向下推注射器活塞。松开手后,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又回到原处,该现象说明_。 (2)对比实验 1 和实验 2 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_。 (3)写出白磷燃烧的方程式_。 (4)该实验还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若该装置集气

    9、瓶的体积为 250mL,则进入瓶中红颜色水的体积约为_mL。 614.下面是“燃烧的条件”实验活动的部分操作示意图:(1)实验一:加热片刻观察到 A 中棉球上的酒精燃烧产生蓝色火焰,B 中棉球上的水不燃烧,由此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2)实验二:装置中木屑燃烧,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 (3)实验三:将燃着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同时用氧气传感器测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填序号)。A. 蜡烛燃烧需要氧气 B. 蜡烛燃烧前,密闭容器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21%C.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还有氧气 D. 蜡烛熄灭后,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体积

    10、分数为 84%四、综合题15.某兴趣小组话动中,同学们按图 1 装置对“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探究过程中,发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会刺激人体呼吸道,可能与空气中水蒸气反应,生成有毒的偏磷酸(HPO 3)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 40,红磷的着火点是 240,请回答:(1)同学们对图 1 装置进行改进,按改进后的图 2 装置进行实验,改进后的装置优点是_ , 不足是_ (2)请你帮助他们将下表补充完整7现象 解释a 试管中白磷燃烧,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没有燃烧b 试管中红磷、热水中白磷都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 ;_ (3)能说明空气是混合物的实验现象为:实验结束后,图 2 装置保持原样待

    11、 a 试管冷却后,如果将试管口紧贴水面(室温下)并取下橡皮塞,观察到的现象是_ 8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A 2.【答案】C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A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A 二、填空题9.【答案】白磷燃烧产生白烟,a 管中液面上升;4P + 5O 2 2P2O5 ;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Mg + 2HCl = MgCl2+ H2;a 管内液面上升,b 管内液面下降,最终相平,达到距管口约 处。 10.【答案】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P 2O5+H2O2HPO 3;没有与氧气接触;温度没有达到它的着火点;能防止有害物质污染空气;可

    12、以调节试管内的气体压强,避免橡皮塞因试管内气体热膨胀而松动;足量的白磷燃烧,消耗了约占试管内空气体积的 的氧气 11.【答案】4P+5O 2 2P2O5;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中的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熄灭(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2.【答案】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所需的着火点 三、实验探究题13.【答案】(1)气密性良好(2)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3)4P+5O 2 2P2O5(4)50 14.【答案】(1)燃烧需要可燃物(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D 四、综合题15.【答案】(1)能防止白磷燃烧产生的五氧化二磷逸散,危害人体健康;白磷燃烧放热容易造成胶塞松动甚至弹出9(2)温度未达到红磷的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液体进入试管,但未装满试管

    展开阅读全文
    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4章 认识化学变化 基础实验3 物质燃烧的条件同步测试 沪教版.doc
    链接地址:https://www.docduoduo.com/p-3846939.html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道客多多用户QQ群:832276834  微博官方号:道客多多官方   知乎号:道客多多

    Copyright© 2025 道客多多 docduoduo.com 网站版权所有世界地图

    经营许可证编号:粤ICP备2021046453号    营业执照商标

    1.png 2.png 3.png 4.png 5.png 6.png 7.png 8.png 9.png 10.png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