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子评传,孔子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潜心致力于古文献整理,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以“仁”为核心,“仁”即“爱人”,倡导推行“仁政”,且应以“礼”为规范,“克己复礼为仁”;提出“正名”主张,以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副其“名”;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首创私人讲学风气,主张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2、”。自西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社会的文化正统,影响极其深远。现存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与门人的问答,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三、词语辨析(1)抱怨报怨两者都与“怨”有关。“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不对,或埋怨;“报怨”指报复怨恨。例:尽管他从小贫贱,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冷落以致阳虎的侮慢,即使对现实社会有不满处,却一点也没有_贵族宗法、等级制度本身。,抱怨,这次恶性事件是由肇事者_引起的。(2)竟然居然两者都有“出于意料”或“超出常理、常情”之意。“竟然”用于主语后面,动词谓语前面;“居然”有时语气较重,可用于主语前面,“竟然”一般不这样用。,报怨,例:但遗憾的是,孔子_把人类二分之
3、一的妇女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真没想到他_会做出这种事来。四、词语释义耳濡目染:_风尘仆仆:_,竟然,居然,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形容在旅途中劳累辛苦。,虚应故事:_难能可贵:_稽考:_兼收并蓄:_循循善诱:_,照例应付,敷衍了事。,难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值得,珍视。,查考。,把内容不同、性质相反的,东西都吸收进来。,善于有步骤地引导别人学习。,走近作者匡亚明(19061996),江苏省丹阳人,著名教育家、学者。他长期从事党的宣传、理论、教育工作,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研究、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中,建树卓越。晚年主持编写中国思想家评传。著有孔子评传_和匡亚明
4、教育文选。,求索集,资料链接匡亚明晚年潜心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研究,致力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掘和弘扬传统思想的精华,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1991年,他以85岁高龄出任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组长,同时主编大型图书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并率先亲自撰著孔子评传。对孔子以“仁”的人生哲学为核心而展开的伦理、政治、经济、教育等思想全貌及两千多年来在国内外广泛传播和影响的曲折变化过程作了评述。,整体预知,1作为人物评传,“传”部分有哪些内容?“评”部分对孔子作了哪些评价?【提示】“传”的部分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叙述孔子的生平经历,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三岁时候,,互动探究
5、,父亲就去世了,十六七岁时,母亲又去世。因此,孔子在很年轻时就不得不独立谋生了。他勤学好问,谦恭知礼,处世深沉,涉世不久,就给人们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通过自学和向人请教的方式,完满而又全面地学习和掌握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六项基本功,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理想。以后,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虽然到处碰壁,仍然不灰心。晚年的主要精力用于教学工作和整理保存古代文献。二是介绍孔子的哲学思想、道德规范体系、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作者在对孔子生平经历和思想介绍的过程中,还对传主进行评价,评价集中在三个方面:(1)总结孔子思想的渊源。(2)赞美孔子积极的人生态度。(3)揭示孔子及其思想对后
6、世的影响。2阅读第二部分,简要说说孔子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提示】孔子的哲学思想核心是“仁”,孔子以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抓住“仁”这个字所包含的爱人思想,加以明确、充实和提高,使它成为具有广泛意义的仁的哲学思想。孔子政治思想的特点是从仁的人生哲学思想出发,以怀古的方式憧憬未来。,他称尧舜时代为“大同”,文、武、周公时代为“小康”,把“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把“小康”作为近期目标。孔子的教育思想内容丰富,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政治远见的“有教无类”,即人人都应受教育的主张,充分体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因素;,孔子还认为人可以通过教育得到改造和提高,重视后天的习
7、染对人的意识的作用。,3在作者看来,孔子的道德规范体系在今天有什么积极意义?【提示】在家庭中,孔子主张“孝悌”,做到少有所长,老有所养,,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父慈子孝的习俗和美好的道德风尚,这种风尚在社会主义社会仍可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孔子提出的“恭敬”,提出人与人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彼此尊重、礼貌相待的原则,如果剔除其等级制的污垢,把它建立在社会主义原则和平等的同志式的人与,人关系基础上,恭敬就应成为社会主义道德的组成部分。孔子还提出了宽、惠、敏、让、俭、直、贞、温、良、知耻、好学、周而不比、和而不同等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经过分析批判,其中很多可以用社会主义原则加以改造,从而成为我们今天有
8、利于工作学习的社会主义美德。,4“仁”是孔子哲学中的重要概念,“仁”是如何贯穿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的?【提示】“仁”的人生哲学思想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核心,“仁”贯穿在孔子构建的道德规范体系、政治思想、教育思想之中。,孔子认为,伦理道德是合理处理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的准则,孔子在观察、体验、研究和总结过程中,建立了一个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的政治思想也是从仁的人生哲学思想出发的。孔子政治理想的最高境界大同思想,,是与他“仁”的人生哲学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大同世界就是孔子认为的彻底实现了仁的美好社会。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也贯穿着仁的思想。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最光辉的一点便是具有政治远
9、见的“有教无类”,即人人应受教育的主张。这充分表现了,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人民性和民主性的因素,开创了通向文化下移和普及教育的新道路,是中国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创举。“有教无类”是“泛爱众,而亲仁”的具体化。,生活是什么没有人敢妄下断言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但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由古至今却从未间断过。而这种思考本身就是思想的流动与传接,一种人类智慧的漂泊,,如果停下,将意味着什么?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孤独的个体,寂寞地在世上行走,默默地解读自己、解读有关自己生命的一切,可肉体是灵魂最大的羁绊,生命总在彼此的不和谐中感受着双重痛苦,并且这种痛苦无人能懂,所以,注定飘泊。,只有在飘泊中,才能减轻生命的痛楚,
10、只在飘泊中,才能让生命的意义完整,只有在飘泊中,才能将自己融入岁月的河。只是这种飘泊莫非心有七窍恐难感知,多数都在麻木与清醒的边缘莫名的飘泊。大凡真正的智者都是孤独的、都是寂寞,的,因为他们看破一切,快乐的飘泊。他们或是驱使着自己的肉体穿梭于灵山圣水,天地做伴,鼓喉而歌;或是使一柄利剑辟开混沌,开出一处精神的荒原让灵魂自由的流浪,感受快乐。而颠扑在红尘中的愚人们呢?看不透世事的眼睛蒙蔽了他们的心灵,永远都不,满足的感觉让他们学会了抱怨、学会了放纵的生活,同是生命、同在飘泊,可他们的飘泊却是无奈的、是痛苦的,因为他们在意的事情太多,上路的时候不知抛弃,于是负累更多。三毛告诉别人不要问她从哪里来,
11、她的一生在飘泊,可荷西之死却给她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她人生的包袱再也不轻松了,沉重的负累折磨得她遍体鳞伤,最终,一根柔韧的丝袜轻轻承载起了一个本来有灵性、有慧根、应该继续飘泊的生命。古人李白却是挟人生风雨仰天大笑出门而去的,浪漫多才,却又狂放不羁,惊,朝野、怒天子,醉倒贵妃酒里,纵情山色之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是真正快乐的飘泊者。天高云淡,碧水长风,他的灵魂笑傲过的地方,处处馨香。一位诗人说他有十二个不愿意,“我不愿意哭,尤其为自己而哭。我不愿意累,尤其为生命而累。我不愿意虚伪,,尤其是不必要的虚伪。我不愿意迷失,尤其是跟踪别人而迷失。我不愿意使诈,尤其是对小孩使诈。我不愿意做梦,尤其是美梦。我不愿意沉默,尤其是受委屈的时候。我不愿意吟诗,尤其是别人的诗。我不愿意贫穷,尤其是中年以后的贫穷。我不愿意做下人,尤其是,下人的下人。我不愿意扮小丑,尤其是出色的小丑。我不愿意步人后尘,尤其是偶像的后尘。”他真是个快乐的飘泊者。人一生下来注定是流浪者,在生命中流浪,在死亡中解脱,心也飘泊,梦也飘泊,迷茫时在飘泊,清醒时也在飘泊。,只愿每个有智慧的生命都在有限的旅程中,像那位诗人一样,做一个快乐的飘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