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渔翁,柳宗元生平事迹,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 “唐宋八大家”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作品由好友唐代刘禹锡保存下来,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韩愈作有柳子厚墓志铭,可略观其生平事迹。,赏析
2、,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写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记,于寄情山水的同时,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愤。同样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诗中也是存在的。此诗首句的“西岩”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记的西山,而诗中那在山青水绿之处自遣自歌、独往独来的“渔翁”,则含有几分自况的意味。主人公独来独往,突现出一种孤芳自赏的情绪,“不见人”、“回看天际”等语,又都流露出几分孤寂情怀。而在艺术上,此诗尤为后人注目。苏东坡赞叹说:“诗以奇趣为宗,反常合道为趣。熟味此诗有奇趣。”(全唐诗话续编卷上引惠洪冷斋夜话)“奇趣”二字,的确抓住了此诗主要的艺术特色。,首句就题从“夜”写起,“渔翁夜傍西岩宿”,还很平常;可第二句写到拂晓时就奇了。本来,早起打水
3、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语新奇,为读者所未闻。事实不过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为薪而已。不说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诗句的意蕴也就不一样了。犹如“炊金馔玉”给人侈靡的感觉一样,“汲清湘”而“燃楚竹”则有超凡绝俗的感觉,似乎象征着诗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见造语“反常”能表现一种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谓“合道”。,一、二句写夜尽拂晓,读者从汲水的声响与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岩下有一渔翁在。三、四句方写到“烟销日出”。按理此时人物该与读者见面,可是反而“不见人”,这也“反常”。然而随“烟销日出”。绿水青山顿现原貌忽闻橹桨“欸乃一声”,原来人虽不见,却只在山水之中。这又“合道”。
4、这里的造语亦甚奇:“烟销日出”与“山水绿”互为因果,与“不见人”则无干;而“山水绿”与“欸乃一声”更不相干。诗句偏作“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尤为“反常”。但“熟味”二句,“烟销日出不见人”,适能传达一种惊异感;而于青山绿水中闻橹桨欸乃之声尤为悦耳怡情,山水似乎也为之绿得更其可爱了。作者通过这样的奇趣,写出了一个清寥得有几分神秘的境界,隐隐传达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为奇趣而奇趣。,结尾两句是全诗的一段余音,渔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时“回看天际”,只见岩上缭绕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随他的渔舟。这里用了陶潜归去来辞“云无心而出岫”句意。只有“无心”的白云“相逐”,则其孤独无伴
5、可知。,后两句的取舍问题,此诗的末两句,苏东坡认为“虽不必亦可”。这不经意道出的批评,引起持续数百年的争执。南宋严羽、明胡应麟、清王士禛、沈德潜同意东坡,认为此二句删好。而南宋刘辰翁、明李东阳、王世贞认为不删好。刘辰翁以为此诗“不类晚唐”正赖有此末二句(诗薮。内编卷六引),李东阳也说“若止用前四句,则与晚唐何异?”(怀麓堂诗话)两派分歧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对“奇趣”的看法不同。苏东坡欣赏此诗“以奇趣为宗”,而删去末二句,使诗以“欸乃一声山水绿”的奇句结,不仅“余情不尽”(唐诗别裁),而且“奇趣”更显。而刘辰翁、李东阳等所菲薄的“晚唐”诗,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奇趣。删去此诗较平淡闲远的尾巴,致使前四句
6、奇趣尤显,“则与晚唐何异?”两相权衡,不难看出,后者立论理由颇欠充足。“晚唐”诗固有猎奇太过不如初盛者,亦有出奇制胜而发初盛所未发者,岂能一概抹煞?如此诗之奇趣,有助于表现诗情,正是优点,虽“落晚唐”何伤?“诗必盛唐”,不正是明诗衰落的病根之一么?苏东坡不著成见,就诗立论,其说较通达。自然,选录作品应该维持原貌,不当妄加更改;然就谈艺而论,可有可无之句,究以割爱为佳。,古诗词中的渔翁意象,“意象” 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是精神内容和物质形式的统一,它由情和景这两个元素构成。,意象是诗歌的灵魂.古人讲“立象以尽意”,借助客观外物来表
7、达主观情感;又讲情景交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象便是沟通艺术家主观世界和外部世界的桥梁,它是人类主体思考和概括宇宙人生的普遍规律的具象显现。,渔父之源,庄子和屈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突出地位的人物,二人都生活在社会动荡的战国时期,都居住在楚国或靠近南方一带,著作中都有渔父篇。两篇渔父各具特色,又有明显的相通之处。通过二人共同描述的“渔父”形象,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渔父”意象对历代诗词创作的影响,对于理解古代文学流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诗经中说,“籊籊tt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虽然那时垂钓大概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但“岂不尔思”似乎已隐含了某种朦胧
8、的情趣,这大概就是渔父的雏形。 史记载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 ,吕氏春秋谨听称“太公钓于滋泉,遭纣之世也,故文王得之而王”。而自庄屈之后,即使仍然有人以打鱼谋生,但在文人笔下,却没有了谋生之苦,而是多了闲雅情趣。“渔得鱼心满意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着谈今论古。”“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因为庄屈二人所创立的渔父意象在前,所以即使诗句中所描述的是真实的渔樵生活,作者也已在其中寄寓了对于隐士理想的向往。,古诗词中的渔翁,失意的渔翁,渔翁(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
9、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销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欸乃一声橹响,忽见山青水绿。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孤寂忧愤的渔翁,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孤寂忧愤的渔翁,【评析】:这是一幅江乡雪景图。山山是雪,路路皆白。飞鸟绝迹,人踪湮没。遐景苍茫, 迩景孤冷。意境幽僻,情调凄寂。渔翁形象,精雕细琢
10、,清晰明朗,完整突出。诗采用入声韵,韵促味永,刚劲有力。历代诗人无不称绝。千古丹青妙手,也争相以此为题,绘出不少动人的江天雪景图。,等待时机的渔翁,临洞庭上张丞相(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八月洞庭湖水盛涨浩渺无边,水天含混迷迷接连太空。云梦二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只能白白羡慕别人得鱼成功。,等待时机的渔翁,【评析】:这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即是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以求引荐录用。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张
11、九龄为丞相,作者西游长安,以此诗献之,以求录用。诗前半泛写洞庭波澜壮阔,景色宏大,象征开元的清明政治。后半即景生情,抒发个人进身无路,闲居无聊的苦衷,表达了急于用世的决心。全诗颂对方,而不过分;乞录用,而不自贬,不亢不卑,十分得体。,逍遥自在的渔翁,赠渔翁 罗隐 叶艇悠扬鹤发垂, 生涯空托一纶丝。 是非不向眼前起, 寒暑任从波上移。 风漾长歌笼月里, 梦和春雨昼眠时。 逍遥此意谁人会, 应有青山渌水知。,逍遥自在的渔翁,罗隐小时候便在乡里以才学出名,他的诗和文章都很出众,为时人所推崇,他和同族另外两个有才的被合称“三罗”。 罗隐虽然名声很大,却六次没有考中,于是改名为罗隐。 在考场上屡战屡败,
12、罗隐对嫉妒他才学的考场也厌烦了,他离开长安到别处暂且谋生,逍遥自在。,隐逸闲适的渔翁,杂歌谣辞渔父歌 张志和 西塞山边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隐逸闲适的渔翁,张志和,号玄真子。肃宗时,合待诏翰林,才高志洁,不谐于时,后坐罪南浦尉。赦还, 乃泛游江湖,号烟波钓徒。,隐逸闲适的渔翁,西塞曲是张志和恬淡人生的生动象征,也是人与自然相互寻找并相互感化交融的典型事例。在外人看来这种结合纯属天成,其实却有着更深的背景。 他的父亲张朝真,这是一位谦谦长者与著作家,喜好药石、长生之术,尽一生努力为易经作注。而他的哥哥张鹤龄更是一位虔诚的道家弟子。在这种浓重的宗教气息中长大的张
13、志和即使对功名官爵也有着与常人相同的兴趣,但他对生命以及灵魂的认识比之他的同时代人却要深刻得多。现在还不清楚他十六岁那年以什么得到了肃宗的宠爱?也不清楚他突然离开湖州的日期 以及为何要匆匆而去,甚至不向主人辞行。,故作悠闲的渔翁,垂钓 白居易 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三登甲乙第,一入承明庐。浮生多变化,外事有盈虚。今来伴江叟,沙头坐钓鱼。,故作悠闲的渔翁,被贬江州司马,是白居易人生道路的一大转折。 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以游历山水、作诗为事,慕起陶渊明来,希望作个隐逸诗人,并转而事佛,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超凡脱俗的渔翁,渔父 岑参 扁舟沧浪叟,心与沧浪清。不自道乡里,无人知姓名。
14、朝从滩上饭,暮向芦中宿。歌竟还复歌,手持一竿竹。竿头钓丝长丈馀,鼓枻乘流无定居。世人那得识深意,此翁取适非取鱼。,超凡脱俗的渔翁,岑参:(715?770),原籍南阳,移居江陵(今湖北荆沙)。少时读书于嵩山,天宝三年进士及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赴安西高仙芝幕掌书记,复赴北庭封常清幕任职。对边塞生活深有体验。肃宗朝拜右补阙。长安收复后,转起居舍人,以上书指斥权佞,出为虢州长史。代宗朝入蜀,两任嘉州刺史。罢官后客居成都。其诗以边塞诗著称,写边塞风光及将士生活,气势磅礴,昂扬奔放。因而成了边塞诗派的代表。后游京洛河朔,隐居终南别业。,远离尘嚣的渔翁,渔父 杜牧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秋潭垂钓去,
15、夜月叩船归。烟影侵芦岸,潮痕在竹扉。终年狎鸥鸟,来去且无机。,远离尘嚣的渔翁,究竟有没有独醒人呢?杜牧以这么高的热情描述渔父,恐怕已藏着一些意思在其中吧?且看那渔父本人,孤舟寒水,月夕烟朝,能几十年的在芦花深泽静垂纶,其文化素养又知道独醒人不易得,很留心去判断,则其品格至少可以用不慕名利去形容,不算独醒也该算独清吧?,寄情山水的渔翁,青溪 王维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寄情山水的渔翁,王维的诗,保留下来的有四百多首,最能代表他的创作特色的是描绘山水田园及歌咏隐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艺术成就很高。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 由于叛乱中受牵连,政治上遭挫折,就日趋消沉,在佛教和山水中寻找寄托,诗歌格调也显得比较低沉、冷漠。,被逼无奈的渔翁,鹧鸪天 陆游 懒向青门学种瓜。只将渔钓送年华。双双新燕飞春岸,片片轻鸥落晚沙。歌缥渺,舻呕哑。酒如清露鮓如花。逢人问道归何处,笑指船儿此是家。,结语,这些诗句词篇或委婉含蓄,清新质朴,或旷达洒脱,浑成天然,足见“渔父”意象对后世的影响历久不衰。,作业:背诵这首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