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ppt

上传人:oil007 文档编号:3835593 上传时间:2018-11-20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必修一第19课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八单元 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 探究问题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三、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四、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解决问题 一、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 1、列强的侵略 目的:打开中国门户并取得贸易暴利特权。 战争及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年): 中英南京条约、中美望厦条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16561860年): 中俄、中美、中英、中法天津条约,英、法、俄与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 列强获取特权: (1)租界:1845年英国在上海获取第一块租界。南京条约附件。危害:租借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殖民据点。 (2)开通商口岸、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传教和经商,

2、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危害:外国经济实力深入内地,扩大了外国对中国的商品倾销,造成中国旧式航运业的衰落。 (3)协定关税:南京条约规定英国进出口货物税率与英国协商;望厦条约规定中国变更税例与各国官员协商;天津条约规定中国关税率为5%,洋货运销内地只需交纳2.5%的税额,免征一切内地税。 危害:中国从此失去了关税自主权;极大地削弱了中国海关对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 2、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1)18421846年,大量洋货涌入中国,棉毛纺织品占了绝大部分。 原因:中国闭关状态被打开,开放了通商口岸。 (2)18461860年,输入总额开始下降,商品严重滞销

3、 原因:自然经济的抵制。 (3)1860年以后,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内地。 原因:凭借低关税和子口谁等特权;低廉的价格;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多并深入到内地。,3、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1)经济结构变化 鸦片战争前,以家庭为单位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一直占据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欧美各国在对华倾销商品同时,还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的自给成分,促进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社会结构变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二、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 1、洋

4、务运动 原因:(1)太平天国起义(2)英法联军的侵略(3)清政府严重的政治统治危机 目的:(1)镇压太平天国起义(2)抵抗外国侵略(3)“自强”、“求富”,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过程:(1)1861年,曾国藩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官办的军用企业安庆军械所。1862年,中国人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台实用蒸汽机问世,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规模最大的一所官办军用企业。(3)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开始创办民用工业。(4)1881年,开平煤矿是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 性质:清政府具有封建性的自救运动。,2、民族工业 出现:19世纪70年

5、代 原因:(1)外资企业和刺激(2)洋务企业的影响 表现:19世纪70年代前后,民间出现了以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 初步发展: 原因: (1)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1903年设立商部,奖励工商, (2)严重的民族危机,社会上兴起实业救国的热潮。 (3)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表现:涌现出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一批实业家。中国人民掀起了收回利权运动,引发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棉纺织作为传统工业部门,发展尤为迅速。,发展缓慢的原因: (1)列强利用雄厚的资金、强大的技术优势和在中国获取的特权

6、,压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清政府征收高昂厘金、各级官吏敲诈勒索等因素,又增加了企业的产品成本,使民族工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民族工业在发展过程中,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或者寻求本国官府的庇护。,3、“黄金时期” 原因: (1)一战时期,欧洲各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忙于战争,对华的资本和商品输出减少,民族资本得到空前发展 (2)民国的建立提高了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政府实行了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激发了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3)国民政府倡导使用国货。 (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5)实业救国社会思潮的影响。 表现:

7、(1)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的呢个轻工业迅速发展。 (2)重工业和新兴的民族工业化学工业获得一定得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4、日伪政权对沦陷区经济的破坏 (1)日本通过国土计划设定纲要,提出所谓“适地适产主义”,就是在日本本土着重发展重工业、机械工业和精密工业;在东北着重发展电气工业、矿业、部分机械工业和轻工业;华中允许存在一些轻工业。企图是把占领区完全纳入日本经济的体系之中。目的是经济掠夺 (2)日本对沦陷区的掠夺与控制方式主要是采取“军事管理”、“委托经营”等方式。 (3)日本控制和垄断了占领区的金融和内外贸易,对各类物资实行严格管理。物资管理制度便于日伪政权以低价收购

8、的方式进行物资掠夺,限制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4)日本在沦陷区掠夺大量的劳动力。,5、三座大山重压下的民族资本 (1)一战结束后,外国资本卷土重来,凭借雄厚经济实力,利用跌价竞争等方法给中国民族工业带来压力。 (2)抗战爆发前,官僚资本形成,通过手中的权力实行“经济统统制”政策,把资本渗透到民族工业中。政府从中获取大量的物资和财政收入,还对民族工业进行侵蚀、排挤和打击。,探究问题: 1、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1)主权:鸦片战争前,国家主权完整;鸦片战争后,国家主权完整遭到破坏,失去了领土主权、内河航运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等。 (2)社会性质:鸦片战争前,闭关锁国的封建社会;鸦片战

9、争后,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经济结构:鸦片战争前,单一的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多种经济并存。 (4)主要矛盾:鸦片战争前,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的矛盾。 (5)革命任务:鸦片战争前,反封建;鸦片战争后,反侵略反封建。 (6)革命性质:鸦片战争前,旧式的农民战争;鸦片战争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评价洋务运动 积极作用: (1)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在实践上迈出的第一步,并推动中国早期的近代化。 (2)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机器,为中国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 (3)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4)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抵制了

10、外国的经济侵略。 消极作用: (1)维护落后腐败的清政府,结果注定要失败。 (2)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3、民族工业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及原因 民族工业特点: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先天不足:(1)缺乏原始积累的过程,资金短缺。(2)技术力量薄弱。(3)生产规模较小,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后天畸形:(1)行业分布不均衡,企业多是轻工业,重工业少。(2)地域分布不均衡,集中在沿海和长江流域地区。 民族资产阶级特点:具有革命性和软弱性两面性 原因:产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欧风美雨”与中国资本主义的关系 (1)破坏作用:在中国自然经济瓦解过程中,“欧风美雨”毁掉了原来的资本主义萌芽,截

11、断了中国资本主义独立发展的道路。 (2)促进作用: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包括市场、劳动力和资金。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利润吸引了人们投资近代企业,为中国资本主义提供了资金。中国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时所用机器设备、原料都是从外国进口的,技术也依赖于外国。 5、影响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剥削 (2)外国资本主义是民族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 (3)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的束缚。 (4)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利用政治特权,垄断市场,还通过直接投资、加入官股或收买、敲诈甚至没收等方式公开吞噬民族资本

12、。,6、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基础。 (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合理,在一定程度是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13、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从而决定了中国不可能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解决问题 三、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1、服装 (1)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 (2)民间服饰变革冲击了官定服饰制度,清政府实行改革。 (3)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制度,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 (4)洋服的流行未取代传统服饰,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就是中西合璧的产物 2、断发 (1)1910年清政府颁布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 (2)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发出剪辫统令,结辫陋习至此废除。,3、不缠足运动 (1)清政府多次下令废除缠足,但屡禁不止。 (2)鸦

14、片战争后,外国传教会组织了各种“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弊害,部分人穿上简洁的靴子。 (3)西方平等思想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与康广仁在广州创立“不缠足会”,新学堂以不缠足为基本的入学条件,开始了不缠足运动 4、饮食 (1)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 (2)19世纪60年代以后,上海陆续开办了一批西餐馆,烹饪之法不中不西,不吐不洋,被称为“中西大菜”。 (3)19世纪7080年代,西餐成为一种时尚,逐渐由通商城市流入市镇,由沿海流入内地。 (4)酒、茶、烟等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变化。张裕葡萄酒公司开始使用新工艺制造葡萄酒和

15、白兰地酒。咖啡、可可、西式果露和汽水等相继传入,华资经营的咖啡馆、西式茶室、音乐茶座和公园露天茶座,成为上流社会和青年男女乐于光顾的公共场所。 (5)乾隆年间雪茄烟由西方传入。,4、洋房与里弄 (1)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2)近代居民最普遍和最典型的市居民大院和里弄住宅。在四合院基础上扩大而成的居住大院多分布在北方城市。上海、汉口、南京、福州等南方城市以及天津等地出现了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 (3)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宅,其中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 5、读报刊 (1)19世纪,中国出现近代报刊。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各报刊用大量篇幅及时报道

16、时局和战况,一时间报刊成为抢手货,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 (2)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1884年申报馆创办了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 (3)受民众欢迎的是各类通俗性报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 (4)维新运动中,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6、看电影 (1)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新式娱乐活动。 (2)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摄制了谭鑫培的京剧短片定军山,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 (3)1913年张石川、郑正秋合作导演

17、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 (4)1931年,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摄制完成。30年代仅上海就有30多座电影院。 7、礼仪的革新 (1)相见礼:1886年,清政府官员按西俗与外国人握手寒暄,中国相见礼革新开始。鞠躬、免冠等西式礼仪开始流行于各种交际场合。民国初,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布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30年代握手礼节称谓社交场合中最常见的相见礼。 (2)称谓:“大人”、“老爷”被“先生”、“君”所取代。 (3)婚姻风俗:主要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和官宦人家,广大内地和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融入西式婚礼的方式。 (4)丧葬礼俗:19世纪中期

18、开始,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冲击了厚葬之风。,四、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1、铁路:是交通运输的重点,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而便于国计民生,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 (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到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1888年总长2000多米的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甲午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结果:一是迫使清政府放弃自主修路德权力;二是促使清朝官员改变观念,认识到铁路的急迫。 (3)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1911年,全国铁路总长4800米,90%是由外国人修筑并控制,清政府自主所

19、修铁路仅330米。 (5)民国以后,各条铁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2、水运 (1)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兴起,水运交通的近代化开始起步。 (2)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诞生。 (3)1900年前后,民间兴办的各种轮船航运公司近百家,始终在列强联手压价、竞争排挤中艰难求生。 3、航空 (1)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设在福建马尾造船厂的海军飞机工程处开始研制水上飞机。 (2)北洋政府在交通部下设“筹办航空事宜处”,先后拟定以北京为中心的五大民航线路。 (3)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至解放前夕,中国各航空公司总共拥有70架各种型号

20、飞机,航线总里程近8万千米。,4、邮政 (1)鸦片战争以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成立”,清政府设立邮传部,油传正式脱离海关。 (3)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 (4)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系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 (5)1929年,中共的红色根据地建立了自己的邮政系统。5、通讯 (1)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电报线遍及各省,民用电报业普遍开展。 (2)民国战乱频仍,电报电信事业一度发展缓慢,直到

21、30年代情况才发生变化。 6、交通与通讯变化的影响 (1)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上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交通的近代化使中国通世界的联系加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也使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拓展问题: 1、近代社会生活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原因; (1)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得变化。 (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也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改革促进了社会生活的进一步发生变化。 (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冲击了旧的生活

22、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演变。 特点: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与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发展密切相关。 (2)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深化。 (3)社会生活变化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等。 (4)中国社会生活变化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2、近代交通发展的特点及成因 特点: (1)近代中国交通业逐渐开始近代化的进程,铁路、水运和航空都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 (2)近代中国交通受到了西方列强的控制与操纵。 (3)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 成因: (1)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积极兴办近代交通,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2)列强为了扩大在华的利益,加强对中国的控制,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始终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控制和操纵中国的交通。 (3)中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交通发展的不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