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30556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1.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全国人民代表 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地位和职权? 性质:是最高按国家机关 地位: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 职权: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最高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 32、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33、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人民代表来自人民,受人民监督,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 注意: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人民是间接行使者。 一方面,人民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行使国家的权力。另一

2、方面,人民代表要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4、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权利: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在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除审议各项议案、表决各项决定外,还享有提案权和质询权。 义务:人大代表代表任民德利益和意志,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权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35、政体与国体的关系 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体由国体决定,政体反映国体。适当的、健

3、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有重大作用。,政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36、民主集中制体现 (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在人民代表大会的活动中,法律的制定和重大问题的决策,由人民代表充分讨论,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民主决定。对违反人民一直和利益的或不称职的代表,人民有权依照法律程序予以罢免。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

4、,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3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和地位: 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择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地位: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为什么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1)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2)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3)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4)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3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2)人民在普选的基础上选举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3)由国家权

5、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4)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40“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一种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P64 客观必然性: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我国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 意义:(1)才能始终保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2)才能维护国家统一、民族的团结,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3)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6、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而且必须领导现代化建设,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含义、原因、具体要求及三者的关系)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法制化、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

7、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工作。 4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含义及内容:(1)代表中国最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意义? (1)确立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党在新世纪新阶段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2)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全面体现了党的吉贝尔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8、。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5、如何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核心、本质) (1)关键在于坚持与时俱进。它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典范。(2)核心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条件。(3) 党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坚持党的先进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46、中国共产党为何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9、决定了他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是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后点。 47、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 (1)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48、我国的政党制度优越性? (1)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2)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3)利于推动祖国统一大

10、业的实现 49、我国的政党制度符合我国国情,绝不能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的原因? 实质:取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 后果:人民政权的丧失、社会主义制度的颠覆。 50、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51、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坚持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原则。 52、共同繁荣的必要性? 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53、三原则的关系? 互

11、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是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54.怎样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该做什么,能做什么) (1)我们应该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这种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已由宪法予以确认,也是我国在各族人民生活中都能体会到的感受到的。我们应十分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 (2)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

12、体问题。 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关系付诸行动。 5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 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机关。 56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57、我国的宗教政策有哪些? (1)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有政策(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4)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

13、自办的原则 58、弘扬科学精神的原因?怎样弘扬科学精神? 原因:(1)我国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也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不懈地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重要任务。(2)中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振兴中华的光荣历史使命。 怎样:(1)我们要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2)不断提高

14、科学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人生。 5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原因、要求、根本特点? 含义:就是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原因:(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越发展,民主也越发展。民主是具体的、历史的。 要求:(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15、,建设政治文明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是一个广泛的系统工程。(2)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60.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61、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义务:不侵犯别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以和平方式解决其国际争端等义务。 62、国际

16、组织的作用?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等。 63、联合国的宗旨、原则、作用? 宗旨:(1)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2)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觉原则为基础的友好关系; (3)促进国际合作,以解决国际间属于经济、社会、文化及人类福利性质的国际问题;作为协调各国活动的中心。 (4)简单说,就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17、 作用: (1)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局限性:如何适应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任重道远。 64、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 中国作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发挥重要作用。 6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决定因素和重要因素) 决定因素:国家利益(1)各国间存在着复杂的利益关系,既存在某些共同利益,也存在利益的差别和对立(2)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18、,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3)由于各国的国家性质与追求的国家利益不同,执行的对外政策不同,国家间矛盾和利益交织,使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影响因素:国家力量-(1)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2)是含为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3)是衡量一个国家杂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6、为何要坚决维护我国的利益?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就是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正当性和正义性。 我国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尊重其他国家合理的国际礼仪,并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67、当今世界仍很不

19、安宁的表现?(和平问题的影响因素) 当今世界很不安宁: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2)民族、宗教矛盾,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3)西方国家对这些纠纷插手和利用(4)国际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 68、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怎样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发展?) (1)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 (3)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69、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内容? (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发展的权利 (4)

20、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70、世界为何会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71、各国应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发展经济和科学技术是世界大多数国家关心的问题。世界多数国家都以发展经济和科技作为国家的战略重点,努力增强自己的综合国力,力图在世界格局中占有有利地位。 72、中国如何提高自身的综合国力? 我们要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利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73、我国外交政策制定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第三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1. 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

21、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性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位: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都由它产生,对它负责,并受它监督。拥有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人大的权利: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 2肩负着人民的重托:人大代表:法律地位: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义务:人大代表在自己参加的生产.工作和社会活动中,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

22、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权力:审议各项议案(表决权) ,提案权,质询权。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政权体系。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表现为:(1)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2)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他

23、负责,受他监督。(3)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鲜明的特点。这一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真正保证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显示出无比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6.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宗旨

2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位: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7.执政方式:科学执政.依法执政和民主执政 科学执政,就是遵循共产党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以科学的思想、制度和方法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民主执政,就是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以发展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壮大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作者: 會飝 d 玄武2008-5-4 21:20 回复此发言 4 高一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依法执政,就是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立法,保证执法,不断推进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

25、规范化。 关系: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8.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内容|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关键在于与时惧进、核心在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我国政党制度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

26、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2)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四项基本原则;(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原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性质与职能) 。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 10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民族平等(首要原则) 、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

27、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这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1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自治区,自治县,自治州。自治机关是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核心内容:自治权立法、经济、文化管理、其他自治权和变通执行权。优

28、越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12.我国的宗教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如何理解三者的统一关系: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是坚持党的领导和实现依法治国的出发点和归宿;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坚持党的领导维护

29、人民当家作主地位的基本途径和法制保证。 第四单元 走进国际社会 1.主权国家的地位:当代国际社会中,主权国家是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和主权。 (主权的重要性: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对内最高权和对外独立权) 基本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国际组织地位: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 作用:促进国家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3.联合国的性质和地位:当代国际社会中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作者: 會飝

30、d 玄武2008-5-4 21:20 回复此发言 5高一政治必修二复习提纲 原则: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确保非会员国遵守上述原则。 作用: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实行人道主义援助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4.国际关系的含义和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等。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 5.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国家利益是决定性因素,国家力量是重要因素。 如何决定和影响:(1)在国际关系中,国家利益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

31、的基础,而利益的对立则可能使国家间发生分歧或引起摩擦乃至冲突。 (国家利益有安全利益、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等) (2)国家力量是影响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它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实现国家目标和影响别国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作用和影响的重要尺度。 6.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解决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解决途径:为了和平与发展,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我国在国际新秩序的主张: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和安全上) 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世界走向

32、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由于世界多极化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的基础上,因而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称霸与反称霸的斗争将长期存在,这是影响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一个基本因素。 (“极” ,主要是指全球或地区中具有广泛而强大的吸引力和作用,对全球或地区事务能有效发挥协助功能、产生巨大影响的中心,即重要国际关系行为主体。 ) 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力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增强国家实力,这是我国自

33、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当前,我们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尤其要着力于发展科学技术和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7.我国外交政策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基本内容:(1)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 (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中国外交政策的实践证明: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34、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国际事务发挥重要作用。 第五课 1、人大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全国人大是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大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政权组织形式(政体) ,2、人大的职权 3、人大代表的权利4、人大制度组织和活动的最重要特点5、民主集中制的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体现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第六课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的原因3、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基本方式4、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的内容: 本质: 5、贯彻“三个代表”的关键: 核心:6、民主党派的性质 7、我国的政党制度及

35、其内容8、政协的性质及其职能 9、我国的政党制度的优越性10、中国不能实行西方多党制第七课 1、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我国的基本民族政策 自治机关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5、我国的宗教政策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第八课 1、国际社会的成员2、构成主权国家的基本要素 最重要的是主权3、主权国家享有的基本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4、国际组织的分类 5、联合国的宗旨:6、影响国际关系的因素第九课 1、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2、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3、全球化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4、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5、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6、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7、我国的外交政策及其基本内容根本政治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收藏到: 新浪 ViVi365KeyYouNote搜狐网摘博采中国 365Fav天极网摘和讯网摘热门文摘阅读全文(5668) | 回复(4) | 引用通告(0) | 鲜花(今 0 昨 0 周 1 共 14 ) | 编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