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药饮片处方点评工作表医疗机构名称:部门: 点评周期: 月 点评人: 序号 处方日期 患者年龄 中医诊断及证型 中药饮片品种数 中药饮片 剂数 处方金额 处方医师调剂复核是否双签名(0/1)是否合理(0/1) 存在问题(代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9798
2、99100处方数据统计:A: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 B:平均每张处方剂数=C: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D:未双签名处方数=E:合格处方数= F:处方合格率=备注:1、 调整复核是否双签名,是填1,否填0;2、 处方是否合理,合理填1,不合理填0;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1一般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费用、中医诊断、科别、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等有漏项;12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13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填写不清晰、不完整;14未使用中药饮片规范名称(依据药典)开具处方;15药品名称、剂量(剂量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
3、,“g”紧随数值后)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16处方药名、剂量等信息有更改,但更改处无医生加签名;17药品超剂量(依据药典用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加签名;18处方应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排列不整齐者;19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110中药饮片剂数没有以“剂”为单位;1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
4、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如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112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调配、核对发药药师是否双签名),未有双签名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21适应证不适宜的;22用法、用量不适宜的;23有妊娠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24有“十八反”、“十九畏” 配伍禁忌;25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重复用药的;26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处方数据统计:A: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 B:平均每张处方剂数=C:平均每张处方金额= D:未双签名处方数=E:合格处方数= F:处方合格率=备注:1、 调整复核是否双签名,是填1,否填0;2、 处方是否合理
5、,合理填1,不合理填0;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1一般项目,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费用、中医诊断、科别、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等有漏项;12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龄、月龄;13中医诊断,包括病名和证型(病名不明确的可不写病名)填写不清晰、不完整;14未使用中药饮片规范名称(依据药典)开具处方;15药品名称、剂量(剂量使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原则上应当以克(g)为单位,“g”紧随数值后)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16处方药名、剂量等信息有更改,但更改处无医生加签名;17药品超剂量(依据药典用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及加签名;18处方应根据整张处方中,药味多少选择每行排列的药味数,并原则上要
6、求横排及上下排列整齐,排列不整齐者;19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110中药饮片剂数没有以“剂”为单位;111处方用法用量紧随剂数之后,包括每日剂量、采用剂型(水煎煮、酒泡、打粉、等)、每剂分几次服用、用药方法(内服、外用等)、服用要求(温服、凉服、顿服、慢服、饭前服、饭后服、空腹服等)等内容,例如:“每日1剂,水煎400ml,分早晚两次空腹温服”,如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112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调配、核对发药药师是否双签名),未有双签名者;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用药不适宜处方:21适应证不适宜的;22用法、用量不适宜的;23有妊娠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的;24有“十八反”、“十九畏” 配伍禁忌;25药性峻烈的或含毒性成分的药物重复用药的;26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