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 1 页 共 3 页 科目: 主备人: 备课日期: 课 题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第 课时 计划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2通过学习探究,了解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对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教学流程内容板书 关键点拨加工润色【教学流程】一、文本研习讨论:(1)看到“我的手迹” , “我”为什么“震撼” “惊恐万状” “心剧烈跳动”?仅仅三个月,生活学习八年的学校已面目全非,难以辨认,自己伤势重得让自己
2、难以回忆从前,可见战争的残酷和破坏何等触目惊心,更可见和平与战争、文明与野蛮的冲突何等触目惊心。(2)看到自己失去双臂和右腿, “我”为什么“猛地仰面躺了下来,不能支撑自己”?残酷的现实、惨不忍睹的场面,让人无法接受,客观上揭示了战争的罪恶和对人的摧残。(3)教师命令学生学写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古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在这里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我”能死死地记住这句话,并凭借这一句话肯定这就是自己的母校,实在是莫大的讽刺!(4)结尾“牛奶”的含义是什么?认出门房比尔格勒对表现小说
3、主题有什么意义?第 2 页 共 3 页 “牛奶”成为和平与学校的代名词。由悲惨的现实发出呼唤和平的声音,突出小说的主题。二、探讨小说标题的作用(1)解开了小说的一个悬念;(2)是对“我”的处境的讽刺;(3)是当时军国主义教育的见证;(4)从而表达了反战的主题。三、谈谈小说的艺术特点(1)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本该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却上了战场,文科学校成了伤兵医院,学绘画的学生永远失去了双手这些,突出表现了法西斯穷兵默武的罪恶本质。(2)用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示情节:是不是回到了母校?自己到底伤在何处?小说自始至终,都在描写 “我”的内心活动,无尽的痛苦和困惑也一直感染着读者。(3)叙述不动声色,语言冷
4、峻: “我”是个有点浑浑噩噩的人,一个可怜的小人物;懵懂甚至有点玩世不恭,他不满的是学校的单调的学习生活,对侵略战争则缺乏认识;他糊里糊涂地上了前线,糊里糊涂地受重伤回来,他不知道为什么打仗,也不知道生命的价值。(4)出色的环境描写烘托主题:作者把人物放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来表现,学校和伤兵医院本是两不相干的地方,可是“我”受伤后恰恰被送回自己的母校,反复出现的对学校走廊的艺术布置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战争对文明的摧残。四、比较阅读: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一个的遭遇是通过
5、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则通过一位青年学生在战争中的感受,写战争对人性的毁灭。两部作品都有很强的冲击力,作者要告诉读者的是战争对人的摧残:不义的战争不仅摧毁了文明成果,也摧残了人的心灵;正义的战争虽然能铸就英雄业绩,但是同样会给人们留下痛苦的记忆。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对参战目的的认识上索科洛夫知道自己是在保卫祖国, 流中的“我”受了欺骗,没能认清法西斯侵略的本质。对遭遇战争不幸的态度上索科洛夫是悲伤的, 流中的“我”则显得比较麻木。第 3 页 共 3 页 在对生活幸福的珍视上索科洛夫比流中的“我”更加珍视幸福。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不同之处是:遭中索科洛尼是在和别人交流;而流中“我”是内心独白,是在和自己的心灵世界交流。作业板书设计:小说的艺术特点:(1)第一人称的独特视角(2)用内心独白和回忆展示情节(3)叙述不动声色,语言冷峻(4)出色的环境描写烘托主题作业布置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