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07649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大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2007-05-13 21:15:48) 转载 2006 年 5 月 23 日,人民网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国大学生九大行为让人看不惯的文章,文章列举了当前各大高校多少存在的大学生的九种让人看不惯的行为,即:考试作弊成了盛行风、课堂成了放牧场、宿舍成了垃圾场、贫困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假的、上厕所的素质不高、校园里到处是恋爱者的后花园、说话“超文明”、吃饭浪费、网络玩通宵等。细细审视一下,我们发现,由于各高校管理要求不一样,这些现象在各高校的表现也有强弱之分,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现象在各高校都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一般都简单地归结为学生的道德素质不高,究其实质则是由于大学生不良

2、的文明习惯造成的。所以,虽然大学生凭着优异的学习成绩进入了高等学府深造,但高校要想进一步将其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栋梁,继续推行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仍然很重要。一、高校实施文明养成教育的必要性传统的观点是:文明习惯的养成教育主要在高中以前,到了大学,重心应放在专业知识学习上。诚然,一个人的幼年、儿童、少年时期是其思想政治素质养成的基础阶段,这是由其所处年龄层次的身心特点决定的。但是到了青年时期,随着个体认知能力的丰富、理性的提升、自我意识的增强,思想政治素质趋向稳定,与前一时期相比,这一时期的养成教育更为关键。尤其是大学生,正处于各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时代既为人才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

3、空间,也使人才的成长遇到更多的艰难,一个大学生的文明程度很多时候将直接影响到其发展,因而高校必须重视和加强养成教育,这既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人才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给高校德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繁荣,对人才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是青年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最后机会,毕业后,他们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同时要求人们遵守市场经济的道德规范,如平等、公正、诚实守信、互利互惠、精诚合作等,遵守社会主义的行为规则,如集体主义原则和义利并重原则等,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利益矛盾,协调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等。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除了具有会做事的专业知识

4、、系统理论外,更应具有“做人”的基本文明行为。2、养成教育是塑造学生完美人格的重要手段当代大学生普遍是独生子女,性格上存在着一些不足。由于缺乏生活阅历,无独立生活经历,心理表现不成熟,遇到困难就表现出脆弱心态,缺乏坚韧不拔的意志;由于大多数学生娇生惯养,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强;由于独生子女无兄弟姐妹,从小就是惟我独尊,在性格特性上常常表现为任性,我行我素,不顾其他人的感受,自私偏狭,难于与人交往,难于适应集体生活。这些缺陷如果不进行“治疗”,这些大学生即使学到了很深的专业知识,也难于在社会上立足,因为他们还不具有完善的人格。所以,在大学时代要使学生德智体美

5、全面发展,首先就要对学生进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养成教育手段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人意识。但是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占了主流,初中升高中,高中升大学,无不是以分数作为衡量标准,在应试教育面前,分数当仁不让的成了学校的“硬标准”,而思想政治教育、文明习惯的养成却成了“软目标”。所以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阶段,非常有必要在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道德素质的培养和完美人格的塑造上狠下功夫 2。3、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学习习惯有些大学生存在着学习自觉性差的特点,具体表现为:学习目的不明确,思想不统一,缺乏自信心,学习缺乏主动性,缺乏刻苦精神,缺乏钻研精神,学习纪律性不强,还有个别学生

6、对学习没兴趣、有的缺课、逃课,对课程学习缺乏热情。这样的学生特点,如果继续沿用精英教育时代的管理模式,任其发展,最后的结果将会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自律性强、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可能在学术上、在将来的事业上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而那些学习习惯差、纪律意识淡薄的学生很可能就会多走很多弯路,成不了大事。所以,高校对学生必须进行深刻的思想教育,配合严格的纪律约束,进行学习习惯的引导,从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4、养成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文明的生活习惯对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对其学习进行教育,还要对其生活习惯进行教育,这关系到他一生能否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些大学生存在着生活能力差,生活自理能力不强,生活习惯

7、不好等特点。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必将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和思想引导的养成教育,使他们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塑造学生具有独立生活能力、意志坚强、具有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完美人格。这既是对学生的成长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二、高校实施文明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1、基础文明习惯教育在 2000 年上海财富论坛上,云集了一百二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当记者问到几位白发苍苍的院士,在他们一生中什么使他们终身难忘,几位老人激动不已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教师如何教他们把玩过的玩具有序地放回在原处,把好吃的东西分给小朋友们,在做游戏时要遵守规则,吃东西前要洗手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行为

8、习惯,却成了科学家们终身难忘的东西,使他们在人生的历程中终身受益。“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名言。以良好的教育养成良好的习惯,是青少年教育的核心任务。可是从幼儿园到高中十几年的时间,我们的青年学生的文明习惯很多人还不如幼儿园的孩子。所以基础的文明习惯教育在大学阶段仍然显得很重要,如礼貌教育、礼仪教育、守时教育、诚信教育、尊重教育、美的教育、爱心教育、孝道教育等等。2、荣辱观教育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社会文明道德风尚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习惯如何,事关祖国的前途和命运。2006 年 3 月 4 日,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关于树立社

9、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耻八荣”。“八耻八荣”是新时代、新情况下思想政治素质的新提法,它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明确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具备科学的荣辱观是党和国家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存在的问题,面对党和国家的厚望,大学生要想成为国之栋梁,应该充分认识到树立荣辱观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运用荣辱观对大学生的文明养成教育、思想道德素质完善的紧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大学生树立荣辱观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的需要。要让大学生

10、重拾艰苦奋斗,勤劳勇敢的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自己成为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行者和楷模,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要求大学生树立荣辱观。大学生环境的复杂化,各种诱惑刺激着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使之出现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比如理想信念淡薄、责任感和荣誉感不强、心理问题、荒废学业沉迷网络恋爱酒吧等等,无不背离“八荣八耻” 。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和社会的需要,针对大学生本身存在的种种问题,大学生要努力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

11、观是紧迫的、必要的 3。3、职业道德教育所谓职业道德,是指具有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是所有从业人员在履行本职工作中所要遵循的与本行业相一致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不仅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和个性化的社会道德,而且它还是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改革开放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随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我国整体的道德水平包括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水平都有相当大程度的提高,这是公认的客观事实。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受到功利思想的影响,在一部分行业和一部分人中间,职业道

12、德的缺失现象十分严重。因此,如何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了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高校承担了为社会培养千千万万合格劳动者的历史使命,培养对象的职业素养高低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成就,作为系统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高校理应加大对在校大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像爱岗敬业、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吃苦耐劳等,以期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三、实施大学生养成教育的主要措施1、 制定科学严谨的规章制度,促其文明行为从他律到自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并落实到位,约束其行为。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规章制度是

13、“知”,而落实到位就是“行”,先知后行,理所当然,知而不行,要用规章制度促其行,进而达到知则行。一般来说,一年级教育,可以采用严格的纪律约束,重在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这也就是很多高校设置基础部的科学之处。高年级时在严格纪律约束的基础上,注重对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使其逐步转变为自我服务、自我教育,顺利完成从他律到自律。2、重视“两课”,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武装“两课”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加强“两课”建设的重点一方面应通过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另一方面应以思想品德课为基础,增开相关的选修课,使基础文明教育的渠道得以扩展,从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角度,正

14、面回答和引导学生认识行为规范中遇到的问题。充分发挥“两课”的主渠道作用,重视理论教育,加强思想武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素质 4。3、树立“大德育观”,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局面教育无处不在。不管是领导、职员,还是教师、校工,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周围的人,所以无论何时何地,无论职位高低,高校中的每个人都应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辅导员要随班听课,掌握学生学习纪律和有关问题,及时与任课教师沟通和与学生交流;要利用课余时间,深入学生寝室,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文明习惯,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教师要建立与学生谈话制度,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

15、学习问题,侧重学习方法的引导。领导要经常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思想一线的动态并尽快解决,人人用自己的言行感染人、感化人,最终形成“人人是育人之师,天天为育人之时,处处为育人之地”的良好局面。4、举办养成教育讲座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采取讲座的形式从思想教育、学习生活习惯教育、行为习惯教育、成材教育、学习目标引导、学习方法介绍、专业知识介绍等方面进行讲座教育,对某一问题进行系统的讲解,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如:社会主义荣辱观、文明礼仪、美的真谛等问题。学生认识到,采取严格的纪律约束,目的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这种习惯的养成,对自己一生都有好处。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教育,使学生不必自己摸索,减

16、少从中学向大学学习方法转变的过渡时间。通过目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确立毕业后的人生目标,为几年大学生活确立奋斗方向。5、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寓教于乐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时时受到文化氛围的熏陶。各大学都设有团委、学生会、各种学生社团,应当放手发动学生,进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设计,使学生时时受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的熏陶,不断学习先进楷模,形成自觉参与意识并在活动中充分锻炼能力,展现个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6、有组织地参加社会实践大学应当时刻牢记培养学生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如果我们不让学生接触社会,就会闭门造车,培养出社会不需要的废材。社会实践活动能引导学生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爱国热情和成长成才的强烈愿望转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际行动。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必须有组织的使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认识国情,奉献社会,提高素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