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附件佛山市高明区气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 1 目 录前言 - 3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 .- 5 -(一)发展基础 .- 6 -1.气象现代化水平踏上新台阶 - 7 -2.大气综合探测站网初成规模 - 8 -3.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 9 -(二)“十三五 ”面临 形势 - 9 -1.城市发展面临着气象灾害更大的威胁 .- 9 -2.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提出更高的要求 .- 10 -3.气象服务水平距离需求仍有明显差距 .- 10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 10 -(一)指导思想 - 11 -(二)基本原则 - 11 -(三)主要目标
2、- 12 -三、主要任务 - 13 -(一)围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化 .- 13 -1.建设气象雷达观测系统 .- 13 -2.优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 .- 14 -3.提高预报预警精细程度 .- 14 -4.提升灾害风险应对能力 .- 14 -5.夯实气象信息网络基础 .- 15 -(二)瞄准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水平 .- 15 -6.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 - 15 -7.提升城乡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 - 16 -8.积极引导群众建立趋利避害意识 - 16 -(三)聚焦民生幸福城市,构建大数据气象公共服务体系 .- 16 - 2 9.扩大气象服务产品有
3、效供给 .- 16 -10.推进气象数据共享开放应用 .- 16 -11.加强海绵城市气象保障能力 .- 17 -12.健全绿色生态城市服务机制 .- 17 -(四)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气象行政管理履职能力 .- 17 -13.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 - 17 -14.推进气象行政审批改革 - 17 -15.加强气象机构能力建设 - 18 -16.增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 - 18 -四、重点项目 - 18 -(一)气象雷达建设工程 - 18 -(二)智慧气象建设工程 - 19 -(三)生态气象建设工程 - 19 -五、保障措施 - 20 -(一)加强统筹协调 - 20 -(二)强化项目支撑 -
4、20 -(三)培养人才队伍 - 21 -(四)扩大开放合作 - 22 -(五)加强监督管理 - 22 -附 件 : 佛 山 市 高 明 区 气 象 “十 三 五 ”规 划 重 点 项 目 一 览 表 .- 23 - 3 前言高明区地处广东省中南部珠三角腹地,珠西经济带关键节点,三面环山,山塘水库众多,可谓“六山一水三分田” ,又是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频发的地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是城乡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 期间 ,我区着力发展安全气象、民生气象、精细气象、科技气象、法治气象等“五位一体” 现代化的气象,公共气象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十三五”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是我区加快
5、转型发展的重要窗口期,也是全面实现气象现代化的冲刺期。气象工作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融入省、市气象发展大网络,瞄准“智慧气象、四个一流 1”建设目标,以需求为导向,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新一轮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中争当排头兵,全面提升城乡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和气象公共服务能力,为高明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 和“ 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 纽 城市”提供优质的气象服务。本规划依据全国气象现代化发展纲要(2015-2030)全国气象发展“ 十三五” 规 划广东气象发展 “十三五”规划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佛山市气象发展“ 十三五” 规划高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6、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高明区气象灾害防御规划(2013-2020 年)等编制。1 四个一流: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 4 一、发展基础与面临形势(一)发展基础在国家、省、市气象部门指导下,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十二五” 期 间,高明气象紧紧围绕“全面提升区域价 值 、打造面向未来核心 竞争力” 的战略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供一流气象服务为目标,大力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着力建设协同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集约智能的现代气象业务、优质精细的气象服务品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创新模式和规范标准的科学管理机制,基本实现了“十二五” 期间 确定的主要目 标
7、任务。表 1“十二五”期间高明区气象发展指标完成情况表序号 指标内容 规划目标值 完成值 完成情况1 气象灾害监测率 95% 95% 完成2 气象监测站密度 66 公里 5.15.1 公里 完成3 定点天气预报范围 6 公里 5.1 公里 完成4 未来 1 天定时天气预报时段 3 小时 3 小时 完成5 灾害性天气预警平均时效 30 分钟 55 分钟 完成6 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时效防灾责任人10 分钟内,公众 15 分钟内防灾责任人 10分钟内,公众15 分钟内完成7 气象信息公众覆盖率 95% 95% 完成8 晴雨预报准确率 75% 85% 完成 5 9 灰霾天气预报准确率 90% 92%
8、 完成10 公众咨询气象信息的及时回复率 90% 100% 完成11 气象服务公众满意度 80% 80% 完成12 气象科普活动 5 场/年 7 场/年 完成1.气象现代化水平踏上新台阶。国民气象意识不断加强。区气象部门致力于气象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工作,每年均联合佛山日报、佛山电台、佛山电视台高明分台等公共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宣传,同时开展气象科普下乡、气象科普进校园、“323”气象开放日等科普宣传活动。我区城市居民气象知识普及率和农村居民气象知识普及率分别达 90.8和 94.4。气象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以信息化、集约化、标准化的理念和方式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建设,灾害天气预报准确
9、率和日常天气预报准确率稳步提高。“十二五 ”期间,24 小时晴雨预报准确率达 85.0,强对流天气临近预报准确率达 85.3。造福社会能力不断加强。通过丰富天气预报预警发布手段,不断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整体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能力。针对气象防灾减灾精准、精确、精细的要求,在全国率先开展暴雨、雷雨大风、冰雹和大雾镇街预警,雷雨大风和暴雨预警信号发布提前量分别为 58.0 分钟和 41.9 分钟。部门间协作不断强化。面向公众需求,在佛山日报今日高明板块刊登天气预报,在佛山电台 FM88.3 频道开展早间连 6 线直播,在电视台开设天气预报栏目,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主流媒体免费发布;与环境保护部门联合
10、开展空气质量预报,与水务部门联合开展城市内涝防御工作,与民政部门联合开展面向社区的预警信息传播,气象防灾减灾综合能力不断增强。气象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积极提高行政审批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优化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创新审批模式,深化行政审批实施方案建设工作,大力提升行政审批效能;认真开展多方位、多部门的安全生产联合检查与执法,加强气象防灾减灾监管力度。2.大气综合探测站网初成规模。风雨监测网稳定高效运行。区域自动气象站数量由 5 个增加至 36 个,地面气象监测的空间密度提高至 5.15.1 公里,增强了对局地强降水的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雷电监测网建设取得成效。新建了 3 部大气电场仪,提高了对
11、局地性大气雷暴活动的监测能力,为发布雷雨大风预警、开展雷电灾害调查及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专业气象监测网初步建立。初步建成了生物舒适度观测站,实现对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和太阳辐射等要素连续监测;在全区范围内建设了 12 部水平能见度仪,实现对大气水平能见度进行自动观测;建设了回南天观测、蓝天自动观测、天气实景监测等专业气象监测站点,为回南天、能见度和生物舒适度的监测预报和服务工作提供了必要条件。 7 3.气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气象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十二五” 期间 ,加快推进机构综合改革工作,组织机构不断健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进一步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理顺了双重领导的人事管理机
12、制。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在气象制度的保障之下,科学合理设置岗位,为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不断充实单位人员力量,配备专业技术人员,提高单位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气象从业人员满足业务岗位需求。高明气象系统本科学历以上人员占总人数的 85.2%,其中获得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3 人。(二)“十三五 ”面临形 势1.城市发展面临着气象灾害更大的威胁。地处珠三角西翼的高明灾害性天气种类多,台风、暴雨、雷电、大风、高温等影响频繁。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近年极端天气频发,短时强降水呈明显增加态势,城市内涝常有发生,严重时易引发交通拥堵或瘫痪。2011 年至 2016 年多次大暴雨过程中,每次均有多个积涝报告。
13、而高层建筑、室外广告牌、简易工棚的增多,也面临着台风、雷雨大风等风灾更严重的威胁。研究表明,近 10 年登陆广东地区的台风强度总体呈上升趋势,2012 年强台风“韦森特 ”和 2015 年强台 风“彩虹”给我区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些都给气象服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更高的难度。 8 2.社会经济发展对气象提出更高的要求。“十三五” 时 期,我区要争当广佛核心区向珠西腹地拓展的桥头堡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进一步发挥高明的山水田园优势,积极塑造滨水田园城市新形态,形成城市与田园、城镇与乡村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新格局,打造“珠西先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 和“ 粤港澳大湾区西
14、部枢纽城市”。新的城市定位和战略性设计 、珠江-西江经济带战略目标等,对气象服务的精细化和个性化提出了新需求和高要求。同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也要求高明气象努力在加快建设气象现代化新征程上走在前列,进一步提升气象灾害治理能力、公共安全气象保障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基础支撑能力。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3.气象服务水平距离需求仍有明显差距。对标国内先进水平,高明气象事业发展仍存在气象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度不够、业务骨干力量不足、台站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在城乡气象防灾和公共服务需求上仍存在短板。公众气象服务缺乏适需智慧式服务,公众很难从气象服务中获取互动、愉悦的体验;专业服务融
15、入式深度服务少,能够深度融入实体经济发展、指导企业趋利避害运营的气象服务少;气象服务主体单一,多部门跨行业的信息资源融合程度低,服务的均等化、便利性、针对性有待加强。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9 (一)指导思想全 面 深 入 贯 彻 落 实 党 的 十 九 大 精 神 ,以 习 近 平 新 时 代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思 想 为 引 领 ,坚 持 “创 新 、协 调 、绿 色 、开放 、共 享 ”发 展 理 念 ,围绕区委、区政府和省、市气象部门系 列决 策 部 署 ,继续发挥高明区域优势和生 态特色,瞄准“ 平安高明、美丽高明” 的目标提高气象服 务的质量和效益,以创新驱动
16、和发展智慧气象为突破口,建设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大力提升气象服务于创新型绿色智慧城市管理治理的能力与水平,为我区打造“珠西先 进制造高地、岭南美丽田园新城” 和“粤港澳大湾区西部枢纽城市”提供优质气象保障。(二)基本原则需求导向,民生为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据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获得感、幸福感作为检验高明气象现代化建设的试金石,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点,打造具有高明特色的“互联网+气象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气象保障服务的满意度。科技引领,开放合作。坚持引进、消化、吸收、集成、创新的气象科技发展道路,以开放合作、融合共赢的模式,深化与国内外
17、相关行业共同发展高明气象事业的合作机制,建立科研、业务、服务流程化,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提质增效,服务全局。按照“智慧气象、四个一流” 的要求,用信息化和标准化贯穿气象业务和服务的始终,实现核心业务 10 技术在应用服务上的突破,提升预报预警服务的质量与效益,更好地服务于高明经济社会发展各行各业。转变职能,融入发展。用法治思维改革气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机制,融入地方发展进程,调动各方积极性,参与气象业务服务。建立健全管理规范标准,依法依标准履行气象职责,依法依标准管理气象事务。固本强基,整合资源。夯实气象基础设施,充分利用与整合社会各类资源,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和服务水平。强化监
18、管职责,提升基层气象灾害科学处置能力,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三)主要目标力争到 2020 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使气象防灾减灾救灾更加主动有序、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服务更加均等便利、预报预警更加精准快速、行政管理更加科学高效,实现过硬的、经得起检验的气象现代化。提升气象监测水平,增强预报预警能力。气象观测种类不断增加,探测自动化指标值达到 90%。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平均提前 60 分钟以上,暴雨过程预报准确率 55%以上,探索开展 15天天气预报,提高极端天气过程的预测能力。预警信息发布覆盖率超过 96%。每个家庭可自助利用一种以上的渠道获取
19、气象公共服务信息。 11 推进生态气象建设,强化气象服务保障。加快生态气象监测体系建设。健全灰霾、大气污染气象条件的监测和预报预警服务工作,灰霾预警准确率 90%以上。完善“海绵城市” 2气象服务保障机制。完善人才体系建设,提升气象科研水平。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加大人才吸引力度,建设一支适应现代气象业务发展需要的业务科研骨干人才和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加强对各种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促进气象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推动多部门间的合作,大力推进技术支撑和技术集成工作。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高依法履职能力。把贯彻落实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作为全面推进气象工作法治化的重要抓手,强化气象标准化
20、工作。加快构建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创新气象安全监管方式。完善台风、暴雨灾害停课机制,建立台风、暴雨灾害停工机制。三、主要任务(1(围绕高质量高标准,推进气象监测预报预警精准化1.建设气象雷达观测系统。为强化对强对流灾害性天气的监测和预警能力,针对关键区、敏感区的强对流天气精细预警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支撑,按照佛山市气象发展“十三五” 规划的要求,配合落实佛山市龙卷风监测预警工程建设任务,推进2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12 X 波段双偏振气象雷达
21、观测站和移动式雷达观测平台项目建设,与佛山及周边地区雷达组网构成一个更高分辨率的雷达精细监测警戒圈。2.优化综合气象观测站网。在区内东、中、西部分别建设具有代表性和本土特色的地面气象观测站,以观测基地为核心、自动气象站为基础,辅以多普勒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大气电场仪等气象装备,实现多样化、立体化的观测网络,进一步完善区域灾害性天气监测手段,提升气象基础支撑能力。强化部门间数据共享,对山塘水库、积涝、地质灾害等重点风险防御区进行专项监测,提高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监测能力。完善技术装备保障体系,建设装备运维管理平台,建立专职设备维护队伍,提升气象技术装备保障能力。3.提高预报预警精细程度
22、。以省、市气象部门为支撑,优化精细化综合业务平台,提高分镇街预报预警的能力。开展数值预报精细化解释应用技术研发,完善强对流天气的监测系统与预报方法,提供空间分辨率达到 1 公里的网格化预报产品,提高天气预报的精细化水平和能力。强化对重大灾害性天气过程的研究和总结,掌握天气气候变化的内在规律,提升预报员的预报预警能力。 4.提升灾害风险应对能力。围绕城乡气象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和公共安全需求,加强公共场所、人群密集场所的气象灾害隐患排查,结合水务、国土等跨部门的共享信息,构建气象灾害 13 风险数据库,开展台风、暴雨等气象灾害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完善城市内涝、山塘水库泄洪、地质灾害等致灾临界气象
23、指标体系,探索开展气象灾害风险等级概率预报,推进气象预报向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延伸。提升决策气象服务产品的质量和效益,推进决策服务由简单提供监测预报预警产品向直接提供决策建议转变。 5.夯实气象信息网络基础。建立先进高效、功能齐全、运行稳定、易于维护的气象信息网络系统,融入省、市、区、镇多级大网络框架,形成安全稳定、实时传输、快速处理、多级连通的业务信息网络环境,着力促进向“互联 网+ 气象服务”的转变,打造便捷高效的智慧气象服务体系。(二)瞄准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公共安全气象保障水平6.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加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健全预警信息发布标准、管理规范和传播规定,完善
24、部门联动工作流程,整合和规范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等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建成横向部门相连,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区的互联互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一体化平台。拓展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传播媒介,与应急广播、户外电子信息显示屏、新媒体发布渠道(网站、微博、微信、手机应用软件)等实现对接,加强与各通信运营单位、电视台、电台、报纸等媒体的合作,实现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多渠道发布,有效扩大预警信息覆盖面。 14 7.提升城乡气象灾害风险管理水平。编制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研究风险阈值,应用佛山市龙卷风及雷雨大风等灾害预警靶向发布系统,实现气象灾害预警信息靶向式发布,修订气象公共服务白皮书,让公众掌握预警信息接收渠
25、道和防灾减灾避灾知识。加强气象安全监管与联合执法力度,厘清气象安全监管职责,建立气象灾害防御及防雷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职责清单。8.积极引导群众建立趋利避害意识。贯彻广东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建设生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常态化科普宣传。加强与政府部门、学校、工厂、企业、社会团体的合作,开展适应普通群众认知习惯和方式的气象科普,增强科普的新体验和生命力,满足用户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游戏化等个性化需求,全面提升风险识别与应对“知行合一 ”水平。(三)聚焦民生幸福城市,构建大数据气象公共服务体系9.扩大气象服务产品有效供给。促进气象服务核心技术转化和应用,发展数字化、网格化、“互联 网+”等技术,研
26、制精细化气象服务,增强中高端气象服务产品供给。综合利用各种传播载体,全覆盖提供普惠式基本气象服务,增加与广大群众工作、生活、健康、旅游、休闲等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产品。大力发展专业气象服务,融入更多的政府部门和社会行业,满足交通、农业、生态、旅游等民生领域气象保障需求。10.推进气象数据共享开放应用。建设智慧气象数据管理系 15 统,开放气象数据接口,促进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强化气象大数据在城市运行和安全、规划建设和重大项目论证、山洪地质灾害、交通与旅游、公共卫生、水上安全等领域的作用。11.加强海绵城市气象保障能力。围绕建设海绵城市的需求,完善海绵城市气象服务保障机制,
27、基于多样化、多层次的观测手段,联合省、市气象部门开展短时暴雨分析,提高镇街暴雨预警水平,与有关部门合作开展城市内涝风险预警,为建设海绵城市提供科技支撑。12.健全绿色生态城市服务机制。加强与环保部门合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灰霾、空气污染气象条件预报服务体系,开展重污染天气形成机理、预报技术方法研究,做好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联动工作。建设综合生态气象监测站,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气象基础支撑能力的现代化,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的气象依据。(四)全面深化体制改革,强化气象行政管理履职能力13.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生命至上的气象防灾减灾救灾体制、开放共享的气象服务管理体制、创新驱动发展的气
28、象业务科技管理体制、全面正确履职的气象行政管理体制、更加稳定持续的气象公共财政保障制度体制,基本形成一套符合高明改革发展的现代气象管理体系。14.推进气象行政审批改革。推进气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16 特别是防雷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推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把政务公开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充分结合起来,积极推进无纸化网上电子审批、一个窗口集中办理和“一门式、一网式” 服务等。15.加强气象机构能力建设。根据广东省全面深化气象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要求,推动气象新型台站建设,力争“十三五” 期间 建成高明气象新型台站, 进 一步加强台站基础和管理体制的建设,更
29、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16.增强人才队伍培养建设。坚持“以人为本” 的科学发展观,以“ 服 务发 展、人才 优先、以用为本、创 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 的人才方 针,加 强气象科技创新体系和气象人才体系建设,促进高明气象事业持续发展。重点抓好业务科研骨干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等队伍建设,注重加强气象应用型、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加强对各种先进实用技术、成果的引进、吸收、消化。从机制上鼓励科研和业务分工协作,气象科研成果向业务服务转化。四、重点项目(一)气象雷达建设工程配合佛山市气象局落实包含双偏振气象雷达、气象雷达产品应用、气象雷
30、达站配套设施及移动式雷达观测平台在内的新一代气象雷达平台建设工作,开展多波段气象雷达协同组网观 17 测技术研发与应用,打造我区气象雷达数据监测分析应用系统,进一步强化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二)智慧气象建设工程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建设。建设与自动化观测业务相适应的、更为稳定可靠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着力加强气象设备检定、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加强资料的对比分析、误差分析、综合应用和共享展示,挖掘资料的应用潜力,提升观测资料的管理水平和应用效果。融合传统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移动互联网等服务渠道,打造全媒体、多部门渠道融合平台,建立大融合发展的气象信息传播和服务体系,推进气象与应急、水务、农业
31、、环保、交通等部门数据的共享交换与融合应用,实现全区一张图各渠道的服务协同和用户体验的统一,提升服务便利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在省的一体化框架下,按照“ 大应 急” 要求,建成横向部 门相连 ,纵向贯通国家、省、市、区的互联互通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一体化系统,按照“报得准、审得快、发得出、传得畅、收得到、用得好”的标准,做到预警信息发布快、准、全,建立协同高效的气象灾害防御联动工作模式。(三)生态气象建设工程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建设。为全面释放承东启西区位优势、融入大湾区建设、加快珠三角新干线机场和高明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创新的“岭南美 丽田园新城” 等规划发 18 展
32、提供重要的气象基础支撑,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具备蒸发量、辐射量、日照时数、地面温度等多种观测项目的国家地面气象综合观测站。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网优化。围绕城乡公共安全、政府防灾减灾救灾、建设旅游城市和当好广佛核心区向珠西腹地拓展的桥头堡等需求,在气象灾害高风险区、旅游区、农业区、水陆交通要道等重点区域建设气象要素监测站点,并对辖区内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进行升级改造,提高气象监测能力,为镇街预报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气象数据支持。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提高全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灾害预警知识水平和避险自救互救能力,建设集气象监测、信息采集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加大与相关单
33、位的合作力度,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增强科普的趣味性和生命力,提高气象科普教育效能。五、保障措施(一)加强统筹协调细化规划实施任务目标,确保规划实施合理、科学、有序、规范,完善规划实施的各项管理制度。各相关部门要加强配合,按照本规划确定的目标和任务,研究制定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等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确保本规划有效实施。(二)强化项目支撑 19 结合我区财力情况,逐步完善公共财政对气象发展的资金投入机制。发挥公共财政在气象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重视气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财政投入机制建设。同时根据气象建设的需求,进一步强化区、镇财政的投入力度。以规划带动项目建设,以
34、项目促进规划落实。有序推进重大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明确规划资金的项目用途,完善规划资金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合理到位,保障规划项目按既定目标照常实施。加强规划工程项目的建设管理,发挥工程效益,为推进高明区全面气象现代化建设提供重要保障。(三)培养人才队伍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和人才优先战略,建设适应新时代气象事业发展需要的气象科技人才队伍和干部队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壮大创新人才队伍体量;大力引进和用好国内外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全面改善各层次技术人才队伍,使气象干部队伍结构更优、功能更强、素质更高,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四)扩大开
35、放合作建立和完善气象共建共享机制,充分运用公共资源,提高气象技术装备,加强气象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能力。加强与相关部门协同合作,广泛开展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推进人才培养、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合作,不断增强气象科技创 20 新能力。拓宽与国家、省、市气象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加强人才互访互动,促进学科前沿技术交流交汇,不断增强气象科技创新能力。引进、消化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加快高明气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五)加强监督管理区气象部门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建立规划实施评估和动态修订机制,适时开展规划评估,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划进行修订。做好规划项目的督促检查工作,加强监督管
36、理,通过考核、测评的形式加紧规划项目的落实,进一步提升政府服务效能。完善社会监督机制,鼓励公众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与监督。 21 附件佛山市高明区气象“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一览表年度计划投资估算(万元)项目 建设内容 解决问题与建设目标2016 年 2017 年 2018 年 2019 年 2020 年气象雷达建设工程高明区气象雷达数据监测分析应用系统与佛山及周边地区雷达组网,构成一个更高分辨率的雷达精细监测警戒圈,建设集雷达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应用于一体的高明区气象雷达数据监测分析应用系统,进一步强化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和预报预警。0 0 0 60 30高明区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建设与自动化观测业务
37、相适应的、更为稳定可靠的气象数据共享平台,着力加强探测仪器检定、智能化监控和管理,加强资料的对比分析、误差分析、综合应用和共享展示,构建高明区气象防灾减灾一张图,提升服务便利性。0 27 20 50 0智慧气象建设工程 高明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立一个横向相连、纵向贯通、部门互联互通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一体化系统,实现预警信息发布快、准、全,建立协同高效的气象灾害联防模式。 0 0 0 0 50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不含建设用地)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具有代表性、准确性和比较性,具备蒸发量、辐射量、日照时数、地面温度等多种观测项目的国家地面气象综合观测站,以解决我区气象观测数据规范性和多样性不足的问题。0 0 0 50 100区域气象自动监测网优化对原有的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升级改造,新增或优化大气微压、能见度、大气电场、生物舒适度、回南天、大气负离子等监测仪器,完善气象自动监测网,进一步提高监测能力,为镇街预报提供更精准可靠的气象数据支持。0 20 38 100 100生态气象建设工程高明区气象科普教育基地(不含建设用地)建设集气象监测、信息采集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气象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气象科普活动,增强科普的趣味性和生命力,提高气象科普教育效能。0 0 0 30 300 47 58 290 310合计总投资估算: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