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pdf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05274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PDF 页数:109 大小:1.7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 第一章 总则 第 1条 修编目的 抓住 国家推动区域发展的战略机遇, 借助 区域 交通等 条件变化带来的城市发展动力,适应 城市 快速增长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指导 泰州“又好又快”的发展。 第 2条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和“五个统筹” ,积极融入长江三角洲 地区 区域一体化进程,大力促进要素集聚,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和区域地位,构建适应城市长远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空间结构体系、基础设施保障体系和生态安全体系 。 第 3条 规划 原则 1、交通引导。 以 完善的区域交通 体系 引导市域差 别 化发展 , 以 多层次的公 共交

2、通 体系引导 城镇 集聚 发展, 以 交通走廊 和 枢纽 体 系 引导土地高效利用 与 现代 服务业发展 。 2、 集聚发展 。 整合产业 园区 布局, 促进产业 转型 升级 , 加强城市服务功能, 全面提升泰州区域战略地位 ,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 。 3、特色 发展 。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 挖掘 城市 文化内涵, 提升 沿江和里下河湿地生态环境,彰显水乡城市特色,建设富有文化内涵的生态宜居城市。 4、 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 ,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低碳生态, 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 关注民生 , 全面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 第 4条 修编重点 1、区域协调与联动发展 研

3、究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 一体化进程 中,符合泰州发展要求的区 域合作形式 与 内容,提升泰州区域地位与综合竞争力,为泰州在新时期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奠定基础。 2、城市化战略与统筹发展 制定新时期促进泰州 市域 集聚发展的城市化战略,全面提升城市化质量,形成互补共进、协调发展的格局 。加强 泰州 中心城 区与姜堰、泰兴等邻近县 (市 )的 统筹 发展。 3、交通体系构建与空间引导 构建畅达、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实现交通的有效整合、优化与转型 , 促进新时期泰州城市空间总体布局的形成与土地开发的集约经营。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2 4、文化资源保护与特色

4、彰显 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潜力,突出生态城市与历史文化名城特 色,构建具有地 域 特征的城市景观框架,引导泰州向旅游大市、旅游强市发展。 5、民生改善与可持续发展 重点研究住房、公共服务设施、能源与基础设施等 事关 民生 的 问题,强调社会公平 ,提高生活质量,促进泰州 新时期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 5条 规划 基本 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 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GBJ137-90); 4、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令第 146 号 ); 5、 关于加强城市总体规划工作的意见 (国办发 200612 号 ); 6、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

5、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08); 7、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 ; 8、 江苏省 城镇体系规划 (2001 2020) ; 9、 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 二 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 6条 规划期限 近期: 2010 2015 年; 远 期: 2016 2020 年; 远景:展望 至本世纪中叶 。 第 7条 规划范围 1、市域 泰州市市域行政范围,面积 5797 平方公里。 2、 规划区 泰州市区行政范围, 包括海陵区 与 高港区,总 面积 639 平方公里。 3、中心城区 北到 启扬高速 公路和市区界线,南到长江,西到 引江河与 市区界 线,东到 泰镇高速 ,

6、总面积 358 平方公里。 该范围也是城市增长边界。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3 第 8条 强制性 内容 文本中下划线 标示 的内容及特别注明的内容为强制性 内容 。 第二章 发展目标与策略 第 9条 总体 发展目标 顺应区域转型, 呼应外部变化,实施交通引导, 推进集聚发展 、特色发展与和谐发展 ,积极打造 “ 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 。 第 10条 城市 发展目标 针对总体发展目标要求,确定经济、社会、交通、资源与生态环境 5 个发展分目标。 表 1:泰州市 城市 发展目标 体系 类别 指标名称 单位 2015 年目标值 202

7、0 年目标值 经济 发展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 元 85000 120000 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 % 94.0 96.0 城市化水平 % 62.3 67.9 城镇登记失业率 % 2.5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 % 98 98 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 % 100 100 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 99 100 城镇失业保险覆盖面 % 99 100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 % 99 100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面 % 100 100 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 % 98 100 城镇社区居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 98 99 农村村委会依法自治达标率 % 100 100 交通 发展 城镇居民人均

8、拥有道路面积 M2 20 20 出行时间指标 (中心城 区 任意两点公交出行时间 ) 分钟 50 40 公交方式出行比例 % 10 25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4 公交专用道占城市主干路长度的比例 % 5 15 公交站点覆盖率 (300 米半径 ) % 65 90 资源 利用 单位 GDP 能耗 吨标煤 /万元 0.68 0.52 单位 GDP 用水量 立方米 /万元 20 18 人均 综合 用电量 千瓦时 /人 6130 805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 75 85 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 % 99 100 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地均投入 亩 /万元 160 300

9、中心城区工业用地平均容积率 % 1.2 1.5 生态 环境 城市绿化覆盖率 % 45 47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分 90 92 第 11条 经济发展 策略 坚持开放、创新的双轮驱动策略 ,推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 1、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 。 2、 以 产业 园区为载体,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 3、 构筑 现代产业体系, 实现经济 可持续 发展。 第 12条 社会发展 策略 坚持以人为本与民生优先,提升和谐社会的发展水平。 1、 提高人口素质,加 强人才队伍建设 。 2、 大力发展 文教体卫 等社会事业。 3、 扩大就业,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 第 13条 交通发展 策略

10、树立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促进 区域性 交通枢纽城市的形成。 1、 强化区位优势,建设区域交通枢纽 。 2、 重视交通引导,构建和谐交通城市 。 3、 发展绿色交通方式,打造公交城市 。 第 14条 资源利用 与保护策略 树立低碳发展理念,打造资源节约型社会。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节约集约利用资源 。 2、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 3、 推进节能减排, 加强新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利用 。 第 15条 生态环境 保护策略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5 坚持 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同步 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完善治理体系,发展循环经济 。 2、保护 湖荡

11、 湿 地、沿江滩涂、引水水源和清水通道 。 3、 建设生态文明,增强资源环境承载力 。 第三章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第一节 区域协调 第 16条 与 区域核心城市 关系 1、 与上海关系 接轨上海 : 加强 与上海方向高速公路、城际轨道交通的衔接; 泰州港 主动参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力争成为上海港重要的集装箱喂给港。 借力上海:做好对沪产业的承接工作,使泰州成为上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基地;借助上海技术、人才方面的专业化优势,推动泰州医药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业的发展。 服务上海:将泰州建成为上海重要的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做好生态休闲旅游、特色饮食文化的品牌塑造,将泰州打造成为上海重要的休

12、闲旅游度假目的地。 2、 与南京关系 吸引南京智力资源,加快产学研合作步伐。 将 南京 高校的技术、研发优势与泰州医药高新产业、先进制造产业的生产优势相结合,推动产业高端化、先进化。 积极融入 南京都市圈 , 推进 市场一体化政策、优惠产业政策、环境治理政策 等 。 3、 与杭州关系 加强与杭州在旅游资源整合、线路组织、旅游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合作,力争使杭州及其周边地区成为泰州重要的旅游客源地 。 加强与杭州之间的交通联系,成为杭州北上与苏中、苏北等地联系的枢纽转换地。 第 17条 与 苏南城市 关系 跨江联动发展、互补共赢、融入苏南板块。 空间协调:重点包括沿江两岸地区、 泰镇高速 与京沪高速

13、 沿线地区。 产业 协作 :重点加强泰州与苏南 的 沿江地区产业协作,共同推进跨江大型产业集群的形成以及产业园区的共建。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6 重大区域性设施建设:重点规划、建设和预控过江通道,发挥过江通道 辐射作用 ;合理分配长江两岸的港口功能,与苏南长江沿线地区的物流和港口形成互动发展格局;加强区域性水源的共同保护。 第 18条 与 沿江城市 关系 沿江协调发展、 错 位竞争 、带动苏中崛起。 空间协调:统一空间管制政策,实现城镇、产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产业 协作 :实施错位发展、联合发展,突出泰州在医药、生态农业方面的独特优势,加强在 装备制造 、机

14、械、旅游等产业方面的联合发展,形成规模效应。 重大区域性设施建设:与扬州共建苏中机场,协调好与苏中机场 的 快速交通联系;共建综合性的沿江港口群;协调预控城际轨道交通沿线用地;协调区域性水源、取水口的保护及生态、生活、工业岸线的布置,避免上游布局对下游饮水安全造成影响。 第 19条 与 沿海城市 关系 加强交通衔接,对接 出海 港 口 ,共同培育跨区 域产业集群。 交通衔接: 预留控制 宁扬盐高速公路 及至盐城城际轨道 沿线用地 。 出海港口对接:加强与 江苏沿海港口 的对接,将 连云港 港 、盐城港 作为泰州参与东北亚经济圈合作的出海港口,将南通港作为泰州进行江海联运的出海港口之一。 产业协

15、作: 加强 泰州北部地区与盐城南部地区在不锈钢产业集群方面的合作力度,共同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跨区域大型不锈钢产业集群基地。 第 20条 与苏北城市关系 加强交通衔接,推动产业合作,整合旅游资源 。 交通衔接:加强与 苏北枢纽城市 交通体系的衔接 及与 苏北内陆城市的联系。 产业 协 作:加强与苏北地区在产 业、技术、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增强泰州对苏北地区的辐射带动力,强化泰州作为 江苏省长江南北联动枢纽城市 的职能。 整合旅游资源:整合泰州 与苏北地区 红色旅游资源,联合打造泰州 -盐城 -淮安 -徐州的红色旅游线,使其成为具有国内较高影响力的红色旅游线路品牌。 第二节 市域人口与城市化水

16、平 第 21条 市域总人口 近期 2015 年总人口 530 万人, 远期 2020 年总人口 560 万人 。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7 第 22条 市域城镇人口 近期 2015 年城镇人口 330 万人, 远期 2020 年城镇人口 380 万人 。 第 23条 城市化水平 近期 2015 年城市化水平 62.3%, 远期 2020 年城市化水平 67.9%。 第三节 市域城镇规模与职能 第 24条 城市化 战 略 1、大力发展中心城市 以建设 区域性 中心 城市为目标,做强 、 做大中心城市,优化土地利用 和 空间布局,提升中心城区整体功能,增强中心城区对市域

17、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2、积极合理发展中 等 城市 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加大城市建设投入,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辐射力,形成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协调的新型城区。 3、择优 培育 重点中心镇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有选择地 发展 一批重点中心镇,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 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重点 中心 镇对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集聚能力。 4、全面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创造良好人居环境、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主要目标,不断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走外延扩张与 内涵 同步 提升 的城市化发展道路。 第 25条 市域中心城市 泰州中心城区 ,

18、 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 规划期末人口规模 100 万人。 第 26条 市域二级中心城市 1、兴化城区: 市域北部的中心城市, 里下河地区富有水乡特色的 生态 城市; 2、姜堰城区: 长江三角洲 重要的现代制造业 基地之一, 泰州市域中部次中心城市,现代化的工 贸 生态宜居旅游 城市; 3、泰兴城 区: 江苏沿江重要的精细化工基地之一, 泰州市域中 南 部次中心城市, 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 滨江 工贸城市; 4、靖江城区: 长江三角洲 北翼区域性的物流基地之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新兴滨江工贸城市。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8 第 27条 重点中心镇 规划

19、期末, 重点中心镇 镇区城镇人口规模应达到 515 万人,总人口规模 55 万人左右。 1、黄桥: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泰兴市域副中心, 交通与工贸发达的 城镇 ; 2、戴南: 兴化市域副中心,里下河水乡古镇, 以不锈 钢 产业为主导的工贸型 城镇 ; 3、溱潼: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以湖荡湿地为特色的生态 旅游型 城镇 ; 4、新桥:以冶金、 机械为主导的综合型 城镇 ; 5、 虹桥 :以机械电子、日用化工、商贸物流为主导的工贸型城镇; 6、白米: 以机械、纺织为主导的 交通工贸型城镇; 7、安丰: 以机械、纺织为主导的 交通工贸型城镇。 第 28条 一般镇 以农产品加工、涉农服务和社会事业服务

20、为主 的 人口居住中心、镇域农村地区的服务中心。 规划期末 ,一般镇 镇区城镇人口规模 12 万人,总人口规模在 65 万人以内。 表 2:泰州市域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表 城镇等级 规模等级 城镇名称 城市 (镇 )人口规模 (万人 ) 城镇个数 (个 ) 中心城市 100 万人 泰州中心城区 100 1 二级中心 城市 3050 万人 兴化城区 、姜堰城区、 泰兴城区、靖江城区 160 4 重点 中心 镇 515 万人 黄桥、戴南 、 溱潼、新桥 虹桥 、白米、安丰 55 7 一般镇 12 万人 略 65 35 合计 380 47 第四节 市域城镇空间布局 第 29条 市域空间发展策略 1、优先

21、发展中心城市和县 (市 )城区 在土地供应指标上,应优先保障中心城市 、 县 (市 )城区 和 省级以上开发区的土地供应;在产业发展上, 应 引导高科技、无污染的都市工业向中心城市和县 (市 )城区集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在空间规划上 , 应 预留一定量的发展备用地, 以应对快速发展的需要;在基础设施建设 上 ,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建设完善的服务配套平台,吸引投资和人才的集聚。 2、保障重点 中心 镇,控制一般镇 重点 中心 镇 应加强 服务 设施 配套, 提高综合服务水平 ,辐射带动 周边区域 ;一般镇本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9 着就近与资源共享、以大带小、以强带

22、弱、以发达带欠发达、发展潜力大带后劲不足的一般原则,有序推进乡镇的进一步撤并;保留镇应加强控制,引导工业的发展,形成农村地区的基层社区服务中心。 3、提升沿江发展水平,提高沿江发展质量 加强沿江开发的纵深推进,强化沿江上下游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从市域整体利益和保护生 态的角度出发,优化沿江产业与城镇布局,提升沿江发展水平。 4、保护北部开敞空间, 保 持生态 水乡 特色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或者占用 基本农田 ;农业开敞区内的村镇建设用地应严格 执行 镇村布局规划,禁止非农建设项目无序 占地 ,有计划地将独立工业用地向工业集中区集聚,搬迁的村庄应进行复垦还田。 第

23、30条 市域城镇空间组织 构建“一 核 一带 两片 ”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 一 核 :由泰州中心城区 、 姜堰城 区和泰兴城区 组成的市域核心,形成组团式一体化的空间发展格局, 强化联动发展、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 是泰州 地区 竞争力集中体 现的区域。 一带: 依托沿江产业发展形成 的 沿江城镇带,是泰州融入苏南、接轨上海的先导区和全省跨江联动发展 的 实验区,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走廊和特色鲜明的城镇带。 两片 : 以 启扬高速 公路为界, “南部片区”属于通南高沙土地区, 交通条件和 城镇发展条件较好,在沿江开发的带动下,将形成网络化的城镇密集区;“北部片区”属于里下河水网地区, 城

24、镇呈点轴发展模式, 宜 发展农业和旅游 休闲 业,形成 较为 生态开敞 的 空间。 第 五 节 市域城乡统筹与村庄建设 第 31条 城乡统筹策略 1、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农村市场体系, 促进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社 会化服务,有效引导城市化健康发展,构筑城乡一体、统筹协调的发展格局。 2、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各地实际和农民意愿出发,建设符合地方特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强化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促进村镇建设水平不断提高。 第 32条 城乡 建设标准 转变城乡空间发展模式,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各级城镇依据人口规模和人均城镇建设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

25、10 2020) 文本 10 用地指标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规模。 1、 中心城市建设标准 人均 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 , 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标准执行相应的国家规范。 2、 重点 中心 镇建设标准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 , 镇区基础设施 和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城市标准执行,能够服务本镇及周边乡镇。 3、 一般镇建设标准 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 120 平方米以内 , 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模与标准能够服务整个镇域 , 镇区基础设施建设与配套标准应能满足本镇基本生产、生活要求。 4、 农村建设规模与标准 新建村庄 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控制在 130 平

26、方米以内 , 村庄建设应遵循集中紧凑布局、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充分 考虑 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新旧村庄有机衔接和保持 苏中 水乡地域风貌特色的原则 ,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指标按每千人 10002000 平方米 建筑面积计算。 第 33条 村庄建设策略 1、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三集中”。加强规划建设审批管理,确保新建农房集中到规划的农民新村,新建工业项目布局到镇以上工业区,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农户迁入城镇。 2、合理配套村庄 公共服务 设施。 优化配置 、布局 教育、卫生资源,提高服务 水平,对规划撤并的村庄不再进行配套和改善。 3、加强乡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推

27、进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 4、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充分考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需要,立足当前,放眼 长远。 5、保护村庄特色。保护村庄历史文化遗存和特殊地形地貌, 保护富有特色的村庄格局、空间形态和自然人文环境 。 第 六 节 市域空间管制 第 34条 适建区协调管制 通过政策引导和基础设施的导向,促进市域城 乡 建设用地向规划的区域集中,达到城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1 镇集聚发展、工业集中布局、污染集中治理的目的,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益。 表 3:适建区协调管制要求 空间类型 分布区域 空间利用方向 管制政策措施 城镇建设用地 中心城区 以城

28、市建设为主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加强与姜堰城区、泰兴城区的协调,加强道路交通网络的对接,保留城市组团间必要的生 态隔离。 兴化城区、姜堰城区、泰兴城区、靖江城区 以城市建设为主 划定城市增长边界, 加强对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乡镇和村庄建设控制引导 。 重点中心镇镇区 以综合开发为主 加强对工业集中区的整合,为产业用地预留一定的发 展空间 。 一般镇镇区 专业化发展为主 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成为镇域的公共服务中心 。 村庄建设用地 全市域 以村庄建设为主 按照镇村布局规划要求分时有序实现村庄集中布局 。 重大基础设施用地 铁路、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区域水厂、变电站等 以市政建设为主 对重大基础设

29、施用地 及廊道 进行超 前预控 。 第 35条 限建区协调管制 限制城镇和村庄建设;结合市域内的旅游资源及交通、区位优势选择旅游发展用地,但必须控制开发范围、性质和开发强度。 表 4:限建区协调管制要求 空间类型 分布区域 空间利用方向 管制政策措施 旅游度假区 溱湖风景区、李中水上森林 公园、泰兴古银杏森林公园 以旅游度假为主 限制城镇和村庄建设,可建设相应的旅游休闲设施 。 山体、森林 孤 山 以原生态为主 限制城镇和村庄建设,加强生态环境维护,允许一定 的林业设施、旅游设施等,但控制其建设开发强度 。 重要的隔离防护生态用地 市域主要河流两侧 ;铁路、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防护廊道;功能性

30、生态隔离用地 以绿化和防护林建设为主 严格控制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 。 一般农田 全市域 以农业生产为主 除农田水利设施,农业生产设施、必要的基础设施 、有限的农业旅游观光设施之外,限制在本区域内进行各项非农建设 。 城镇发展备用地 中心城区、县 (市 )城区和重点中心镇镇区 按远景规划的用地性质进行控制 控制预留发展备用地的开发建设,规划期内未进行规划调整或修编前禁止城镇建设 。 第 36条 禁建区协调管制 除绿化建设、水利、防洪、道路等基础设施以外禁止 其他 任何建设行为。 表 5: 禁建区协调管制要求 空间类型 分布区域 空间利用方向 管制政策措施 水域 市域主要河流 以原生态为主 禁止

31、破坏水域的建设活动 。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2 水源保护区( 一级保护区 ) 泰州第三水厂取水口、靖江雅桥取水口 、城市 应急 水源取水口 以原生态为主 禁止新建、扩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 目;禁止可能污染水源的旅游活动和 其他 活动 。 基本农田保护区 全市域 以农业为主 按照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保护控制要求执行 。 沿江生态保护岸线 天星港 至 六圩闸、靖泰界河至上青龙港、夹港到美人港、小桥港到罗家港 以原生态为主 保持原有的 生态格局,禁止工业项目进入 。 其他 地区 生态公益林区 以林业建设为主 加强植树造林,禁止从事非农活动 。 注: 本表为

32、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 七 节 市域产业空间布局 第 37条 产业发展策略 创新 发展、 转型发展,大力发展先进产业。 1、第一产业: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生态农业 。 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稳定粮食生产,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 。 2、第二产业: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 重点发展 装备制造业,生物技术与新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 等 优势产业, 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大企业大集团 。 3、第三产业: 加速 发展以现 代物流、生态旅游、房地产业、信息科技、金融等为重点 的 现代服务业 ,打造 区域性物流中心、商贸中心和 长江三角洲 新兴的休闲旅游基地。 第 38条 产业空

33、间布局 1、 进一步 优化农业区域布局 。 引导优势农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形成 里下河水产品和脱水蔬菜、沿江优质稻米、通南高沙土优质小杂粮和生猪、城郊蔬菜 四条产业带。 2、 进一步优化工业布局 。 以沿江产业带为核心区,以 国家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及 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支撑,以县域产业集群为特色,以乡镇工业集中区为配套区, 加 快构筑以中国医药城、出口加工区、新能源产业园、沿江产业带和里下河特色经济板块为 主体的“一城一区一园一带一块”产业空间格局 , 促进 特色产业集群形成 和 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3、以泰州市中心城区为服务业中心带动全市第三产业发展 。 中心城区集中布局商贸流通业、物流

34、业、金融保险业、邮电通讯业和中介服务业;县 (市 )根据 自身 产业分布和资源状况,发展相应的商贸流通、物流配送、为农服务以及特色旅游等。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3 第 八 节 市域社会服务设施规划 第 39条 教育设施 1、小学:中心城区、各县 (市 )城区以及规划保留城镇镇区按平均 22.5 万人设小学 1所,规模 24 班以上;农村小学按服务半径 2.5 公里,辐射人口 11.5 万人, 在校 生 300 人以上进行设置。 2、初中教育:中心城区、各县 (市 )城区和重点 中心 镇 镇区 按 35 万人设初中 1 所,规模 24 班以上;一般镇镇区设初中 1

35、 所,规模 24 班;镇区以下不设初中。 3、高中教育:原则上只在中心城区、各县 (市 )城区、重点 中心 镇镇区和少数一般镇设置高中 。被撤并城镇的镇区高中 近期 全部撤并,其余所有高中规模要达到 10 轨以上。 4、高等教育: 筹建泰州大学; 完善办学管理体制,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加快学科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 第 40条 医疗卫生设施 1、加快构建和 完善新型医疗 卫生 体系,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合理确定医疗机构的规模和数量。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鼓励综合医院向社区延伸,建立医疗卫生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双向转诊的两级新型

36、城 乡 卫生服务体系。 2、床位数: 2015 年,平均 4 张 /千人 ; 2020 年,平均 5 张 /千人。根据需要调整各病种床位数比例,增加老年病、慢性病康复和临终关怀床位数比例。 3、卫技人员数: 2015 年,平均 5 人 /千人 ; 2020 年,平均 6 人 /千人。 第 41条 文化设施 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基层特别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逐步形 成覆盖全社会的较 为 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心城区和县 (市 )城区要加强图书馆和文化馆建设;乡镇 (街道 )要建设 1 座文化站,村 (居 )委会驻地 配备 1 个 文化室。 第 42条 体育设施 1、

37、 中心城区 完善现有体育设施, 加快体育中心 建设 , 根据发展需要新建体育活动设施 ; 各县 (市 )城区建设 1 座体育中心。 住宅小区配套健身活动设施 ; 完善全民健身工程 。 2、 每个镇配备 1 座全民健身中心。 3、 村 庄 按规模和实际的需求配置相应的文体活动室。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4 第九节 市域旅游发展规划 第 43条 发展目标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休闲度假 目的地 、华东地区水乡湿地休闲和精品文化体验之 都。 第 44条 空间布局 构建“一心五区”的旅游空间布局框架。 “一心” : 将泰州中心城区作为旅游综合服务中心 。 “五区” : 泰州文化

38、古城旅游区、姜堰溱湖湿地休闲度假旅游区、兴化湖荡湿地体验旅游区、泰州红色旅游区和沿江生态休闲旅游区 。 第 45条 旅游产品开发重点 1、 两大特色产业旅游 养生度假旅游 (中华医药城和温泉资源 ),特色乡村旅游 (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 、 海陵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 、河横、兴化等地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 )。 2、 四类旅游产品 观光 游览 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 会议 旅游和专项旅游 (包括红色旅游、科普修学旅游、 节庆 旅游、自驾车旅游等 )。 3、 七 大重点景区 泰州文化古城旅游区、泰州红色旅游区、姜堰溱湖 风景区 、兴化水乡湿地风光游览区、江苏古银杏群落森林公园、中国海军主

39、题公园、沿江休闲旅游区。 第十节 市域综合交通规划 第 46条 指导思想 1、呼应 长江三角洲 一体化进程,缩短与上海 、 南京 、 杭州等核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2、呼应沿海开发战略,强化泰州与苏中、苏南和沿海地区的交通联系; 3、呼应城市化发展战略,构建 促进和支撑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发展的 交通体系。 第 47条 公路 交通 1、 高速公路 “三横、一纵、二联”的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三横 ” : 沪陕高速 公路 、 启扬高速 公路以及 (预控 )宁扬盐高速公路 ; “一纵”为 盐靖高速公路 -京沪高速公路 。 “二联” : 泰镇高速公路、泰常高速公路 。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

40、020) 文本 15 2、 一级公路 “八横三纵”的一级公路网络。 表 6:市域一级公路网 规划 一览表 序号 名称 走向 规划措施 1 缸大公路 八横 提升等级 2 永合公路 提升等级 3 高兴东公路 兴化城区段向南改线 4 戴高公路 新建 5 328 国道改线 新建 6 如泰公路 维持现状等级 7 江平公路改线 新建 8 沿江高等级公路 贯通沿江高等级公路 9 兴 泰公路 三纵 扩建改造 10 姜泰公路 新建 11 宁盐公路 提升等级 注: 本表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3、 其他 公路 完善公路网结构,提高公路等级 。 中心城区至县 (市 )城区之间实现一级公路联系 ; 县 (市 )城区至乡镇之

41、间实现二级公路及以上标准联系 ; 根据村庄布点规划,优化 乡村公路 布局 。 第 48条 轨道交通 1、铁路 铁路网 布局 “一纵一横 四 支线” 的铁路网 布局。 “一纵” : 泰州站至 泰兴 (黄桥 )站 干线铁路 。 “一横” : 宁启铁路 。 “ 四 支线” : 永安洲作业区、 泰兴 过船作业区、 靖江 新港作业区以及兴化合陈粮库铁路支线。 铁路干线 建设 规划从泰州 铁路客运站 到 泰兴 (黄桥 )站 的级铁路干线, 将泰州铁路客运站建设成为苏中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站,形成 连接 宁启铁路、新长铁路、 淮扬镇铁路 的重要铁路枢纽。 铁路改造及建设 新长铁路 、 宁启铁路进行复线及电气化

42、改造 ; 启动新长铁路过江大桥建设的前期工作。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6 铁路场站 设置泰州客运站和泰州货运站 2 个一 等 铁路站。 设 置 4 个二 等 站,分布于姜堰城区、兴化合陈 镇区 、泰兴黄桥 镇区 、靖江城区。 2、城际轨道交通 线路布局 “一横两通道”的城际轨道线路布局。 “一横” : 沿江城际轨道交通 H2 线 。 “两通道” : 泰兴过江通 道 (Z2 线 )以及靖江过江通道 (Z3 线 )。 线路走向 H2 线从扬州进入泰州境内后, 沿 宁启铁路通道经泰州铁路站向南至高港城区 , 并 从 泰兴 城区东侧经过 ,沿江平公路 穿过 靖江后进入南通

43、; 同时预控 经泰州铁路站向北至兴化、盐城 城际轨道 线路 。 Z2 线从泰兴七圩过江和常州衔接; Z3 线从靖江西侧过江和 南沿江城际轨道 衔接。 场站 设置 泰州站、 高港站、宣堡站、 泰兴站、靖江站和新港园区站。 预控泰州东站。 3、市域中低运量轻轨交通 规划自泰州火车站始发至溱潼、戴南的市域轻轨交通。 远景预留泰 兴 城区至 泰兴 火车站 、 泰兴 火车站至姜堰火车站 的 轻轨 支线。 第 49条 沿江港口 1、泰州港定位:以发展能源、矿建、化工等散货码头为主,积极发展集装箱联运,是江海河联运、内外贸结合和东西部物资交流的平台 和 具有装卸仓储、中转换装、物流运输等综合性功能的地区重要

44、港口,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重要的集装箱喂给港和集疏运港,长江中上游货运和北部地区中转 的 枢纽型港口。 2、泰州沿江港口由 3 个港区组成,分别为高港港区、泰兴港区和靖江港区。 高港港区:结合工业园区功能布局,集中连片布置功能相同的泊位,以公共码头为主,提供公共运输服务。重点发展永安洲作业区,以集装箱和通用散杂货运输为主。 泰兴港区:结合精细化工园建设,发展成为设施先进、品种多样、专业化程度高的化工原料集散中心。 靖江港区:夹港作业区主要为临港工业服务;八圩作业区以发展公用泊位为主,重点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7 发展现代物流;新港作业区以发展通用泊位、散货泊位以及船舶

45、工业等为主。 第 50条 干线航道网 络 “四纵二横”的干线航道网。 表 7:泰州市干线航道网规划一览表 序号 航道名称 走向 航道起点 航道终点 规划等级 1 泰东河 -引江河 四纵 泰东大桥 引江河长江口 三级 2 建口线 薛家舍 古马干河长江口 三级 3 盐邵线 古殿堡 汤庄 三级 4 兴姜线 -姜十线 兴化 十圩港长江口 四级 5 新通扬运河 二横 白米竹元 夏南 三级 6 兴东线 丁溪 兴轮码头 四级 注: 本表为规划强制性内容 第 51条 航空 1、 充分利用苏中机场,发展旅游业和航空高端物流。 2、 机场联系 通道:到苏中机场,高等级公路可以利用 启扬高速 公路、站前路西延;到苏

46、南硕放机场、虹桥机场,高等级公路可以利用 沪陕高速 公路、江阴大桥、沪宁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可以利用沿江城际轨道 H2 线过江和苏南城际轨道网衔接。 第 52条 市域过江设施 为统筹区域交通设施,强化泰州与镇江、常州、无锡之间的交通联系,规 划 8 处、预控 1 处 过江设施通道 : 3 处 公路过江通道:泰州长江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和泰常公路大桥; 1 处 公铁共用过江通道:泰兴七圩通道,是公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共用过江通道; 1 处 铁路过江通道:新长铁路靖江过江通道; 3 处 汽渡过江通道:高港汽渡、夹港汽渡、八圩汽渡; 预控如皋 -靖江 -张家港过江通道。 第 53条 公路客货运场站 1、客运

47、场站 规划泰州中心城区设置 5 处公路客运场站,县 (市 )城区各设置 12 处公路客运场站。 表 8:市域公路客运枢纽规划布局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主要功能及辐射范围 性质 1 泰州客运中心站 328 国道与 城际铁路 交叉 处 服务于整个市区,以长途客运为主,辐射外省、 省内县市。 新建 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2010 2020) 文本 18 2 泰州客运西站 扬州路与 长江大道 交叉口东北角 服务于海陵区,以农公客运为主,辐射市域重 点乡镇,兼顾部分与宁扬等方向的省内客运。 新建 3 京泰客运站 泰州火车站附近 服务于泰州市域,发挥公铁联运功能。 新建 4 高港客运总站 人民路 与 环城东路交叉口附近 服务于高港区,以长途、农公客运为主。 现有 5 刁铺客运站 泰州大道 与刁铺顾高公路 (规划 )交汇处东南角 客运中心站和高港客运站的配载站以及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