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颈椎病治疗流程.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804235 上传时间:2018-1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14.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颈椎病治疗流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颈椎病治疗流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颈椎病治疗流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颈椎病治疗流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颈椎病治疗流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颈肩腰腿痛推拿手法处理流程治疗原则:疏经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滑利关节,整复错缝。手法:拿法、点法、按法、揉法、滚法、击法、拍法、搓法 、抖法。流程:检查 拿法、点法、按法、揉法 滚法 击法 搓法 抖法时间:每部位 10 次,重复 3 遍, 45 分钟一颈椎病治疗流程1. 取穴:风池、风府、缺盆、肩井、肩中俞、肩外 俞、肩髃、天宗、曲池、合谷、手三里、小海、内关、外关、神门等。点揉以上各穴位,酸 胀为度,每穴各半分 钟.2. 操作流程:患者正坐位,施术者站在患者的正侧位;一手固定头部,一手操作;45 分钟1).检查 病变部位颈椎分 3 部分;颈 1-2 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表现症状 头晕、

2、 头痛颈 3-4 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表现症状颈部不适颈 5-7 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表现症状肩部、上肢、下肢不适2)提捏:用拇指和食指的指腹提捏,范围从颈后正中线,颈脊旁 0.5 寸两条线至上背部, 颈脊旁1.5 寸两条线至项部至肩峰,及乳突开始沿两侧横突位置至缺盆穴;遵循从上到下原则,每部位提捏 10 次。如发现经结,在 经结处增加提捏的次数或点、揉、拨经结,点揉穴位,3 遍,使颈项肩背部痉挛的肌肉得以充分松解。3)滚揉:范 围同上, 每部位 10 次,3 遍。4)空拳拍打:范围同上 3 遍。5)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的力量; 范围同上, 3 遍。6)揉法:范 围从风池- 肩峰-上背部(肩

3、胛骨下缘), 3 遍。7)搓法:搓前臂,施 术者站在患者的后侧, 100 次/分, 3 遍。8)抖法:患者上臂与躯干夹角 60 度,抖动范围 45 度, 120 次/ 分,1 分钟。3. 辨证加减n1神经根型:加上肢操作;n2椎动脉型:去摇法,加头面部手法;n3脊髓型:四肢的推拿操作4. 注意事项1)手法要 轻缓柔和,切忌暴力,理复手法要有的放矢;2)症状缓解既应开始颈椎医疗体操锻练,以巩固 疗 效,防止复 发;3)患者应注意纠正不良习惯如低头工作太久,肩 负 、手提重物,卧看书报、电视、体位不正等,并应注意颈部保暖,低枕休息;4). 颈椎医疗体操动作有 13 组:头部左右转动,头部上下运动,

4、头侧屈运动,头环绕运动,头侧扳运动,头过屈运动,头过伸运动,头手对顶运动,旋转扳头运动,顶手反拉运动,拉手顶头运动,手推下颌对顶运动,头颈反拉运动等.前后耸肩,练习动作节奏宜慢,幅度由小到大,每 组动作 10-30 次,每次练习总时间在 20 分钟为宜。二.落枕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使 颈部气血通畅、肌肉放松。1.取穴:风池、风府、风门、肩井、天宗、落枕穴等。落枕穴-在手背 侧,当第二、第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约 0.5 寸处。 2.操作流程:患者取坐位,动作要轻柔,可以配合 轻缓的头部前屈、后伸 及左右旋转活动。 疼痛甚者(颈项不能转动者),可先按揉患侧天宗穴 2-3 分钟,并瞩其患

5、者轻缓转动颈项,当疼痛稍减后再施术。1)检查:检查颈部经结处2)拿法:提拿患侧颈项及肩部紧张的肌肉,放松肌肉,提拿 10 次。如 发现经结,在经结处增加提捏的次数或点、揉、拨经结,点揉穴位,3 遍3)滚揉:范 围患侧颈项及肩部紧张的肌肉,每部位 10 次,3 遍,4)空拳拍打:范围患侧颈项及肩部紧张的肌肉, 每部位 10 次,3 遍。5)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的力量; 范围患侧颈项及肩部紧张的肌肉,每部位 10 次,3 遍。6)揉法:范 围患侧颈项及肩部紧张的肌肉,每部位 10 次,3 遍。7)捋筋 :一手向上,一手向下, 捋病变肌肉,使其复位 .7)擦法:在患部擦法和热敷以活血止痛。另:可以

6、拍打健侧臀部(环跳后下侧)3.注意事项:颈项部保暖,不宜睡高枕。三肩周炎治疗原则: 舒筋活血、通络 止痛1.取穴:缺盆、肩井、肩贞、肩髃、天宗、曲池、合谷等2.操作流程:坐位,施术者站在患侧,施 术部位肩前部-上背部(肩胛下缘)-前臂内侧1)检查 病变部位,发现经结所在处2)提捏:提捏肩前部和前臂内侧,每部位提捏 10 次。如发现经结,在 经结处增加提捏的次数或点、揉、拨经结,点揉穴位,3 遍.3)滚揉:范 围患侧肩部- 上背部(肩胛下缘)- 前臂内侧 ,每部位 10 次,3 遍。4)空拳拍打:范围患侧肩部-上背部(肩胛下缘)- 前臂内 侧,每部位 10 次 3 遍。5)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

7、的力量; 范围患侧肩部-上背部 (肩胛下缘)-前臂内侧,每部位 10 次 3 遍。6)揉法:范 围患侧肩部- 上背部(肩胛下缘)- 前臂内侧 ,每部位 10 次,3 遍。7)环转 运动; 施术者站在患者的患侧稍后方,一手扶住患肩,一手握住腕部或拖住肘部,以肩关节为轴心做环转运动,顺时针 3 圈,逆 时针 3 圈。7)搓法:搓前臂,施 术者站在患者的后侧, 100 次/分, 3 遍。8)抖法:患者上臂与躯干夹角 60 度,抖动范围 45 度, 120 次/ 分,1 分钟。3.注意事项;1)肩部保暖2)肩部功能锻炼:耸肩运动、屈臂绕环运动、直臂绕环运动、前俯体划 圆运动、前俯体前后摆臂运动,侧摆臂

8、运动、模仿蛙泳运动、模仿自由泳运 动,前俯体 扩胸运动、摸耳运动、摸背运动、提臂运动、拉臂运动、转身拍打运动、指爬墙运动等。每天 1-2 次。四急性腰扭伤:治疗原则:舒筋通络,活血止痛1. 取穴:腰阳关、肾俞、委中、人中、阿是穴2. 操作流程:患者俯卧位,治疗范围整个背部+臀部1)检查:压痛点:在扭伤早期,绝大部分患者都有明显的局限性的压痛点,压痛点即为损伤的部位。肌痉挛:主要发生在竖棘肌和臀大肌,是对疼痛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可为单侧或双侧, 这些肌肉因肌紧张增加而有压痛点,在俯卧位后稍放松,但用手指按压时痉挛有复出现。(竖脊肌在脊柱两侧上行,它以总腱起自骶骨背面、腰椎棘突、 髂嵴后部和胸腰筋膜

9、,沿脊椎骨的两侧上达枕骨。竖脊肌两侧同时收缩可使脊柱后伸,是维持人体直立姿势的重要结构)脊柱生理曲线改变:因疼痛引起肌肉保护性痉挛,不对称的肌痉挛可引起脊柱审理性曲线改变,多向患侧倾斜。2)滚法:在压痛点周围治疗,逐渐移至疼痛处,然后在伤侧顺竖棘肌纤维的方向用滚法操作,配合腰部后伸被动活动,幅度由小到大,手法由轻到重。点揉穴位。在 压痛点上下方用拨法治疗,宜轻。点揉穴位,3 遍.3) 空拳拍打:4) 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的力量; 5) 擦法:在受伤一侧,沿 竖棘肌纤维方向, 进行直擦,以透热为度。6) 热敷:疼痛剧烈者热敷。7)梅花针拔罐:压痛点最明显处,5 根针扣 3 次,拔罐 15 分钟

10、6、7 步可选一。五慢性腰肌劳损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1)取穴:肾俞、大肠俞、八髎、秩边穴2)操作流程:俯卧位,治疗范围腰背部两侧的竖棘肌检查:用拇指指腹触摸脊柱及两侧竖棘肌有无条索、经结,结节、点揉 拨法:点揉拨 法在经结、条索进行弹拨松解条索经结。用较重的手法点按穴位。滚法:用较 重滚法(肘关 节)沿病员腰部两侧膀胱 经的滚揉 5-6 遍,空拳拍打:腰背部两侧 的竖棘肌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的力量,以皮肤微 红为度。擦法:直擦腰背部两侧 的膀胱经,横擦腰骶部,以透热为度。热敷:酸痛 较重者可加 热敷。梅花针拔罐: 压痛点最明 显处,5 根针扣 3 次,拔罐 15 分钟。6、7 步可选

11、一。六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腰椎 错位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温经通络,解除椎 间盘的压力,复位1)取穴:腰阳关、命门、悬枢、肾俞、大 肠俞、关元俞、秩边、带脉、 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丘墟、髀关、浮兔、足三里、解溪、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 仑、涌泉、脊中、阴陵泉、地机、太溪2)操作流程:俯卧位,治疗 范围腰背部及患侧下肢检查 :腰 1-2 有问题 ,表现在患侧髂骨不适腰 3-4 有问题,表现在大腿外侧不适腰 5-骶 1 有问题,表现在大腿内侧不适点揉拨 法:用拇指指腹触摸腰背部脊柱及两 侧竖 棘肌有无条索、 经结,结节,在经结、条索进行弹拨松解条索经结。用较重的手法点按穴位。滚法:用

12、较 重滚法(肘关 节)沿病员腰部两侧竖棘肌和膀胱 经的滚揉空拳拍打:腰背部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的力量,以皮肤微 红为度,击打腰背部和臀部。按揉患侧下肢:点拿揉下肢膀胱经、胆经、肝经的主要穴位;向脚的方向推拿下肢,用搓法按揉下肢。 (如果有腰背部骨质疏松按揉小腿的膀胱经、胆经、肝 经症状即可解除)患者仰卧位,双手抱膝,尽量将膝接近胸部,施 术者手放在患者的腰部,顺势板腰, 3-5 次;下肢屈曲活动髋关节:一手扶在膝关节,一手托住脚踝,活动胯关节;顺时针、逆 时针个 3 圈;下肢抬起 45 度作抖法、每分钟 60 次;做双下肢的逮法动作。疏通任脉结束时下肢下段屈曲抬起对脚底用手进行拳捶打七膝关节

13、炎取穴:犊鼻、内膝眼、血海、委中、三阴交、足三里、梁丘操作流程:俯卧位,治疗范围上背部重点在胸 3、4、5 及患侧膝关节1).检查 病变部位:上背部顺膀胱经由上到下点按查看有无经结2)点揉:上背部经结处点揉拨经结,3)滚揉:范 围上背部4)空拳拍打:范围上背部5)击法:双手合掌,用小指的力量; 范围上背部6)揉法:范 围上背部7)患侧 关节附近穴位点按。每穴位 1 分钟。活 动膝关 节肥胖症 中医认为本症与膳食结构不合理、缺少劳作、脾虚湿盛、痰湿流溢肌体有关。形成体态臃肿,腹部前凸,疲倦乏力,动则气喘、多汗、腰痛、便秘等症。治以健脾化痰,理气 宽胸,活血通络为主。2、治疗及手法 (1)受术者俯

14、卧位,术者以拇指腹依次点揉脾俞、肝俞、大 肠俞、肾俞、小肠俞、膀胱俞、八 穴,每穴点按各半分钟,用平补平泻法,手法用力宜稍重,使力透达深部。(2)局部减肥手法 1)颈部以拇指腹点揉大椎穴1分钟,用泻法,力度以气串感沿督脉到达尾闾效果最好。点按 风池与百会,点按新设穴,点揉到皮肤红润为宜。 2)胸部仰卧位,术者以三指点按库房、屋翳、膺窗穴,用泻法,以局部微胀疼为宜;依次以拇指点按天池、乳中、乳根穴,每穴半分钟;平补平泻法;点按时要迎随呼吸,呼气时点按。 3)腹部仰卧位,术者双手拇指腹点按期门、章 门、京门、梁门穴各半分钟,用泻法,要迎随呼吸;点按中脘、气海、天枢穴,用震颤法,施较强刺激1分钟;点

15、按两侧三阴交穴各1分钟,用补法。4)上肢坐位,术者依次点按少冲、内关、 劳宫、大陵、少海、神门、灵道、青灵、极泉、天泉等穴,每穴半分钟,用平补平泻法。5)臀部侧卧位,以肘尖点按居 、环跳穴,每穴点按半分钟,用泻法,强刺激,酸、 胀感传到下肢,效果最好。6)大腿部俯卧位,术者以拇指点按环跳、 风市、阳陵泉、伏兔、气冲、髀关穴各半分钟,用泻法。7)膝关节仰卧位,双手拇指点按膝眼各半分钟,用泻法。点按阳关、犊鼻、血海、曲泉、梁丘穴各半分钟,平补平泻法。8)小腿部拇指依次点按跗阳、承山、承筋、阳陵泉、委中、委阳穴各半分钟,用泻法。9)踝部拇指依次点按金门、申脉、什参、昆仑、丘墟、商丘穴各半分钟,乎补平泻法。3、腹部点按穴位时可配合全腹掌摩法,以掌置腹部作顺时针和逆时针摩动各72次,腰背部于点穴后可沿膀胱经进行滚法57次。推足太阳膀胱经,自上向下57遍,最后以拍打法拍打背部、腰部及大小腿部约3分钟。平时要注意节制饮食,抑制 摄入热量过多,晚餐宜少食。加 强体育锻炼,消耗脂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治疗 > 内科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