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课件+试题)(打包12套)粤教版必修1.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课件试题打包12套粤教版必修1.zip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课件试题打包12套粤教版必修1.zip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5.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6.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6.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7.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6孔雀东南飞并序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7.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8.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8.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9.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8汉乐府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9.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8汉乐府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60.ppt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9南朝诗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60.doc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61.ppt
  • 全部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5.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6.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6.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5离骚节选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7.ppt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6孔雀东南飞并序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7.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6孔雀东南飞并序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8.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8.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7汉魏晋诗三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59.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8汉乐府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59.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8汉乐府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60.ppt--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9南朝诗两首练习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60.doc--点击预览
    •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9南朝诗两首课件粤教版必修1201809201161.ppt--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一、语言基础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氓之蚩蚩(mánɡ) 静女其姝(shū) 自牧归荑(kuì)B.静女其娈(luán) 乘彼垝垣(ɡuǐ) 自我徂尔(cú) C.夙兴夜寐(sù) 隰则有泮(pàn) 贻我彤管(yí) D.洵美且异(xún) 无与士耽(dān) 匪我愆期(qiān) 解析:A “氓”应读 méng。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体无咎言 夙兴夜寐 踌躇满志 受益非浅B.及尔谐老 言笑晏晏 屡试不爽 虚怀若谷C.若即若离 尔虞我诈 泣涕涟涟 信誓旦旦D.载笑载言 其黄而殒 怡然自得 温文尔雅解析:C A 项,非—匪;B 项,谐—偕;D 项,殒—陨。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爱而不见 B.匪女之为美C.隰则有泮 D.反是不思解析:D A 项,“爱”通“薆”,隐藏,遮掩;“见”通“现”,出现。B 项,“匪”通“非”,不是;“女”通“汝”,你(荑草);C 项,“泮”通“畔”,边,岸。4.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靡室劳矣 靡:没有B.无食桑葚 食:吃C.女也不爽, 士贰其行 爽:差错D.将子无怒 将:将来解析:D D 项,将:动词,请,愿。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夙兴夜寐 B.三岁食贫 C.桑之未落 D.二三其德解析:C A 项,“夙” “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B 项,“贫”形容词用作名词,贫苦的生活。D 项,“二三”,数词用作动词,经常改变,三心二意。6.下列各句中,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以我贿迁 B.至于顿丘 C.女也不爽 D.泣涕涟涟解析:C A 项,“贿”古义是“财物,此指嫁妆”;今义是“贿赂” 。B 项,“至于”古义是动词,“到,到达”;今义,作连词用,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D 项,“涕”古义是“眼泪”;今义是“鼻涕” 。C 项,“爽”古今义均有“差错”之意。7.下列各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秋以为期 B.以我贿迁 C.以尔车来 D.以望复关解析:AB A、B 两项,“以”都是介词“把”;C 项,“以”是介词“用”;D 项,“以”是承接连词,可不译。二、阅读鉴赏2(一)阅读《蒹葭》,完成 8~9 题。蒹葭 ① 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 ② 从 ③ 之,道阻且长。溯游 ④ 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 ⑤ ,白露未晞 ⑥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⑦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⑧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 ⑩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 ⑪ ⑫【注】 ①蒹葭(jiān jiā):芦苇。②溯洄:逆流而上。③从:跟随,这里是追寻的意思。④溯游:顺流而下。⑤萋萋:与下文的“采采”均指茂盛的样子。⑥晞:干。⑦湄: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⑧跻:高。⑨坻(chí):水中的高地。⑩涘(sì):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的小块陆地。8.《蒹葭》这首诗歌中描写了很多景物,请描绘景物特点并简要赏析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解析: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这首诗歌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这一景象给人以萧瑟冷清之感,它既有烘托环境气氛的作用,又有主人公凄婉感情的流露。这首诗歌还描写了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景象,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爱情的真挚和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9.《蒹葭》这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加以体会。解析:此题意在让学生了解《诗经》中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重章叠句宜于咏唱,于反复中表达隽永的情感。答案:重章叠句的形式,即重复的几章节,意义和字面只有少数的改变。如《蒹葭》全篇共九十九个字,只变动了十几个字,不但写出了芦苇茂盛的状态,爱情道路的曲折绵长,伊人虽近在咫尺但又遥不可及的痛苦心情,而且通过不断重复的旋律,表现出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似乎有一种合唱、轮唱的味道。参考译文:河中芦苇莽苍苍,晶莹露珠凝成霜。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方。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再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河边芦苇茂又青,晶莹露珠一层层。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边。逆流而上去追求,道路艰险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求,仿佛就在河之洲。河边芦苇郁葱葱,晶莹露珠明晃晃。有位丽人真可爱,站在河水那一旁。逆流而上去追她,道路艰险曲又弯。顺流而下去追她,仿佛就在水中滩。(二)阅读《关雎》一诗,完成 10~13 题。关 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3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0.这首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解析:鉴赏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要注意确定好鉴赏对象后,分析诗词中对人物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的文字,如本诗中对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动作行为的描写来实现的,那就要认真分析其动作行为所表现出来的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性格特征。答案:这首爱情恋歌,描写了一位追求幸福爱情的小伙子的形象。他因为对心上人的爱慕,所以大胆而执着地追求着,其痴情和朴实的形象非常可爱。11.这首诗的首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简要赏析。解析:分析《诗经》时,要特别注意“赋” “比” “兴”手法的特点与作用。答案:运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鸠相向而鸣,相依相恋,兴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联想,为下文内容作铺垫。12.这首诗歌在不同章节使用了“流” “采” “友”等动词,请你简要赏析这样写的好处。解析:《诗经》中经常使用重章叠唱、反复咏叹的手法来强化表达某种思想和情感。因此,在不同的篇章中,经常运用动词的变化来使意思逐层渐进,阅读时要注意体会。答案:使用“流” “采” “友”等动词,描述小伙子的心理变化的过程,表现了主人公对其心上人执着的相思与追求。13.请结合你学过的《诗经》中的有关篇目,从结构和语言等角度,探究本首诗歌在艺术技巧方面的成就。解析:从篇章结构上来看,《诗经》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叠唱,反复咏叹,以强化语意的表达;而从语言方面来看,叠词、双声、叠韵等词语的使用,强化了诗歌的节奏,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答案:①全诗运用重叠形式,反反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诗意层层递进,感情奔放炽热,体现了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特色。②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如“参差” “窈窕” “辗转” “关关”等,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4参考译文: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对象。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三)阅读下面的《诗经·风雨》,完成 14~15 题。风 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①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③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④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注】 ①喈喈(jiē):鸡叫的声音。②夷:通“怡”,喜悦。③胶胶:鸡叫的声音。④瘳(chōu):病愈。14.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表达作用?解析: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是触物兴词,由物引发感慨,是兴的手法,起到烘托环境的作用。答案:主要运用赋、兴的手法,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烘托了主人公相思、惆怅之情。15.诗中是如何表现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解析:抓住诗中关键词,深刻理解主人公情感变化。答案:诗中变换了三个表心理状态的动词——“夷” “瘳” “喜”来表示思妇一刹那间感情的变化。参考译文:风吹雨打多凄凄,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喜悦 ! 风吹雨打多潇潇,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病怎能不治好! 风吹雨打天地昏, 雄鸡啼叫声不停。 既已见到意中人, 心中怎能不欢喜!(四)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6~17 题。木 瓜《诗经·卫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①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①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 ①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注】 ①“琼琚(jū)”及下文的“琼瑶” “琼玖(jiǔ)”均指5佩玉。16.从《木瓜》一诗的内容来看,应是写青年男女互赠信物以定情的诗,从口吻上推测,诗中的“我”应是 。 解析:从交换的礼物上看,诗中的“我”应该是男子,礼物较贵重,以求永久好合。答案:男子17.《木瓜》一诗中的内容和劳动的场景结合很紧密,这可以由投于“我”的东西为证,同时这个“投”字用得也非常精当,你能否从诗歌鉴赏的角度分析一下这个“投”字使用的妙处?解析:鉴赏用词准确性,要结合词义解释句子含意,并说出手法和表达效果。答案:“投”即是扔,像是送,又像无意扔去,写出了女子赠物时羞涩的心情,显得含蓄自然,又很生动。参考译文:你用木瓜送给我, 我用美玉回报你。 美玉不单是回报, 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桃送给我,我用琼瑶作回报。 琼瑶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你用木李送给我, 我用琼玖作回报。琼玖不单是回报,也是为求永相好。三、语言运用18.将下面文字中画横线的部分改写为以“儒家学者”为主要陈述对象的句子。《诗经》一开始,还没有被赋予儒家经典的意义,人们习惯地称它为“诗三百”,但它的本来面目逐步被儒家学者掩盖,断章取义,歪曲篡改,被拿去附会剥削阶级所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解析:改写时,注意写出儒家学者做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结果即可。注意不能改变原意。答案:儒家学者拿《诗经》去附会剥削阶级需要的道德伦理观念,逐步掩盖了《诗经》的本来面目,对它断章取义,歪曲篡改。19.清人王夫之在《姜斋诗话》里这样评价下面这四句诗:“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你认同吗?请简要陈述理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解析:回答认同或者不认同都可以,但必须言之有理,自成一说。依据环境气候的优劣,来衬托主人公的心情悲喜,是作品中常见手法。答案:(示例一)认同。诗歌运用衬托(反衬)的手法,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春光旖旎杨柳依依正是亲人朋友团聚踏青快乐的时候,(士卒)却不得不离家出征,乐景衬悲伤之情,更显其6哀;如今走在回家的路上,哪怕大雪纷飞也阻挡不了回家的脚步,回家心情之迫切突显,哀景衬乐情,倍增其乐。(示例二)不(完全)认同。前两句是乐景衬托哀情。但后两句中回乡士卒心里未必“乐”——这位士卒可能一直非常牵挂家里,当他终于能够结束服役回家的时候,他的心里不只是单纯的高兴,当是百感交集:希望回家,又对家里有所担心(毕竟离开家里太久了)。因此,拿“雨雪霏霏”与“杨柳依依”对比,给人一种不胜今昔之感,正符合此时他复杂的心情。第四单元 古典诗歌 (1)14 《诗经》两首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书香晨读 ·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1.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 论语 · 卫灵公 》 )【 译文 】 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 ,必须事先磨快工具。【 领悟 】 一个人要胜任工作 ,必须首先学好本领。今日读好书 ,来日才能大展鸿图。2.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 论语 · 卫灵公 》 )【 译文 】 多责备自己 ,而少责备别人。【 领悟 】 要严以律己 ,宽以待人。严格要求自己 ,进步就快 ;宽容别人 ,就会远离怨恨。 课前预习 · 自主学习一、相关链接1.关于 《 诗经 》《 诗经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 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世纪春秋中期约 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原本只称 《 诗 》 ,是儒家的经典之一。 (儒家奉有 “ 四书 ”“ 五经 ” ,“ 四书 ” 指 《 大学 》《 中庸 》《 论语》《 孟子 》 ;“ 五经 ” 指 《 诗 》《 书 》《 礼 》《 易 》《 春秋 》 )成书于公元前 6世纪的春秋时期 ,共 305篇 ,所以又称 “ 诗三百 ” 。《 诗经 》 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 “ 风 ”“ 雅 ”“ 颂 ” 三部分。“ 风 ” 又称 “ 国风 ” ,大都是民间的歌谣 ,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 《 离骚》 并称为 “ 风骚 ” 。 “ 雅 ” 分大雅和小雅 ,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 颂 ” 分周颂、鲁颂、商颂 ,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 》 按其表现手法来分 ,可分为赋、比、兴三类。赋 ,指铺陈排比 ,直陈其事 ,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 ,有气势。比 ,即比喻 ,是 《 诗经 》 开创的修辞方法。兴 ,即由此物引起他物。 “ 兴 ” 也是 《 诗经 》 首创的修辞方法。赋、比、兴 ,风、雅、颂 ,合称 《 诗经 》 “ 六义 ” 。2.背景解读公元前 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世纪春秋中叶在某些地域 ,对男女的交往限制不算非常严厉 ,男女之间的交往是个体生命本能的情感流露。但随着私有制和父系社会的确立 ,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就逐渐显现出来 ,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就非常低下了。3.备用知识(1)比兴朱熹在 《 诗集传 》 中说 “ 比者 ,以彼物比此物也 ”“ 兴者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浅显而准确地解释了 “ 比兴 ” 的含义。 “ 比 ” 便是通过类比联想或反正联想 ,引进比喻客体 ,“ 写物以附意 ” ;“ 兴 ” 则是 “ 触物以起情 ” ,“ 他物 ” 即诗歌所描写的景物 ,而这种景物必然蕴含着诗人触物所起的情。比兴 :当以 “ 兴 ” 为主 ,兼有比喻作用 ,有时即指 “ 起兴 ” 一法。由于 “起兴 ” 具有引发、联想等作用 ,故常置于篇章的开头。(2)《 诗经 》 的价值《 诗经 》 对中国的文学、政治、语言 ,甚至思想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对 《 诗经 》 有很高的评价。孔子认为 《 诗经 》 使人读后有澄澈心灵的功效 ,研究 《 诗经 》 可以培养联想力 ,提高观察力 ,可以运用其中的道理侍奉父母 ,服侍君主 ,从而齐家、治国、平天下。 《 诗经 》 的博大之处在于它的时代性和延展性。它不仅适用于纵横捭阖、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 ,也适用于盛极一时的贞观、康乾 ,同样还适用于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国。让 《 诗经》 博大精深的底蕴为我们构建和谐 ,共创文明 ,铺平前进的道路。二、基础积累1.通假字(1)爱而不见 ( )(2)说怿女美 ( )(3)自牧归荑 ( )(4)匪女之为美 ( )(5)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 )(6)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 )(7)氓之蚩蚩 ( )(8)将子无怒 ( )(9)隰则有泮 ( )答案 :(1)“ 爱 ” 通 “ 薆 ” ,隐藏 ,遮掩 ;“ 见 ” 通 “ 现 ” ,出现 (2)“ 说 ” 通 “ 悦 ” ,喜爱 ;“ 女 ” 通 “ 汝 ” ,你 ,代指 “ 彤管 ” (3)“ 归 ” 通 “ 馈 ” ,赠送 (4)“ 匪 ” 通“ 非 ” ,不是 ;“ 女 ” 通 “ 汝 ” ,代指 “ 荑草 ” (5)“ 于 ” 通 “ 吁 ” ,叹息 (6)“ 说 ” 通 “ 脱 ” ,解脱 (7)“ 蚩蚩 ” 通 “ 媸媸 ” ,笑嘻嘻的样子 (8)“ 无 ” 通 “毋 ” ,不要 (9)“ 泮 ” 通 “ 畔 ” ,边 ,岸2.一词多义答案 :(1)登上 驾驭 趁着 ,凭借 读 shèng,量词 ,四匹马拉一辆车为一乘 (2)又 ,且 装载 乘坐 充满 答案 :(3)差错 ,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违背 清爽 开朗 ,直爽 (4)形容词词头 代词 ,它 ,代指桑 代词 ,他的 代词 ,你 (5)结构助词 ,的 主谓之间 ,无实义 动词词尾 ,无实义 答案 : (6)浪费 没有 倒下 (7)文雅的 静下心来 安静 ,宁静 (8)动词 ,请 ,愿 动词 ,扶 ,持 副词 ,且 ,又3.词类活用答案 :(1)“ 夙 ” 、 “ 夜 ” ,名词作状语 ,在早晨、在夜晚 (2)“ 贫 ” ,形容词用作名词 ,贫苦的生活 (3)“ 愆 ” ,名词用作动词 ,延误 (4)“ 贰 ” ,数词用作动词 ,不专一 ,指变了心 (5)“ 二三 ” ,数词用作动词 ,经常改变 ,三心二意 (6)“ 黄 ” ,名词用作动词 ,变黄4.古今异义答案 : (1)氓 ,民。诗中指 “ 女主人公的丈夫 ” ,音 ménɡ (2)到 ,到达 (3)把 …… 当作 答案 :(4)眼泪 (5)欢乐 (6)多年5.特殊句式(1)二三其德 ( )(2)俟我于城隅 ( )(3)匪来贸丝 ( )(4)匪女之为美 ( )(5)匪我愆期 ,子无良媒 ( )(6)秋以为期 ( )答案 :(1)主谓倒装句 ,应为 “ 其德二三 ” (2)介词结构后置句 ,应为“ 于城隅俟我 ” (3)省略句 ,省略主语 “ 氓 ” (4)判断句 (5)判断句 (6)宾语前置句 ,应为 “ 以秋为期 ”6.名句默写(1)静女其姝 , 。爱而不见 , 。 (2)信誓旦旦 , 。 (3)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 , 。 答案 :(1)俟我于城隅 搔首踟蹰 (2)不思其反 (3)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课堂探究 ·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1.【 对应考点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表达效果 】 《 静女 》 “ 爱而不见 ”“ 搔首踟蹰 ” 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情态 ?参考答案 :“ 爱而不见 ” 表现了女孩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 ,“ 搔首踟蹰 ” 则把 “ 我 ” 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表达了 “ 我 ” 对 “ 静女 ” 的爱慕和思念。2.【 对应考点 :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 “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达了什么意思 ?参考答案 :“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既可以看作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 ,又是双关语 ,小伙子托物抒情 ,表面上赞美彤管 ,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3.【 对应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 《 静女 》 中 “ 自牧归荑 ,洵美且异 ” ,称赞荑草实在是美得出奇 ,作者夸赞荑草的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 :夸物实际上是夸人 ,这里还是双关 ,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 ,“ 匪女之为美 ,美人之贻 ” ,并不是物本身有多么美 ,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4.【 对应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 氓 》 中女子出嫁是怎样的情景呢 ?参考答案 :婚期确定后 ,女子天天登上残墙 ,“ 以望复关 ” ,盼望情郎快点到来。望不见情郎 ,她就 “ 泣涕涟涟 ” ;见了情郎 ,她就 “ 载笑载言 ” :写出女子的天真、诚挚和对情人的一片深情。接着 ,男子经过占卦 ,预兆顺利。男子用车接她 ,把她的嫁妆搬走 ,两人结为夫妻。5.【 对应考点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 《 氓 》 第三章是如何运用比兴的写作手法的 ?参考答案 :第三章 ,以兴起 ,劝诫女子不要痴情。她以 “ 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为喻 ,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 ,得出了痛苦的经验教训 :“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 ,这是她悔恨怨怒感情的迸发。以 “ 桑叶 ”“ 斑鸠 ” 等自然现象引出感情生活。 (这是 “ 兴 ” )同时 ,以 “ 桑 ” 设喻 ,“ 其叶沃若 ” 喻女子年轻貌美 ;以 “ 鸠 ”“ 无食桑葚 ” 喻女子不要对男子过分迷恋。 (这是 “ 比 ” )这是 “ 比兴 ” 手法。6.【 对应考点 :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 《 氓 》 第五章陈述铺叙了什么内容 ?参考答案 :前半部分继续回忆婚后的不幸 ,补叙多年的苦楚和处境 ,后四句则是回娘家后的情景。出嫁以后 ,她诚心诚意地将幸福和希望寄托在 “ 氓 ” 身上 ,她含辛茹苦、夙兴夜寐、辛勤劳作 ,换来的却是折磨和遗弃。她的自尊受到损害 ,精神受到侮辱 ,还不能从亲兄弟那里得到理解、安慰 ,相反还不时听到嘲笑 ,可见这女子精神上所受的打击是何等深重。三、探究争鸣《 氓 》 中的女子被抛弃后还能获得幸福吗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的看法。思路提示一 :能。既然那个女子有那么大的决心与男主人公脱离关系 ,那么她就一定会对自己以后的道路有一定的安排。况且 ,并不是一定要有男人陪在身边才叫幸福。有句话不是说 ,最简单的生活就是幸福么 ?幸福是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形成的。我相信女子能够找到自己的幸福。思路提示二 :基本上说是不可能的。结合她所生活的时代背景 ,那时的女人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社会地位可言 ,都说 “ 嫁鸡随鸡 ,嫁狗随狗 ” ;加上家人及兄弟对她的不理解 ,社会风俗对女人贞操的看重 ,怎可能重获幸福呢 !答案 :《 静女 》 篇幅很短 ,却淋漓尽致地刻画出了男主人公等待恋人的急切、见到恋人时的喜悦和得到姑娘的爱以后的幸福感 ,生动地表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形象。是一首美丽、动人、趣味盎然的爱情小诗。《 氓 》 作者顺着 “ 恋爱 —— 婚变 —— 决绝 ” 的情节线索叙事 ,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婚姻制度对女子的压迫与损害 ,成功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形象 ,表现了古代妇女追求婚姻自主的强烈愿望和抗争精神。四、主旨归纳本篇选择 《 诗经 》 中的两首爱情诗 ,但表现的内容和主旨却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两首诗的主旨。 文本总结 · 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静 女1.重章复唱的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本首诗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整首诗三章结构相似 ,句数相同 ,句式相同 ,各章相应位置的字虽有不同 ,但表意相近。这种重章叠句、反复咏唱的手法,既开拓了诗的意境 ,充实了诗的内容 ,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 ,增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这首诗同 《 诗经 》 的其他作品一样 ,基本句式是四言 ,但 “ 俟我于城隅 ”“ 匪女之为美 ” 是五言 ,符合语言的自然节奏 ,形成了生动活泼的语言美。2.生动的细节描写这首诗细节描写生动逼真。如 “ 搔首踟蹰 ” 四字 ,把 “ 我 ” 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十分逼真地表现了出来 ,表现了 “ 我 ” 对 “静女 ” 的爱慕和思念之深。又如 “ 爱而不见 ” ,一个 “ 爱 ” 字 ,生动地表现了“ 静女 ” 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3.细腻、传神的心理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绘得非常细腻、传神 ,善于抓住人物的感情变化。男青年在约会之初 ,姑娘 “ 爱而不见 ” ,因而他 “ 搔首踟蹰 ” ,非常焦虑 ;到后来两个人见面后 ,姑娘赠以礼物 ,他又 “ 说怿女美 ” ,爱不释手。这一忧一喜的心理对比 ,表现了男女青年之间真挚的爱情。4.双关的修辞手法这首诗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 中的 “ 女 ” 既指 “彤管 ” ,又指姑娘。男青年托物抒情 ,表面上是喜爱 “ 彤管 ” ,其实是借此来表达他对姑娘的喜爱之情。氓1.回忆与对比《 氓 》 的女主人公是在回忆中叙事、抒情的。在回忆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将女主人公婚前婚后的遭遇进行对比。在恋爱、婚后生活的对比中 ,女主人公认识到了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男女是不平等的 ,并从痛苦的生活经历中得出教训 :“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士之耽兮 ,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 ,不可说也。 ”她悔恨多于哀伤 ,决绝而不留恋 :“ 反是不思 ,亦已焉哉 !” 表现出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特点。2.比、兴的艺术手法《 氓 》 中第 3、 4章用了兴的手法。第 3章前 4句 “ 桑之未落 ,其叶沃若。于嗟鸠兮 ,无食桑葚 ” 与后面 “ 于嗟女兮 ,无与士耽 ” 等六句劝说形成对照 ,诗意相连。第 3、 4章起兴的诗句 ,用自然现象来对照女主人公恋爱生活的变化 ,由起兴的诗句引出表达感情生活的诗句 ,激发读者联想 ,增强意蕴 ,产生了形象鲜明、诗意盎然的艺术效果。有人认为 ,用桑叶由嫩绿而至枯黄来比喻恋爱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这种兴兼有比的特点 ,更富有艺术魅力。二、微型写作《 静女 》 一诗中 ,对男主人公的细节描写非常逼真 ,主人公焦灼、忧虑的形象如跃纸上。试以高兴、愤怒或者痛苦为内容 ,突出细节 ,写一篇 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写作示例 :他生气了。你瞧 ,他的脸憋得通红 ,脖子上的大筋也一鼓一鼓的。他伸着的手半天没有放下。终于他说话了 ,嗓音又粗又重 ,透着浓重的火药味。 “ 你怎么能、怎么能做出这样背信弃义的事情 ?” 见得不到回答 ,他气得七孔冒烟 ,随手拿起桌子上的茶杯 ,使劲地摔下去。 “ 哐当 ” 的声音和地上的碎瓷片把那个人吓得赶紧缩到一边 ,但是依然没有把他的火气给压下去。他赶过去 ,揪住了那个人的衣服 ,他要把衣服撕成碎片 ,不 ,还要把那个人撕成碎片。也许这样才能解他的心头之恨。三、素材积累1.喜欢 《 诗经 》 ,是因为它那质朴的文字里流淌出来的洁净得没有任何渣滓的情感 ,如 《 静女 》 中男女主人公的那点 “ 小调皮 ” ,唱出了那个时代男女之间最为纯洁的爱情 ,曾令多少人为之赞叹。诸如此类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件 ,没有优美华丽的辞藻 ,但就是那些来自先秦民间的最朴素的歌唱和最质朴的情感却令我们久久地陶醉 ,一醉就是几千年 !在看似淳朴的文字里 ,我们可以读到它的睿智 ,它的多情 ,它的真挚 …… 读不尽 《 诗经 》 的美。《 诗经 》 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源头 ,自此 ,人性中诗一般的美好在古中国大地上悠悠流淌了几千年。那些善良而淳朴的人们 ,辛勤地劳作 ,欢快地歌唱 ,追求美好的爱情。当他们还不懂得怎么作诗的时候 ,诗的精灵早已从他们的歌谣中诞生 ,飞翔 ,一直飞越了几千年的时空 ,终于栖息在我们的心灵 ,令我们在读到这些古老陌生而又熟悉的文字时 ,怦然心动。那时的诗歌 ,是真正的 “ 诗歌” 。他们以诗的形式 ,放飞诗的精灵。适用话题 :“ 自然 ”“ 质朴 ”“ 经典 ”“ 心灵的栖息 ” 等。2.《 诗经 》 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先秦称为 《 诗 》 ,或取其整数称 《 诗三百》 。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 ,始称 《 诗经 》 ,并沿用至今。《 诗经 》 共收录诗歌 305首 ,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 “ 风 ”包括了十五个地方的民歌 ,叫 “ 十五国风 ” ,有 160篇 ,是 《 诗经 》 中的核心内容。 “ 风 ” 的意思是土风、风谣。 “ 雅 ” 是正声雅乐 ,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 “ 颂 ” 是祭祀乐歌 ,是 “ 五经 ” 之一。 《 诗经 》 距今已有 2 500多年的历史。诵读中华经典 ,传承华夏文明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经典文化。一首首质朴的诗 ,一句句长短的词 ,像滴滴春雨滋润着人们干涸的心灵 ,读者从中领略到古代诗词巨大的艺术魅力。适用话题 :“ 寻根 ”“ 文化认同 ”“ 文化传承 ” 等。3.《 诗经 》 有一首挺著名的 《 蒹葭 》 :“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 琼瑶女士曾写过一本书叫 《 在水一方 》 ,从她其他的作品里推测 ,也是受了古诗词的影响。借助这个魂 ,营造一个个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正如她看到北京的公主坟这个地名 ,想象出了 《 还珠格格 》 这样一部哭哭闹闹的电视连续剧。适用话题 :“ 影响 ”“ 潜移默化 ”“ 民族魂 ” 等。115 离骚(节选)一、语言基础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偭规矩而改错 B.芳菲菲其弥章C.忽反顾以游目兮 D.延伫乎吾将反解析:C A 项,“错”通“措”,措施;B 项,“章”通“彰”,明显;D 项,“反”通“返”,返回。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謇朝谇而夕替 替:替换B.宁溘死以流亡兮 溘:突然,忽然C.忍尤而攘诟 尤:厉害D.岂余心之可惩 惩:惩罚解析:B A 项,废弃,贬斥;C 项,责骂;D 项,受创而改变。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怨灵修之浩荡兮 B.伏清白以死直兮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固时俗之工巧兮解析:B “清白”古今同义,都是纯洁,没有污点的意思。A 项,古义:荒唐,没有准则;今义:水势大;形容广阔或壮大。C 项,古义: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D 项,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屈心而抑志兮 B.回朕车以复路兮C.步余马于兰皋兮 D.伏清白以死直兮解析:D 为动用法,为……死。A、B、C 三项中的加点词均为使动用法。5.下列各句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A.不吾知其亦已兮 B.虽体解吾犹未变兮C.背绳墨以追曲兮 D.长余佩之陆离解析:C A 项,宾语前置;B 项,被动句;D 项,定语后置。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译文: (2)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译文: 答案:(1)宁愿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我也不肯做出这些世俗小人的种种行径啊!(2)(因为)我的芳香和光泽杂糅在一起啊,(所以)唯独我光明纯洁的品质还没有亏损。二、阅读鉴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2中复进士及第,知峨眉县。边夷民事淫祠太盛,中复悉废之。廉于居官,代还,不载一物。通判潭州,御史中丞孙抃荐为监察御史,初不相识也。或问之,抃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今岂有识面台官耶?”迁殿中侍御史。弹宰相梁适,仁宗曰:“马遵亦言之矣。 ”且问中复曰:“唐自天宝后治乱分,何也?”中复历引姚、宋、九龄、林甫、国忠用舍以对。适罢,中复亦通判虔州,未至,复还台。富弼主李仲昌开六漯河,内臣刘恢密告所断冈与国姓上名同,贾昌朝阴助之,欲以摇弼。诏中复往治,促行甚急。中复言:“狱起奸臣,非盛世所宜有。 ”驰至,较其名,乃赵征村也,亦无冈势,狱以故得止。又弹宰相刘沆,沆罢。改右司谏,同知谏院。迁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知泽州、瀛州,移河东都转运使,进龙图阁直学士、知江宁府。邮兵苦巡辖官苛刻,絷而鞭之。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历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河北行青苗法,使者至,将先下州县。中复檄之曰:“敛散自有期,今先事扰之,何也?”拒不听,且以报。安抚司韩琦方疏谏青苗,录其语以上。熙宁并省郡邑,以永康为县,中复言:“永康控威、茂,不可废。 ”其后因夷竟复之。关内大旱,民多流亡。中复请加赈恤,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起知荆南,坐过用公使酒,免。卒,年六十八。(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八十一》,有删改)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B.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C.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D.父仲举/仕李煜为池阳令/曹彬平江南/仲举尝杀彬所招使者/城陷/彬执之/仲举曰/世禄李氏/国亡而死/职也/彬义而不杀解析:D 根据句意判断停顿,注意“者” “也”等停顿处。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及第是中国古代科举殿试时中选者之称,录取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的称号。B.天宝,为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中国古代的纪年法有多种,采用皇帝年号纪年是其中的一种。C.户部,是尚书省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土地、户籍、屯田、赋税、财政收支、典章制度等事务。D.夷,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开始只是一种泛称,随着少数民族的崛起, 对华夏的威胁日益严重,就变成了带有歧视性的蔑称。解析:C “屯田”为工部掌管,“典章制度”为礼部掌管。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中复重视教化,居官清廉。他在峨眉县为官时,为改变社会风气,废除了当地百姓滥建的祠庙;离任时,没带走峨眉县的任何一样东西。B.吴中复受人赏识。御史中丞孙抃虽说跟他素不相识,但仍毫不犹豫地向朝廷荐举他担任监察御史,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C.吴中复实事求是,坚持原则。内臣刘恢与朝官贾昌朝一唱一和,诋毁富弼,吴中复受命前往查证,他据实上报,避免了一场以诬陷为发端的冤讼。D.吴中复体察民情,不畏皇权,在朝廷使者要将青苗法推行到州县时,他认为此举扰民,提出3了反对意见,后来这番话被韩琦引入奏章。解析:B “主要是因为吴中复为官廉洁”没有依据。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狱具,法不至死,中复以便宜戮首恶,流其余,入奏为令。译文: (2)执政恶之,遣使往视,谓为不实,削一阶,提举玉隆观。译文: 答案:(1)罪案已定,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关键点:“狱” “法” “便宜” “流”)(2)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关键点:“恶” “视” “实” “阶”)参考译文:吴中复,字仲庶,兴国永兴人。父亲仲举,为南唐李煜做官,为池阳令。曹彬平定江南,吴仲举曾经杀死曹彬所招的使者。城被攻陷,曹彬逮捕了吴仲举,仲举说:“我家世世代代吃李氏的俸禄,国亡我死,这是我的职责。 ”曹彬认为他是忠义之士没有杀死他。吴中复进士及第,主持掌管峨眉县。边疆百姓滥建祠庙的现象太过兴盛,吴中复全部废除了。他在官位上清廉,重新被调回朝廷任职时,不载回一件物品。在潭州做通判,御史中丞孙抃推荐他为监察御史,最初两人不相识。有人问他,孙抃说:“过去人们以成为自荐求仕的御史为耻,现在我难道要做徇私荐人的御史台长官吗?”吴中复升任殿中侍御史。弹劾宰相梁适,仁宗说:“马遵也说了这件事。 ”并且问吴中复说:“唐朝自天宝后有治世和乱世的区别,这是为什么呢?”吴中复逐个引用姚崇、宋璟、张九龄、李林甫、杨国忠任免的事来回答。于是梁适被罢免,中复也被派到虔州做通判,但还未到任,就又被召回到御史台。富弼用李仲昌开凿六漯河,太监刘恢秘密举报工程要挖断的山冈名称与国姓和皇上名字相同,贾昌朝暗中帮助他,想要动摇富弼的地位。皇上下诏让中复前往查证,催促行程十分着急。中复说:“冤案(一定)由奸臣兴起,这不是太平盛世应该有的。 ”骑马赶到所说的地方,检验此地的名字,是赵征村。也没有所说的山冈之势,这起案件才得以终止。又弹劾宰相刘沆,刘沆被罢免。改任右司谏,同知谏院。调任御史知杂事、户部副使,升为天章阁待制,担任泽州知州,瀛洲知州,调任河东的都转任使,升任龙图阁直学士、掌管江宁府。邮兵苦于巡辖官的苛刻,把巡辖官捆起来然后用鞭子抽。罪案已定(已详尽、结案),这些人按照法令不至于处死,吴中复根据具体情况杀了首恶,流放了其他人,上书奏请将此作为法令。又依次到成德军、成都府、永兴军任职。河北实行青苗法,朝廷的使者到达后,想要先将法令推行到州县。中复发檄文说:“粮食买进卖出自有日期,现在先就此事去扰民,为什么呢?”使者拒不听从,并且将这些都上报了。安抚司韩琦刚好上奏章劝阻青苗法的实行,将他的话写入奏章呈上。熙宁年间,要合并省、郡邑,要把永康降格为县,中复说:“永康控制威州、茂州,不可废除。 ”后来因为夷患最终恢复。关内大旱,老百姓大多流离失所。中复请求增加赈济抚恤百姓,执政者憎恨他,派使者去视察,说不符合实情,将他的官职降了一级,让他去做玉隆观的提举。起用掌管荆南知府,因为过度使用公使酒被罢免。后来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八岁。三、语言运用11.农历五月五日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学校准备举办“端午节晚会” 。请你以晚会节目主持人的身份,在下面横线上写一段开场白。要求:①主题鲜明,语言生动;②80 字左右。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晚上好! 4解析:开场白要有气势,要有吸引力,要有文采。可以引用屈原诗句,可以简介屈原事迹。答案:(示例)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一路相伴走来,屈原那浪漫诗篇、爱国情怀,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今晚,让我们用青春的旋律、美妙的舞姿、动人的歌声,欢度民族的传统节日。(下面请欣赏晚会的精彩节目。)12.按照要求,把下面的三句话改写成一句话,并保留原有信息(可酌情增减词语)。《离骚》是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屈原是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作者。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被《离骚》无情地揭露了出来。①以“《离骚》 ”为主语 ②以“屈原”为主语 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按照要求从所给短句中找出一个基本的句子,以它为基础,然后将其余两个句子融入其中,让它们做句子的组成部分,同时也要注意调整语序。答案:①《离骚》是屈原创作的无情揭露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的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②屈原是以无情地揭露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为主题的我国古代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的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