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 2018-2019学年高二语文 10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冯天瑜“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 “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 ,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
2、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 、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
3、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 ,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
4、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 ,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演绎中华
5、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选自人民日报)1关于“中华文化元素” ,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B中华文化元素
6、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2C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2文中说, “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B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汉字词中国
7、也多有引入。C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因此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D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是因为汉字文化圈在发展和传承中受到了拉丁文字的重大影响。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B第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C第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D第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
8、入一步,论证了“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旧戏台胡容尔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
9、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 ,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其实,台下,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
10、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3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
11、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
12、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13、A. 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B. 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C. 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演精彩曲目。D. 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 分)6. 文章题为“旧戏台”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些戏台。 (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题。材料一过去几年,互联网上的内容付费已经完成
14、了初步的消费者教育。艾媒咨询数据显示,超过 42.3%的受访在线音频用户表示:未来有对平台内容付费的打算。用户对于优质内容需求日渐提升,同时内容付费观念也得到了进一步普及。以视频网站爱奇艺为例,2017 年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超过了 1000万,今年前 5个月已经突破了 2000万。越来越多的消4费者意识到,互联网上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基于此,有声书的有偿消费也成了可能。这也使得各路人马伺机而动,有声书及内容付费成为过去一年行业热点。同时,较为成熟的付费听书模式,也打通了传统出版社、音频生产机构、传统故事广播电台、音像出版社等渠道,根据不同渠道特点实现版权采购、内容制作、发行等不同业务模式的
15、合作。业内人士认为,用户付费习惯的养成,不仅会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励内容创作者生产出更多的优质内容,这是有声阅读市场“声”态环境渐趋规范的表现,有利于推动有声阅读市场持续健康发展。(摘编自有声阅读市场悄然兴起 )材料二:图 1 2012-2015年移动阅读市场规模图 2 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构成材料三梳理目前国内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多达数百款,产品内容各有差异:“懒人听书”提供有声小说、戏曲、评书、儿歌、广播剧等有声读物和网络电台节目免费收听;“酷我听书”作为酷我音乐旗下产品,内容海量,包括有声小说、评书、戏曲、相声小品、笑话、5儿童、人文科学等;“氧气听书
16、”拥有国内最大的免费正版有声小说书库,汇聚有声小说、文史经典、经管励志、育儿宝典、评书相声、综艺搞笑等。不难看出,这些听书平台在发展初期走的都是大综合的路子,与成熟的产业市场相比,仍待细分。事实上,随着有声阅读市场的快速发展,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开始在细分市场中找存在感。而打造优质内容、加强平台付费内容布局成为各音频平台实现差异化品牌、吸引用户、拓展盈利渠道的重要之举。以“懒人听书”为例,目前已与阅文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成为其海量文学资源的最大音频出口,拥有覆盖国内 85%以上的原创文学内容的有声改编权,海量的平台资源,直接确立了平台在网络文学资源方面的优势。而“凯叔讲故事
17、”从 2014年至今,从微信公众平台延展到独立 APP,专注于给孩子讲故事这一小市场,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国内最大的儿童有声故事品牌,010 岁各年龄段宝宝喜欢的故事应有尽有,下载量突破两千万。另一款专注于儿童有声读物生产者的“老墨家族”以老墨爷爷、墨叔叔和小墨一家三代一起讲故事的形式,坚持演播优秀儿童作品原作,不乱改编的同时,注重个性化内容策划,希望做最纯粹的有声读物。截至目前, “老墨家族”在各大听书平台上的总点击量已经有 4000万余次,粉丝数更是达到百万。(摘编自新华网有声阅读市场正走向“细分”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20122015 年
18、,移动阅读市场总体规模逐年递增,到 2015年,其他移动阅读应用达到了 51.4亿元,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达到 49.6亿元。B 从半年统计看,电信运营商阅读基地的市场规模一直高于其他移动阅读应用的市场规模,保持了较高的市场总体规模贡献率。C 经过三年的快速发展,其他移动阅读应用的市场规模在 2015年实现了对电信运营商的超越,说明移动阅读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D 在电信运营商阅读市场规模的构成中,有声阅读虽然逐年提升,但占比很小,表明文字阅读依然是消费者进行移动阅读时的首选。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爱奇艺的视频付费用户目前已突破 2000万,这些用户认
19、为好的内容是需要付费的,他们可能为有声书进行有偿消费。B 付费习惯的养成能促进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尊重,这说明,以前发生的诸多盗版侵权现象的根源是用户不愿付费。C 目前国内数百款具有听书功能的移动应用,产品内容各有差异,表明不少平台已经有意识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求突破。D 差异化的听书品牌更能获得市场认同,获取更大收益, “懒人听书” 、 “凯叔讲故事” 、“老墨家族”均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益。9有声阅读市场的培育,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6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题。钟同,字世京,吉安永
20、丰人。父复,宣德中进士及第。历官修撰,与刘球善。球上封事,约与俱,复妻劝止之。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球出叹曰:“彼乃谋及妇人。 ”遂独上奏,竟死。居无何,复亦病死。妻深悔之,每哭辄曰:“早知尔,曷若与刘君偕死。 ”同幼闻母言,即感奋,思成父志。尝入吉6安忠节祠,见所祀欧阳修、杨邦乂诸人,叹曰:“死不入此,非夫也。 ”景泰二年,举进士,明年授御史。怀献太子既薨,中外望复沂王于东宫。同与郎中章纶早朝,语及沂王,皆泣下,因与约疏请复储。五年五月,同因上疏论时政,遂及复储事,其略曰:近得贼谍,言也先使侦京师及临清虚实,期初秋大举深入,直下河南。臣闻之不胜寒
21、心,而庙堂大臣皆恬不介意。昔秦伐赵,诸侯自若,孔子顺独忧之,人皆以为狂。臣今者之言,何以异此。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父有天下,固当传之于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窃以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沂王天资厚重,足令宗社有托。伏望扩天地之量,敦友于之仁,蠲吉具仪,建复储位,实祖宗无疆之休。疏入,帝不怿,下廷臣集议。宁阳侯陈懋等请帝纳其言,因引罪求罢左右言事由同倡,帝乃封巨梃就狱中杖之,同竟死。时年三十二。同之上疏也,策马出,马伏地不肯起。同叱曰:“吾不畏死,尔奚为者?”马犹盘辟再四,乃行。同死,马长号数声亦死。英宗复位,赠同大
22、理左寺丞,录其子启为国子生,寻授咸宁知县。启请父遗骸归葬,诏给舟车路费。成化中,授次子越通政知事,给同妻罗氏月廪。寻赐同谥恭愍,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选自明史钟同传 ,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B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C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D臣草茅时/闻寺人构恶/戕戮直臣/刘球遂致廷臣箝口/假
23、使当时犯颜有人/必能谏止上皇之行/何至有蒙尘之祸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宣德、景泰都是明朝皇帝的年号。如宣德炉,即明宣德年间所造的铜香炉;景泰蓝,即明景泰年间盛行的工艺品。B御史是中国古代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例如宋代的包拯就做过御史,他以刚正不阿、铁面无私著称。C薨是死亡的用语之一,天子死叫“崩” ,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的死叫“薨” ,大夫死叫“卒” ,士死叫“不禄” 。D庙堂,宗庙之堂。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的“庙堂”便是此含义。同时庙堂也借指朝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同的父亲钟复,死于病,而
24、非死于谏,钟复的妻子对这事很后悔。钟同幼小时听到母亲说起这事就非常感奋,想完成父亲的志向。B怀献太子死后,朝廷内外都希望恢复沂王的储君身份。钟同与郎中章纶上早朝时,谈及沂王,都流下了眼泪,于是一同上书,陈述复储之事。C钟同冒死上书,所骑的马伏在地上不肯走,钟同叱骂道:“我不怕死,你怕什么?”钟同死后,他的马长号数声后也死了。D明英宗复位后,追赠钟同大理左寺丞的名号,录用他的儿子钟启为国子生,不久又授官为咸宁知县。钟启请求将父亲的遗骸归葬老家,英宗下诏拨给舟车路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球诣复邸,邀偕行。复已他往,妻从屏间詈曰:“汝自上疏,何累他人为!”7(2)寻赐同谥恭愍
25、,从祀忠节祠,与球联位,竟如同初志。 (二)古代诗歌阅读(9 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4-15题。乌 夜 啼李 白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 ,碧纱如烟隔窗语。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注 秦川女:唐代李善注引纤锦回文诗序曰, “窦韬,符国秦川人。被徙沙漠,其妻苏氏。韬临去别苏,誓不更娶,苏氏织锦,作回文诗以赠之”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两句绘出一幅秋林晚鸦图。 “黄云城边乌欲栖”一句突出城边景色之暗淡,渲染了凄凉气氛,奠定了诗歌之感伤基调。B诗人对秦川女的容貌服饰,稍做具体的描写,让人站在她的闺房之外,在暮色迷茫中,透过烟雾
26、般的碧纱窗,依稀看到她伶俜的身影,听到她低微的语音。C这个深锁闺中的女子,她的一颗心牢牢地系在远方的丈夫身上,追忆昔日的恩爱,感念此时的孤独,种种的思绪涌上心来,不禁泪如雨下。D “独宿空房泪如雨” ,这如雨的泪水不仅表现思妇的悲痛,也沉重地滴到诗人的心上,促使读者去想一想造成她不幸的原因。15. 这首诗是如何突出表现织锦秦川女的情感的?请就其中两点做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 分)(1)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晚上被贬黜的句子是:“_, _。 ” (2) 归去来兮辞中写日光暗淡,日将西沉,诗人流连孤松
27、,象征诗人的耿介之志的句子是:“_, _。 ”(3)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岑参运用浪漫夸张的手法,以“_, _”描写了沙漠上寒冰纵横、彤云密布的景象。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题。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守望是一种角度。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发号施令。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守望者是这样
28、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8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的精神之天。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赴汤蹈火 指点江
29、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
30、守卫土地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20. 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五处并修改。 (5 分)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其中天气新闻栏目尤其受到各界广泛关注。天气新闻在报道突发天气事件和提高防灾减灾常识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自本网 2008年 7月正式上线以来,每天都需要发布大量全国各地重大天气新闻。由于网站影响不断扩大,公众对各地天气新闻的时效性和内容的丰富性要求不断提高,而本网编辑人数
31、有限,现特向各省、市、区级气象局征稿,请务必踊跃投稿。21. 请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定义,不超过 80个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时代先进性。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可以使世界实现持久和平、共享发展成果、实现持续发展。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作为各方都能接受的思路设计,追求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继承国际关系公认原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获得广泛认同的重要原因。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书画鉴赏大家张伯驹的女儿在忆父亲二三事写道:“父亲从小就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他看的书很多:少年时就熟读古文观止 ;三千多卷的二十四史 ,二十多
32、岁时便已读完了两遍;资治通鉴也如数家珍;唐诗宋词读记得就更多了。 ”这就是底子吧。从前的人,不管是写文章的、作书画的、唱戏的,都非常重视打好底子,所以他们的文章、书画、戏,才都样样到家,味道十足,很有面子。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要求:明确观点,自拟题目。不少于 800字,不得抄袭、套作。9茚旺高级中学 17级高二秋季学期十月月考语 文(解析版)命题人:唐兴亮 审卷人:马菊香 验卷人:赵正奎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 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 ,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 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33、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冯天瑜“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 “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 “中华文化元素” ,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
34、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 、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35、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 ,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
36、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它区别于印度文化、伊斯兰文化和欧洲文化。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而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 ,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
37、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10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 (选自人民日报)1关于“中华文化元素” ,
38、下列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化元素是在中华民族的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B中华文化元素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C中华文化元素既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又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它是经典的,又是时代的。D中华文化元素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解析:选 D D 项,无中生有, “增强世界对中国历史的敬畏感,提升综合国力”原文没有提及。2文中说, “汉字及汉
39、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 ,下列与此相关的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汉字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 ,与从象形走向拼音的多数文字有别。B在古代,中国是很多东亚国家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这些国家新产生的汉字词中国也多有引入。C汉字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因此能够造就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D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 ,是因为汉字文化圈在发展和传承中受到了拉丁文字的重大影响。解析:选 A B 项,范围扩大,文中第段只是说“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 ,并不是所有“新产生的汉字词” 。C 项,强加因果。D 项,曲解文意,根据
40、第段可知,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是因为“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两段首先解释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然后举例证明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B第段紧承上文,以“汉字及汉字文化”这一典型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C第段中用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 花木兰获得成功的事例,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D第段在论述中华文化元素特点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论证了“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解析:选 C C
41、项, “证明了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仍然可以精彩展现”错, 功夫熊猫 花木兰获得成功证明了“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题。旧戏台胡容尔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抛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42、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那一年,我十岁,随外婆搭车来城里。外婆进城,不为别的,只为看戏。当时,这里有当地最有名的角儿。五月,淡紫色的桐花开得正欢。掩映在细碎花影中的戏台,宛如一个淡紫色的梦境。11我们来时,台上演着的是玉堂春 ,密匝匝的锣鼓点儿,正一阵阵响得紧。扮演苏三的美娇娘,穿着一身青色的罗裙,挥舞着长长的水袖,步步生莲,咿咿呀呀、幽幽咽咽地唱着、诉着,只觉耳畔有流莺啼转、泉水叮咚,无比曼妙动听。再看那张粉白里透着嫣红的俏脸上,一双细长的丹凤俊眼,左顾右盼,波光流转,好似于人山人海中呼啦啦浮出了一座春天的花园,桃花红、杏花粉、梨花白,令人眼花缭乱,真有说不出的风流缱绻。其实,台下,
43、又何尝不是戏台呢?只不过,观众成了演员。你且看去,台上的艺人演得热闹,台下的众人也看得热闹。有时,台下的剧本,比台上还出彩。我也曾偷偷地溜到后台,看旦角们弄妆、听琴师们调弦。没人顾得上理会一个小女孩的好奇心。不消说,戏外的她们,正在为演绎别人的故事做铺垫。管弦吱呀,丝竹悠扬,嘈嘈切切,一场场好戏即将开场。只不知,台下的她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是否能游刃有余地穿梭于戏里戏外。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
44、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当年那个扎着两条羊角辫、穿着粉红碎花小袄、依偎在外婆怀中看戏的小女孩,已在似水流年中走失,一去不复返了。一去不复返的,还有我亲爱的外婆。台上台下,千呼万唤,再也寻不到外婆美丽的容颜了。是的,那个装满外婆一世情缘的屋子,就是外婆的戏台。她在自己搭起的戏台上,唱念做打,嬉笑怒骂。身处不同阶段的她,扮演着不同身份的角色,最后连缀成她长长的、多彩的一生。如今,外婆的戏台也旧了,空无一人。人间举步皆戏台。你我在他人的戏中,饰演着分量不同的角色,而别人又在你我的戏中,占据着位子。主角也好
45、,配角也罢,龙套也无妨。哪一个人生,不是悲欣交集的呢?薄薄的暮色中,我望着旧戏台,好像看着另一个自己。那是暮年的我,顶着一头白发,颤巍巍地伫立在风中。是的,总有一天,我也会如这旧戏台一样的颓败,淡了红颜、瘦了相思。须知,人生的夕阳,自有她的可爱金贵。一如这脚下的旧戏台,虽不再作浓情的悲欢离合的场子,却有了平素淡雅的生活休闲功能,每日里迎送在此下棋纳凉的人们。谁又能否认,这不是对生命的另一种诠释呢?人生有着无数的下一场,好戏还在后面。在幽静的岁月深处,命运为你设置了许多谜语,只等你款款走向前来,俯下身去,逐一地揭晓答案,然后淡淡地欢喜。站在只有我一个人的旧戏台上,轻捻时光,生命已被抻长。笑容如渐
46、涌渐涨的春水,在我脸上一点点地荡漾着、丰盈着,一直流向晚霞映红的天边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散文开篇的环境描写既写出了戏台如今的衰败景象,也暗示戏台曾经的繁华热闹。B. 文章运用细节描写手法对扮演苏三的美娇娘进行刻画,侧面烘托了戏台之于“我”的巨大魅力。C. 外婆在自己的人生戏台上谢幕了,她作为一个优秀的“演员” ,也曾在“我”的戏台上上演精彩曲目。D. 文章从“我”少年时看戏写起,中间详略有别,回忆与感触紧密结合起来,时间线索清晰。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6 分)6. 文章题为“旧戏台” ,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哪些
47、戏台。 (6 分)124. D 试题分析: D项, “文章从 我少年时看戏写起,时间线索清晰”有误,文章第一段说“这座戏台,在暮风中寂寂地衰败着。黄昏挑起几缕绛红的晚霞,斜斜地搭在了她老旧的前脸儿上。抬眼望去,高处四角飞翘的屋脊上,长满了杂草,还有几株低矮的梧桐。茂盛的草木,在黛色的瓦片缝隙间,没心没肺地招摇着。而低处摊开的长方体的台面,如同一只过期了的粉盒,被随手拋掷在幽暗的巷子深处,透着一抹洇开的荒凉和失落” ,这是现在所见的情形,第二段说“初见这座戏台,是在遥远的少年时” ,由此可见,文章开篇是立足现在的,少年时看戏是第二自然段的内容,且全文时间是来回跳跃的,并没有以“时间”为线索。5.
48、 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远离戏台,让戏台荒废了。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每点 3分,共 6分)试题分析:“说到底,终究是我们辜负了眼前的戏台” ,关键词是“辜负” ,考生需要到文本找出“辜负”的表现,如前文所说“从繁华到落寞,旧戏台,昭示着人世间的沧桑和变迁。这座方寸之间的戏台,已远远滞后于人们挑剔的审美理念。今人的眼睛,早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所诱惑” ,我们被现代化流光溢彩的剧场诱惑,远离了戏台,荒废了戏台;如下文所说“这一路风尘仆仆地行来,山一程,水一程,辜负了的何止是这戏台?还有那人、那事和那截青葱岁月,都被漫不经心地搁置,被生硬地冷落和怠慢了呀,旧戏台回不到从前了,我也一样” ,我们遗忘了曾经在戏台下看戏的生活和感动,再也回不到从前了。根据这些内容理解该句的含义即可。实际的戏台。文中写了曾经辉煌热闹、上演过一出出好戏,而今已然衰败的旧戏台。生活的戏台。文中写观众们在戏台下看戏的场景,就是一种生活戏台。人生的戏台。文中写了外婆的戏台,实则是写了外婆的一生,是一种人生戏台;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戏,人间举步皆戏台。 (每点 2分,共 6分)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结合全文分析文中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