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云南省茚旺高级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历史 10 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33 个小题,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第卷(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1 中华文化史一书写道:“这一时期民本思潮的重心有二:在人类与自然关系(天人)方面,突出人的地位;在人类社会关系(君民)方面,强调民的作用。 ”这一时期 ( )A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确立C儒家伦理得到强化 D儒学思想趋向新启蒙2中国古代的一位思想家认为:“故明主之治国也,明赏,则民劝功;严刑,则民亲法” ,“故治民无常,唯法为治。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2、 。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3董仲舒说:“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故曰: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他的这一思想主张( )A糅合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B强调维护等级秩序的重要C宣扬天理为万物的本原 D意在约束君主的政治行为4中国古代儒学历经孔子儒学、董仲舒的新儒学和宋明理学三个主要阶段。这三个时期的儒学思想最大的共同特点是( )A都被当时统治者所极力尊崇 B都要求建立有序的社会秩序C都宣扬了“君权神授”思想 D都体现了儒道佛思想的融合5大多数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对传统价值观进行全面反
3、思和批判的同时,积极倡导一种新的思想,试图为社会提供一种新的价值导向。这种“新的价值导向”最有可能是 ( )A民主科学,人文启蒙 B考据训诂,追求本真C经世致用,实事求是 D精神修养,理想人格6 庄子天下篇记载:“惠施(人名)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其中“书”的材质应为( )A龟甲兽骨 B丝帛 C竹木简 D植物纤维纸7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的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下列史实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火药在军事战争上广泛使用 B词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
4、和标志C戏曲艺术此时已被推向成熟 D小说创作数量繁多、蓬勃发展8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道:“中国和它的西方邻国以及南方邻国之间的交往和反应,要比一向所认为的多得多,尽管如此,中国思想和文化模式的基本格调,却2保持着明显的、从未间断的自发性。这是中国与世隔绝的真正涵义。 ”李约瑟认为,中国古代科技 ( )A辉煌灿烂,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 B具有明显的独创性C未受到外来科技的影响 D卓越非凡,鹤立鸡群9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 ,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苏轼的书法主张从侧面反映了当时 ( )A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族矛盾尖锐 B理学思想的影响C书法艺术已进入自觉阶段
5、 D反封建意识的出现10中国古典文学领域群星灿烂,成就辉煌,不同时期的文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离骚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西汉的赋反映了当时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小说反映了广大农民的文化心理需求A BC D11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认为清代学术思潮是“以复古为解放” 。下列可以佐证该观点的是( )A李鸿章主张“中体西用”B康有为撰写孔子改制考C袁世凯倡导“尊孔复古”D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2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运西学的“移花接木”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
6、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的政治学说 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理论和实践中国化 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13 “他们号召用现代西方的标准,重新评价中国的文化遗产,乐意地与导致中国衰弱的那些因素决裂对中国过去引入了一种全面否定的新态度。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 18951911 年期间的变革。 ”文中的“这场思想变革”( )A促使了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开始传播 B为结束封建帝制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C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营造了必要空间 D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4有人把中国前期近代化的各种方案比喻成“自我疗伤” “温药治疗” “猛药重治
7、” “开颅洗脑” ,其中“开颅洗脑”的意义是 ( )A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B是移风易俗的社会革新运动C真正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15人们说的三千年来一大变局,不是在鸦片战争的当初就感觉到了的,而是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才开始认识的。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3A “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的提出 B “中体西用”观念的逐步形成C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D民主科学思想的高涨16孙中山说:“一般普通人民负担的杂捐太重,总是要纳税,所以便很穷,所以中国的穷人便很多。这种穷人负担太重的原故,就是由于政府抽税不公道,地权不平均,土地问题没有解决。 ”可见( )A孙中山认识到节
8、制资本的重要性 B孙中山主张申民权进而限制地主C近代中国贫困的根源是土地不均 D土地问题是民生主义的重要内容17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到邓小平南方讲话,我国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思想解放。这两次思想解放 ( )A结束了“左”倾错误,否定了“文化大革命”B破除了对领袖个人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崇拜C提高了人民的民主法制意识D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18 “今革命虽告成功,然亦只可指种族主义而言,而政治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推翻专制政体,为政治革命着手之第一步,而尤要在建设共和政体。 ”根据材料判断,当时主要实现了( )A驱除鞑虏 B创立民国 C平均地权 D三民主义191
9、965 年 6 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 )A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百花齐放”的主张C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201961 年,有中央领导人在文艺工作会议上说:“文化部一位副部长到四川说:川剧落后。得罪了四川人。当时一位同志回答:落后不落后要由四川七千万人去回答、去决定。我看这位同志很勇敢,回答得好!人民喜闻乐见,你不喜欢,你算老几?”这表明 ( )A文艺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 B中国共产党实行“科教兴国”政策C文学创作受到“大跃进”
10、的干扰 D新中国文艺反映了现实生活21据统计,1978 年,我国出国留学人数仅有 860 人,1980 年达到 2124 人,1985 年达到4 888 人。下列事件中对这一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是 ( )A “三个面向”成为教育指导方针 B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C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的确立 D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提出2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4是 ( )有教无类 颁布
11、九年义务教育法 “三个面向”思想 发展希望工程A B C D23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2418 世纪的启蒙思想家把苏格拉底视为先驱和战友,主要是因为苏格拉底 ( )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发现了人类知识的有限性C发现了人类理性的力量和价值 D是“哲学的创始者” “智慧”的化身25 “当我说文艺复兴是一个表现的时代时,我的意思是说:人们不再满足于坐在那里当观众,而由皇帝和教皇告诉他们如何做、如何想。他们在生活舞台上充当演员
12、,他们坚持要对自己个人的思想进行表达。 ”此话的作者认为文艺复兴的意义主要在于( )A彻底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D猛烈抨击了封建制度26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27关于某一运动的历史影响,恩格斯评论道:“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
13、,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被)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一运动( )A使得人成为衡量万物的尺度 B标志着欧洲人文精神的复苏C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 D为资本主义社会构建了蓝图28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被称为西方思想史上三大思想解放运动,三者的共同点有(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封建束缚 促进人性的解放A BC D29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 ,黄宗羲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对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5C三种主张都受到
14、当时统治集团的重视D三种主张都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的巨变30.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强调社会责任感 B提倡知行合一C构建新儒学体系 D重建伦理秩序第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6 分 )材料一: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塔戈拉材料二: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
15、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贵族书材料三:在政治方面,哲人们也有一个关键性的用语“社会契约”“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这些口号破坏了传统的(政治)制度。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材料一表明普罗塔戈拉对神持何态度?概述这一思想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6 分)(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主张。(4 分)(3) 材料三描述的是近代西方哪一思想解放运动?“传统的(政治)制度”指的是什
16、么?(4分)(4) 纵观西方人文主义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认识(2 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4 分 )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1898 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 ”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6说的囹圄” ,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
17、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册(1)归纳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共同点。在认识近代中国面临的形势问题上,两者有何不同。(6 分)(2)材料一、二的局限性在哪里?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6 分)(3) 材料三内容中存在什么不足之处?(2 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10 分 )材料一:孔子说:“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会产生。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大概就是仁德根本吧!”材料二:汉武帝即位后,他接受董仲舒“罢黜百
18、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这是中国政治史和思想史上的一件大事。儒学在政治上占据统治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从此,儒学成为各级学校必修的重要内容和朝廷选官的考查标准,从而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材料三:在一批心志高远的学者促进下,理学于宋代兴起。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1)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2 分)(2)据材料二,回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意义如何?(4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明理学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