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一同步练习第 1 单元测评(3)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 题。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湖南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毛泽东认为, 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1915 年 9 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为人之学” “为国人之学” “为世界人之学”等。看来,心系社会, 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基本的自我设计。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
2、3 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 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 “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 大事败矣”。对学问,他认为要“贯通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这在黎錦熙 1915 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
3、有“改造社会事”。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 77 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
4、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基本特征的湘学士风。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 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 “有字之书”,还要读
5、“无字之书”。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1917 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他日后养成的调金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
6、了 160 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1918 年,毛泽东从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半储能的师范生时代。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节选自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毛泽东传,有删改)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 子、集著作,并
7、开列了推荐书目 77 种。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学士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现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2.长沙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概括。3.从、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长沙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备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
8、理解。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杨景龙综观 20 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
9、之琳就说雨巷“读起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
10、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 20 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
11、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
12、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能够扩宽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
13、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对此给予了肯定。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3.将消逝的物语:油纸伞李振南 每当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的思绪便会穿越时空,抵达江南小镇的小巷和它的油纸伞。 在我的脑海里,油纸伞是
14、江南最美丽也是最遥远的一个梦了。记得儿时,在滴滴答答的雨帘下,我们撑开油纸伞,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近在眼前,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纷至沓来,让人恍然进入梦境。现在,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 油纸伞,它于何时何地发明,又是哪一个独具慧心的匠人所造,现已无从考证。但我想,油纸伞的出现,一定是在江南,被潇潇暮雨氤氲着的江南,很容易使人产生创造的灵感。于是,一把把油纸伞,从江南仄仄的小巷里走出,伞下的人或是明眸皓齿的女子,或是一袭青衫的书生,静静地在雨中沉思、遐想或踟蹰彷徨,那么宁静,那么典雅。或是
15、两把油纸伞交错磕碰而过,蓦一回首,便擦出了爱的火花,产生了如水的柔情。正像在雨巷里徘徊的诗人,苦苦等待着眼睛里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也正像民间传说中的白蛇传里,是油纸伞演绎了许仙、白娘子的一段美丽、动人的爱情故事。 油纸伞走向乡下,肯定是白蛇传以后的事了。这种竹木结构,用纸糊成的雨伞,都无一例外地散发着桐油的漆味,芬芳但又有一丝刺鼻,那黄黄的颜色,温暖着打伞人的心。记得,小时候乡下农人的家里,多半都是有一把油纸伞的。现在,我想起来,我家也有一把手柄长长的油纸伞,虽然不知道使用了多少个年头,伞面也已破旧,然而孩提时每每撑开,总会有山水的味道,有亲人的味道,在雨中一路追随陪伴。 我家的油纸伞属于祖传
16、或是母亲陪嫁过来的,我至今仍不得而知。按照我们这里的乡风,油纸伞是“有子生”的谐音,是吉祥的象征。所以,过去在闺女出阁时,其父母总要送上一把油纸伞讨个吉利。我家门角里的这把油纸伞是不是母亲的陪嫁物,我一直没有问过,那时也不懂得问。 过去,乡下的油纸伞,一般是妇女和儿童的用物,成年男人的遮雨工具是箬笠、蓑衣,他们讲究的是实用,不需要诗情画意的伞。我儿时使用油纸伞都是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又大又笨重的油纸伞,它的重量和宽度早已压过我弱小的肩头,有时候需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将它撑开。在斜风骤雨中,油纸伞和人都晃荡在乡间泥泞的土路上,这时,雨模糊了视线,风吹淡了田园的颜色,雨和伞构成一组天然的乐器,雨在伞
17、背叮叮咚咚地敲打着音乐,此起彼落,使寂寥中的行人有了一份乐曲的慰藉。油纸伞仅陪我走过童年和少年的时光,从尼龙雨衣的出现,它便被搁置在每户人家的墙角、厨背而渐渐地破损、霉变,直到永远地消失。如今,油纸伞早已被式样繁多的自动伞、折叠伞所取代,它们做工精细,变化无穷,如五彩的花朵在大街上、小巷里、阡陌中次第开放。虽然我清楚地知道,它们也源于油纸伞的构想,是油纸伞的沿袭,但已缺乏了油纸伞的诗意。因为它们已没有了木质的温润,油纸的芬芳;没有了其张开时的热烈、坦诚和闭合时的羞涩、含情脉脉,已缺失了一个民族的古典情怀。所以,当若诗若梦的油纸伞逝去后,我们就再已无缘读到一首像雨巷那样令人心澄眼热的诗歌和白蛇传
18、那样缠绵绯恻的故事。(摘自中国散文家2011 年第 2 期,有删改)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在春风又绿江南岸的季节,在深夜里听那淅淅沥沥、时断时续的春雨时,“我“就能看到油纸伞的影子,置身于一爿爿烟雨葱茏的天地间,赏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田园风光图。B.江南的雨使独具慧心的匠人产生创造的灵感,油纸伞应运而生,沿袭千年而不绝。C.追忆小时候在乡下用过的油纸伞,作者印象深刻的是雨和伞敲打出的音乐。这样写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D.文中对于油纸伞是母亲陪嫁物的猜测,是虚实结合的写法,说明家里的这把伞在我的心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E.文章最后把油纸伞和自动伞、折叠伞做对
19、比,是为了说明即使现代各式各样的伞更精细更美好,而油纸伞所承载的古典情怀和诗意却是永远无法替代的。2.结合文本,对于“油纸伞物语”的丰富内涵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江南多烟雨,江南人的雅致和悠闲,才有了油纸伞的诞生,并使之成为一种地域文化。B.油纸伞的轻巧典雅,表现了丁香姑娘的秀美,演绎了许仙和白娘子的爱情故事。油纸伞由此充满文学的诗意和古典情怀。C.油纸伞在普通家庭具有实用价值和亲情的味道,又是吉祥的象征。D.油纸伞,伞面张开后形成圆形,为祝福新人生活美满圆满的意思。二、诗歌鉴赏4.阅读沁园春长沙一词,完成下列各题。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
20、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杨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上阕写景是从哪些角度着手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上阕最后一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粪土”一词是什么用法?有什么作用?3.下阕围绕“同学少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4.下阕一个“恰”字领起了哪几个句子?这几句话概括了“同学少年”怎样的形象?5.本词用词精妙、传神,试举例分析。6.下阕内容与上阕结尾的问句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5.阅读下面两个诗节,回答后面的问题
21、。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1.“悄悄”是无声,“别离的笙箫”是有声。说说“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有什么表达效果。2.“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这一细节描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新月派”诗人创作诗歌,讲究“建筑美”,请根据这两节诗加以分析。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 题。雨巷戴望舒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
22、着寒漠、凄清,又惆怅她默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1.结合全诗,说说丁香姑娘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2.从全诗看,“雨巷”有何特点?3.“篱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第一单元情感与意象(现代诗歌)3.“篱墙”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诗的首尾两节只有两个字不一样,请具体分析作者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及艺术效果。7.阅读下面的
23、诗歌 I 完成 1-4 题。沁园春 长沙毛译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碟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道。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925 年1.下列对沁园春长沙一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一个“看”字总领七句,由虚到实,描绘了词人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B.万山、碧水、雄鹰、鱼儿这些客观物象,一经融入词人的主观情趣,就成了种种美的意象,词人借此抒发了他当时复杂的内心感受和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
24、情。C.词人在意象的选取和描写角度方面匠心独运, 既有远眺,又有近观;既有仰望,又有俯视;动静结合,红绿相衬。D.最后一句哲理性的概括,点明了词人咏秋的旨意所在:要生存,要发展,就要“竞”,从而突出了词人强烈的革命精神。2.对“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大千世界,激起词人万端思绪: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面对高而深邃的天空、辽阔无边的大地,词人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担忧。C.通过询问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应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达出词人愤懑不平的心绪。D.通过对湘江深秋景色的描绘,借景生情,指出了革
25、命的道路曲折不平的道理。3.诗歌讲究“炼字”,好的字眼往往能让诗歌意象更加凝练生动、耐人寻味。有人说,要是把“鹰击长空”换成“鹰飞长空”,把“鱼翔浅底”换成“鱼游浅底”反而不好了。这是为什么呢?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8.(一)阅读下列选段,回答问题。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
26、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二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大堰河,为了生活,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1.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2.这两节诗在句式结构上有什么不同?3.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三、默写题9.文学常识填空。1.雨巷是_的成名作,约作于政治风云激荡、诗人内心苦闷彷徨的 1927 年夏
27、天。2.徐志摩是_派代表诗人。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戴望舒雨巷)3.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寻梦?撑一支长篙, 。(徐志摩再别康桥)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走尽这雨巷。(戴望舒雨巷)3.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4.玉不琢, 。人不学, 。(礼记学记)四、注音释义12.解释下列下划线词语的意思。1.太息一般的眼光_2.油油的在水底招摇_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_五、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粗
28、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漫溯(shu) 遏止() 青荇(xng) 愁怨(yun)B.彷徨(png) 颓圮(p) 碾米(nin) 彳亍(ch ch)C.长篙(go) 荆棘(j) 笙箫(xio) 忸怩(n)D.逶迤(y) 寥廓(gu) 百舸() 峥嵘(zhn)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悠长 打旗掌伞 彷徨 表情冷漠B.愁怨 寂寥无声 忧愁 怨声载道C.萋清 前途迷茫 静默 翻越篱墙D.惆怅 凄婉哀伤 颓圮 烟销云散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毛泽东在长沙逗留期间重游橘子洲,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写下了这首壮丽词篇
29、。B.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党员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C.在写作技法上,以传统的形式反映现代的生活内容,拼成了一幅幅色彩绚丽、生动活泼的全景式写意风景画,可见词人的独运匠心。D.时至今日,我们诵读、理解与鉴赏毛泽东同志的沁园春长沙一词,面对祖国的壮丽河山,无不深深地为一代伟人的才情所叹服。4.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 )。A.这位老红军每当回忆起战争时期的峥嵘岁月,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他把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地讲给子孙听,让他们永远记住红军的伟大。B.我们县“夕阳红”歌舞团的演员们虽然平均年龄为 65 岁,但他们
30、个个风华正茂,精神矍铄。C.你看他多么慷慨,对朋友多么讲义气啊!我们三个意气相投,共同为了理想而努力吧! D.毛泽东奉命前往广州创建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色和大好的革命形势,回忆过去战斗的岁月,不禁心潮起伏,浮想联翩。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 )A.沁园春选自毛泽东诗词集。(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年版)B.联想和想象,是诗歌的艺术翅膀,借助它,诗人就能浮想联翩,“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创造出生动的形象和感人的意境。C.据他的朋友饶孟侃回忆:“死水一诗,即君偶见西单一臭水沟而作。”D.致大海使你感受到大海怎样的形象?诗人在诗中作了哪些联想?
31、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组是( )橘子洲位于长沙市区对面的湘江江心,形成于晋惠帝永兴二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_,_,_,_,_,_。橘子洲西望岳麓山,东临长沙城,介于名山城市间,浮袅袅凌波上,被誉为“中国第一洲”。形状是一个长岛 它四面环水 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洲 是长沙重要名胜之一 橘子洲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之一 绵延数十里 A. B.C. D.7.对雨巷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受中国古代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B.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
32、”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C.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D.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六、判断题8.下面对雨巷一诗的分析中,有正有误,请作出判断。1.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是受中国古典诗词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的愁心。 ( )2.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 )3.诗中借江南小巷的阴沉来象征当时社会的黑暗,“我”在
33、黑暗中迷失了方向, 找不到出路,充满了迷惘和绝望。 ( )4.雨巷运用了复沓重唱的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强化了音乐效果,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 )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答案:1.AE; 2.修身方面的谆谆教诲。做学问内容和方法方面的指导。改造社会方面的释疑解惑。3.有批判精神,喜欢质疑问难。学习重点明确,主次分明。懂得为学之道,能处理好博与约、中与西、普通与专门的关系。惜时苦读,持之以恒。认真研读中国传统文化典籍,打下扎实的学问根基。4.立下了正确的人生志向:心系社会,探求真理。 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广博学习,注重方法。形成了重视社会实际的思想方法:关心世事,经世致用。初
34、步养成了调査研究的作风(或获得了社会活动的初步经验):几番游学,深入生活。 培养了关心时事的社会责任感:订阅书报,风云在胸。解析:1.B 项,原文信息是“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 77 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并无“要求”意味。C 项,遗漏了“推崇性理哲学”的信息。D 项,与“调査研究作风”相关的“游学”不只是“两次”,而且并没有立刻“养成”调査研究作风,文中说的是“日后养成的调査研究作风”。2.这道题的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三段,主要介绍了杨昌济老师对毛泽东的影响以及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谈论的读书方法、改造社会事等,根据课文内容,归纳概括即可。3.回答本题要思考题干的具体要求“
35、如何对待学习的”,这就决定了概括的具体内容是毛泽东的学习方面。第三段写毛泽东到杨昌济老师家讨论问题一事。他自己说“于质疑问难得者多”,还有黎锦熙记录的在校研究科学之术”等。第四段写毛泽东学习的内容明确、学习刻苦认真等。由此不难概括出答案。4.解答本题要围绕毛泽东这一时期的学习和以后从事革命的关系来进行分析,比如修为、学问、工作作风、责任心等。2.答案:1.D; 2.B; 3.A解析:1.A、B、C 这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 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2.A 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 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
36、,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 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3.原文第一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 项是对第二段第一句话的正确改写;C 项是对第四、 五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 项是对三到五段内容的正确概括。3.答案:1.CE; 2.D解析:1.A 项,这是儿时的记忆,也只能是在梦境里出现,原文说“这个梦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只有在那些发黄的典籍里,还能依稀看到它们的影子,也只有在以假作真的影视画面里,能模糊地见到它们的赝品”。B 项,“沿袭千年而不绝”的说
37、法不准确,油纸伞行将消逝。D“虚实结合的写法”的说法有误,应属于虚写。2.无原文依据二、诗歌鉴赏4.答案:1.上阕写景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文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上阕最后一句道出了作者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博大的胸怀。2.意动用法。表达了作者对反动统治者的蔑视。3.下阕写了意气风发、挥斥方遒、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同学少年”,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改造旧世界、创造新天地的战斗精神和伟大抱负。4.一个“恰”字领起以下几句: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这几句话形象地概括了“同学少年”作为早期革命者所具有的雄姿
38、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的英雄气概。5.百舸争流:“百”字写舸之多;“争”字,则给碧绿清透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描绘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击”字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的迅猛有力、拍打的矫健以及勇猛的雄姿。鱼翔浅底:“翔”形容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形象生动。(任选其一即可)6.下阕内容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形象含蓄地指出“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解析:5.答案:1.用了比喻的手法,用笙箫反衬别离的寂静伤感,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收
39、到很好的审美效果。2.云彩本是无情物,作者却将它诗化,“挥一挥衣袖”是话别,却决定不带走一片云彩,一个细节,生动地显示了诗人已摆脱依恋, 决然离去的心态。3.建筑美,指诗节的匀称和句式的整齐。这两节诗,每节四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字数上,都整齐划一,给人以建筑美。解析:6.答案:1.特点:高洁纯美、哀怨彷徨、冷漠迷茫、孤独寂寞。象征意义:丁香姑娘象征着诗人的迷离、飘忽、痛苦而又美好的希望、理想。2.潮湿,阴沉,是黑暗现实的写照,折射出诗人的幽怨心情;少有人走,氛围悲凉寂寥,是诗人内心压抑哀怨的表现:象征着作者的追求之路,怀揣微茫的希望的诗人在徘徊不前。3.颓记衰败的篱墙营
40、造了哀怨、惆怅的凄凉氛围。4.首节的“逢着”,表明“我”所希冀和追求的目标尚未出现。这目标就是“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结尾一节换用“飘过”,表明“我”并没有完全放弃自己的追求,但同时也透露出这希望越来越渺茫,表现了诗人此时的彷徨和无望的心境。从诗歌结构上看,首尾两节互相呼应,加强了诗歌的音乐感.也加重了对诗人迷茫心境的表现力。解析:1.丁香姑娘的特点可以通过阅读、分析诗歌概括出来。 分析其象征意义可以结合诗歌福写丁香姑娘使用的词语,以及表现出来的诗人的情感,比如诗人渴望逢着丁香姑娘体现出来的是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渴望。2.作答本题时要注重分析诗歌是如何描写“雨巷”的, 并思考诗人使用
41、“雨巷”的意象表达的情感等。3.注重分析意象“篱墙”的特点和体现的诗人的情感等。4.注重分析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词语上的差别,然后分析这种写法在结构上的作用等。7.答案:1.A; 2.A; 3.“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的“击”“翔”这两个动词极富表现力。“击”字显示出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的强劲有力。 “翔”字写鱼儿在清激见底、水天相映的水中游动得自由轻快,就像在天空中飞翔一样。如果把“击”“翔”换成“飞”“游”,就表现不出雄鹰展翅飞翔时的矫健有力和鱼游水中那种轻快自在了。4.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解析:1.应为“由实到虚
42、”。2.B 项焦急地思虑着、担忧着”概括不恰当表现了词人对祖国未来的担忧”过度延伸。C 项,“愤懑不平”的理解有误。 D 项革命的道路曲折不平”,词中无此意思。3.理解诗句中哪个字比较好,注重从两个角度分析:一是词语的意思和使用的手法、表现的事物的特征,一是二者对比哪个好。如诗句中的“击”体现了雄鹰搏击长空的力量,而“飞”就显示不出这样的特点。4.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要注重诗歌描写的具体内容,从诗句中体会诗人的形象特鉦。词的上阕描写了词人寒秋时节独立橘子洲头见到的景色,下阕回忆往年的生活,当时大家都正处在意气风发的时候,用文字表达自己的壮志豪情等场景。8.答案:1.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
43、修辞,这样一咏三叹,不但使感情抒发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2.第一节的排比是短语式的,类似于 8 个并列状语,第二节中的排比是由 6 个短句构成,这种同中显异、灵活多变的句式,使语言的节奏显出多变的旋律美。3.相同之处:都含有保姆对乳儿的爱。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于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的高尚品质。解析:三、默写题9.答案:1.戴望舒; 2.新月解析:10.答案: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2.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3.那榆阴下的一潭; 揉碎在浮藻间解析:11.答案:1.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2.到了颓圮的篱墙; 3.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44、 4.不成器 不知道解析:四、注音释义12.答案:1.叹息。2.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3.灿烂多彩。解析:五、选择题13.答案:B解析:A 项“溯”应读“s”,C 项“怩”应读“n”,D 项“廓”应读“ku”。14.答案:B解析:A“掌”应为“撑”。C“萋”应为“凄”。D“销”应为“消”。15.答案:D解析:A“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语序不当,应为“面对美丽动人的自然秋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便以长沙为题”。B“都要认真学习毛泽东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伟大思想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句式杂糅,应删去“是值得深入学习和落实的”。C 介词结构掩盖主语,应
45、为“在写作技法上,本词以,由此可见”。16.答案:B解析:使用对象有误。“风华正茂”是形容青年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此处用在老年人身上,不符合人物身份。17.答案:A解析:该项应用句内括号,把句号调到后括号外18.答案:C解析: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主要介绍了橘子洲的相关情况。备组合的六句话中,有主语的句子是和,据此可以排除开头的 A。这六句话包括三层意思,介绍橘子洲的形成,介绍橘子洲的形状,为小结。据此,可以确定答案为 C。在中,“也是”句应在“是”句之后,即应在后。在中,有主语“它”,应在之前,据此可以排除 ABD。19.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手法的理解。关于 C 项的错误,有一个很重要的背景:这首诗写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全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戴望舒因曾参加进步活动而不得不避居于松江的友人家中,在孤寂中咀嚼着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与痛苦,“心中总充满了迷惘的情绪和朦胧的希望。”这是作者的叙述,可见“迷失了方向”,说法欠妥;“绝望”的说法也是错误的。六、判断题20.答案:1.; 2.; 3.; 4.解析:诗中充满了迷惘.但并不绝望,丁香姑娘就象征作者对光明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