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 全一册教案(打包29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9套新版新人教版.zip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29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8.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7.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6.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5.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4.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3.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2.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1.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0.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9.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9.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8.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7.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6.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5.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8.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7.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6.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5.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4.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3.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2.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1.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0.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9.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4.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3.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doc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doc
  • 全部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第1课时力及力的作用效果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8.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1节力第2课时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7.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2节弹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6.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第3节重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5.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第1课时压力和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4.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1节压强第2课时压强与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3.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1课时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2.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2节液体的压强第2课时连通器与液体压强的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1.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大气压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0.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4节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9.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9.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第2课时惯性及其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8.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2节二力平衡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7.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第1课时认识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6.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3节摩擦力第2课时摩擦力与生活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5.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1节功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8.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2节功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7.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动能和势能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6.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5.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4.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1节杠杆第2课时杠杆的类别与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3.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1课时定滑轮和动滑轮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2.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2节滑轮第2课时滑轮组轮轴和斜面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1.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1课时认识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0.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二章第3节机械效率第2课时测量机械效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9.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1节浮力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4.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2节阿基米德原理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3.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第1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2.doc--点击预览
    • 天津市滨海新区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第3节第2课时物体的浮沉条件的应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10103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第 1 课时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知 识 与 技 能1.认识生活中各种与力相关的现象。2.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感知力的大 小。3.探究力的作用效果。过 程 与 方 法1.通过观察图片、实验现象或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感受力的特点,从而认识力的两种作用效果。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学现象,自己设计实验,掌握转换法(微小力使物体形变的放大方法)的应用,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1.培养学生乐于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情趣。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主动与他人合作,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 学 重 点1.认识力的概念,分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教 学 难 点1.力的概念。2.对力产生的效果会进行判断。教 具 准 备两个蹄形磁铁和两个小车、大头针、两根弹簧、篮球、小钢球、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2投影“神舟十一号”发射时的照片,提出问题:火箭为什么能离开地球,遨游太空,实现我国的飞天梦?(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提到“力”这个字。如一个人推了别人一下,就有了推力;同学们上课要集中注意力;要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等。老师提问:“力”这个字大家太熟悉了,同学们知道有关“力”字的词语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力量、力气、能力、理解力、战斗力、 “给力” 、力不从心、力所能及、身体力行、身强力壮、力争上游、四肢无力……在同 学们说出的这么 多的“力”中,力的含义各不相同。在物理学中, “力”又是什么呢?力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 概念,在物理学中所说的“力”与生活中所说的很多“力”有很大的区别。那么,在物理学中,究竟什么是力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是什么1.展示并罗列现象。用多媒体课 件上的图片展示日常生活中、体育活动中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与力有关的现象。学生思考问题:在力的现象中,会涉及几个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物体间是否必须相互接触?(1)日常生活中:手拍打桌子,左手拍右手(学生实验),人推车……(学生举例)小结:在这些力现象中,都涉及两个物体。(2)体育运动中:足球运动员踢球,举重运动员举起杠铃、排球运动员托球 ……(学生举例)上面这些实例中的力都与人有关,都伴随着肌肉紧张,所以力的概念最初是由肌肉紧张而来的。提问:如果没有人是不是就没有力的 作用呢?(3)工农业生产中:汽车拉拖车,起重机吊货物……(学生举例)以上的例子都存在力的作用,并且物体均是直接接触的。由此可见,没有人的参与,3也可以有力的作用。提问: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力的作用呢?演示实验:磁铁吸引大头针……(学生举例)小结: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有力的作用。2.活动一:体验力 。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物品互相设计并展示几个力,并仔细体验(也可举出生活中的实例)。看哪一组设计得又多又好,并仿照着填入下面的表格中。例 手搬桌子 手 搬 桌子1 蚂蚁搬运食物 蚂蚁 搬运 食物2 运动员举起杠铃 运动员 举起 杠铃3 牛拉犁 牛 拉 犁4 磁铁吸引大头针 磁铁 吸引 大头针【说出你的体会】要想有力的话,需满足什么条件?思考:(1)力不可以(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物体而存在。(2)力产生时两个物体不一定(选填“一定”或“不一定”)相互接触 。3.归纳总结。以上现象的共同点:物体-作用-物体。有力存在时,总有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发生了作用,推、拉、挤、打击、吸引、举起、排斥等都是对作用的具体描绘。所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4.提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概念。一个力必与两个物 体有关,对一个力来说,一定有施力物体也一定有受力物体。让学生举例,并指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加深对“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的理解。如人用绳子提桶时,对于桶而言,谁是施力物体?是手还是绳子?5.力的单位 。为了描述力的大小,在物理学中对力的单位作出规定: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 N。感受 1N 的大小:让学生用手托起一个苹果,手对苹果施加的力大约是 1N;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 1N。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效果物理学中,人们常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认识和描述力。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用手将弹簧拉长,用手压皮球。学生实验:学生用手使刻度尺变弯曲,把橡皮泥捏成自己喜欢的形状,用力挤压气球。(2)多媒体展示图片,举例说明。①跳水运动员站在跳板上;②箭射出前拉弓。(3)归纳总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4)进一步理解。通过学生实验回答:用较大的力和用较小的力使刻度尺发生弯曲的程度相同吗?明确用很小很小的力,物体也会发生形变,只不过形变很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出来。趣味小实验:拿出一面小镜子,将镜子放在处于向阳一面的桌子上,调整角度会发现有一束反射光线照射在墙壁上,当用手指叩击镜子附近的桌面时,墙壁上的光斑会发生什么现象。要求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理解微小力也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的探究方法,理解转换法在学习中的应用。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①篮球由静止变为 运动。竖直上抛的篮球向上运动时越来越慢,向下运动时越来越快;②用多媒体演示运动的小钢珠在磁铁的作用下,改变了运动的方向。请学生说明其原因。(2)用图片进一步展示、说明,学生描绘:足球静止在地面上,运动员 A 用脚踢它时给它一个力,足球受到这个力由静止变为运动;运动员 B 用头冲顶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而改变运动方向;运动员 C 伸手抱住足球,足球受到这个力之后由运动 变为静止。(3)归纳总结:物体由静到动、由动到静,以及运动快慢和方向的改变,都可认为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上面的例子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4)学生举例(各种球类运动),力还有别的作用效果吗?三、板书设计第 1 节 力第 1 课时 力及力的作用效果1.力 {概 念 : 力 是 物 体 对 物 体 的 作 用单 位 : 牛 顿 , 简 称 牛 , 符 号 为 N)2.力的两个作用效果 {使 物 体 发 生 形 变使 物 体 的 运 动 状 态 发 生 改 变 )1第 2 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知 识 与 技 能1.能通过实验和对生活中的相关现象的分析、归纳,了解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会画力的示意图,并能根据力的示意图判断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3.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过 程 与 方 法1.通过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通过屏幕展示、老师讲解、学生练习并及时纠正让学生掌握画力的示意图的方法;同时通过课堂小结归纳作图的注意 事项和记忆口诀。3.通过探究活动感悟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1.对于抽象的概念,通过科学的实验探究和科学 归纳,引导学生对现象和事物进行认真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2.通过作力的示意图,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3.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教 学 重 点1.知道力的三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2.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力。教 学 难 点作力的示意图。教 具 准 备扳手、两块条形磁铁、两根弹簧、多媒体课件等。一、问题引入1.提出问题: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 关?比一比:前后排的同学之间进行掰手腕比赛,比一比谁能取 得胜利,谁的力大。2.让学生提出猜想:力 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力的大小、力的方向、力的作用点有关。23.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第 1 课时中观察力的作用效果的实验、图片以及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论证。 (以踢足球为例)(1)踢球时, 用的力越大,球飞得越远 ,说明什么?(2)对球施加不同方向的力,球向不同的方向运动,说明什么?(3)罚任意球时,脚接触球不同的部位,球飞出的弧线不同,说明什么?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1.力的三要素。教师可以从“开门”或“用扳手拧螺母”的实例来引出力的三要素。推力离门轴较远比推力离门轴较近更容易推开门。用扳手拧螺母,手握在扳手的末端比握在中间更容易把螺母拧紧。拧螺母时,顺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紧;逆时针转动可将螺母拧松。首先要注意选择力气悬殊的两名同学方便比较,其次要注意作用点 要在同一位置。这个活动一是能较好地说明力的三 要素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二是活跃课堂气氛,应该让学生试一试。没机会亲自试一试的同学课后可做一做。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出:力的作用效果与力作用在物体上的作 用点、大小、方向有关。2.力的示意图。要想把一个力完整地表示出来,就要把力的三要素都要显示出来。在物理学上我们是怎样表示力的呢?下面请同学看课本“力的示意图”的相关内容,交流讨论力的示意图是如何表示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的。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个箭头,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受到了力。线段的长短 表示力的大小箭头 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或终点 表示力的作用点例题:用 50N 的拉力沿水平方向向右拉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前进,请画出力的示意图。小组讨论:(选一个同学在黑板上展示 )师生根据学生所画的情况进行纠正,强调并归纳作图步骤。画力的示意图步骤:(1)确定受力物体;(2)在受力物体上找到作用点;(3)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4)标出力的大小和单位。探究点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从生活 中的经验我们可以知道,用手提一桶水时,会感到手也受到水桶向下的拉力;用脚踢球时,脚也会感到 疼。为什么我们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时,自己也会有受力的感觉3呢?1.实验探究。演示实验:(1)同名磁极相互排斥:把两块条形磁铁 A、 B 固定在小车上,将它们的同名磁极相对,将两个小车在水平桌面上相互靠拢。要求学生注意观察以下三种情况下的现象:①按住磁铁 A,释放磁铁 B;②按住磁铁 B,释放磁铁 A;③同时释放两个磁铁。现象表明:磁铁 A 对磁铁 B 施加排斥力的同时,磁铁 B 也对磁铁 A 施加排斥力。(2)两根弹簧互相拉伸:两手分别拉两根弹簧的两端,两根弹簧另一端相连,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表明:一根弹簧对另一个弹簧施加力的同时,也受到另一根弹簧的力。学生实验:(1)用手拍桌子;(2)学生两只手互相拍打。问问学生的感受,分析原因。2.归纳总结。一个物体在对别的物体施加力的同时,也要受到别的物体对它施加的力。因此,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三、板书设计第 1 节 力第 2 课时 力的三要素与力的作用的相互性1.力的三要素: {大 小方 向作 用 点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第 2 节 弹力知 识 与 技 能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过 程 与 方 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2.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1.对 周围生活中弹力应用的实例有浓厚的兴趣,体会科学技术的价值。2.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善于发 现问题的意识。3.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培养学生勤于动手、严谨细致和爱护仪器的良好品质。教 学 重 点1.认识弹力产生的条件。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教 学 难 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 条件。教 具 准 备橡皮泥、气球、橡皮筋、弹簧、刻度尺、木板、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播放视频:蹦床、蹦极、撑竿跳高、跳水等场景。思考:撑竿跳高、跳板跳水比赛中,运动员怎样才能取得好成绩?蹦极中的选手为什么下落到最低点后又会上升?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其中的奥秘。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弹性与塑性1.活动: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器材进行实验。2实验 1.用力压尺子,体会尺子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尺子的变化。实验 2.用力拉橡皮筋,体会橡皮筋对手的作用力,松手后,观察橡皮筋的变化。实验 3.用力捏橡皮泥,有何感觉?松手后,有何变化?用力握白纸呢?问题:什么样的物体,在挤压时,会明显地感觉它对我们的手有作用力?2.学生先动手实验,探究完毕,学生间进行交流,互相解决问题,将不能解决的共同性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观察并分析弹性和塑性的区别。演示实验:用力拉弹簧,弹簧会伸长,松手后,弹簧可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粗导 线用力掰弯,松手后不能恢复原状。归纳总结:(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筋、气球、弹簧等。(2)塑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地恢复到原来形状的性质。如:橡皮泥、粗导线等。探究点二:弹力活动:找一名学生演示用橡皮筋将粉笔头弹出去。思考:不让橡皮筋发生形变,能把粉笔头弹出去吗?当使橡皮筋、弹簧 、气球发生弹性形变的同时,你的手有何感觉?这又说明了什么呢?归纳总结: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 定会产生弹力。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力、物体受到的支持力、绳的拉力等,其实质都是弹力。活动:取出废旧圆珠笔里的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观察发生形变后的变化。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总结: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不能恢复到原状。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互相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问题拓展:当手用力挤压玻璃瓶时,玻璃瓶会发生形变吗?学生交流讨论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讲述:任何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都能发生形变。只是形变的明显程度不同。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如弹簧的伸 长或缩短),可以很容易看到形状的改变;有的形变微小,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才可以观察到。如利用激光反射法演示坚硬桌面的微小形变(图 1),利用细管中液面的升降显示硬玻璃瓶的形变(图 2),都是把微小形变放大以利于观察。把微小变化放大以利于观察或测量的实验方法,叫“微量放大法” ,这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探究点三:探究并验证弹簧的伸长与拉力的关系思考并表 述:弹簧受到的拉力与弹簧伸长的长度有什么关系吗?请提出猜想,并设计一个小实验来验证一下。演示一:将弹簧挂在黑板上,此时弹簧不受外力,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的原长。(用彩条显示“原长”)当弹簧受到拉力 时,它的长度会怎样?演示二:把一个钩码挂在弹簧上,此时,从弹簧上端到指针的距离叫弹簧 的长度。3(用彩条显示“总长”)请一学生指出哪一段是由于弹簧受到拉力而伸长的长度。(用彩条显示“伸长”)教师点拨:此时弹簧的总长减去弹簧的原长就是弹簧伸长的长度。当弹簧受到拉力增大时,它伸长的 长度会怎样?教师做演示实验:分别在弹簧下挂 1 个、2 个、3 个、4 个完全一样的钩码,学生依次在下面的表格中记下弹簧受到的拉力和弹簧的各种长度。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产生弹力的大小和弹簧伸长的长度成正比。探究点四: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思考:根据物体的形变与外力的大小的对应关系,能否制造一个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展示弹簧测力计,让学生知道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学生用思考、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认识弹簧测力计,知道其用途、结构 、原理。观察弹簧测力计,说出弹簧测力计由弹簧、挂钩、指针、刻度盘组成。读一读:量程:0~5N 量程:0~2.5N 量程:0~10N分度值:0.2N 分度值:0.05N 分度值:0.2N评一评:指出不当之处。(教师指点学生回答)让学生说出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能否超过其量程?如果指针不指零应该怎么办?4分组实验:按照课本中安排的实验步骤,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感受力的大小,记录好数据,归纳并交流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注意事项:(1)先要轻轻拉挂钩几次,以避免测量时指针被刻度盘卡住;(2)被测的力要施加在挂钩上,被测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以防摩擦或其他阻碍;(3)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允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4)当指针相对于刻度盘静止时方可读数,读数时视线必须和刻度盘垂直。多媒体展示其他形式的测力计。让学生阅读“材料的 力学性能” ,了解材料还有哪些力学性能,它们有哪些应用。活动:自制弹簧测力计。1.小组制作完成后,请其中一组的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组的制作过程。(意图:学生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2.分组探究,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实验 1.感受 1N、2N、5N 力的大小;实验 2.用测力计拉小车在木板上匀速前进,读出拉力大小;实验 3.测出头发被拉断时的拉力大小。(意图:从物理走向社会,通过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结构、使用方法的探究与认识,了解一般仪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应用的 能力。)3.作业。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秤并学会使用它们。三、板书设计第 2 节 弹力1第 3 节 重力知 识 与 技 能1.认识重力,知道重力是如何产生的。2 .了解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能正确书写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式 G= mg,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重力的方向,并能 够应用其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会画重力的示意图。4.了解重力的由来。过 程 与 方 法1.通过学生无论如何向空中抛乒乓球,最终乒乓球都要落到地面的实验,让学生来认识重力。2.通过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知道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会用数学上描点、连线的方法,画出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3.学会用比值法、图像法处理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1.通过身边的小实验,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2.在探究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教 学 重 点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重力的方向以及学会利用 G= mg 的有关计算。教 学 难 点画重力与质量的坐标图像。教 具 准 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泥、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用多媒体播放视频:瀑布美景。引导学生思考“水往低处流”的原因,从而引出课题——重力。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重力的产生1.观察现象:让 学生观看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多媒体课件展示:①苹果下落;②雨中漫步),然后动手感受重力(上抛橡皮擦最终落回地面)。22.提出问题 :你还看到过哪些与此类似的现象?你认为这些物理现象有什么共同特点?物体下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鼓励学生交流讨论。3.形成概念:在讨论中,学生很容易得出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 到的力叫作重力。4.拓展总结:地球附近的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通常用字母 G 表示。5.活动: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按下图所示做实验,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说出: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力拉着,否则就会被甩出去。学生思考:月亮为什么绕地球转动?吊灯为什么把悬线拉得很紧?讲述:我们知道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就像橡皮绕着你的手旋转一样,是因为地球吸引月球。宇宙间的一切物体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接着,设疑“假如没有重力,生活会是什么样的?”(让学生讨论回答),以此来激活学生的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也能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的新教学理念。探 究点二:重力的大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现在我们就来研究重力的三要素。1.练习测量重力。提示学生参照课本 P10 图 7.3-2,利用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练习测量钩码的重力(指导学生在自由状态下进行测量)。2.探究影响重力的因素。(1)提出问题:列举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说说重力是否有大小?让学生充分交流、讨论,说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提问: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地猜想,并说出猜想的依据,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可能有如下猜 想:猜想一: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猜想二:重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物体所受的重力越大。(3)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分析本实验中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哪些实验器材?各个物理量可以怎么测量?在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自己的意见,形成如下实验方案:(通过课件展示)①需要测量的物理量:钩码所受的重力;②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一盒;③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一:测量 一块橡皮泥(质量为 200 克 )的重力,并改变其形状,测出三组数据。验证猜想二: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然后增加钩码的个数,测出三组数据。④设计实验表格。3(4)进行实验、收集证据。教师在此期间,走到学生中去。一是了解学生的实验情况;二是解决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三是对部分实验困难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让他们不掉队,也能顺利完成本实验。(要求学生把实验数据填入表中)(5)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引导各实验小组分别算出每次测得的重力与质量的比值,用多媒体展示几个实验小组的实验结果,引导学生分析所测数据的特点,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由此得出 G= mg 这个计算重力大小的公式。进一步补充说明,关系式 G= mg 中各量的单位: G—牛(N)、 m—千克(kg)、 g—牛/千克(N/kg),在地球表面附近, g=9.8 牛/千克,其物理意义:质量是 1 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9.8 牛。同时说明:在利用关系式 G= mg 进行计算时,各物理量必须统一成国际单位。探究点三:重力的方向活动:(1)观察拿在手中的小球自由下落的方向。(2)用一根线把物体悬挂起来,观察静止时线的方向。学生观察得出:小球受重力自由下落时的方向 及悬挂的物体受重力作用使悬线下垂的方向便是重力的方向,这一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演示:(1)铅垂线与水平桌面的方向是否垂直?(2)铅垂线与斜面的方向是否垂直?归纳:铅垂线的方向与水平面垂直,与斜面不垂直。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不是垂直向下。活动:利用铅垂线检查我们教室的墙壁是否竖直,窗台及课桌面是否水平。让学生交流检查的结果和依据。学生领悟到:如果铅垂线和墙壁是平行的,说明墙壁竖直,如果铅垂线和桌面及窗台是垂直的,则说明桌面和窗台是水平的。思考:我们站在地面上,脚朝下,由于重力的作用可以站得很稳,但地球是圆形的,在我们“脚下”的人,好像脚是朝上的,他们也能站得稳,为什么呢?通过分析让学生说出:地球上不同地方的人或物受到的重力的方向对于他们所处的位置来说都是竖直向下的。因为地球是球形,所以地球上不同位置上的“下”实际都指向了地球的中心,因此我们所说的竖直向下的“下”指的是指向 “地心” 。指向地心的方向叫作“向下” ,背离地心的方向就应该叫作“向上” 。探究点四:重心思考:粉笔盒 里有许多粉笔头,取出其中一个,这个粉笔头受不受重力的作用?换另4一粉笔头,它受不受重力的作用?里面的每个粉笔头都受重力的作用,整个粉笔盒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点。引导学生分析: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某一点,这个点叫作物体的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在重心处。教师讲解:物体的各部分都受到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物体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叫物体的重心。通俗点讲,重心就是重力的作用点。把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到一点不影响研究结果,这就是物理学的一种等效替代的思想。如何确定物体的重心呢?一般质量分布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如粗细均匀直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处,均匀圆木球 的重心在它的球心处。质量分布均匀、形状不规则的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二次悬挂法或寻找支点法找到。(学生动手找出不规则薄板的重心)教师演示:将一段均匀的直铁丝,做成 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不同的形状,用悬挂法寻找其重心的位置。归纳: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之上,也可在物体之外。简单介绍一下不倒翁的原理,让学生有个初步印象,为以后学习平衡的种类奠定基础。三、板书设计第 3 节 重力1第 1 课时 压力和压强知 识 与 技 能1.知道压力的概念,知道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2.知道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经历“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过 程 与 方 法1.观察生活中各种跟压强有关的现 象,相互对比是提高物理思维的基本方法。2.通过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使用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1.经历观察、实验以及探究,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对压强知识的感性认识,为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打基础。3.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参与物理学习活动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 学 重 点压强的概念及计算公式。教 学 难 点压力和压强的概念。教 具 准 备图钉、气球、砝码、海绵、小木桌、多媒体课件等。一 、情景引入思考:为什么图钉的钉尖做得很尖,而钉帽做得很大?为什么坐沙发比坐板凳舒服?为什么刀口磨得越薄,刀越锋利?你认为书包带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教师引导并提问:它们都跟压力的作用效果有关,那么,什么是压力呢?压力的作 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相关内容。二、新课教学2探究点一:压力多媒体展示图片:思考:各个接触面受到的力是怎么样的?力的方向怎么样?压力的大小总等于物体的重力吗?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作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巡视,了解学生作图情况。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要进行纠正。让同学们思考后回答,以上图中物体对接触面的力有什么共同特点。启发学生回答: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 力物体。教师归纳总结:物理学中,把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作压力。知识拓展分析:1.压力产生的条件:物体间相互接触,而且有挤压作用。2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 受力物体。3.作用点:在受力物体的接触面上。4.压力 与重力的区别和联系:压力 重力施力物体 物体 地球受力物体 物体 物体大小 决定于形变情况 G= mg方向 总是垂直于接触面 总是竖直向下作用点 在接触面上 重心性质 弹力 引力(重力)联系: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且只受重力和支持力作用时,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的大小,且两个力方向 都是竖直向下的。探究点二: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活动 1:指导学生做钉板扎气球实验。第一次,把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然后用一盒钩码压气球,气球不破。老师提问:“有没有同学能够想到办法用钉子把 气球弄破”?接下来做实验验证学生的想法。换一块有一颗钉子的钉板,其他的都不变,重复第一次实验。气球破了。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的不同之处,找出原因:受力面积不同。活动 2:再拿一个气球放在有很多钉子的钉板上,在气球上压一盒钩码,气球不破。让一位学生,用力向下压。结果气球破了。学生思考先后两次实验不同之处,找出原因:压力大小不同。1.提出问题: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呢?2.猜想与假设:(1)可能与受力面积有关;(2)可能与压力大小有关。3.制定 计划、设计实验:教师提问:(1)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2)如果要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是否有关,应该怎样做?实验方法是什么?4.进行实验:(学生实验,教师指导)35.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1)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是否有关?实验次数 受力面积 压力 压力的作用效果1 大 明显2相同 小 不明显(2)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是否有关?实验次数 压力 受力面积 压 力的作用效果1 大 不明显2相同 小 明显实验结果:(1)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当压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 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探究点三:什么叫压强多媒体展示:教师提问:小小的蚊虫能轻易地用口器把皮肤刺破,重重的骆驼却不会陷入沙漠中,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教师引导:利用以前学过的速度知识和现在的压力作用效果进行类比,找出新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教师归纳总结:1.由于压力的作用效果同时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利用比值定义法引出压强的概念:物理学中,把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作压强。即压强=  p= (适用一切物体)。压 力受 力 面 积 FS2.压强的单位:Pa。1Pa=1N/m 2,表示在 1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 1N。3.压强的大小。(1)人站在水平地面上时产生的压强约为 10000Pa;(2)物理课本平放在水平桌面上产生的压强约为 60Pa。4.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板书设计第 1 节 压强第 1 课时 压力和压强41第 2 课时 压强与生活知 识 与 技 能1.巩固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2.通过对日常生活、生产中压强现象的解释,使学生养成 将 物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生产的意识。 过 程 与 方 法能运用知识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 学 重 点知道减小和增大压强的办法,并能对一些简单的现象进行解释。教 学 难 点学会利用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教 具 准 备多媒体课件。一、情景引入多媒体展示:复习第 1 课时所学知识。(1)什么叫作压力?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2)什么叫作压强?写出计算压强的公式和压强的单位。(3)说出测量物理课本中一张纸对桌面的压强的方法。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减小压强 的方法思考:当我们需要压强小一些时,可采用什么方法?教师引导:根据公式 p= 来思考。FS学生分组交流、讨论,然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23.同时减小压力和增大受力面 积。活动:让学 生 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举例:1.坦克很重,不用轮子而装上履带,是增大受力面积从而减小压强。2.滑雪者站在雪橇上或脚蹬滑雪板,可以在松软的雪地上滑行,而不会陷入雪中,因为用雪橇或者滑雪板,增大了雪地的受力面积,从而减小雪地所受的压强。3.钢轨铺设在枕木上,是增大地面的受力面积,减小压强,防止破坏路面。4.严禁汽车超 载,减小质量,从而减小地面所受的压力,减小了压强。探究点二:增大压强的方法思考:增大压强的方法有哪些?教师引导:根据公式 p= 来思考。FS同学交流、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1.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通常采用的办法);2.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3.同时增大压力和减小受力面积。活动:让学生举出实际例子并分析。举例:1.菜刀 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减小与菜的接触面积(即受力面积),以便用较小的力就能产生很大的压强,容易把菜 切开。2.针、箭和斧头等工具都是采用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这样容易刺穿物体或砍碎物体。3.压路机的碾子质量很大,增大了压力,增大了压强。思考与练习:1.书包的背带是宽一些好,还是窄一些好?为什么?答:宽一些好。因为在书包重一定的情况下,宽的书包带比细的对肩的压强小,人感到舒服些。2.骆驼的体重比马大不了一倍,而它的脚掌面积是马 蹄的三倍。这为“沙漠之舟”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答:骆驼的体重虽然比马大,但是它的脚掌面积比马更大,所以它对地面的压强比马小,在沙 漠中行走时不会陷下去。3.下列事例中,为了 增大压强的是 AA.菜刀钝了磨一磨,使刀刃锋利些B.在铁路的钢轨下铺设枕木C.把书包带做得宽些D.在坦克的轮子下安装履带三、板书设计第 1 节 压强第 2 课时 压强与生活31.增大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力(2)减小受力面积(3)既增大压力又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压强的方法(1)减小压力(2)增大受力面积(3)既减小压力又增大受力面积1第 1 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知 识 与 技 能1.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液体内部存在着压强。2.认识简易 U 形压强计。3.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知道 液体压强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过 程 与 方 法1.通过演示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加强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2.通过分组实验,体验用“控制变量”的研究问题方法。3.通过介绍拦河坝,加强应用科学理论解释事物的能力。情 感 、 态 度 与 价 值 观1.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形成善于探究、乐于探究、敢于探究的品质。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3.体验科学规律对生产建设的指导意义,激发学生学习和热爱科学的情感。教 学 重 点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教 学 难 点理解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教 具 准 备压强计、塑料袋、底部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空饮料瓶、锥子、盛有水的水槽、侧面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盐水、压强计、钢尺、多媒体课件等。一、情景引入哪些同学有过游泳的 经历呢?同学们积极发言,都说游到深处感觉胸口更闷。再用课件展示浅海潜水 服、深海潜水服,并问:为什么深 海潜水服要比浅海潜水服更厚重些?要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液体的压强。2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多媒体展示帕斯卡实验,感受液体压强的存在。演示:将水倒入上端开口、下端扎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演示:将水倒入一端开口、一端封闭,侧壁开口且蒙有橡皮膜的玻璃管。总结:容器内的液体对容器的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教师点拨: 液体和固体一样受到重力作用,因此对容器底部有压强,同时由于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对侧壁也有压强。演示:把下端扎有 橡皮膜的玻璃管插入水中。提问:橡皮膜的形状有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演示:在瓶子同一侧壁不同高度处打洞,然后往里面装水,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学生活动:分析现象进行归纳。结论:(1)液体内 部不仅有向下的压强,还有向侧面的压强;(2)液体内部 的压强与深度有关。探究点二:研究液体内部压强教师:既然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那么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用什么器材探究呢?为了方便探究,介绍一种专用仪器——压强计。主要介绍:名称、作用、使用 方法。要练习 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的读数,向学生灌输一种方法——转换法。1.猜想:首先让学生猜想,并说出猜想依据。老师对学生的猜想分类整理,明确探究的方向。2.设计实验:根据猜想,确定该实验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学生讨论:怎样采用控制变量法来验证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深度有关;液体 压强与方向有关;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有关。说出具体的做法。探究一: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深度有关;记录表格 1:实验次数 液体种类 深度 h/cm 压强计管中液面3高度差 Δ L/cm123探究二: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液体密度有关;记录表格 2:( 同表格 1)探究三: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可能与方向有关;记录表格 3:实验前的温馨提示:(1)改变深度方法:松开螺丝,上、下调整即可;(2)改变橡皮膜方向方法:手拿胶管,转动上端的旋钮即可;(3)压强计上的胶管不能弯折;(4)出现 U 形管中液面不平时,请去掉胶管接头处,重新接好;(5)深度是指从液面向下到某处的竖直距离,用钢尺可以读出深度大小。3.进行实验:老师巡视指导。4.分析论证:完成实验后,引导学生分析表格中数据得出结论。总结:(1) 同一种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2)不同液体的压强与密度有 关,深度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3)同一深度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此时,让学生们来分析 深海潜水服为什么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些?液体的压强跟液体的密度、深度有关,那么液体内部某处压强的大小如何确定呢?下面我们来研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液体的密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利用等效替代法进行推导。分析后,学生完成推导过程,得出液体压强大小的计算公式。同学们可以按下面的步骤思考 :1.这个液柱的体积是多大?V= Sh。2.这个液柱的质量是多大?m= ρV = ρSh 。43.这个液柱有多重?对平面的压力是多大?F= G= mg= ρgSh 。4.平面受到的压强是多大?p= = ρgh 。FS因此,深度为 h 处液体的压强为 p= ρgh 。讲解:强调深度的含义,公式说明的问题。实验证明,该公式也适用于不规则容器所盛液体产生的压强。三、板书设计第 2 节 液体的压强第 1 课时 液体压强的特点与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