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 全一册教案(打包17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17套新版新人教版.zip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全一册教案打包17套新版新人教版.zip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1.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3.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4.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2.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5.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6.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7.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8.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1.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2.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9.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0.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3.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4.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一节评价自己的降状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5.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选择降的生活方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6.doc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用药与急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7.doc
  • 全部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一节植物的生殖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1.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3.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4.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一章第四节鸟的生殖和发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2.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一节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5.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三节生物进化的原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6.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三章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7.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8.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三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1.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2.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五节生物的变异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19.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七单元第二章第四节人的性别遗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0.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传染病及其预防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3.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二节免疫与计划免疫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4.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一节评价自己的降状况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5.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三章第二节选择降的生活方式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6.doc--点击预览
    • 吉林省榆树市八年级生物下册第八单元第二章用药与急救教案新版新人教版20180927527.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植物的生殖》教学设计 课题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生殖现象,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并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类型。二、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生活中常见的植物的生殖现象,归纳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二、教学难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说出影响嫁接成活率的关键。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从整个生物圈来看,生命总在不断地延续和发展着,通过生殖、发育、遗传和变异,并与环境的变化相互作用,演奏着绵延不绝、跌宕起伏的生命乐章。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 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不息。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通过观察与思考、实验探究,明确植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以及无性生殖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植物的生殖虽有一定的认识,但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以及无性生殖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却知之甚少。所以教师要注意多2从生活实际出发,加强感性认识,使 学生便于理解、掌握。三、设计思路情 境引入—探究新知(观察、讨论、归纳、演示、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创新应用—巩固练 习— 课后探究。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调查自己家里或者校园、小区所种植的主要植物种类,以及种植的方式。2.教师准备课件、组织培养的视频 、嫁接和扦插的实物。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展示“新闻回顾”:2014合肥春季赏花攻略——2 月底和3 月初,大蜀山的迎春花和西扩景区的梅花都值得一看。预计3 月底,市民就可以来这里观看樱花似雪的美景了。与樱花林“一桥之隔”的是桃花岛。岛上有数千棵碧桃及其他果桃,四周种植了柳树。还有一些经过( )的品种,一棵树上能开出多种颜色的花朵,也能在 3月底前往欣赏。提出问题:一棵树上能开出多种颜色的花朵,要经过( )的处理呢?观察、思考:一棵树上能开出多种颜色的花朵,要经过嫁接的方法。激发兴趣,引入新课。【有性生殖】出示图片:桃树和玉米繁殖后代的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3 并完成图 7-1 的概念图。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关键词。思考:桃树和玉米繁殖后代有哪些共同之处?阅读教材 P3 并完成图 7-1 的概念图。归纳:有性生殖的概念。从常见的植物有性生殖实例入手,通过图片展示、观察与思考来归纳植物的有性生殖特点。探究新知【无性生殖】引导学生观察教材 P4“椒草的叶片长成新植株”和“马铃薯块茎发育、移栽”示意图,思考: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有观察、思考、 讨论并回答:这些植物的生殖方式的共性,植物的生殖通过图片展示和实物演示来学习植物的营养繁殖,使学生一4什么共性?植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对植物来说有什么意义?教师板书学生归纳的关键词。方式多种多样的意义。归纳:无性生殖的概念。目了然,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语言描述,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 。【无性生殖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无性生殖方式有哪些优点?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有哪些应用?教师板书学生回答的关键词。教师展示嫁接步骤示意 图,强调嫁接成活的关键点。教师提供扦插和嫁接的实物材料。思考、讨论并回答:无性生殖方式的优点,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应用举例(说出课前调查自己家里、校园或小区所种植的主要植物种类是否有无性生殖的方式)。学生动手尝 试扦插和嫁接(可多人配合)。联系生活,学以致用。培养动手能力。课堂小结教师结合板书引导学生完善表格(见板书设计)。完善表格。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创新应用教师展示资料:珍稀濒危植物在自然环境下都有结实率低等特征,加上动物取食未成熟的地表种子,以及埋藏于地下的种子易于腐烂等特点,致使珍稀树种种子的自然繁殖能组织培养虽然属于“科学·技术·社会”部分,但为了让学生认识组织培养是人类创造的5力极弱,种群数量日趋减少。且种子萌发的幼苗遗传性状不稳定,苗木良莠不齐,生产力低等诸多缺点,利用种子萌发的幼苗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提出问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对珍稀植物进行快速繁殖呢?板书:组织培养播放组织培养视频。思考:对珍稀植物进行快速繁殖的方法。观看视频。又一种繁殖植物的新方法,故设计“创新应用”环节,这一安排既让学生认识了当前生物科技飞速发展的形势,又打开了学生认识植物生殖的新视野,激发学生对生物科技的兴趣。巩固练习PPT 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题。 检验学生对本节重点内容的掌 握情况。课后探究参考教材第 P7,课后亲自动手,尝试简易的扦插和嫁接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课后一些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的实践活动等,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习惯。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 P6 后练习题。板书设计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 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 无性生殖概念 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6遗传特性 具有双亲的遗传特性 只具有母体的遗传特性举例 植物用种子繁 殖 嫁接、扦插、组织培养1《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2.描述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3.举例说出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二、能力目标1.观察、记录、整理和分析信息,进行合作交流。2.运用比较的方法形成变态发育的概念,正确理解“两栖”的含意。三、情感态度目标了解两栖动物的生存现状,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生命,提升环保意识。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正确理解“两栖”的含意。二、教学难点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示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两栖动物是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具有初步适应陆生生活的结构特征,但受精和幼体发育在水中进行,幼体经变态发育而到陆地生活。教材对该部分内容的处理是以蛙为例,着重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来反映两栖动物生殖和发育的过程及特点。在探究两栖类动物生殖和发育对水环境的 依赖时,从侧面与人和环境相呼应,进一步体现了整套教材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思路。2二、学情分析青蛙是大家熟知的动物,学生们从小就接触过相关的童话故事、诗句,甚至观察和饲养过蝌蚪,且有八年级上册动物类群的学习为基础,学生们对于青蛙的变态发育有了一定的了解,只是不能详细描述它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根据初二学生的思维特点(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和年龄特征(好奇心强但不持久,有参与意识但不稳定),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提供各种直观手段,设置恰当的任务,充分调 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以达成教学的三维目标。三、设计思路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的教学流程:品味经典童话“小蝌蚪找妈妈” ,激疑引探,导入新课——观看“青蛙的生殖与发育”的录像——围绕问题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归纳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关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教学流程: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栖动物分布范围窄、种类和数量少的原因入手,激疑引探——学生自主分析教材上的资料、汇报成果——再通过新闻报道《三成两栖生物未来堪忧,蛙鸣将成历史》为引子,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分析两栖类动物趋于衰退的原因,自觉自愿参与到保护两栖动物、保护环境的实际行动中来。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应包括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图片、青蛙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视频, 环境的变迁导致两栖动物减少的新闻、环境污染导致两栖动物发育异常的资料、图片等。学生准备:1.排练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 。2.调查当地环境污染对两栖类的生殖、发育的影响或搜集、整理环境对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影响的资料。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引入新课讲述:青蛙是庄稼的卫士,人类的朋友,童话中、古诗中都不乏它们的身影。请欣赏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 ,想一想小蝌蚪为什么老是找不到妈妈呢?小蝌蚪与青蛙有哪些明显的区别?剧中没有提及青蛙爸爸,没有青蛙爸爸能有小蝌蚪吗?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表演童话剧《小蝌蚪找妈妈》 ,其他学生观看童话剧,根据八年级上册学习的两栖动物的知识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通过情境展示,引发学生思考,营造“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渴求新知的欲望和学习热情。探究新知一、青蛙的生殖和发育展示田园中青蛙的鸣叫声及青草池塘处处蛙的情景图片。“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问: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鸣,蛙鸣有什么特别的观看优美的画面,聆听动听的蛙鸣。思考并尝试回答问题。激疑引探,同时渗透人文教育。4意义吗?播放录像《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同时出示问题。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14 和 15 页内容,及课本图 7-6。并适时给学生传看青蛙的发育过程的标本。【问题引导】1.青蛙的叫声有什么意义呢? 雌蛙和雄蛙都能鸣叫吗?2.雌雄蛙抱对是 在体内进行受精吗?这对生殖有什么重要意义?3.用精炼的语言概括出青蛙的发育过程并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的区别。比较早期蝌蚪青蛙呼吸器官四肢尾食物运动环境4.青蛙的发育过程与家观看录像。阅读教材。观看图片和标本。【自主探究,展示交流】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问题,并进行展示交流。1.青蛙的鸣叫是求偶行为,只有雄蛙才能鸣叫。2. 雌雄蛙抱对不是在体内进行受精,其意义在于同时排出精子和卵细胞,有利于提高卵的受精率。3.青蛙的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蝌蚪与成蛙的区别:比较早期蝌蚪青蛙呼吸器官鳃 肺和皮肤四肢 无 有尾 有 无食物 浮游生物 昆虫运动 游泳 跳跃及游泳环境 水中 水陆两栖4.青蛙与家蚕一样,成体与幼体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差异显著,对青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形成详细而直观的认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5蚕的发育过程有何相同之处?5.什么叫两栖动物,请据所学知识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导:释疑解惑】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引导学生突破难点。蛙的繁殖行为: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能提高蛙卵的受精率,但雌雄蛙抱对的目的是同时排出精子和卵子,增加受精的机会,提高受精率,不是进行体内受精。【组织回答问题】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并完善归纳。所以青蛙的发育也属于变态发育。5.从脊椎动物的演变历史来看,两栖动物是从水生开始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从两栖动物的个体发育来看,它们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则水陆两栖,主要用肺呼吸。青蛙、蟾蜍和大鲵等动物具有以上特点,因而被称为两栖动物。【师生归纳】青蛙的生殖与发育方式为: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变态发育。【视野拓展】1.蛙、蟾蜍等两栖动物的受精卵很少受到亲代的关照,它们一般一次产卵数十枚到数千枚,这对它们繁衍后代有什么重要意义?2.小蝌蚪的尾巴后来怎么没有了?(介绍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感悟提升】1.两栖动物的卵很少受到亲代的关照,环境的影响和天敌的捕食,成活率低,产卵量大,能确保至少有一定数量的卵发育成熟。因此,产卵多是对成活率低的适应,有利于种群的繁衍。2.知道蝌蚪尾巴的消失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结果。3.进行充分的讨论与论证,学会运用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分析问题。了解前沿科学知识。为学63.孙悟同学想观察从蛙卵到成蛙的详细过程。他采集到一些蛙卵,放在 鱼缸中进行培养。想一想,他应当为蛙卵的发育提供怎样的环境条件?总结蛙卵发育成蛙的过程中需要的一些基本的生存条件。生开展课外实验提供理论依据。二、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条件【激疑引探】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中分布范围窄、种类和数量最少的一个动物类群,请根据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其原因是什么?除此以外,还有其他原因吗?【讨论交流,释疑解惑】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主要在陆地上生活,这样就使得大多数两栖动物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地区,这样的区域范围窄,导致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少。通过两栖类动物生殖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探讨环境对两栖类动物的生殖发育的影响。【问题引导】[布置任务]阅读课本第 16页资料分析,谈谈你的真实想法:1.从实例中可以看出,环境的变迁对两栖类的繁衍有什么影响?【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分析课本第 16 页的资料,讨论归纳,汇报交流:1.环境变迁破坏了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所需的环境,使两栖动物不能正常地进行生殖活动,同时环境变迁还影响了两栖动物正常的发育,最终导致两栖动物繁衍后代的能力下降,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减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意识 到环境对生物生殖发育的影响。关72.某些地区出现了畸形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3.环境因素分为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 素。资料 3 可以说明这两种因素之间有什么关系?4.从上述事实中你受到哪些启示?[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组织汇报]引导学生倾听同学的汇报,适时质疑与答疑。2.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造成的,水被污染后,其中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或者其他生物(如寄生虫)的数量增加。3.非生物因素会影响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生活在同一环境中的生物也可能影响其他生物的生活和分布。资料 3 中,向河流和池塘中排放的生活污水,属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它影响了寄生虫的数量,寄生虫的数量增加后,导致出现畸形蛙,即生物因素又影响了另一种生物。4.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因此生物对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的,一旦环境的变化超出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力,生物的生活和分布就会受到影响。注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视野拓展】[展示]新闻《三成两栖生物未来堪忧,蛙鸣将成历史》[新快报讯] 最新一期《科学周刊》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揭【感悟提升】分析、讨论、归纳,汇报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是:自身主要是生殖发育离不开水通过新闻报道激发学生保护两栖8示:世界上有 32%的两栖类生物在未来 100 年内面临着灭绝,包括蛙类及蟾蜍将由于不可逆转的环境恶化趋势而消失。提问:据你所搜 集的资料分析,两栖类动物趋于衰退的原 因有哪些?为留住逐渐远去的蛙声,我们该做些什么?[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指导学生对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组织汇报]引导学生进行互评,通过谈话法引导学生归纳出两栖动物趋于衰退的自身原因和环境原因。点出:物种兴衰是自身的生理结构特征对环境的变迁是否适应引起的。环境部分地区气候趋于干燥等人类的活动两栖动物的生存状况是地球健康的晴雨表,我们应该保护水域环境,杜绝捕杀两栖动物的行为,让脆弱的两栖动物更好地生存下去。动物的紧迫感,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对两栖动物的保护行动中来。课堂小结期盼每一个人都能在改善自身生活条件的同时,不忘善待环境、善待包括青蛙在内的每一种野生动物,从而使千百年后,我们的后代还能在美妙的蛙声中入梦。巩固练习PPT 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题。 检测学习效果。9板书设计第三节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青蛙的生殖:雄蛙鸣叫青蛙的发育与环境的关系:环境的变迁影响青蛙的生殖和发育体外受精,形成受精卵过程:受精卵特点:变态发育成蛙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课题 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联系 养蚕的经验,通过观察和比较图片,说出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与蝗虫的不完全变态发育的生殖过程、特点以及它们的异同点。2.举例说出昆虫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二、能力目标1.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的课外实践活动或搜集有关昆虫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文字、资料、史诗等,制成生物小报活动,培养观察和辨别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文字处理能力。2.通过比较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发育过程的异同,养成运用比较法进行学习的习惯。三、情感态度目标1.观察形形色色的昆 虫图片,感受生命的美好,增强爱护动物的情感。2.在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比较学习中感受自主构建概念所带来的愉悦体验。3.通过“假如我是一只昆虫”的想象活动,激发热爱生命,辩证地看待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二、教学难点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点。教学设计思路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人和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等概念,而且昆虫是学生熟悉和感兴趣的一2类动物。而且,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分析能力,这就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 很好的基础。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在充分分析教材、学生以及教学实施设备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利用文字资料、图片、课件等教学手段,采取探究性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等组织学生学习,激励学生不断地探索生命的奇妙、感受生活的美好、并为生物的生生不息做贡 献;认 同生物的生殖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殖方式的形成既体现了生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又展现了不同生物类群在连续性方面所表现的发展和进化。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 关于蚕的图片、实物及课件、学案等。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出示脑筋急转弯题目创设情境。“毛毛虫”过河:一条“毛毛虫”要到河对岸去,可是没有桥,没有船, “毛毛虫”怎样过去呢?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问题情境联系生活经验,紧扣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这一主题。探究新知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活动一:我与蚕的故事养过蚕的同学谈谈有关养蚕的趣事或讲述有关蚕的故事。你的蚕是怎么得来的?在喂养 过程中你最注意的是什么?在养蚕过程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活动二:我会观察与思考出示以下几个任 务,组织学生进行探究。1.排序:观察教材第 10 页的“家蚕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形态图” ,将六幅图按照家蚕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2.通过分析,你知道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吗?请你简单介绍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3.出示表格,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不同。学生谈自己养蚕的经历,并且相互补充。自主阅读教材,观察、排序,之后小组讨论,进行展示。前后联系,思考并交流有性生殖的生殖特点。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结构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思考和交流的习惯。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有性生殖的特点。引导学生构建变态发育和完全4阶段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幼虫蛹成虫4.根据家蚕幼虫与成虫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的差异,你能总结出变态发育的概念吗?5.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昆虫的发育方式与家蚕的发育方式一样?举例说明。6.现在你能清楚地说说“毛毛虫”是怎么过河的了吧?试着给大家说说。和生活习性特点,填写表格。自主构建变态发育的概念。学生举例。学生总结回答。变态发育的概念。使学生感受生命轮回的奇妙,生命消逝过程中美好的瞬间:蝴蝶的优雅起舞,蚕蛾至死完成繁衍的使命,以至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二、其他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活动三:我会区分1.以下昆虫的发育方式哪些与家蚕的发育方式一样经过四个时期,其他的你认为它们经过哪几个时期呢?昆虫:蜜蜂、蚊、苍蝇、蝗虫、蟋蟀。2.观察蝗虫的生活史,你发现了什么?3.蝗虫幼虫和成虫外部形态有何异同?4.蝗虫的一生为什么要经过多次蜕皮才能长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观察蝗虫的生活史图片,归纳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活动四:我会比较联系生活实际,积极思考、辨别、回答。阅读教材、观察图片,思考并讨论问题,得出蝗虫的一生需要经过卵、幼虫和成虫三个时期。自主构建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概念。学生填表、分组引导学生养成阅读教材的习惯,5生物 家蚕 蝗虫相同点不同点5.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主要的区别是什么?展示学习成果,理解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 发育的概念以及两者的主要区别。仔细观察图片的能力,积极思考问题的习惯,运用比较法进行学习的习惯。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主动构建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异同。三、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活动五:假如我是一只昆虫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你是一只昆虫,说说你对人类有什么贡献,并说说你希望人类采用什么态度对你。展示蝗虫危害的图片:什么时期灭蝗最佳?蝗虫对人类只有危害吗?“四害”中有“三害”属于昆虫,是不是它们对人类就没有有利的一面了呢?介绍养 殖蝗虫致富的实例。介绍赤眼蜂在生物防治上的作用。感受、想象、有激情的阐述:食用、药用、观赏等。认识到昆虫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 ,也有有害的一面。了解“丝绸之路”传播了中国文化。联系生活,懂得每一种生物都有它生存的价值,激发热爱生命,辩证地看待昆虫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渗透科学、技术和社会关系的教育。四、技能训练: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61.引导学生阅读并讨论教材第 11 页“技能训练”栏目中两个同学所提出的问题,试着说说哪个同学提出的问题更好。提示:从问题的具体、明确、科学性、可探究性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评价。2.针对本节教学,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与同学进行交流并互相评价。学生阅读、讨论,展示讨论结果。提出问题、相互评价通过对问题实例的分析,学会对问题进行评价。课堂小结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归纳梳理、展示交流。自主构建概念能力的养成。巩固练习PPT 展示练习题。 完成练习题。 反馈和评价。布置作业1.观察和饲养家蚕,观察其生殖和发育过程。也可以进一步设计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光照等条件对家蚕孵化率的影响。2.搜集有关昆虫与人类关系的图片、文字、资料、史诗等,制成生物小报,两周之后进行评比和展出。提示:以上两项活动,选择一项进行即可。结束语:希望同学们都变成梦想中的蝴蝶,飞达希望的彼岸。完成课后实践作业。养成观察和辨别能力,与人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以及文字处理能力。7板书设计第二节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有性生殖、变态发育蛹成虫过程举例 举例过程卵卵幼虫成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完全变态发育不完全变态发育幼虫蝗虫、螳螂、蟋蟀、蝼蛄等家蚕、菜粉蝶、蚊、苍蝇等1《鸟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 课题 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鸟卵的基本结构,了解其适应陆地环境的特点。2.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观察鸟卵的结构。2.训练学生对图文、视频资料进行分析,尝试归纳和总结的能力。3.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学会准确表达的能力。三、情感态度目标关注鸟类与人类的关系,确立保护自然环境和爱鸟护鸟的意识。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鸟卵的基本结构,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二、教学难点用正确的方法观察鸟卵结构及实验的组织,自主构建“鸟卵的复杂结构能增强鸟类对陆地环境的适应”的概念。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八年级下册“生物生殖和发育”的最后一块内容。学习本节时,学生已经具备了有关生物生殖和发育的初 步知识,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突破本节的重难点。教材选用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材料——鸡卵,作为观察的实验材料,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探究”来获取相关知识,贴近生活,增添情趣。另外,教材中还展示了多种鸟类繁殖行为的图片,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能增强学生对鸟类繁殖行为的感性认识。二、学情分析鸟与人类的生活密切,对于了解与认识鸟类,大家的兴趣较浓,正2是本节教学可利用的一个兴奋点,利用此兴奋点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学 生对鸡蛋(鸡卵),鸡、鸭、鹅等家禽(鸟类)比较熟悉,基本上都知道鸡是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鸡蛋(鸡卵)更是吃过无数,这是学习本节知识的知识储备。学生虽然吃过很多鸡蛋,对于鸡卵的结构看似比较熟悉,但对其结构的认知还是比较模糊,因此,需要在实验中以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究鸡卵的结构、讨论各部分结构的功能、认识鸡卵及其对陆地环境的适应。三、设计思路为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利用一个视频提出的问题“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如何用简易的方法区分生、熟鸡蛋?”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设置悬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本节知识,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面的学习及对鸟的生殖和发育的了解作为基础。选用学生比较熟悉的鸡卵作为观察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来获取相关知识,不但贴近生活,增添情趣,也能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关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认识鸟类的生殖和发育过程,认识鸟类的繁殖行为对种群繁衍的意义,帮助学生形成保护自然环境和爱鸟护鸟的意识。同时还要让学生体会到,越是高等的动物其生殖过程 越复杂,对环境适应能力也越强。同时,安 排课堂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消化与巩固所学的生物学基础知识,提高比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最后利用学生对鸡卵的结构认识与了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创新设计简易的方法来区分生、熟鸡蛋,既做到前面呼应,学以致用,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1.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镊子、剪刀、放大镜、培养皿、新鲜鸡卵、熟鸡蛋。2.鸟卵结构示意图、课件、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引入新课课题:鸟的生殖和发育教师展示幻灯片中的视频,就视频提出的问题,在不打破鸡蛋的情况下,如何用简易的方法区分生、熟鸡蛋?从而引出本次新课:鸟的生殖和发育。接着展示本堂课的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从观察鸡卵的结构开始,学习《鸟的生殖和发育 过程 》 。通过幻灯片展示本堂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目标。学生观看视频,并思考视频中提出的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了解本堂课应完成的主要任务。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兴趣。明确目标,有的放矢,使本堂课的学习活动更有效。【自主学习,体验探究】一、鸡卵的结构实验探究:观察鸟卵的结构展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将学生分组,四人为一小组,组员进行分工(操作、描述、记录、表达),指导各小组,取一个鸡蛋,按教材中方法步骤,由外至内进行观察。学生根据导读提纲中的问题,自主阅读教材,初步达成学习目标。小组确定组长,组员分工,明确任务与责任。尝试、体验,讨论、分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让学生学会学习。小组之间进行评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探究新知探究鸡卵的外形及卵壳的4结构特点指导学生观察鸡卵的外形。思考这种外形对于卵壳具有的保护作用有何意义?1.再用放大镜观察卵壳的表面是否光滑?2.如何验证气孔确实存在以及具有透气作用呢?四人小组合作设计探究方案。3.教师穿插指导探究。尝试描述鸡卵外形(椭球形)。选出两位力气较大的同学,单手用力握鸡卵,卵壳能握破吗?思考、讨论,尝试说出氧是从哪里来的,引发对卵壳结构特点的思索。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与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动手体验,增强感性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鸡卵的内部结构指导学生小组解剖鸡卵,观察内部结构,思考各部分结构相应的功能,针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着重指导:1.观察气室时,由内壳膜与外壳膜围成气室。2.有些小组观察不到胚盘,注意从培养皿的下面观察。3.对比各组之间的鸡卵的胚盘大小与色泽,并提问胚盘的差异,说明什么?4.观察卵黄膜,应将镊子刺破卵黄膜,卵黄外流,感受到卵黄膜的存在。指导学生小组展开讨论。按教材的实验步骤,结合教材中鸡卵的结构图,逐步观察鸟卵的结构(包括外壳膜、气室、内壳膜、卵白、系带、卵黄、卵黄膜、胚盘)。分 析讨论,并尝试说出结构名称和结构的功能。小组讨论,达成共合作探究,动手体验,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尝试表达各结构的名称与功能。通过讨论交流,达成共识,5鸟卵的结构为什么这样复杂,这样的结构适合处在怎样的环境中?识,说出鸟卵的结构体现出鸟类适合陆地生活的特点。建构“鸟卵的复杂结构增加了对陆地环境的适应性”的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唯物主义观点。构建概念,形成观点。设置问题过度。与学生一同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鸟类产卵后就完成了繁殖行为吗?从而引出下一主题。学生思考,并回答:产卵只是生殖发育的一个阶段,鸟类的繁殖行为还有其他几个阶段的复杂行为。承上启下,激发学生后续学习的动力。二、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播放鸟的繁殖行为录像,然后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图片,提出相应的问题。老师带来一些图片,同学们看看,这些鸟儿在做什么?引导学生说出相应的繁殖行为,总结鸟的生 殖和发育过程。观看视频与图片,根据问题和图片观察说出相应的繁殖行为,归纳出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和育雏几个阶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认同鸟类的繁殖行为是对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的适应。同时增强我们的保护环境,爱鸟护鸟的意识。巩固练习1.填图: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鸡卵的结构示意图。学生完1.学生上讲台进行填图,填上卵的各部分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消6成填图。2.练习学生完成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评。结构名称,并说出相应结构的功能。2.独立完成教材P21 的练习 1、2,完成练习后,进行互评。化知识,学生通过互评,共同提高。体验创新课件展示,课前引入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设计方案进行探索,分析解答课前问题。根据老师的引导和自身生 活经验的积累,讨论,设计方 案,回答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前后呼应,使课堂紧凑。课堂小结归纳小结。 尝试归纳小结。 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 ,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课外延伸布置课下活动做个小导游,为大家介绍当地的鸟类资源或参观当地的养鸡场。课下继续完成相关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STS 教育思想,从课内走向课外,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布置作业1.教材 P21 的练习 3、4、5。2.选用适当的材料,设计制作鸡卵的结构简易模型。板书设 计第四节 鸟的生殖和发育一、鸟卵的结构及其功能(鸡蛋为例)71.卵壳、卵壳膜(保护)2.气室(提供氧气)3.卵白和卵黄(提供营养)4.系带(悬挂卵黄)5.胚盘(含有细胞核,受精后发育成雏鸡)二、鸟类生殖和发育的一般过程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教学设计 课题第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进展。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推测的能力。二、能力目标通过对生命起源的化学 进化过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三、情感态度目标通过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 物主义的世界观。结合对原始地球及现在地球状况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关注生命起源的各种观点。二、教学难点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教学设计思路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第七单元《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前面已经学习了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了解了生物在生物圈中的延续之后,就很自然的过渡到生物在生物圈中的2发展,即生物进化的有关内容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命起源的过程,为生物进化的历程和原因奠定良好 的基础。二、学情分析生命起源的知识一直是学生感兴趣、想探索的一个问题。学生在小学就接触过关于生命起源的相关知识,但对最原始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却不是很清楚。所以,让学生课前分组进行了关 于生命起源材料的搜集,并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能进一步科学的认识生命的起源。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的思维品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关于生命起源的有关假说。三、设计思路利用人类进化历程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 400 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在“资料分析”的活动中,让学生提前查阅相关资料,学生阅读资料中的文字以及图片,结合自己查找的资料在课堂上交流展示,让学生分组阐述本组观点,从而引出不同的观点和原始生命起源的过 程。关于生命起源的其他假说,学生课前搜集资料,课堂小组讨论并展示,培养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以及语 言表达能力。对于技能训练,让学生去认识如何使证据与推测之间逻辑关系更加紧密,并引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材料进行大胆的推测。四、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宇宙起源、星系形成和生命起源假说的视频资料、人类进化的视频资料;搜集各种神话传说资料;提前两周同兴趣小组成员,按照技能训练的方法完成肉汤的对比实验。学生准备: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报刊等渠道搜集有关生命起源的各种资料,尤其是最新的报道资料,课堂上进行交流。3教学过程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引入新课教师展示人类进化的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我们已经知道人类是由 400 万年前的古猿进化来的 ,那么森林古猿从哪里来的呢?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测,组内讨论交流。教师利用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探究的欲望。展示学习目标教师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能够描述“化学起源说”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过程。2.关注生命起源的不同观点以及新的研究结论。3.解释米勒实验的设计原理及结果,锻炼运用证据和逻辑进行分析和推测的能力及筛选和利用信息的能力。4.了解地球上的原始生命是由非生命物质逐步演化而来的,理解生命与非生命物质的统一性,掌握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且了解本节课的学习要求。目标导入新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和学习难点。探究新知【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教师提出问题:我们不能亲自观察,难以得到直接的证据……因此,关于生命的起源可以通过有关的研究进行科学推测。教师让学生对于自己搜集的学生交流讨论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本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 问题的能力。4资料进行讨论交流。学生提出的关于生命起源的学说可能有:1.神创论2.自然发生论3.宇生论4.化学起源说教师对于学生的阐述及时进行评价并展示教师搜集的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古代中国人相信“腐草化萤” “腐肉生蛆”“朽木化蝉” “白石化羊”等说法。讨论: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如何推翻这一观点?教师展示:意大利医生雷迪第一次用实验证明了腐肉不能生蛆,蛆是苍蝇在肉上产的卵孵化形成的。雷迪的实验严谨而且有说服力,说明较大的动物不能自然发生。引导学生明确的认识到:科学的推测需要确凿的证据,仅凭空想往往是站不住脚的;科学推测不仅需要有严密的逻辑,还需要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阅读教材 P54 的“技能训练”中的最后一段文字材料,并且能够对 生命的起源作出推测。生物兴趣小组展示课下做的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肉汤腐败的实验),介绍实验方案和实验结果: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瓶外的自然环境中。让学生认识到运用证据和逻辑作出推测时必须严谨。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对于学生运用证据进行推测的能力进行训练。5【宇生说】过渡语 :目前研究较多的两种学说是“宇生说”和“化学起源说” 。教师展示材料:60 年代初,美国学者乔治克劳斯等在达斯马尼亚陨石中发现了和真菌相似的纤维包体,此陨石却与太阳同龄。这一发现似乎是宇宙生命论的有力证据;1969 年 9 月 28 日,科学家发现,坠落在澳大利亚默奇森镇的一颗炭质陨石中就含有18 种氨基酸,其中 6 种是构成生命蛋白质分子所必需的。科学研究表明,一些有机分子如氨基酸、嘌呤、嘧啶等可以在星际尘埃的表面产生,这些有机分子可能由彗星或其陨石带到地球上,并在地球上演变为原始的生命。展示图片:不明飞行物、陨石坑。引导学生分析: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的有机物,由此可以作出什么推测?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宇生说的观点: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或构成生命的有机物,来自其他宇宙星球或星际尘埃。过渡语:学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从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以及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的能力。从“宇生说”6“宇生说”只是生命起源学说中的一种,而化学起源说是被广大学者普遍接受的生命起源假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下降以后,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步地演变而成的。过渡到“化学起源说” 。【化学起源说】教师展示: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做了一个十分简单却令人信服的“鹅颈瓶实验” 。巴斯德的实验彻底推翻了 生物可以由非生物直接转变形成的观点。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生物不能由非生物直接转变而成,地球上的生命又是如何产生的呢?生命起源的过程又是怎样的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米勒的实验,并且得出生命起源的过程:第一步:从原始大气的无机物到简单有机物。第二步:简单的有机物汇集到原始海洋中,形成复杂的有机物。第三步:原始海洋中 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这一阶段是生命起源过程中最复杂和最有决定意义学生结合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认真阅读资料,分析思考,小组讨论,选出小组代表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7的阶段。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 亿年左右,才有生命的出现。目前,人们还不能在实验室里验证这一过程。)教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完成下列问题:1.地球上原始大气的成分与现在大气成分有什么明显的不同?2.你认为原始地球上存在生命吗?请说出理由。3.根据米勒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对生命的起源作出怎样的推测?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及时点拨,并共同得出结论:1.原始大气的成分包括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其中没有氧气,而现在的大气成分中有氧气。2.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因为原始地球温度极高,原始大气中无氧气,也无臭氧层,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3.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学生分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8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小组讨论: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得出结论: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了。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另外,现在海洋成分也发生了变化。教师组织学生针对米勒的实验进一步分析实验条件、实验结果。提出 问题:原始生命诞生的过程以及原始生命诞生的场所是什么?教师补充:以上认识,有些已经在实验室中模拟原始地球条件进行实验获得了一定的证据,但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假说方面,需要进一步验证。学生小组讨论,并在教师指导下得出结论。学生进一步分析思考,组内讨论,并得出结论:原始生命是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由无机物演变成有机物,有机物再进一步演变形成的。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课堂小结教师对于学生的小结及时评价并且补充,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先让学生回答,最后教师进行补充。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谈谈自己的收获以及困惑。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巩固练习PPT 展示练习题。 学生积极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以小组为单位进巩固基础知识,并且锻炼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9行回答。 能力。布置作业阅读教材 P55 后“探索地球外的生命” ,并查阅相关资料,写一篇小论文,主题为“生命来自于哪里?” 。板书设计七单元 生物圈中生命的延续和发展第三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第一节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一、生命起源各种假说二、证据分析1.证据:腐肉生蛆→生物是从非生命物质中自发产生的。2.证据:肉汤实验→微生物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来自于瓶外。三、宇生说:原始生命可能来自于其他星球。四、化学起源说1.米勒的模拟实验:模拟原始大气、闪电、高温等环境。2.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由无机物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是可能的。3.科学家推测:原始大气→简单有机物→原始生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