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六单元 走近法律 与法同行 第11课 法律在我们教案(打包6套) 鲁人版五四制.zip

相关 举报

压缩包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折叠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教案打包6套鲁人版五四制.zip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教案打包6套鲁人版五四制.zip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1框感受法律复习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6.doc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1框感受法律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7.doc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2框生活离不开法律复习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8.doc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2框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9.doc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3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复习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50.doc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3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51.doc
  • 全部
    •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1框感受法律复习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6.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1框感受法律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7.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2框生活离不开法律复习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8.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2框生活离不开法律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49.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3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复习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50.doc--点击预览
    • 山东省六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六单元走近法律与法同行第11课法律在我们第3框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教案鲁人版五四制20180607251.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资源描述
1感受法律学 校 课 题 感受法律原设计者 授课人 课 型 复习 课 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节“感受法律”,选用 “身边的规范”、“法律与道德紧密联系”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 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教 学目 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 自己行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 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受法爱法 的人。重 点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难 点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教 法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21.关于法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A法律比道德更重要B.法律依靠由 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法律只是政府的事情,和老百姓关系不大D.法律建设是 一切工作的中心2“.如果没有一个能够迫使人们遵守法权规范的机构,法权也就是等于零”列宁的这句话说明( C )A.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B.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C.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D.法律的主要内容是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3.董必武指出:“有了法律,没有处罚机关保证 执行,是不可设想的。”这说明( )A.法律制定是为了惩罚违法犯罪分子 B.法律靠人 们自觉遵守完全是不可能 的C.法律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实施靠社会舆论作保证4.下面关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觉遵守,不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小叶买了一双鞋,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 )A.找商家索赔 B.通过消协解决C.实在 不行通过法院起诉 D.算了,自认倒霉,下次注意点6.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违反了宪法二、分析说明题16.某中学生丁某,七年级时经常旷课逃学,屡教不改。升 上八年级后,又沉湎于网络,为了去网吧上网,他由偷家里的钱发展到偷别人的手机,甚至把学校的电脑零部件偷去卖,结果被行政拘留。等到九年级,他在网上结交了一些坏朋友,一起在社会上滋事生非。一天,他参与打群架,在斗殴中用利器把对手刺致重伤,最终丁某受到刑罚处罚。3(1)指出上述案例中,丁某哪些行为属于一般违法,哪些行 为属于犯罪?(2)丁某从一般违法发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问题?(3)从丁某的行为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板 书设 计生活离不开法1.法律伴随我们一生2.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1感受法律学 校 课 题 感受法律原设计者 授课人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一节“感受法律”,选用“身边的规范”、“法律与道德紧密联系”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教 学目 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自己观察,发现问题,从中启迪学生思考,生活中处处离不开规则。结合典型事例进行分析,使学生感悟到法律不仅对我们约束作用,法律更对我们有保护作用。法律是我们的守护神,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从而尊重法律,真正爱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观念。感受法律的作用,树立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做知法受法爱法的人。重 点 让学生了解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法律。难 点 法律的规范作用和对人们的保护作用。教 法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2(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阅读引言并分析:有一位父亲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他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结果,他因滥用监护权而被依法剥夺了监护权。有一位中学生,酷爱计算机编程, 一天,他正在为自己的黑客行为沾沾自喜时,警察却把他带走了。问: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为什么受到了法律的制裁呢?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这两个案例中的主人之所以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是因为他们的行为违 反了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给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和危害。所以,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在日常生活中,这类的事例并不少见。现代社会是一个法治的社会,法律面前人人都平等的。我们大家都应该自觉地学法,爱法,用法,护法。那么,什么是法律呢?法律与道德,纪律有些什么不同呢?我们的生活能不能没有法律呢?这就是本课所要讨论的内容。(二)讲授新课:(1)身边的规范社会是由集合而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不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 矩,各行其是,社会就会混乱不堪。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 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是人们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行为规则。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比如说:我们坐公共汽车,先下后上就是一种乘客规则。现在,在城 市里出现的无人售票公交车,前门上,后门下也是一种乘车规则。在公 共食堂就餐,排队也是一种规则。不同项目的体育竞赛,有不同的规则。同学们说一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不同的规则? 学们的答案是对的,在生活中,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有很多种。归纳起来,社会生活中的规矩有三种类型:1.法律. 2. 道德 3.纪律。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3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约束人们行为的准则。纪律是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法律是特殊的社会行为规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法律 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教师引导过渡:同学们通过这一表格的填写,我们可以看出来,社会道德,纪律规章和国家法律是人们必须 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但是,它们有各有各的特征。那么,法律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些什么不同呢?(2)法律与道德紧密相连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而道德则是在社会生活 中自然形成的,纪律规章则是由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制定的。2.法律是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而道德则是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维护的,纪律规章则是依靠一定的社会组织或团体来维持和维护的。3.法律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而道德则是因为人们的阶级立场不同而异;而纪律规章则只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入一定的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六、课堂总结社会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 21 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去的态度。板 书设 计感受法律1.法律的基本特征2.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41生活离不开法律学 校 课 题 生活离不开法律原设计者 授课人 课 型 复习 课 时 1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单元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教 学目 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树立最基本的法律意识2.能力目标:能够在行为规范的比较中正确理解法律伴随我们一生,提高自己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规范的特殊性,理解法律与 道德关系,懂得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重 点 懂得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难 点 理解法律与道德关系教 法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是由人集合而成的,所以( )A.人们活动的动机、目的往往相同B.人们有自由行动的目的,有秩序最好,没有秩序也没有什么关系C.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D.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法律22.在社会生活中,依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调节人们行为的规则是( )A.法律 B.道德 C.规章 D.纪律3.董必武指出:“有了法律,没有处罚机关保证执行,是不可设想的。”这说明( )A.法律制定是为了惩罚违法犯罪分子 B.法律靠人们自觉遵守完全是不可能的C.法律必须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法律实施靠社会舆论作保证4.下面关于法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B.法律靠大家自觉遵守,不具有强制性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小叶买了一双鞋,穿了一天,鞋跟就掉了。小叶不应该( )A.找商家索赔 B.通过消协解决C.实在不行通过法院起诉 D.算了,自认倒霉,下 次注意点6.小刚与李明、小群在观看音乐会时大声喧哗、打闹。他们的行为属于(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违反了宪法7.高中 男生李某(17 岁),平时喜欢上网。有一天在网吧看到旁边一男 生好像很有钱。就尾随其出门,在僻静处拿出水果刀,从该男生处抢得 400 元。李某的行为是( )A.违反了行政法,应受行政处罚 B.违反了民法,应承担民事责任C.违反了刑法,应受刑事处罚 D. 不道德行为,应受舆论谴责8.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 )A.违反了刑法 B.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具有一般社会危害 D.应受到刑罚处罚9.黄某在公园游玩时,掏出小刀,在园内一树上刻下“X X 到此一游”几个字,结果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受到了相应的处罚。他的行为是( )A.违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犯罪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10.2004 年 2 月 13 日,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与几位同学打牌发生纠纷,杀死了 4 名同3宿舍同学后潜逃,后来在海南三亚市落网,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一案件中,对马加爵判处的刑罚属于主刑的是( )A.死刑 B.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没收财产 D.以上都是11.某中学生在小学时就有偷拿别人东西的习惯,老师批评后他不以为然,后来发展到在社会上偷拿钱物。一次趁人不备拿走商店数码相机一台。这说明,违法犯罪行为都是( )A.从小偷小摸开始的 B.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C.从占小便宜开始的 D.从结交坏朋友开始的12.为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培养其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国制定了( )A.未成年人保护法 B.义务教育法 C.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13.现代社会生活中,没有法律是难以想象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 国法律是作为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它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B.法律的规范作用表现为:它规定人们不应当做什么,但不规定人们应当做什么C.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处理D.法律为人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二、简答题14.全国法院共审结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案件 22986 件,其中有 537 名县处级以上的官员因腐败而被判刑。云南省原省长李嘉廷、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潘广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田凤歧、河北省原常务副省长丛福奎、浙江省原副省长王钟麓和中国建设银行原行长王雪冰等 13 名省部级官员因腐败而受到包括死缓、无期徒刑和 12 至 15 年监禁等刑罚的严惩。运用法律知识回答:以上材料体现了法律的哪些特征?15.北京市某中学学生刘某、宋某(二人均满 16 周岁)对蓝极速网吧不满而故意报复,并4使用放火手段危害公共安全,致使 25 人死亡,多人受伤。2002 年 8 月 27 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一审判断,以放火罪判处刘某、宋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终身。阅读以上案例,请回答:(1) 此案中对二人判处的主刑和附加刑分别是什么?(2)未成年人受国家司法的特殊保护,此案中 的中学生被判了刑,你有什么感想?板 书设 计生活离 不开法1.法律伴随我们一生2.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1生活离不开法律学 校 课 题 生活离不开法律原设计者 授课人 课 型 新授 课 时 1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 单元第二节“生活离不开法律 ”,选用“法律为生活制定规矩 ”、“通过法律解决纠纷、协调关系”、“通过法律制裁违法犯罪”三个主题,意在说明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讲述生活中需要法律,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从而让学生在了解法律的同时,增进对法律的认同感。 教 学目 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树立最基本的法律意识2.能力目标:能够在行为规范的比较中正确理解法律伴随我们一生,提高自己的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知识目标:知道法律规范的特殊性,理解法律与道德关系,懂得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重 点 懂得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难 点 理解法律与道德关系教 法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一、导入以打油诗导入早晨上学穿校服,晚上按时要回家见了老师有礼貌,上课不能有迟到课上不让睡会觉,课下不让胡乱跑讨论:打油诗中有哪些规则法律伴随我们一生2社会生活有很多规则如:在学校----,在公共场所----在比赛场上----,在生意场上----比较:道德、纪律、法律的区别道德 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依靠舆论、习惯和人们的信念来维持和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 之间关 系的行为规范,它力求在人 们心中定出准则纪律是社会的各种组织和团体,根据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利益的需要而制定出来的,要求本单位本团体本组织的成员或者进入一定场合的人们必须遵守的,在局部范围内适用的准则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对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讨论:法律与道德的联系法律和道德是调整人们行为的两大行为规范,二者不可分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发展进步法律是生活的保障举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更离不开法律。我们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案 例分析:课本案例强调;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公民的合法权利受法律保护,不受非法侵害,侵犯公民的合法权利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案例分析:2015 年以来,党中央惩治腐败的力度节奏没变,步伐一刻没有停歇,“打虎”成绩举世瞩目。据统计,包括最新查处的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常小兵在内,2015 年已有 32 名省部级官员落马,包括 3 名中央委员和 4 名中央候补委员,查处范围涉及 中央部委、地方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国企等多个领域强调:法律维护社会的安定和谐,法律通过来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的安定和谐同学们:我 们每个人都是 社会的一员,每个人的行为都不可能是随心所欲的。人的行为如果不加以约束,那将会给别人、给社会、最终会给自己带来不利,造成危害。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没有行为规则是不行的。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生活需要各种规则,更需要法律的规范和保护;我们生活离不开法律,学法、用法、 爱法、3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讨论:李春城、蒋洁敏、李东生、万 庆良等近 20 名“老虎”走上被告席说明了什么?板 书设 计生活离不开法1.法律伴随我们一生2.法律是生活的保障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 校 课 题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原设计者 授课人 课 型 复习 课 时 1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理解权利 与义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 学目 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尊重法律 ,尊重权利,养成追求公正的态度与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总结提炼观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重 点 理解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难 点 理解我国公民平等的适用法律教 法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 探究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一、选择题1.在十字路口,尽管车杂人多,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有条不紊,道路畅通无阻。相反, 没有交通规则,那就人车混成一团,谁也别想顺利通过。这启示实我们( A )A.社会生活要有规则B.我们之间需要友谊C.遇事必须相互礼让D.行人车辆必须分开2.日常生活离不开 法律,主要表现在( D )①法律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 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2②如果人们违反法律,就会受到法律制裁或处理 ③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④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A. ①②④ B.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下列选项能直接体现法律特 征的是( C )A.小明上学迟到了,骑车闯红灯,遭路人谴责B.小丽爸爸违反了公司的规章制度C.林某因盗窃邻居财物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D.小刚和几个同学打架4.北京市副市长刘志华利用职务之便为他人谋取利益,收受他人贿赂,被判处死刑,缓期执行。这说明( D )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和道德是有区别的C.法律体现统治阶级意志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5.以歌曲《同桌的你》而扬名的音乐人高晓松,对自己 2011 年 5 月 9 日的醉酒就是行为供认不讳。法院 17 日宣判结果: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被判拘役 6 个月,罚款 4000 元。这体现了法律的( D )①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②只对明星具有约束力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⑤依靠公民自觉遵守A.①②⑤ B.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 6.法律的最主要特征是( D )A.由国家制定B.具有普遍约束力C.由国家认可D.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7.2009 年 12 月 26 日,十一届人大会议高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 一次明确规定了精神损害赔偿,该法自 2010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这表明( D )①法律有国家制定或认可3②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③法律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④法律的其他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A. ①② B.②④ C. ③④ D.①③ 8.2010 年,1 月 18 日,中国湖南省委秘书长陈少勇因犯受贿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这表明( D )①法律的其他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特殊公民,不享有特权③法律具有强制性,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④法律的尊严和权威不容侵犯,任何人践踏法律都要受到惩罚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9.因电梯出现故障快速下滑,造成 19 人受伤的大连“电梯门”事件,在大连市中山区 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物业公司分别承担 15%和 85%的赔偿 11.19 岁高中生王某,深夜持刀抢劫路人,但就抢到 1 元钱。王某的行为属于( D )A.不道德行为,向受害人赔礼道歉即可B.违纪行为,接受学校处分即可C.一般违法行为,要受行政处罚D.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处罚12.下列属于行政违法行为的是( A )A.在路上骑车闯红灯,被警察罚款B.胡某因酒后驾驶造成 1 死 5 伤的 二、伴你学相关练习板 书设 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4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1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学 校 课 题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设计者 授课人课 型 新授 课 时 1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通过本站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法律的基本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 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一基本原则贯穿于我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中。理解权利与义 务的关系,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教 学目 标1.情感态度价 值观:尊重法律,尊重权利,养成追求公正的态度与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能 力目标:提高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培养总结提炼观点的能力3.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人触犯法律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重 点 理解我国公民平等的享有权利难 点 理解我国公民平等 的适用法律教 法 案例教学、多媒体演示、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 具 多媒体教学过程(包括课程导入、新课解析、例题精讲、课堂练习、作业设计等)探究一 平等地享有权利案例分析:2016 年 4 月 18 日,贵州省副省长陈鸣明出庭应诉“民告官”的新闻,在一夜间传遍网络。这是全国第一个副省长出庭应诉“民告官”的案例。消息传出后,网络上的点赞生此起彼伏阅读课本 109 法律条文强调:在我国,公民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我国法律平等地保护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不歧视任何公民。未成年人同样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和自由。交流讨论: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副省长出庭应诉“民告官”彰显了什么 探究二 平等地履行义务2阅读课本漫画强调:我国宪法和法律在规定公民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应该履行的义务。不依法履行义务,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我国,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特殊公民存在。探究三 平等地适用法律案例分析:“我爸是李刚”是网友们嘲讽跋扈“官二代”的流行语,出自官二代李启铭之口。原因是在 2010 年 10 月 16 日晚,李启铭在河北大学新区超市前撞倒两名女生,致1 死 1 伤。李启铭不但没有停车,反而继续去校内宿舍楼接女友,返回途中被保安拦下,高喊:“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是李刚!”此事一出,“我爸是李刚”一语迅速红遍网络。“李刚是 谁?”经确认,肇事男子李启铭的父亲为保定市公安局 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李刚。强调:(1)每个公民都要在宪法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论职位有多高,功劳有多大,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2)一旦违了法,犯了罪,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不允许任何人超越于法律之上,享有法律 以外的特权任何犯了法的人都不能逍遥法外,谁都不能存一丝‘刑 不上大夫’的侥幸。”这句话直接体现了下列哪些现代治国理念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主要表现在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依法规范 自己的行为,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任何人不论职位高低、功劳大小,一旦触犯了国家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板 书设 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 地适用法律教学后记或反思(主要记录课堂设 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
收藏 分享(赏)
温馨提示:
道客多多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当前位置:首页 > 初级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