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B 01DB 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37/T 28522016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2016-09-18 发布 2016-10-18 实施山 东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37/T 28522016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中心、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春晓、丁汉凤、刘铁山、汪黎明、王剑非、刘强、董瑞、何春梅、张晓东。本标准为首次发布。DB37/T 2852
2、20161玉米种质资源保存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种质资源短期保存的要求、繁殖更新。本标准适用于玉米种质资源的短期保存。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T 7415 农作物种子贮藏GB/T 3543.3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净度分析GB/T 3543.4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发芽试验GB/T 3543.6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水分测定3 要求3.1 种质库标准3.1.1 种质库要牢固安全,具有防潮,隔热,密闭与通风,防虫和防鼠性能。有防
3、潮设施,有垫板。仓库有附属晒场。库内不得堆放易燃易爆品及化肥、农药等与种子无关的物资。3.1.2 配备包装、运输、清扫、整理等仓用工具和清选机械、熏蒸杀虫机械和通风设备及准确的衡器。3.1.3 配备温度、湿度检测仪器,配备制冷除湿设备,以控制库内湿度、温度。3.1.4 配备灭火器械和水源,对器材每月检查一次。3.2 入库前准备3.2.1 种质库清仓消毒种质库在种子入库前要进行清仓消毒,清除库内异品种种子、杂质和垃圾,剔刮虫窝,修补墙面,嵌缝粉刷,库房周围3米之内无杂物;消毒时每平方米可用80 %敌敌畏乳油100200毫克进行喷雾或挂条施药,密封72小时。消毒后需通风24小时种子方可进库。3.2
4、.2 种质瓶准备玉米种质瓶提前洗净,经高压锅高温灭菌干燥。3.2.3 种质干燥种质干燥可采用以下方法:DB37/T 285220162a) 自然干燥法:待含水量降到 10 %以下时,即可采用机器清选或人工清选入库,剔除破碎种子、空粒、瘪粒、霉粒、受病虫侵害粒及其他混杂种子,以及灰尘等其他物质;b) 机械化催干法:通入干燥空气温度应低于 38 ,玉米平均含水量降到 10 %以下时停止干燥。4 保存管理4.1 保存容器4.1.1 玉米种质资源宜用棕色广口瓶保存,磨砂口、容积 1 L。熔解石蜡封口,完全密闭。4.1.2 选用完全干燥广口瓶,干净、无裂缝,瓶口无破损。4.1.3 标签一式两份,10 c
5、m5 cm 大小,瓶壁上贴一份,瓶内一份,标明品种编号、产地、数量、生产日期、入库时间、水分、净度、发芽率、纯度。4.2 材料遴选4.2.1 种质资源材料处理参照 GB/T 7415,采用籽粒贮藏方式,挑选健壮、饱满及粒型、粒色整齐一致的种子作为保存材料,去除破碎粒、虫蚀粒、无胚粒、秕粒、瘦小粒、杂粒等。4.2.2 清选好的玉米种子量不低于 2000 粒。4.2.3 入库前发芽率要求在 95 %以上。4.3 保存条件玉米种质保存环境条件:温度为10 15 、相对湿度为50 %60 %。4.4 种质资源管理4.4.1 种质瓶同一年份的按照编号大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摆放,标签朝外。4.4.2 种质
6、资源保存期间,实行定期检查,遇到高温、高湿天气要及时检查。检查内容包括库温、库湿、库内霉菌,广口瓶标签是否脱落、封口有无松动、字迹是否模糊,瓶内玉米是否霉变等。检查结果,均应记入卡片。4.4.3 参照 GB/T 3543.13543.7 每三个月测定一次瓶内玉米的含水量、发芽率、发芽势等。4.4.4 建立玉米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库主要内容包括:品种编号、名称、原产地、来源地、提供者、类型、株型、株高、茎粗、穗位高、花药色、花丝颜色、穗形、轴色、粒型、粒色等植物学特性和生育期、千粒重、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等农艺性状、以及总淀粉、支链淀粉、蛋白质、赖氨酸、脂肪酸含量等品质性状;抗寒性、抗旱性
7、、抗病性等抗逆性。4.4.5 有霉变发生的种质瓶及时拿出,晾晒,冰柜保存,来年扩繁。4.4.6 石蜡封口松动的种质瓶及时拿出,晾晒,冰柜保存,来年扩繁。5 繁殖更新5.1 当保存的玉米种质资源的发芽率下降到 85%或降至起始发芽率水平的 80 %时,应取出种子进行繁殖更新。5.2 当保存的玉米活种子数目不足 1000 粒时,应取出种子进行繁殖更新。5.3 同一批次发芽率降至更新临界值以下的份数占到该批次份数的 50 %时,该批次所有种质都应进行更新。DB37/T 2852201635.4 玉米种子的繁殖更新一般采用半分法,即将所保存的每一种质资源的一半用于田间种植,繁殖更新,另一半继续保存,以防田间损失造成种质资源丢失。待繁殖更新的种子入库后,另一半再予以淘汰。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