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20B 05DB 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37/ XXXXXXXXX光伏大棚茶叶生产技术规程XXXX-XX-XX 发布 XXXX-XX-XX 实施山 东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37/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青岛华盛绿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青岛市果茶花卉工作站、即墨市果茶花卉技术指导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召学、张云伟、孙立涛、王漪、李晓东、傅财贤、张勇、李伟、孙伟伟、于鄂、王晓梦。DB37/ XXXXXXXXX1光伏大棚茶叶生产技
2、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光伏大棚茶叶生产的术语和定义、茶园选址和规划、茶园建设、土肥水管理、温湿度调控、病虫害防治、茶树整形修剪、鲜叶采摘分级和加工技术等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光伏大棚茶叶的生产。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11767 茶叶种苗NY/T 5018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NY 5020 无公害食品 茶叶产地环境条件3 术语和定义3.1 光伏农业大棚以一定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做棚顶,形成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棚内光、温、湿可控的绿色农
3、业生产的新模式。3.2 光伏大棚茶叶 Photovoltaic greenhouses tea生长在光伏农业大棚(以下简称光伏棚)内的茶树( Camellia sinensis L. O. kunts),以其新梢芽、叶为主要原料,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出的茶叶产品。4 茶园选址和规划4.1 产地环境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 5020的要求。4.2 茶园规划与建设4.2.1 新建光伏大棚茶园应既符合茶树生长又适合光伏发电,并根据地形、地势和茶树种植规模,合理规划,有利于棚内机械化作业,发挥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DB37/ XXXXXXXXX24.2.2 已有茶园改建为光伏大棚茶园时,应根据地形、地势、茶树
4、品种及种植规模,规划建设光伏大棚。4.3 道路和水利系统根据规划设计,设置合理的道路系统和节水灌溉系统。5 茶园建设5.1 已有茶园建设光伏大棚根据已有茶园地形、地势,大棚面积控制在3000 m2/个 8000 m2/个,棚顶透光率要求在30 %以上,大棚内配套风机,喷灌装置等设施,调控棚内温度和湿度。5.2 光伏大棚内新植5.2.1 种苗选择品种宜选择中小叶型、耐荫性强的茶树品种,种苗质量应符合GB 11767中规定的标准。5.2.2 技术要求种植前做好土壤改良,种植方向宜南北向。单行或双行种植,行距1.4 m1.6 m,每667 m2栽苗5000株7000株;种籽直播,每667 m 2用种
5、量30 kg40 kg。6 土肥水管理6.1 土壤管理光伏大棚茶园实行减耕或免耕,对土壤表层实施覆盖管理。6.2 施肥6.2.1 所施用的肥料符合 NY/T 5018 规定的要求。6.2.2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秋季“寒露”前后开沟深施;追肥以速效肥料为主,春季“惊蛰”前后开沟深施,其它茶季在每轮次茶采摘结束后开沟施入;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水。7 温湿度调控控制土壤相对含水量在60 %80 %,茶树生产季节温度控制在15 30 ,非生产季节避免高温和低温伤害,空气湿度75 %90 %。8 病虫害防治8.1 农业和物理防治茶园间种苜蓿草、豌豆等植物,丰富园内生物多样性。及时采摘,合理修剪或台刈。设置
6、防虫网,悬挂粘虫板,防治蚜虫、茶小绿叶蝉、黑刺粉虱等害虫。DB37/ XXXXXXXXX38.2 生物防治人工释放大草蛉、瓢虫、捕食螨、食蚜蝇、赤眼蜂、茧蜂等天敌。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有针对性选择生物源农药喷洒防治。所喷洒的农药符合 NY/T 5018 规定的要求。9 茶树整形修剪茶树整形修剪符合DB37/T 24972014的要求。10 鲜叶采摘与分级鲜叶的采摘和分级符合NY/T 5018的要求。11 加工技术11.1 绿茶工艺流程11.1.1 扁型绿茶:摊晾杀青做形干燥。11.1.2 卷曲型绿茶:摊晾杀青揉捻做形干燥。11.1.3 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11.2 加工技术要求根据当地名优茶和大宗茶加工技术要求,进行及时加工。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