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ICS 65.020B 01DB 37山 东 省 地 方 标 准DB 37/ XXXXXXXXX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Rule for evaluation of grape for resistance to downy mildewXXXX - XX - XX 发布 XXXX - XX - XX 实施山 东 省 质 量 技 术 监 督 局 发 布DB37/ XXXXXXXXXI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厅提出。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眉、辛相启、吴斌、姜珊
2、珊、王升吉、赵玖华。DB37/ XXXXXXXXX1葡萄抗霜霉病鉴定技术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葡萄抗霜霉病鉴定的术语和定义、接种体制备、鉴定条件及试验设计、接种、病情调查、抗病性评价和鉴定记载表格。本标准适用于各种葡萄资源对葡萄霜霉病抗性的鉴定及评价。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抗病性植物体所具有的能够减轻或克服病原物致病作用的可遗传性状。2.2 抗病性鉴定通过适宜技术方法鉴定植物对特定病害的抵抗水平。2.3 抗性评价根据采用的技术标准判别植物对特定病害反应程度和抵抗水平的描述。2.4 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病变的能力。2.5 人工接种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
3、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本标准接种体为新鲜的葡萄生单轴霜霉菌孢子囊。2.6 病情级别人为定量植物个体或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DB37/ XXXXXXXXX22.7 接种体用于接种以引起病害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本标准接种体为新鲜的葡萄生单轴霜霉菌孢子囊。2.8 接种体悬浮液用于接种的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9 病情指数通过对植物个体发病程度(病情级别)数值的计算所获得的群体发病程度的数值化描述形式。2.10 葡萄霜霉病由葡萄生单轴霜霉菌 Plasmopara viticola (Berk. & Curt.) Berl. & de Toni所引起的以叶部产生受叶脉限制的多角形黄褐色病斑症
4、状,后期叶背病斑产生白色霜状霉层的葡萄病害。3 接种体制备3.1 病原物采集从田间采集新鲜的葡萄霜霉病病叶,在流水下用毛笔刷除病斑上的霉层,用吸水纸将叶背表面的水分吸干,叶背朝上放置在底部覆盖有浸水纱布的保湿盘内,用PE保鲜膜密封后置于人工气候培养箱中,22 ,相对湿度(RH)90 %,黑暗/光照12 h/12 h交替保湿培养,待长出白色霜状霉层后,用干净毛笔蘸取蒸馏水将病斑上新形成的孢子囊刷于水中,获得分离物。分离物经鉴定确认为葡萄生单轴霜霉菌后,稀释至接种浓度用于接种。3.2 接种体繁殖和保存3.2.1 接种体繁殖在田间病原物少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病原物接种体的繁殖。常用的繁殖方法有活体繁殖法
5、和离体繁殖法。活体繁殖法是将霜霉病菌接种在预先种植的健康感病品种叶片上繁殖;离体繁殖法是将霜霉病菌接种在离体健康感病品种叶片上繁殖。接种前用干净毛笔蘸取蒸馏水将叶片上长出的新鲜孢子囊刷于盛水烧杯内,经充分混匀即得孢子囊悬浮液。3.2.2 病原物保存3.2.2.1 寄主活体保存: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定期将霜霉病菌人工接种于感病葡萄品种并保存于寄主上。3.2.2.2 离体病叶保存:取新鲜的霜霉病病叶直接放于-80 保存,30 d 后孢子囊仍具有致病力。DB37/ XXXXXXXXX34 室内抗性鉴定4.1 鉴定室设置人工接种鉴定室应具备人工调节温度、湿度及光照的条件,使人工接种后具备良好的发病环境。
6、4.2 鉴定对照品种鉴定时可选用“摩尔多瓦(Moldova)”为抗病对照品种,“泽香(Zexiang)”为感病对照品种。4.3 鉴定设计鉴定材料随机排列,每个品种重复3次,每重复10个叶盘。4.4 鉴定材料选择选取当年生葡萄枝条自生长点向下第3位4位健康无病完全展开叶片,用直径为1.5 cm的打孔器打取叶盘。4.5 接种4.5.1 接种浓度在光学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用蒸馏水调至约为110 5个孢子囊/mL用于接种。4.5.2 接种方法采用点接接种法。在直径为9 cm的塑料培养皿底部铺一层吸水纸,加入2 mL无菌水以保湿,将叶盘背面朝上随机摆放在吸水纸上。用微量移液器吸取
7、接种体悬浮液接种于叶盘背面,每个叶盘接种20 L。4.5.3 接种后管理接种后将培养皿置于鉴定室内,22 ,RH=90 %,黑暗/光照12 h/12 h交替保湿培养。接种48 h后,用吸水纸将接种菌液吸净。每天观察培养皿内吸水纸的干湿情况,需及时补水保湿。5 田间抗性鉴定5.1 鉴定田块设置鉴定田块应具备适宜葡萄生长的土壤、良好的光温湿条件,使人工接种后具有良好的发病环境。5.2 鉴定对照品种鉴定时可选用“摩尔多瓦(Moldova)”为抗病对照品种,“泽香(Zexiang)”为感病对照品种。5.3 鉴定设计鉴定材料随机选取,每个品种重复3次,每重复6个叶片。DB37/ XXXXXXXXX45.
8、4 鉴定材料选择选取当年生葡萄枝条自生长点向下连续第3位8位健康无病完全展开叶片。5.5 接种5.5.1 接种浓度在光学显微镜下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葡萄霜霉病菌孢子囊,用蒸馏水调至约为110 5个孢子囊/mL用于接种。5.5.2 接种方法采用喷雾接种法。在阴凉无风的天气条件下,用手持喷雾器向葡萄叶片背面喷施接种体悬浮液布满叶背。5.5.3 接种后管理接种后用塑料袋将接种枝条罩起,保湿约16 h后去除塑料袋。6 病情调查6.1 调查时间室内、田间病情调查分别于接种后7 d、15 d进行。6.2 调查方法调查每份鉴定材料接种叶片(叶盘)发病情况,根据病害症状描述,逐份材料进行调查,记载病情级别,计算出
9、病情指数( DI)。病情指数按公式(1)计算:(1) 10snDINS( )式中:DI病情指数;s各病情级别代表数值;n各病情级别病叶(叶盘)数;N调查总叶(叶盘)数;S最高病情级别代表值。6.3 病情分级6.3.1 室内病情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 1。表 1 葡萄霜霉病室内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 症状描述0 叶盘无症状1 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 5 %以下3 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 6 %20 %DB37/ XXXXXXXXX55 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 21 %50 %7 病斑面积占叶盘面积 51 %以上6.3.2 田间病情分级及其对应的症状描述见表 2。表 2 葡萄霜霉病田间病情级别划分病情级别
10、症状描述0 叶片无症状1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5 %以下3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6 %25 %5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26 %50 %7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51 %75 %9 病斑面积占叶面积 76 %以上,或叶片枯死脱落7 抗性评价7.1 鉴定有效性判别当感病对照材料达到其相应感病程度( DI50),该批次抗霜霉病鉴定视为有效。7.2 抗性评价标准依据鉴定材料的发病程度(病情指数)确定其对霜霉病的抗性水平,划分标准见表3。表 3 葡萄对霜霉病抗性评价标准病情指数 抗性评价DI=0 免疫(I)0 DI5 高抗(HR)5 DI25 抗病(R)25 DI50 感病(S)50 DI100 高感(HS)8 鉴定记载表格葡萄抗霜霉病鉴定结果记载表格见表4。DB37/ XXXXXXXXX6表 4 葡萄抗霜霉病鉴定结果记载表病情级别编号 品种名称总数 0 级 1 级 3 级 5 级 7 级 9 级病情指数 抗性评价接种时间: 调查时间:调查员(签字): 鉴定技术负责人(签字):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