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胡同,北京胡同 巷称胡同,始自公元720年前兴建的元大都制定的坊巷胡同制度。,“街巷”(广州)“里堂”、“弄堂”(上海),胡同的别名,胡同文化,汪曾祺,作者简介,汪曾祺(1920-1998)江苏高邮人,现代作家。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中文系。1940年开始发表小说。先后曾任北京文艺、说说唱唱、民间文学编辑,1962年调北京京剧团(后改为北京京剧院)任编辑。主要作品有小说受戒、大淖(no)记事,京剧剧本范进中举、沙家浜,评论沈从文和他的边城。他那种清秀隽永、生趣盎然的风俗画描写风格得到了文坛的普遍赞誉。,第一种说法是:蒙古语称城镇为“浩特”,蒙古人进入中原后,建元朝,将北京作为大都,便按
2、照自己的习惯,将中原城镇街巷也称为“浩特”,后被京城汉人讹叫成了“胡同”。,第二种说法是 :“胡同”本是蒙古语“井”的意思,其发音为“忽洞”。因为城镇居民生存离不开水井,所以“井”渐渐成为人们居住地的代称。蒙古人建立元朝后将此语带入中原,“忽洞”音变为“胡同”。,“胡同”的来源,北京城区有名的街巷3074条,其中胡同有1330条。因为胡同居多,是北京街巷主体,人们便习惯把街巷统称胡同,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赛牛毛”,并非夸张。 “巷”称“胡同”始自元大都,历明、清、民国,构成北京特色。,第三种说法:是金、元时期,中原汉人将北方少数民族称为“胡人”。蒙古人建立元朝后,京城汉人仍私下叫他们胡
3、人,胡同为“胡人大同”之意。,关于“胡同”,文化涵义: 文化一词多义,大致有三: 一是把它视为一种教育状况或知识程度。比方说某某人“有文化或没文化”“文化高或文化低”。 二是作为一种考古用语。如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 三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指精神财富。,读城,也就是读人,读文化。城市并不仅仅是房屋和街道、店铺和城墙。城市是人的生存空间。这个生存空间,是由每一个城市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街道建筑、历史传统和人文氛围构成的。因此,不同城市中的人,就有不同的活法,即生活方式;也有不同的个性,即文化性格。生活方式和文化性格,是互为因果的两个东西。读城,读的是他们的“活法”。 易
4、中天读城记,比较窄小的胡同,比较宽大的胡同,胡同(tng),约鸡蛋(yo),镊(ni),噌(cng),檩(ln),挪(nu),腌(yn),当差(chi),伺候(chou),庠(xing),摞(lu),拴(shun),虾蟆(hm同“蛤蟆”),怅(chng),低徊(hu),生字注音,找出各段的中心句,并划分文章的层次结构。 作者从哪段开始介绍北京胡同文化?他赋予胡同文化哪些内涵? 文章前五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作者在文章中对北京胡同文化及其衰落怀着什么样的感情? 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点?,阅读、思考、讨论,?,各段的中心句,第一段:北京城像一块大豆腐,四方四正,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
5、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第二段: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第三段: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第四段: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第五段: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第六段: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第七段: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第八段:北京人易于满足。,第九段: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第十至十二段:北京胡同文化精义是“忍”。,第十三段:北京胡同在衰败,没落。,第十四段: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第十五段:再见吧,胡同。,各段的中心句,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4段):,第二部分(第512段):,第三部分(第1315段):,介绍北京胡同。
6、,了解北京胡同文 化的内涵。,胡同的衰落与 作者的感慨。,浏览课文15节找出胡同的主要特点:,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 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方正,胡同和四合院 为一体,文章第五段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这一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由上文的“胡同”过渡到下文的“胡同文化”。用“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这个并列复句来概括段意,兼有两方面的意思,更加全面。,请问文章的前五段是否可以删去? 为什么?,不可以。人们按照自己的思想文化 观念建造居住环境,居住环境又反过来 制约和支配人们的生活思想,二者密不 可分。从文章来说,有了北京的“方方 正正”和“胡同”这两部分,“胡
7、同文 化”这一部分才有了依托。,胡同的特点,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形状:方正,取名:来源多,数量:多,网络:方便 安静,结构布局:,“方正”,(总说),与胡同相关的内容,(分说),中心句: “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1、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文化形态) 2、北京人很讲究“处街坊”,但过往不多。 (人际观念) 3、北京人易于满足,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物质生活) 4、北京人爱瞧热闹,但是不爱管闲事 。 (人际交往) 5、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安分守己,逆来顺受),作者赋予北京胡同哪些文化内涵?,文化,比较一下下面两句话中的“文化”的
8、含义。A.现在这社会,没有文化是不行的。 B.北京大学有很浓厚的文化氛围。,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习惯在内的一种综合体。英泰勒原始文化,四合院的宅门,四合院的宅门,门 墩 和 影 壁,概括要点,北京胡同文化(市民文化)的内涵有哪些?,胡同(文化)的特点:,方正,各人自扫门前雪(封闭),(建筑),(文化),封闭,独门独院(盒子),安静,易于满足,忍、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爱瞧热闹,但冷眼旁观,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体现?,八月骄阳-“易忍”、“易满足”,电梯事件 - 精义“忍”,胡同文化的精义,茶馆
9、王利发,八月骄阳文化大革命,电梯事件 认错,北京人,真有你的 !,思考:1.这句话中,作者的感情色彩?2.这三个例子可不可以颠倒顺序?为什么?,重点探究,北京人“忍”的根源是什么?,长期受封建统治阶级压迫,作出评价,谈谈你对“忍”的看法?,鲁迅先生 对国民的这种劣根性,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今日当家作主,应有主人意识、民主意识,中国人有一种哲学,叫做“忍”.我小时候听过“百忍堂”张家的故事,就非常讨厌。现在一些名胜古迹卖碑帖的文物商店卖的书法拓本最多的:一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二是一个大字“忍”。这是一种非常庸俗的人生哲学。(汪曾祺全集六116页),忍,胡同特点和胡同文化有什么关系?, 封闭
10、的建筑格局,导致人们思想意识的封闭。 劳苦大众多居于此,好不容易得到一处栖身之所,知足常乐。 命运掌握在他人手中,自家性命尚且难保,那有能力关照他人?所以养成置身事外、冷眼旁观的性格。,课堂讨论,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怀旧、伤感,没落的必然(理性),依恋、无可奈何(感性),讨论,作者对胡同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伤感,叹惋。毕竟对多年生活的胡同和四合院有很深的感情,受过胡同文化的熏染。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价值观,许多和胡同水乳交融。,另一方面,有所反思,有所批判。作者认识到胡同和胡同文化在经济大潮的席卷下,由于其自身的封闭性,使它失掉了吸收外来养料、发展进步的机会,没有发展的文化注
11、定消耗完自身储备后走向衰亡。,怀旧、伤感,没落的必然(理性),依恋、无可奈何(感性),封闭的文化正在被开放的文化所代替,作者对正在消失的胡同和胡同文化持什么态度?,胡同的衰败,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北京在发展,北京在前进,全文结构布局:,胡同的建筑及环境特点胡同文化(北京市民心态)表现作者对正在没落的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文章的语言有什么特色?,1、京味、京腔、幽默,2、平淡、朴素、口语化,3、“书卷气”,再见吧 胡同,不仅仅是北京胡同,全中国各个地方有很多建筑和北京胡同的命运是相似的,推土机推倒的不仅仅是建筑,而是一种才传统的文化,大家看看我们的周围,也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拓
12、展思考,知能同步训练1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虾蟆陵(xi)摞(lu)起来低徊(hui)B烦燥(zo)岁数(sh)镊(ni)子C婚丧(sng)嫁娶房檩(ln)约(yo)二斤鸡蛋D街坊(fng)熬(o)白菜国子监(jin)2阅读下面语句,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词语或成语。 A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 B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 ) C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理的待遇采取忍受的态度。( ) D家产虽然破败,但家史什杂物还值不少钱。( ),3中心句是指一段话或一篇文章中精彩而又体现中心的语句。请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答:_。 4第1段说“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
13、响了北京人的思想”,请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北京人的思想”是怎样的。 答:_。 5下面的描写分别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根据上下文内容,各用一个词来概括。 (1)“您多余操这份儿心。粮店还卖不卖棒子面?” “卖!” “还是的。有棒子面就行。” 答:_。,(2)“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到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答:_。 (3)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檩,断砖墙。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但是他们舍不得“
14、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答:_。,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痒、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查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 6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答:_。 7下面的描写反映了北京胡同文化的什么特点? 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
15、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答:_。,8文中“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一句如果改为“臭豆腐淋上香油,可以待姑奶奶”可以吗?为什么? 答:_。 9对这段文字中所说的“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怎样理解比较好? A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吃大白菜的丰富经验。 B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偏爱大白菜的种种表现。 C这是在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生活朴素的种种时尚。 D这是向我们介绍北京人的各种狭隘心理和生活习俗。 10请用简洁的语言评价“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这句话。 答:_。,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我们楼里有个小伙子,为一点事,打了开电梯的小姑娘一个嘴
16、巴。我们都很生气,怎么可以打一个女孩子呢!我跟两个上了岁数的老北京(他们是“搬迁户”,原来是住在胡同里的)说,大家应该主持正义,让小伙子当众向小姑娘认错,这二位同声说:“叫他认错?门儿也没有!忍着吧!穷忍着,富耐着,睡不着眯着!”“睡不着眯着”这话实在太精彩了!睡不着,别烦躁,别起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 11概括这段文字的大意: _。 12对文中“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这句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奚落北京某些人逆来顺受的小市民心态。 B讽刺了北京人的怀旧心态。 C极力称道“老北京”懂得生活,语言精辟。 D赞叹北京某些用语的幽默,令人不得不佩服。,13如何理解文章倒数第3段中“除了少数宅门还
17、在那里挺着”中的“挺”? _。 14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王利发的顺民形象表现了北京市民的心态。 B北京的大街、胡同都是方方正正的。 C北京人逆来顺受,又缺少刚正不屈的性格。 D胡同文化是北京市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E胡同文化已随着胡同的消失而消失。,参考答案 1C 2A安土重迁 B冷眼旁观 C逆来顺受 D破家值万贯 3这种方正不但影响了北京人的生活,也影响了北京人的思想。 4封闭、保守、易满足、安分守己、逆来顺受。 5(1)忍(2)封闭(3)安土重迁 6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7易于满足 8不可以。原句从香油之少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北京人对生活的易于满足和节俭。如果把“滴几滴”改成“淋上”就不能很好地表现这个意思了。 9B 10可以说这句话反映了北京人易于满足的性格,但出自一个曾经“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垿寺祭酒的老人”之口,而且心满意足的神情跃然纸上,使得文章的中心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11写北京人安分守己、逆来顺受的性格特点。 12A 13这个字是“勉强支撑”的意思。从少数“宅门”的勉强支撑,看出北京胡同的衰败、没落。 14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