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继承与发展,浙江省教研室 喻伯军 邮箱Y 博客http:userlog8802index.shtm1,课程的发展,体现在国家教育计划制定上 体现在国家课程计划的设置上 体现在教材发展变化上,我国小学科学教材发展的历程,教材发展的几个节点 教材发展的几个典型 教材发展与教学方法的关系,民国时期的理科教材,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 新学制自然课教科书,新制中华理科教科书草棉,草棉茎高二三尺,夏季开花,外具总苞三片。内有萼片花瓣,各分为五。中央有雌蕊一枚,周围绕以无数雄蕊,合作筒状。雌蕊有柱头,雄蕊之端有花粉。 草棉至秋结实如桃,熟则外皮自裂,中有种子,附着白色细毛。俗曰棉花,种子藉此以
2、乘风远扬者也。,新学制自然课教科书草棉,观察 1.草棉的根 2.草棉的茎 3.草棉的叶 4.草棉的花 实验 把一株草棉拔起,折却了根,仍就种在泥土中,隔了一两天,看是怎么样? 把一株草棉叶完全摘去,只留些花在茎上,隔了一两天,看是怎么样?,这些教材受谁的影响,美国? 英国? 法国? 日本?,新中国成立后的教材,文革前? 1982年前 19821992年 19922001年 2001年后,自然常识教材,自然常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自然常识导体和绝缘体,当时的教材是怎样教的?,大纲提出“教给儿童一些浅近的自然科学知识” 。 我的亲身感受:讲授自然常识。,1982年版自然教材,导体、绝缘体和半导
3、体,自然导体和绝缘体,那时的自然课是怎样的?,新大纲的提法是“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 我是那时候的自然老师。 观察、实验是最提倡的教学方法。 探究研讨法已经传入我国。,“教给”与“指导”的区别在哪里?,所谓“教给”,就是指老师知道什么教什么,如果学生不做实验,或者拿点幻灯片演示演示,帮助学生明白就行了。总之,这一提法反映的教学模式和基本精神就是:老师给,学生受;教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考,学生答。 所谓“指导”,就是让儿童自己去认识,自己去获得知识,老师起指导作用,是引路人。,从注重“教” 专向注重“学”,这两种提法区别在于:一个是把老师当作知识的给予者,像展览会上的解说员,只单
4、纯传授知识;一个是把老师当作引路人、向导和指导员,引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去探索、认识自然界。这两种提法,反映出两个做法,得出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学生记得大堆知识,不一定能运用和自行获取知识;一种结果是,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获得了索取知识的能力。这就是“教给”与“指导”这两种提法的本质差别。 我想要的是“手指”!,修订后自然教材(1992),浙江省常识教材,科学导体和绝缘体,科学课-继承与发展,自然、常识、科学是科学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的产物。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需要我们从自然课走向科学课。 科学课是站在自然课的肩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与自然课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教材与教法,教材改革的步伐是
5、明显的、是反复的; 教学方法的改进也是很明显的、也是反复的; 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 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在思考探究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探究? 探究是为了更好地达成三维目标。,美国STC教材,美国小学科学的三种主要教材之一 采用探究式教学的教材 大单元的编写形式 完整的教材配套模式,倡导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 学生建构科学概念,当前研究的热点,这是当前我们形成的共识; 也是修订版教材的特点; 科学探究与科学概念协调发展。,原因,这是我们对科学教学探索的结果; 是科学教材发展的结果; 是对前一段时间时间反思的结果。,本次教材修订的背景,教材在
6、全国已经实验(试用)6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教训。 编写组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学习国外的优秀成果,对小学科学教学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应广大教师的要求,吸取经验,进行修订。 在课标修订完成前,主动进行教材修订,为下一次正式修订做好准备。,修订的目标,1、突出科学课程本身的特点。如: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知识,体现科学的实证意识、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 2、凸现科学教学的任务,是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而不仅仅是事实。 3、体现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双螺旋结构协调发展,建立两者之间的联系。,原科学教材对我们的正面影响,克服了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思想。 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深入人心。 教学中体现科学课程的
7、特点。 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内容容量较大,完不成教学任务,如蜗牛; 有些内容教学目标难以把握,如我看到了什么; 有些内容探究难以操作,如叶的大小比较; 对科学知识的积累关注不够,过分关注探究,忽略概念的构建,信息单元; 缺少一部分内容,如地表变化; 因此对教材的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是科学课程发展的必然趋势。,修订的原则,1、体现科学课程发展的方向: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协调发展。 2、整体框架不变,适当调整和修改。 3、保留原来的精华,吸收教学一线好的实践经验。 4、解决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科学概念不明显、容量过大等。,为了较好地解决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倡导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
8、孩子建构科学概念,关于概念,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最基本单元和形式。 概念更深刻、更正确、更完全地反映客观现实。 概念的最基本特征是它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科学认识的主要成果就是形成和发展概念。,科学概念,在科学思维中运用的概念即科学概念,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形成的,而且它总是处于特定的理论系统之中,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科学概念的内涵外延有大小,因此科学概念也有大小。 科学概念与科学知识关系密切。,科学概念包括科学的观念和对科学的看法;它是科学的观点和思考,包括经抽象的解释,看待自然界的方法等。郁波关注科学概念 “学科学意味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修正、拓展自己观念,而不是记住
9、事实性的信息和定义。”人是如何学习的,日常概念,人们认识周围事物最初形成的概念是前科学思维时期的日常生活概念。这种最初形成的概念,通常是作为对周围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概括,并不具有很高的抽象性。 我们称之为学生的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的形成途径,科学事实 科学概念 核心科学概念 日常概念 (统一概念) 学生经验,科学知识,日常概念,科学概念,核心科学概念,已有经验,事实性知识,关系图,科学原理,科学模型,科学探究围绕科学概念进行,科学探究不仅仅是掌握事实性知识; 不仅仅是构建一个个的具体概念; 科学概念的形成不是一步到位的; 倡导经过一个单元的学习或者说一段时间的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起具有观念性
10、和思想性的科学概念(核心概念或统一概念); 每一个科学探究活动都能够体现教学目标的三个方面。,我的建议一-学习理论,阅读科学教育的书籍,如刘默耕小学自然课改革探索、概念为主的科学教学等 ; 阅读与科学有关的书籍,如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 ; 阅读与教育有关的书籍,如民主主义与教育、多元智能 等 ; 订阅科学教学杂志,如科学课杂志 ,优质课程资源小学科学; 相互交流教学理论的信息。,我的建议二-研读教材,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特点; 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内在逻辑结构与内涵; 研读教材,处理好教科书和材料之间的关系。,我的建议三-上研究课,深入分析一节课,解剖麻雀; 学习优秀的课例,分析课例的优点; 在自己的课堂上实践; 根据自己的学生改进教学; 模仿是一条提高教学水平的捷径。,我的建议四畅游网络,浙江小学科学网 首页:http:/ 论坛:http:/ QQ群:514698,11508129,2684830,让我们共同上好科学课,认真做事能把事情做好 用心做事能把事情做成一项事业与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