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8 年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出题人:高一语文备课组 说 明:总分 120 分 时间 120 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20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在世界范围持续发展,跨时空的全球性交流互动不断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文化一体化、世界文化趋同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等论调甚嚣尘上。这种观点认为,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文化全球化,世界市场使得消费主义走向全球各个角落,而通信、交通和网络的超地域性加 速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融合,让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最终走向趋同。事实上,文化既有时
2、代性又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其发展离不开自身所处时代和固有文化传统,所谓“文化全球化”是一个具有欺骗性的伪命题。经济全球化是在不同民族和国家融入世界市场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发展、国家治理、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尽相同,因而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利益诉求也各不相同。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为维护自身利益,不同民族和国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决策,并相应实行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在这种不同民族和国家基于维护与发展自身利益而形成的世界格局中,连经济都很难趋同,就更谈不上所谓的文化趋同。文化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灵魂。民族文化是长期发展和积累起来的,是一个民族的根
3、脉。由于人口种族、地理环境和社会生产方式等存在差异,不同民族和国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风俗习惯,造就了多元文化,而且每一种文化都具有无可替代性和不可复制性。承认文化差异、实现文化共存,是各个民族和国家实现生存发展、开展国际合作的基础。否认这种差异,盲目推动趋同,不但会导致人们自我身份认同的弱化甚至消失,而且将导致民族文化衰落和国家衰亡。西方人鼓吹“文化全球化” ,实质是向全世界兜售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一个人如果认同西方文化,就会更加乐于消费其商品、接受其制度规则。这有利于西方国家按照自己的方式塑造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从而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正因如此,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
4、国家才不遗余力地向发展中国家推广自己的文化,企图让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消融在单一西方文化中,实现西方文化全球化。所谓“文化全球化”极具欺骗性,危害甚大。借助国际经济、科技、教育、影视、传媒、艺术等交流互动,西方国家不仅向发展中国家倾销物质商品,而且强力输出新闻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 ,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当前,中国等新
5、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人民日报2018 年 03 月 14 日 07 版,作者刘焕明,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B
6、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文化产品是 “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危害性的体现。C “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 ,以攫取更多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危害性。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作者深度思考。D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3根
7、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它文化,那将是灾难性的。D如果我们能有高度的文化自觉自信,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自主性,就可以有效抵制西方文化的渗透和扩张。(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11 分)种草不如种青稞凌仕江他最初并 不知道种草不如种青稞的道理所在。那是一个名叫阿里的地方。传说,那是世界屋脊的屋脊。一个
8、上世纪 80 年代进藏的中专生。他刚去的时候正值春满人间的 4 月,残冬的尾巴就像一道无休止的漠风扫荡了一切生机。接待他的局长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感动得语无伦次,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一口一声地说自己老了,老了。那个局长的样子看上去的确比其他地方 70 岁的人还见衰老,然而他的真实年龄却不到 50 岁,每看一眼局长那张脸,他就不寒而栗:难道 50 岁之前,我在这里也会这样衰老吗?最初的几天,他几乎觉得他会疯狂,不分白天黑夜地对着空寂的雪山发怔,仿佛生命正在被狂暴的寂寞飞速地卷走,仿佛它每天都在自己的心灵刻下一道没有印记的年轮。一个人的时候,他脑子里成天就转念着一个念头:明天醒来就老了!他顶着星辰
9、,一个人冲到山崖边,握紧拳头他似乎什么也握不住声嘶力竭地叫喊着。那撕心裂肺的声音节奏如花腔般颤动,像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死一般寂静沉睡的荒原,向浩瀚夜空飘去,在凝固的、无边无际的、冰冻了的雪浪上飞奔、回荡,渐渐变得越来越尖细而微弱,很快又消失得无声无息。没有任何人回答他,只有强劲的岁月在他声音的后面飞逝呼啸。一个星期以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不顾一切地跑到附近的公路上,拦了一辆车,跑了。他自己也没想到他会停在狮泉河边。那些青青的草儿告诉他:不必怀疑世界,春光依然灿烂,生命从没远逝!他一下子平静地坐了下来,立刻为自己的冲动感到不可思议。既而是恐惧,他惧怕将为这次冲动付出沉重的代价,处分、记大过
10、,更严厉的是开除。不过,很快,他又想,即便如此,也绝不后悔。这何尝又不是一场壮举呢。几天后,他回到了阿里。局长语重心长地问:“去哪里啦?”“狮泉河。 ”“为啥呢?”“就是想证实世界是否还活着。 ”“活的,死的?你都看见了?”“看见了,世界还是活着的。 ”“活着,究竟是个咋样子?”“挺好,青青的。 ”他从怀里掏出一株草。 “嗯,好歹总算见到了绿色。 ”6 月,阿里草长莺飞的时候,他把房间收拾得一干二净,还学着当地的藏族人在桌子上铺了一张好看的卡垫,上面摆放了一个盆景,里面只有一棵草。每天随着气候变化,搬进搬出的,像呵护一个婴儿。局长看着这一切,蹲在墙角,燃起一支烟,笑也不是,哭也不是,那样的表情
11、使他本来已显苍老的脸上又增加了几道盘根错节的年轮。终于有一天,局长把他 叫到了办公室。没有别的可说,局长只是胸有成竹地对他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 ”他不问为什么,只是狠狠地点头。说干就干,他掏出了盆景里的冻土,垫上羊粪,他要种几株青稞试试,他的行动真是可以令万物感动。他种的青稞像他的心情一样,一天比一天长势喜人,他每天都看着青稞的变化打发寂寞时光。那阵子,局长还特意跑来告诉他:青稞虽不结实,但是有整齐的穗,也比草高,只要有风吹过,它在阳光下婀娜摇曳的样子,实在是比草好看多了。不久,局长就退休了。后来,他也当了局长。他同样喜欢用老局长那句朴实无华的话,去告诉新来的大学生:
12、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他期望他们都能像老局长那样,在一个看似不顺心的地方,安心,并且长久地呆下来。因为,摇曳的青稞,总有成熟的时候(选自今日文摘2009 年 1 月上)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小说以作者全知视角进行叙述,不仅可以深入揭示“他”和老局长的内心世界,而且也便于作者站出来发表议论。B小说结尾写道“他也当了局长” ,说明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只要能够像青稞一样扎根一处,有所作为。C小说擅长用精炼的词语刻画人物形象, “感动得语无伦次” “颤抖的手握住他的手”“语重心长”等言词,表现出老局长对人才的渴望与包容。D小说以“他”去
13、到、逃离、回归和最终扎根阿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有意味的人生道理:生命只有安下心长久呆下去才会走向成熟。5小说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阿里地区环境的恶劣的?请结合作品进行分析。(4 分)6局长说“在阿里,种草不如种青稞”这句话有哪几层意思?(4 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1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景历子也。幼聪敏,精识强记。七岁,丁母忧,居丧如成人礼。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徵本名览,景历以为有王祥之性,更名徵,字希祥。梁承圣初,高祖为南徐州刺史,召补迎主簿。寻授太学博士。天嘉初,迁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所居以
14、干理称。至德二年,迁廷尉卿,寻为吏部郎。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诏诰。寻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知撰五礼事。后主器其材干,任寄日重,迁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日一往东宫,于太子前论述古今得丧及当时政务。又敕以廷尉寺狱,事无大小,取徵议决。俄有 敕遣徵收募兵士,自为部曲,徵善抚恤,得物情,旬月之间,众近一万。徵位望既重,兼声势熏灼,物议咸忌惮之。寻徙为中书令,将军如故。中令清简无事,或云徵有怨言,事闻后主,后主大怒,收夺人马,将诛之,有固谏者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济江,后主以徵有干用,权知中领军。徵日夜勤苦,备尽心力,后主嘉焉,谓曰“事宁有以相报”。及决战于钟山南岗,敕徵守宫城西北大营,寻令督众军
15、战事。城陷,随例入关。 徵美容仪,有口辩,多所详究。至于士流官宦,皇家戚属,及当朝制度,宪章仪轨,户口风俗,山川土地,问无不对。然性颇便佞进取,不能以退素自业。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徵不修廉隅,皆此类也。隋文帝闻其敏赡,召见顾问,言辄会旨,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历尚书民部仪曹郎,转给事郎,卒,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蔡徵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
16、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B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C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D初拜吏部/尚书启后主借鼓吹/后主谓所司曰/鼓吹军乐/有功乃授蔡徵/不自量揆/紊我朝章/然其父景历既有缔构之功/宜且如所启/拜讫即追还/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 “右迁” “陟”表示晋升;“左迁” “迁谪”表示降职等。B吏部,古代
17、官制,六部之一,主管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C后主,在本文指陈朝的末代君王。我们熟知的“后主”还有蜀汉的刘禅,南唐的李煜等。D隋文帝,隋朝开国皇帝杨坚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蔡徵孝顺父母,笃守孝道。七岁时,母亲去世,他就按成人礼节为母亲服丧;他的父亲认为蔡徵有孝子王祥的品行,替蔡徵改名。B蔡徵政务娴熟,办事干练。陈后主诏令蔡徵决断廷尉寺狱大小事情;蔡徵受命招募兵士,十天到一个月之间,招募兵士将近一万人。C蔡徵位高权重,险遭不测。蔡徵担任中书令时,有人说他有怨言,陈后主听闻
18、后大怒,想杀蔡徵,幸有人极力谏诤,蔡徵才免于一死。D蔡徵历官三朝,颇受器重。梁高祖征召他为主簿;陈后主让他给太子讲述古今得失和当时政务;隋文帝召他咨询,即刻授予太常丞。10把下列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继母刘氏性悍忌,视之不以道,徵供侍益谨,初无怨色。 (5 分)(2)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5 分)(二)阅读下面这两首词,完成 14、15 题。 (7 分)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
19、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11.毛泽东词原稿是“梅也不争春” ,后改“梅”为“俏” ,下列对这一修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隐去“梅”字,使全词处处写梅而字字无梅,收到“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艺术效果。B改“俏”字以后,两个“俏”字相连,使上下片衔接更紧凑,音韵更和谐。C用“俏”字体现梅花比其他花更美丽、娇艳。D “俏”而“不争春” ,突出了梅花谦逊自处的高尚品德。12.“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两句分别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4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3 小题,5 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 (5 分)(1)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诗是: , 。 (2)高渐离击筑, ,为变徵之声, 。(3)惨象, ;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运用(19 分)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徐志摩可以说是诗歌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 ,又是“末代诗人” ,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能望其项背的。B. 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C. 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
21、这首诗。D. 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1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自中央作出部署以来,无论从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到清理“车轮上的腐败” ,从整治会所自的歪风,到肃清节日里的不正之风,都使铺张浪费得到有效遏制,也使党风、政风为之一清。B. 离开文化的滋润和文明修养的增强,人们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得苍白和空虚,内心极度焦虑,人际关系自然也就变得紧张了。C. 各地要改革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新路子,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D.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商品房待售面积再创新高,住宅待售面
22、积超过 4 亿平方米, “去库存”是 2018 年房地产市场的主调。16.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听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本应该躬临盛会,但因事不能参加,深以为歉。B.我自从高中毕业之后,一直垂念师恩。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C.您是我市的知名作家,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惠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D.我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这次你从千里之外捎来如此厚礼,我却之不恭,只好笑纳啦!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鲁迅先生独创了将诗和政论凝结于一起的“杂感”这一尖锐的政论性的文艺形式, (1) ;这一形式,是鲁迅先生所独创
23、的,是诗人和战士的一致的产物。自然,这种形式,在中国旧文学里是有与它类似的存在的,但我们知道,旧文学中的这种形式, (2) ;有的则在精神上也有可取之点,却只是像在那里自生自长的野草似的一点点萌芽。鲁迅先生以其战斗的需要,才独创了这在其本身是非常完整的,而且由鲁迅先生自己达到了那高峰的独特的形式。A.(1)这是独特形式的诗,然而又是匕首,又是投枪(2)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精神上完全不成的B.(1)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式的诗(2)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C.(1)这是匕首,这是投枪,然而又是独特形式的诗(2)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精神
24、上完全不成的D.(1)这是独特形式的诗,然而又是匕首,又是投枪(2)精神上是完全不成的,有的只是形式和笔法上有可取之点18、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按要求用简练的语言写出人生寓意。 (3 分) (25 字以内)一只狐狸想钻过墙洞去吃院子里的葡萄。墙洞很小,狐狸钻不过去,只好在洞外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钻过墙洞。狐狸吃够了葡萄,身体长肥了,想钻出墙洞却钻不出来,只好又饿了七天,把身体瘦下来,才钻了出来。寓意: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4)据说,清明这天一定要放风筝。有些地区还举办放风筝比赛,人们认为风筝飞的高低
25、是年景好坏的标志, (1) 。相传历史上的第一只风筝,是在春秋时期制造的。按其构造,风筝一般有硬膀、软膀、排子、长串、桶形等区别。为了增强风筝的娱乐性和趣味性, (2) ,如风琴、笛哨、锣鼓等。我国的风筝产地有很多,以北京、天津、潍坊和南通最为著名。四、写作(50 分)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生就是一场旅行。我们走过山川田野,领略自然风光;走过街市阡陌,感受世俗万象;走过任性自我,磨砺青春锋芒;走过困惑迷惘,把握前进方向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走过,才明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立意自定;(2)除诗歌外文体自选;(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26、信息;(4)不少于 800 字。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参考答案1. B(A 项曲解文意,原文中“经济全球化决定政治全球化”是观点持有者的看法,而非现实背景,并且原文首句强调的是“交流互动” “由经济、科技领域走向政治、文化领域”,而非推动政治文化全球化;C 项忽略修饰,原文是“所谓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 ;D 项混淆关系,原文是“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2. C 文章并未运用对比论证。3. D 论述片面,从最后一段中可知。4. B(“越是艰难的环境反而越容易使人获得成功”于文无据。 )5参考答案:自 然
27、条件:春满大地的四月没有生机,只有空寂的雪山;老局长的老相: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大二十岁;“他”的感受:喊叫没有回应,觉得生命在虚度,内心充满恐惧,逃离阿里。(答对 1 点得一分,答对 3 点得四分)6参考答案: 自己好好活着,再艰苦的世界也有生气;在极端艰苦的环境里,生命也不要甘于平凡,而是要出类拔萃;在艰难的环境中,更需要的是像青稞一样地有所奉献和作为。(答对 1 点得一分,答对 3 点得四分)7.C 8.D(文帝是谥号。 )9.D(文中“高祖”应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 ;“然累年不调,久之,除太常丞” ,不是“即刻” ,也不能说明隋文帝对他器重。 )10 (1)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
28、忌) ,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 (评分要点:“悍忌” “视” “不以道” “初无”各 1 分,句意 1 分。)(2)秦王有虎狼一样的心肠,杀人如恐不能杀尽,处罚人如恐不能用尽酷刑,天下人都反叛他。 (评分要点:“如” “举” “胜” “叛”各 1 分,句意 1 分。 )11、C 分析:从原词中“已是悬崖百丈冰”可知没有其他花。12、参考答案:(1)毛泽东词最后两句表现了成功不居功、胜利不骄傲的谦逊自处、豪迈大度的崇高品格;陆游词最后两句表现了虽屡遭挫折打击,仍永葆高洁情操的坚贞意志。13、 (1)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2)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3)已使我目
29、不忍视了14、A(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A 项, “望其项背” ,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使用正确。B 项, “信手拈来” ,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句中说的是思路畅通,不合语境。C 项, “举步维艰” ,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句中说“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可见应是说人物沉迷于大自然,并非是“行动困难” 。D 项, “栩栩如生” ,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句中说的是“康河” ,与语境不符。 )15、C(A 项,成分赘余,去掉“自” “无论
30、” ;B 项, “文明修养的增强”搭配不当,应为“文明修养的提高” ;D 项,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句式杂糅,去掉“显示” 。 )16、C (A 项, “躬临”多用于上级贵宾,敬辞。 B、 “垂念” ,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关心挂念。D、 “笑纳” ,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17.C18.示例一:(肯定的角度)生命是一个享受的过程,人生重在经历过。示例二:(否定的角度)人不能有贪欲,贪欲最终还是两手空空。19.参考答案:(1)风筝放得越高预示年景越好 (2)还可以在风筝上附加一些特殊装置20、作文。 【审题立意】人的一生就是不断行走的过程,行走不仅是双腿走路,也是一
31、种人生姿态,一种精神历程。选材角度非常丰富,不过,考生需要注意的是,面对一个自由开放的题目,在写作时最好聚焦在一个点上,从而使主题更加的突出,使立意开出一朵绚丽之花。 “走”提醒学生要注意所写的内容应该是亲身经历的, “过”表示这件事情已经过去,“走过”平淡的词语背后蓄积深沉的情感。 “才明白”立足于思考, “才”字是一种顿悟,催我们奋进,促进我们成长。考场作文最好有较为明确的写作主旨的揭示,可以做一个填空:走过 ,才 ,如:走过泥泞,才明白晴天的可贵;走过风雨,才明白彩虹会升起;走过成长的岁月,才明白长大不是一个人的事 【考场范文】【范文一】走过,才明白定了早点去同里古镇,清晨我便起了个大早
32、。许是太早了,这个城市还没完全清醒过来,路边的小吃店都没开门。正在我讪讪地找着,一缕清香钻入鼻尖,抬头望去,雾气腾腾中,看到了一个不起眼的招牌,原来是一家粥店。出门在外,总希望在有限的时光中去品尝当地的美食,多尝试一种,便多了一份对当地传统的理解。这家小店也是奇怪,除了粥,包子小菜什么都没有。唉,将就着吃点吧。我便跟老板要了一碗粥。这老板六十多岁,光头,下巴一撮老长的胡子,穿着袍子,在这个清早还少人行的老城真让人有种穿越的感觉。不多时,粥上来了。我一看,就那么一小碗,估计五碗也吃不饱,一问价钱,十块。老板看我惊讶的表情,微笑着说:“这是全苏州最贵的粥,你要慢慢喝,才能品出它的味。 ”带着满腹狐
33、疑,我仔细端详了眼前的这碗粥。色相倒是让人赏心悦目,红白两色,红色是红豆粥,白色是糯米粥,上面撒了一些金黄的桂花。我搅拌了一下,尝了一口。刹那之间,红豆的甜香,糯米的清香,加上桂花香,在口腔恣意交织缠绵,一股热流直通胃部,整个身心被这种感觉怔住了。我一勺,一勺慢慢地喝,为的就是感受绵糯、甜香的口感。此时店里还没有其他人,老板便坐到门口的桌边,架起老花镜,打开录音机,放了苏州评弹。曲子和桂花糖粥真是很配呢,小店内充满了古老的气息。因为分量不多,喝得再慢也很快就喝完了。这时我才打量起这家小店,墙壁上挂了很多牌子,上面写着“这件甜蜜的事,他坚持了一辈子”等字,原来是人民日报、凤凰视频等多家媒体颁发给
34、店老板的证书。我向老板询问,他告诉我说他是糖粥的第六代传人,语气充满自豪。每天早上他都四点多起床熬粥,一天只熬一大锅,要整整熬上三个小时,期间人不能离锅,要不停搅拌,否则一粘锅,糊味出来,一锅粥就全毁了。等到七点开门营业,每天可以卖到三百碗左右。一锅卖完就不做了,要吃的话就得等明天早上来。熬三小时,卖三百碗,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青丝变白,直至脱落。别人听着,只觉是弹指之间,对于店老板来说,却是一辈子的坚持。守着这个小小的粥店,给相识的或是路过的人带去温暖和甜香,也许正是他这一生所要完成的使命吧。用心把一件小小的事坚持做一辈子,不正是人生的大圆满吗?这时,陆续有人来买粥。我站到老板旁边,看他娴熟
35、地用勺子舀起白粥,再舀起红粥,叠放在一起,真如红云盖白雪。撒上桂花后,他从一个小小的紫砂茶壶里倒进一滴蜂蜜。我问他这是什么蜜,他说是桂花蜜,从自家树上采集好桂花,然后泡在瓶子里,要等上五年才能酿出少量的蜜。我改变了先前的看法,觉得他的粥卖多少都不算贵的。里面的每一粒米,是三小时的熬煮加搅拌;一滴蜜,是五年时间的酝酿;一缕独有的味道,是几代人情怀的坚守与传承。 “食以载道” , “大道至简” ,这世间真正的美味,也许并不在于食材的稀有或昂贵。阡陌小巷,市井人家,普通食材,佐以用心,一样能烹制出令人难忘的味道。我也明白了老板让我慢慢喝的用心,只有慢下来,才能与眼前的食物结缘,用嗅觉、味蕾去体悟、去
36、交流,才能对天地的赐予怀有敬畏之心。日本美食家古志弘说:“用心烹制的食物大概都有魔力,能在入口的那一瞬间,让心变得温暖而充盈。 ”于制作者,于品味者,用心之处,美好便诞生了。我告别了老板,告诉他有机会还来喝他的粥。他笑着向我挥了挥手,也许每天他要重复很多次这样的动作,来与他、与小店有缘的人告别。我也默默感谢那一碗桂花糖粥,感谢它带着阳光雨露,带着久远的时光,带着一生的故事,走向我,融入我。走过一座城,遇见一碗粥,我才明白,这世间所有美好的遇见,都是缘。参考译文: 蔡徵,字希祥,侍中、中抚军将军蔡景历的儿子。幼年聪敏,强于记忆。七岁,母亲去世,按成年人的礼节服丧。继母刘氏性格凶悍妒忌(蛮横猜忌)
37、 ,不按常道对待他,蔡徵供奉侍候(她)更加谨慎,从来没有怨恨的神色。蔡徵本名蔡览,蔡景历认为他有王祥的品性,替他改名蔡徵,字希祥。梁朝承圣初年, (陈)高祖担任南徐州刺史,征召蔡徵补任迎主簿。不久,授予太学博士一职。天嘉初年,改任始兴王府法曹行参军,历任外兵参军事、尚书主客郎,任职期间以办事干练为人所称道。至德二年,改任廷尉卿,不久担任吏部郎。改任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掌管诏诰。不久授左民尚书,与仆射江总负责编撰五礼事宜。后主器重他的才干,任用寄望日趋加重。改任吏部尚书、安右将军,每十天去东宫一次,在太子面前论述古今得失和当时的政务。又诏令廷尉寺狱,事无大小,都采纳蔡徵的议论决断。不久有诏令派
38、蔡徵收募兵士,自为编制,蔡徵善于安抚体恤士兵,很得人心,十天到一个月之间,士兵已近一万。蔡徵地位威望已经很高,加上声势逼人,众人议论都妒忌惧怕他。不久转为中书令,将军照旧。中书令清简无事,有人说蔡徵有怨言,此事传到后主耳中,后主大怒,收夺他的人马,将要杀他,有人极力谏诤,使他获免。祯明三年,隋军渡江,后主认为(因为)蔡徵有才干,暂时代任中领军。蔡徵辛勤劳苦,尽心尽力,后主嘉奖他,说道:“事情平定后一定有报答。 ”到了在钟山南岗决战,命蔡徵守卫宫城西北大营,不久命令他统领众军作战。城被攻陷,按通例入关。蔡徵容貌仪态很美,有口才, (对许多事情)都有深入研究。诸如士流官宦,皇家戚属,以及当朝制度,宪章礼仪,户口风俗,山川土地,凡问无所不能对答。然而生性颇会阿谀逢迎进取,不能以谦退淡泊自守。起初被授吏部尚书,启奏后主借用鼓吹军乐,后主对主管官员说:“鼓吹军乐,有功者才能授予,蔡徵不自量力,扰乱我的朝廷章法,然而他的父亲蔡景历有着缔造之功,应暂且如他所启奏,授官完毕就把它追讨回来。 ”蔡徵不注重廉洁自律,大都像这样。隋文帝听说蔡徵聪敏能干,召见他咨询,言谈中他总能领会旨意,但多年没有获得调任,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太常丞。历任尚书民部仪曹郎,转任给事郎,六十七岁时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