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案.doc

上传人:weiwoduzun 文档编号:3761846 上传时间:2018-11-1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8-2019学年苏教版必修五:专题一+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 共 17 页 开卷有益你能活多少岁?你想活多少岁?长寿是人类梦寐以求的,但是疾病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我们,癌症、糖尿病等大多是基因病。如果能攻克人类基因的奥秘,活到一百五十岁并不是异想天开。我们也能够在超市买到抗感冒的苹果、防肝炎的梨,能吃到治疗艾滋病的大米。如果能攻克人类基因的奥秘,我 们的生活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正是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员国之一,承担着百分之一的任务,而这正是本文作者杨焕明博士争取而来的。今天我们就随他走进基因世界,去领略基因世界的多姿多彩!话题链接科学与生活1教材赏悟全文通过介绍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科学地位及六大导向性的意义,阐明了该计划是人类科学史上的重大工程

2、,可以奠定揭开生命最终奥秘的基础,反映了当前领先于科技前沿的基因组研究的重大突破和广阔前景,体现了人文关怀性和科学严谨性,并呼吁人们要加强国际性合作,走良性发展的科研之路。2名句赏记科学家的成果是全人类的财产,而科学是最无私的领域。高尔基数理科学是大自然的语言。伽利略第 2 页 共 17 页 科学是我心中的温暖和愉快,你使我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入狱者虽难得重见天日,你却能把锁链和铁窗粉碎。布鲁诺科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硕果展望科学的未来,人类将高举科学的火炬登上宇宙的天堂。霍金科学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最美好和最需要的东西。契诃夫没有科学和艺术,就没有人和人的生活。列夫托尔斯泰科学是我们时代的神经

3、系统。高尔基科学的真正的、合法的目标说来不外是这样:把新的发现和新的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培根科学、科学知识总是假设的:它是猜想的知识。科学的方法是批评的方法:寻求和消灭错误并服务于真理的方法。卡尔波普尔科学本身就有诗意。斯宾塞3典例赏析揭开遗传奥秘原文:1832 年的一天,奥地利西里西亚地区一个名叫海因赞多夫的小村庄,10 岁的约翰正忙着帮助父亲嫁接果树。父亲酷爱园艺,是果树栽培嫁接方面的行家,左邻 右舍的农民经常来向他请教。 约翰从小就在父 亲影响下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并且对果树嫁接产生了 浓厚的兴趣。一次小约翰问父亲:“爸爸,一枝小小的良种接穗,尽管全部养料都由劣种砧木供给, 为什么仍能长成

4、粗大的枝干和香甜的果实?”“孩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事实的确如此。比养料力量更大是树木的本性,就是人们称为遗传 的那种性质吧!”父亲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回答了约翰的问题。小约翰默默地听着听着,陷入了沉思:“树木的本性” “遗传” ,那是怎么一回事呢?他不断地喃喃自语。童年的嫁接经验和学校里组织的生物活动,这些生物学的遗传现象在约翰第 3 页 共 17 页 幼小的心灵里扎下了深深的根基,这对他成为举世闻名、发现遗传规律的伟大的生物学家影响极大,他就是发现遗传三大定律的孟德尔。悟语:伟大的发现常产生于我们普通的生活中,但是如果没有刨根究底的精神,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坚持,没有把好奇心 继续 到底的决

5、心, 这伟大的发现还会是平常的生活现象。4时文赏读懒散都是基因惹的祸生活中常看到两种人:一种每日神采奕奕,仿佛总有用不完的力气;而另一种则时刻散漫慵懒,对家务 、工作、运动等深恶痛绝 ,甚至在没遥控器的情况下宁愿忍受糟糕的电视节目也懒得换台。世人普遍对第二种大懒人嗤之以鼻。但是近日,加拿大安大略省汉密 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似乎让这些懒人为自己的慵懒找到了完美借口:“懒散不是我的错,都是基因惹的祸。 ”研究者认为,我们肌肉中存在两种能够促使 AMP 活化蛋白激酶(AMPK)产生的基因,而 AMPK 在将食物 转化为身体所需能量的 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它存在于细胞之中,能 够促生身

6、体“动力工厂”线粒体。因此,体内能生成大量 AMPK 的人总是活力四射,相反,没有足 够 AMPK 的人则会整日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该研究的研究对象是小白鼠。这些白鼠被分为两组,通过喂不同的食物,一组白鼠体内逐渐缺乏促使 AMPK 产生的基因。一段时间后,研究者 让两组白鼠在滚轮上运动并进行比较。 戏剧性的结果出现了,正常白鼠可以在滚轮上连续运动 20 分钟,运动距离约为 1 千米,而缺乏 AMPK 产 生基因的白鼠则只能在滚轮上小跑约 40 米。研究者认为 ,这一研究结果同样适用于人体。该研究的领头人格雷戈里斯坦伯格(Gregory Steinberg)博士称,他们的研究第 4 页 共 17

7、 页 结果或能为治疗由缺乏锻炼引起的肥胖以及哮喘提供新思路。虽然慵懒的性格由不得我们自己,但是这种性格并非不可改变。研究者指出,运动能够促使 AMPK 的生成。因此, 讨厌运动的人如果能够坚持,最后也会变成运动达人。斯坦伯格博士给 我们的建议就是:“如果发现自己开始发胖或者存在凝滞不动的生活习惯,最好的方法是立即停止这种放任的生活方式,遗传缺损不会决定命运,毅力才会。 ”常识链接知人论世1识作者杨焕明,1952 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市。著名基因组学家,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主持人,长期从事基因组学研究,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 1%序列的测定立下汗马功劳,使中国成为这一被称为“二十

8、世纪登月计划”的宏伟目标的成员国之一。他主持完成了“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和“人类基因组单体型图”的中国卷,为我国的水稻、家鸡、家蚕等大型基因组,以及“非典”病毒等微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作出了贡献。他的诸多研究项目使我国基因组研究得以跻身世界前沿。2002 年被科学美国人评为年度科研领袖人物。2007 年 12 月 27 日,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知背景20 世纪初期,人类发现了生命的基本规律之一遗传规律。20 世纪50 年代初,英国和美国的科学家提出遗传物质 DNA 的双螺旋模型,打开了人类认识生命奥秘的大门。70 年代开始的 DNA 克隆技术和后来蓬勃发展的转基因技术、动物植物克隆技术,让人类对

9、生命奥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几乎人类所有的疾病都与基因有关。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人类基因组计划诞生了。目的是为了解决人类健康问题,并以此带动生物信息产业的发展。人类基因组计划最早在 1985 年由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的杜尔贝克提出。1990 年 10 月,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正式启动。中国于1999 年 9 月获准加入人类基因组计划并承担了 1%的测序任务。作为国际第 5 页 共 17 页 “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协调人,本文作者杨焕明教授为争取和主持完成中国参与人类基因组 1%序列的测定做出了重大贡献。一、字音辨识1单音字核苷酸(gn) 阐明(chn) 诞生(dn)辜负(g) 衍

10、生(yn) 砌砖(q)懈怠(xi) 岛屿(y) 粳米(jng)垂涎(xin) 战略(l) 囊泡(nng)疟疾(n) 诊断(zhn) 对症下药(zhng)2多音字秘 模奥 秘 (m)秘 鲁 (b)) 规 模 (m)模 样 (m))纤 与纤 维 (xin)纤 绳 (qin)) 参 与 (y)与 其 (y))调 解协 调 (tio)调 遣 (dio)) 解 读 (ji)押 解 (ji)解 数 (xi))二、辨形组词 诞 (dn)诞 生涎 (xin)垂 涎 ) 谩 (mn)谩 骂蔓 (mn)蔓 草 ) 鉴 (jin)借 鉴签 (qin)标 签 ) 谐 (xi)和 谐偕 (xi)偕 老楷 (ki)楷 书

11、揩 (ki)揩 油 ) 忧 (yu)忧 虑悠 (yu)悠 闲尤 (yu)怨 天 尤 人优 (yu)优 秀 )三、近义词辨析反映反应辨析作动词时,都有对客观事物及其影响作出相应的表现的意思。 “反映”表示向上级或有关单位申诉意见、报告情况,也指通过各种方式表现客观事第 6 页 共 17 页 物的实质,可带宾语,一般是主动的;“反应”表示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应对,不带宾语,一般是被动的。作名词时, “反映”是指对事物性质状态映照的表现形式;“反应”本义指物质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定变化的客观现象,如“物理反应” “化学反应”等,又比喻事物所引起的反响。运用A.大家的 “默认” ,在一定程度上也 反映了逼婚

12、在春节已经 “病入膏肓”。B关于中国股市下跌等全球性金融市场混乱,魏尚进表示这是“反应过度” 。联系联络辨析作动词时,都有彼此接通、接上关系的意思。 “联系”侧重指彼此联结及相互依存的关系,广泛用于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联络”侧重指相互沟通,多用于人与人或事物与事物之间,范围较“联系”窄一些。作名词时, “联络”只作“失去”等少量动词的宾语;“联系”则可以作“有” “产生”等多个动词的宾语。运用A.俄总统普京 14 日表示,俄罗斯与美国国防部之间有必要建立紧密工作联系。B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公室主任:对旺角暴乱感到痛心。四、成语识记无米之炊:没有米而要做成的饭,比喻没有必要条件而要

13、求做成的事。(错点提醒:“米” ,指必要条件,而非基础。注意与“无源之水”的区别。)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错点提醒:“耸”指惊动。成语侧重使人震惊。)对症下药:比喻针对具体情况决定解决问题的办法。无所适从:不知道依从谁好,不知道按哪个办法做才好。(错点提醒:“适”指归向,成语强调依从哪个。)小组合作第 7 页 共 17 页 1第 3 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该段总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导向性意义,有总领后文的作用。2第 5 段中的“里程碑”的比喻有什么作用?答:_答案 用“里程碑”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指出了序列化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划时代意义。3第 6 段中“生物信息的序列

14、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这是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区别于以前的生物学的最主要的特点”中“最主要”一词的作用是什么?答:_答案 突出了生物信息的序列化在新时代的生命科学中的地位。4第 6 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科学第一次不再是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科学”?答:_答案 进行生命科学研究,可以将生物信息序列化。人类基因组序列图可以最终完成,一些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即将问世。生命科学成为可观可触的实实在在的东西。5第 8 段从“21 世纪的医学”到段末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这样写的用意何在?答:_第 8 页 共 17 页 _答案 这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对 21 世纪医学的远景展望,用意是说明基因组计划

15、对现代医学的贡献。6第 11 段说:“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请概括带来了哪些冲击?答:_答案 任何“优生” “劣生”的观点,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更是不符合人性的,所以要善待他人。基因将成为我们日常生活、饮食起居的参考书,所以要与我们的基因建立起和谐关系,善待自己。一个成员的基因组信息,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隐私,要受到社会与他人的尊重。人类与生物自然的联系,是自然进化的产物,通过基因研究,人类将更好地建立符合人性人文、又与自然和谐的新的文明。疑难探究1据说用不了多久,如果法律允许,每个人都可以拿到一张自己的基因组图,这张图记录着一个生命的奥秘和隐私。假如是一个孩子,凭借这张图

16、就可以知道他将来是什么性格,是不是色盲,会长多高,会不会秃顶,是胖是瘦,什么时候会患什么病,什么时候死亡。甚至可以预知他会自杀,因为他体内有自杀基因。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精神健康学家乔纳森堤文博士和戴维纳特教授就找到了一种自杀的基因。也就是说,凭借基因,基本就可以知道这个孩子的一生。对此,请发表你的看法。答:_答案 这个问题应当辩证地看待,基因组图对于个体生命的健康无疑具有积极意义,比如在身体疾病暴发之前,能够通过基因组图预先了解身体的发展状况,以便有效控制和及早治疗。而基因组图对于个体性格的发展却具有“双刃剑”性质,积极作用表现在个体了解自身性格缺陷后,能够在后天环境中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训练,

17、有利于良好性格的培养;消极作用表现在第 9 页 共 17 页 个体预先了解自身性格缺陷后,会夸大先天条件而不思进取,不断给自己心理暗示,从而向着不利的方向发展。2文中提到了“基因安全”问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要使科学造福于人类,而不成为祸害。 ”请围绕“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谈谈自己的认识。答:_答案 (示例一) 对于任何事物都应用唯物辩证法的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认识,对于科学技术也不例外。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辩证地指出了科学技术在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威胁。(示例二) 科学技术本身没有阶级性,也没有预设的伦理、是非界限,它是工具,可以为各种目的所利用。比如在战争中,正义与

18、非正义的双方都可能使用同样的科技手段。(示例三) 人们正确运用科学技术,首先要建立起科学的道德伦理观念,构建合理运用科学的自律体系,构建阻止、防范科学被不正当使用的防预制度,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和谐社会,使科学永远造福于人类。写作特点1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本文所介绍说明的内容,学术性强,作者面对非专业的公众却能将它讲得非常明白,是因为作者站在一个宏观的高度上,高瞻远瞩,举重若轻,用清晰的思路和通俗的语言,将尖端的科技项目表达出来。2.人文性与科学的严谨性融为一体本文在说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意义时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体现了科学的严谨性,又体现了人文关怀性,将科学的严谨性和人文关怀性

19、融为一体。3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理,文章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下定义、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这样,使深奥的科技知识变得浅显易懂。第 10 页 共 17 页 写作应用【写法借鉴】本文写法上主要就是抓住说明对象,分条剖析,逐项说明,形成条分缕析的总分结构。总分结构又叫“金字塔结构” ,这种方法中的“总”是文章内容的总体概括,出现在文章的首或尾;“分”是文章内容的具体展开,它实际上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一篇文章在总体布局上,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它们通常都称作“总分结构” 。【尝试练笔】 运用“总分结构法”要注意:首先, “总”与“分”之间一定要有联系,即

20、“总”是对“分”的概括,是“略” ;“分”是对“总”的扩展,是“详” ,二者在本质上有着一致性。其次,文章主体部分的分写,不是纵式结构关系,就是横式结构关系。因此,在谋篇布局时,就必须综合地运用纵式结构法、横式结构法和总分结构法,既要考虑好全文的总分结构的安排,又要考虑好主体部分或按纵式或按横式来组织安排材料。请采用总分(或分总) 结构写一段 100 字左右的文段。_【答案示例】画家喜爱鹰。爱鹰的健美,它像欢腾的海水迎着夕归的帆船那么美丽;爱鹰的声音,它短促而悠扬的歌声,嘹亮、清脆,好像在遥远的天边吹着哨音,使人忘记忧愁与痛苦;爱鹰的眼神,它那目光像一团火焰,燃烧在画家心里,使人产生美丽的幻想

21、;爱鹰的雄姿,它那“一飞冲天”的身影,像黑夜中的流星,闪烁 着生命的光辉。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第 11 页 共 17 页 A.G20 大会摒(bng)弃各国相互搏弈的狭隘(i)思维,首脑们聚到一处,力争共享,争取实现互惠共赢,是成功的大会。B.也就在这 3 位科学家获奖的同一时间,科研人员公布了恶性疟(n)原虫和按蚊的基因。这一伟大成就将为研发新的抗疟疾疫(y )苗提供新的候选分子。C.总有一些人愿意坚守,愿意思索。他们常常沉缅于思辨的世界,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jng)界,等待灵感的火花迸(bng)发的那一刻。D.这几年里,各地上演了多起

22、暴力维权、自戕(qing)式维权,民众无一例外地从道义上为之申援,以强大的舆(y)论攻势迫使政府让步。 解析 A 项,搏弈博弈。C 项,沉缅沉湎,迸( bng)。D 项,申援 声援,舆(y)。答案 B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3 题。戈壁滩以其简单的灰褐色顽固地撞击着我的视线,举目所见处,是一片苍茫辽阔的灰暗。单调的色彩,使人无聊厌倦,昏昏欲睡。 【甲】亨导把我从迷蒙中震醒,把总想结合在一起的上下眼睑毫不客气地撑开;车窗外,偶尔有漠风夹杂着沙尘疾驰而来, 绝尘而去,卷起几片梭梭草的残枝在空中翻着跟头从眼前飘过。正当一双眼睛被灰蒙蒙的色调折磨得疲惫不堪时,一汪绿色的泉水就这样不经意间突兀地出现在我

23、的面前,如戴着黄色面具的少女,只露出一只水汪汪的大眼睛。我这双疲惫无神的眼睛,遇到这碧绿清澈的眼睛时,瞬 间明亮了起来。【乙】眼睛锁定目标,心无旁骛, 大步流星地走近,只想亲近戈壁大漠中那奇特的泉,那让无数游人顶礼膜拜的泉,那引无数摄影家魂牵梦萦的泉,那令无数文人雅士咏之记之的泉。离泉不远处有一石树立,上书“第一泉”三个红色大字,字是行书,十分醒目。 【丙】大家喊:“快来合影!快来合影!”便向那石头处奔去2.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撞击 B.辽阔 C.心无旁骛 D.树立 解析 “树立”应改为“竖立” 。抽象事物用“树立” ,具体事物用“竖立” 。答案 D第 12 页 共 1

24、7 页 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解析 甲处的分号应改为句号,此处是一句话的结束,后面句子是另起一句。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随着改革的有序推进,社会保险双轨制下“待遇差 ”的矛盾将逐步得到化解,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B.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标志,就在于它能否适应社会发展所达到的水平,能否适应社会现实生活对法律制度的要求。C.中国高铁不仅运营规模大,而且还具有系统技术全面、造价低、建设速度快,成为“中国速度” “中国制造”的新名片。D.传统年俗的式微,不但让年味变得越来越淡,更重要的是附在

25、这些年俗上的文化也随之湮灭了,延续了上千年的春节越来越不像春节了。解析 A 项,语序不当,把“社会保险更好地将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改为“社会保险将更好地体现制度公平、规则公平” ;B 项,一面与两面对应不当;C 项,成分残缺,可以在“建设速度快”后面加“的 优势” 。答案 D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8 题。寄生虫法布尔在八、九月里,我们应该到光秃秃的、被太阳灼得 发烫 的山峡边去看看,让我们找一个正对太阳的斜坡,那儿往往热得烫手,因为太阳已经快把它烤焦了。这种地方,往往是黄蜂和蜜蜂的乐土。在这些默默地埋头苦干的黄蜂和蜜蜂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别的虫,我们称之为寄生虫。它们匆匆忙忙地

26、从 这个家赶到那个家,耐心地躲在门口守候着,你 别以为它们是在拜访好友,它 们这些鬼鬼祟祟的行为绝不是出于好意,它们是要找第 13 页 共 17 页 一个机会去牺牲别人,以便安置自己的家。看看这一个,这是一种没有翅膀的黄蜂,它 虽然没有翅膀,可是它有一把短剑,或者 说是一根利刺。只见它踯躅了一会儿,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开始挖和扒,最后居然挖出了一个地下巢穴,就跟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似的。 这巢在地面上并没有痕迹,但这家伙能看到我们人类所看不到的东西。它钻到洞里停留了一会儿,最后又重新在洞口出现 。这一去一来之间,它已 经干下了无耻的勾当:潜进了别人的茧子,把卵产在那睡得正酣的幼虫的旁边,等它的卵孵

27、化成幼虫,就会把茧子的主人当作丰美的食物。这是另外一种虫,满身闪耀着金色的、绿色的、蓝色的和紫色的光芒。它们是昆虫世界里的蜂雀,被称作金蜂,这十恶不赦的金蜂并不懂得挖人家墙脚的方法,所以只得等到母蜂回家的 时候溜进去。它一直大摇大摆地走到洞的底端, 对捕蝇蜂锐利的刺和强有力的嘴巴似乎没有丝毫惧意。至于那母蜂,不知道是不了解金蜂的丑恶行径和名声, 还是给吓呆了,竟任它自由来去。来年,我们如果挖开捕蝇蜂的巢看看,就可以看到几个赤褐色的针箍形的茧子,开口处有一个扁平的盖。在这个丝织的摇篮里,躺着的是金蜂的幼虫。捕蝇蜂一手造就了这坚固的摇篮,然而它的幼虫呢?已完全消失了。只剩下了一些破碎的皮屑了。它是

28、怎么消失的?当然是被金蜂的幼虫吃掉了!有一种灰白色的小蝇,它蜷伏在日光下的沙地上,等待着抢劫的机会。当各种蜂类猎食回来,当母蜂把 猎物夹在腿间拖到洞里去的时候,它们也准备行动了。就在猎物将要全部进洞的那一刻,它们飞快地飞上去停在猎物的末端,产下了卵。就在那一眨眼的工夫里,它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完成了任务。母蜂还没有把猎物拖进洞的时候,猎物已带 着新来的不速之客的种子了,这些“坏种子”变成虫第 14 页 共 17 页 子后,将要把这猎物当作成长所需的食物,而 让洞的主人的孩子们活活饿死。对于这种专门掠夺人家的食物吃人家的孩子来养活自己的蝇类,我们也不必对它们过于指责。一个懒汉 吃别人的东西,那是

29、可耻的,我 们会称他为“寄生虫” ,因 为他牺牲了同类来养活自己,可昆虫从来不做这样的事情。昆虫中的 “寄生虫”要比人类中的“寄生虫”高尚得多。其实,我们人类是最大的猎手和最大的盗贼。我 们偷吃了小牛的牛奶, 偷吃了蜜蜂的蜂蜜,就像灰蝇掠 夺蜂类幼虫的食物一样。人类这样做是为了抚育自己的孩子。自古以来人类不也 总是想方设法地把自己的孩子拉扯大,而且往往不择手段吗?这不是很像灰蝇吗?5赏析文中句子:“只见它踯躅了一会儿,在某个地方停了下来,开始挖和扒,最后居然挖出了一个地下巢穴,就跟经验丰富的盗墓贼似的。 ”答:_答案 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黄蜂拟人化,把黄蜂描绘得更加生动形象,能使读者对它的“寄

30、生”有更细致准确的了解。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把枯燥的科技文表述得更加生动有趣,使读者对文章产生兴趣和深厚的印象。6文章第四段说“这十恶不赦的金蜂并不懂得挖人家墙脚的方法” ,请问你是怎样理解“挖人家墙脚的方法”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回答。答:_答案 挖墙脚是一个熟语,比喻拆台,也比喻从根本上损害别人。本文是指第三段所说的黄蜂通过挖洞到达别人的巢穴,在其幼虫旁产卵的行径。7本文写了几种“寄生虫”?分别是什么?作者对这些“寄生虫”的感情一样吗?第 15 页 共 17 页 答:_答案 写了四种“寄生虫” ,分别是黄蜂、金蜂、一种灰白色的小蝇和人类中的懒汉。作者对这些“寄生虫”的感情不一样,对前三种作

31、者持宽容态度,对人类中的懒汉作者持谴责态度,作者认为“昆虫中的寄生虫要比人类中的寄生虫高尚得多” 。8.本文语言很有特色,人们读起来感到很有兴趣,请你简要概括本文的语言特点。答:_答案 本文用第一人称行文,把读者称作“我们” ,拉近了和读者的关系,使读者产生亲近感。本文娓娓道来,语言通俗易懂,生动细腻。多用打比方的手法,而且常常和人类进行比较,容易理解。词语丰富,多用成语和熟语。感情色彩鲜明,善恶分明,有教育意义。9在最后一段,作者为什么说“我们人类是最大的猎手和最大的盗贼”?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答案 这表现了作者对动物的爱,他热爱动物,强烈谴责不劳而获、还不如动物高尚的人类中的

32、寄生虫。他以同情劳动人民的心情去同情渺小的昆虫,他怀着对渺小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去描写甚至歌颂微不足道的昆虫,表现了他的人情味和人文性思想。三、语言运用10下面是有关“基因地理”项目的报道,请说明该项目的研究途径和最终成果。一项名为“基因地理”的全球科学研究计划在北京启动。来自 10 个国家第 16 页 共 17 页 的人类遗传学家,将用 5 年时间共同探寻人类在地球上的迁徙史,并绘制一张尽可能详尽的人类迁徙地图。如果说 10 年前启动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主要关注人类的公共信息,那么“基因地理”项目则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遗传差异。已有的遗传学证据表明,人类起源于非洲。随着人们的流动和杂居,人的基因会

33、发生变异,分析测试特定地区人的基因样本,可以找到他们遗传基因的不同特征,从而发现人类的迁徙轨迹。(1)研究途径:_。(不超过 24 个字)(2)最终成果:_。(不超过 12 个字)答案 (示例)(1)分析测试基因样本,研究人与人的遗传差异(2)绘制成人类迁徙地图11下面的文字说明了利用“溶瘤病毒”消除肿瘤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据有关专家介绍:如果将一种经过基因工程加工的“溶瘤病毒”注入人的肿瘤部位,病毒就会成千上万地高速复制,最终撑破 肿瘤细胞, 肿瘤也就溶解了。但也因此使部分肿瘤 细胞进入血液,随着循 环 系统进入其他部位,从而导致肿瘤的转移。此时,如果对病人肿瘤部位加热,人体会大量产生一种叫热休克蛋白的特殊物质。而热 休克蛋白可以训练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进而在全身“追杀”肿瘤的残部。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就能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1)第一阶段:_(不超过 15 个字)(2)第二阶段:_(不超过 15 个字)(3)第三阶段:_(不超过 20 个字)第 17 页 共 17 页 答案 (1)注射 “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2)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休克蛋白。(3)热休克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工作计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